佛教:佛前十種供品的寓意和果報,您不可不知

2020-12-11 紅塵若鏡

01《紅塵說禪》系列第292篇

供佛,是佛教一個非常重要的儀式,不管是寺廟中的佛像也好,許多師兄自己家中的佛龕也好,都必須要每日供奉,以表達我們佛弟子的敬意。

那麼究竟應該如何供佛,供品有哪些,又有什麼講究呢?這恐怕就不是每一個人都知道的了,大家常見的方式應該是燒香和水果,但實際上遠遠不止。

佛菩薩像前常見的供品其實一共分為了十種,分別是——香、花、燈、水、果、茶、食、寶、珠、衣,接下來我們就來一一介紹其代表了什麼寓意,各位師兄看過之後也好有的放矢,否則弄錯了善果沒有也就罷了,弄不好還要好心辦壞事,給自己造惡業找麻煩。

這裡先說一句,不管用哪種供品來供奉,首先我們一定要心誠,要從內心感覺本師釋迦牟尼佛以及另外的佛菩薩的大慈大悲,同時也表達自己學佛的堅定信心,這個乃是一切的基礎。

相反如果您什麼都不做,只是想通過幾樣供品就想求佛菩薩保佑,讓自己升官發財,家庭和睦,工作順利,身體健康等等,那就幾乎沒效果了——佛可不是神,也不會搞什麼信則得永生,不信就下地獄的說法

說白了,無論供奉什麼物品或者多少香油錢,只是表達我們自己的一種心意,以及願意施捨的態度,這些東西佛像是根本不會享用的。

02燒香——表戒律

燒香拜佛,這是我國的一句老話了,似乎去寺廟拜佛不燒香的話就和沒去過一樣,而且各處寺廟的導遊都會鄭重其事的介紹香有多少種點法。

比如什麼時候燒一支,什麼時候三支,什麼時候九支,要用哪個手來拿香,怎麼樣點香都有許多規矩,還說點香等於是和佛菩薩們打招呼,能夠讓他們感應到,然後再許願就靈驗了。

這個我早些年還沒學佛的時候也一直都認為如此,後來才明白這只是「中國佛教」的規矩,和佛法並沒有什麼淵源——古印度的原始佛教中什麼都沒有燒香一說,都是供燈,這是傳入咱們中國以後才有的習慣。

而且燒香也和佛菩薩的感應無關——那個是要靠心誠,比如念佛念到一心不亂自然見佛,而燒香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表示自己持戒的信念。

而過去僧人一旦出家,就要用香在頭頂燒九個香疤,也是同樣的意義,畢竟學佛最重要的就是「戒定慧」,以戒為師,哪個法門都離不開。

03供燈——表光明,得智慧

供燈是原始佛教的傳統,早在佛陀還住世的時候就有這種習慣了,比如那個貧女供燈的故事,由於她發的心願太大,那盞小燈一直不滅,就連大阿羅漢都沒辦法。

那時候的燈都是油燈,其實這正是老師的象徵——燃燒自己,照亮他人,至於佛陀這種天人師就更不用說了,等於是用智慧照亮了三界六道,所以佛弟子們都習慣用燈來表示對本師的頂禮。

這個習慣也被我們學習和繼承了,現在寺廟裡佛前基本都會供奉蓮花臺樣式的燈燭,非常漂亮,而且供燈的果報也很殊勝,將來可以得到智慧,如果覺得自己或者家人頭腦不是很好,不妨誠心的佛前供上一盞燈,以光明破昏暗。

04供花——表因,得莊嚴相貌

鮮花也是常見的供佛之物,佛經裡面也有弟子為佛供花的記錄,然後佛陀就藉機開示道——授人玫瑰,手有餘香,讓他們明白布施的意義。

而花還有另外一層含義,我們都知道佛家最看重因果,有著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的理論,而花正是果實的「因子」,要結果必須先得開花,所以佛前供花也可以表示我們對於因的重視。

佛法雲——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如果您真的明白並深信因果的話,那一隻腳就等於踏上菩薩的境界了,而且供花的果報是來世得莊嚴的相貌。

05供水果——表果

除了鮮花,水果也是很好的供品。

不過供水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能供奉那些有異味的,或者已經變質的,這就不清淨了,有條件的話最好每天都換新鮮的。

而水果正是「果報」的象徵,我們上面也談過了,佛法最重「因果」,供奉水果也表示我們種下善因後能夠得到善果。

06供清水——清淨心

這個可能很多師兄並不清楚——清水乃是一種很好的供品,別看它幾乎是免費的。

但佛前供水一定要非常非常的清澈,最好用泉水或者蒸餾水,不要摻雜任何異物比如糖,蜜等等,因為這表示的是我們的一刻清淨心,如果加了那些東西反而就畫蛇添足了。

而我們修行的終極目的,其實就是為了得到一顆清淨之心,所有五毒六塵都洗淨了,重見光明本心,這也就是佛法所說的「心淨則佛土淨」,一旦真正有了清淨心,根本都不需要阿彌陀佛接引你去極樂世界,你所在之處皆為淨土。

07供寶珠——表施捨之心

寶和珠是兩種東西,所謂的寶指的就是金,銀,瓔珞,瑪瑙等七寶,而珠就是名貴的珠子,比如佛法中常提到的無價之寶「摩尼珠」。

不管哪個年代哪個地方的人,對於這些珠寶都是十分珍惜的,能夠捨得用這些來供佛,無疑表示了極大的誠心,也表明他們已經完全明白般若六度之一的「布施」的含義了。

而布施以一攝萬,乃是所有法門中最殊勝的,明白了布施也就懂得了放下,一切都放下那自然也就開悟了。

08供茶飯衣服——供養僧寶

茶飯衣服其實也是供品,不過這個大家可能知道的就更少了。

這些與其說是供佛菩薩,不如說是供僧的,在我們中國僧人一般都住在寺廟中,食宿都統一安排,而在原始佛教中都是託缽乞食的,就連佛陀本人都不例外。

而有些很誠心的居士們不僅願意施捨食物,同時還願意供養一位或者多位僧人——比如著名的給孤獨長者,就特意從祗樹太子那裡買下大莊園來供養佛陀和千二百五十人的常隨眾僧團,這個福報就太大了。

這個就算今天也不例外,如果您能供奉那些真正的修行者和善知識的話,等於就和佛法結了莫大的善緣——比如有人曾供養了一位闢支佛一碗糙米飯,果報則是接下來的幾十世都大富大貴。

09紅塵說禪

以上就是佛前十種供品的具體含義和果報——不管是香花果水燈還是珠寶茶飯衣,都非常殊勝,其實佛菩薩根本就不需要這些具體東西,這等於是為我們自己種福田,將來自會得福報。

所以各位師兄,學佛最重要的法則之一就是要學會放下,尤其是這些身外之物,這都是欲望的象徵,很多時候錢多並不是真的富有,內心的充實和滿足才更重要

像是許多高僧都是身無長物,他們就會用刺血寫經或者燃指供佛的方式,用自己的身體來供奉佛菩薩,這個自然就更加殊勝了,相比之下我們這些供奉就根本不值一提了。

——學佛乃智者所為,紅塵如夢幻泡影,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願三惡道日減一生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唵嘛呢叭咪吽

相關焦點

  • 佛教:佛前佛前十種供養的功德與意義!
    佛教:佛前佛前十種供養的功德與意義!說起佛前供養,關於這大家都知道,都是以香、花、果等物品進行供養,供養的物品不分大小多少,都是一顆虔誠的心。昨天有就個網友問小禪,什麼時候可以進行佛前供養,這裡小禪稍微的回覆一下。
  • 你不可不知的佛前五供養
    五供是中國民間祭祀用盛供品的五件器皿。又稱泰山五供、佛前五供。由香爐一隻、燭臺與花觚各一對,五件器皿成一套,合稱五供。又名「五供養」、「五具足」或「五供一堂」。其造型多仿製青銅器,在乾隆、道光年間極為盛行。根據佛教儀式,用五供供佛來表示對佛、菩薩的恭敬和禮拜。《法華經。
  • 不可不知!世人對佛教最常見的四大誤解(圖)
    流傳至今,凡持香禮拜者皆誤以為佛教,實則諸多民間信仰之神祗,如城隍爺、土地公、三太子、媽祖……皆被門外漢披上佛教外衣 神佛不分 中華文化兼容並蓄,對於勸善的宗教皆能廣為接納。流傳至今,凡持香禮拜者皆誤以為佛教,實則諸多民間信仰之神祗,如城隍爺、土地公、三太子、媽祖……皆被門外漢披上佛教外衣,不知神佛二者,其本質、願力迥異,應當究明。
  • 供奉地藏王菩薩時,這四件事不要做,果報太重!
    地藏王菩薩被認為是「大孝」和「大願」的象徵,也被人們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根據《地藏經》記載,供養地藏王菩薩可以得到諸多功德,所以很多人都把地藏王菩薩的聖像,請到家裡去供奉。我們在供奉地藏菩薩時,這四件事不要做,果報太嚴重,一定要切記,俗話說:「不知者不怪。」
  • 「佛系」和佛教有很大差距
    由於涉及宗教內容,不能印製,筆者不得不將《佛教警察》的第三集換個書名《佛系警察》。對於這種「佛系」的觀念,我一直是不聞不問甚至不理不看的。所謂『佛系』,只是一種調侃,和佛教還是有很大差距,不是一回事。所以說『佛系』跟宗教沒有任何關係,就是借這個符號,表達一種『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的心態。」二、「佛系」≠佛法,不要被繼續誤導了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說:「所謂『佛系』的隨緣,其實並不是佛法中對『緣起』的清晰洞察和靈活把握,而是時下年輕人內心無力感的一種自嘲和排遣。
  • 佛教:佛前做供養,這4條「禁忌」,一定要清楚!
    佛教中有一些「禁忌」,最好不要犯,一定要懂得其中的原理以及寓意,才能真正如法「修福」,才會得無量福報。佛教中的供養有很多種,有供燈、供花、供水、供香、供水果等等。只要一個人發心供養,那麼平時,在燒香拜佛時,可以在佛前做這些供養。那麼,怎樣做才如法呢?
  • 佛教:佛前供水果,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佛教裡,為了表示對佛菩薩的虔誠和恭敬,常常以種種物品供養佛法僧三寶。比較常見的有供花、供果、供燈、供香、供水、供齋等。那麼,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的是如何供養水果及需要注意的地方。供果是佛教重要的供養方式之一。在佛教裡,果代表結果、圓滿。
  • 佛教:做到這2點,佛前供燈、供花,供果才有功德
    對於信仰佛教的人,瞻禮佛像時,總能升起心中無限的歡喜心,內心總能安住片刻的澄淨。很多人也會在家裡擺一尊佛像或者貼有佛菩薩的畫像,一則是對佛菩薩的至誠,恭敬心,二則是希望能夠得到佛菩薩保佑,事事順心,萬事如意,能夠得到吉祥利益。都說佛前供花、供果、供燈、供香、供水很有講究,如果不如法是不能得到利益的,那麼在家供佛像要注意的那些事呢。本文就和大家分享,做到以下2點,供佛功德無量。
  • 佛教:佛前「上供」,這3條「禁忌」,不學佛的人也得懂
    因此,一些佛教的信仰者,他們會為了方便自己修煉福氣,就在自己的家中設置了佛堂,並且在佛前經常做燒香拜佛和供養的事情。而且很多人知道燒香拜佛就要去做一種供養,但是我們應該要知道真正的如法供養,卻不是我們想像中那麼容易的。而且在佛教當中,對於供養這件事情有著一些禁忌。
  • 供佛的時候要念什麼?注意什麼?放供品的先後順序是什麼
    有人因為聽說在佛前供花就可以長得美麗,為了這個而經常供花,這就有點執著了。真正的美麗是什麼?不發火就是美麗。再美麗的人,一發火,眼如銅鈴,青筋暴露,肯定不美。如果一個人長得平常,但是慈祥、溫柔,你會覺得這個人很好,很美麗。所以佛教講,忍辱,才能真正感召到來生美好的果報。
  • 佛前上供水果,這三點「禁忌」,不可不知!
    很多在家學佛的人,都有在佛前上供水果的習慣,可是佛前供果,有三點「禁忌」,佛子不可不知!其一,不執著於相。在我看來,學佛首先要明佛理,供佛則要知其義。學佛是為了作佛,覺悟空性、無我,對世間虛幻不生執著。水果供佛是表法「因果」,暗含明因識果,斷惡修善之意。
  • 怎麼供養佛?(佛前十供)
    佛是一種信仰,佛是開悟的智慧,是解脫的智慧,教育我們要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去對待生活,對待人生,而不是迷信。佛理自宇宙創始以來就存在,佛只是發現了這其中的真理,並教導傳授於我們。宇宙本身也是從從虛無中來,也會從虛無中去。
  • 因果報應:這13條戒除邪淫之法,你不可不知!
    但無論你當下是真心想要戒除邪淫,還是「想要」戒除邪淫,這十三個戒除邪淫之法,不可不知!一、念懼惡法何謂念懼惡法?就是讓自己明白邪淫對自身的危害有多大。在佛教《分別善惡報應經》中云:「邪欲報有十種,其分別為一欲心熾盛,二、妻不貞良,三、善不增長,四、善法消滅,五、男女縱逸,六、資財密散,七、人多疑慮,八、遠離善友,九、親族不信,十、命終三途。」若欲行邪淫,心中想到這十種惡果,以此告誡自己不能行持「邪淫」之事。
  • 光輝印象:詮釋佛教文化 賦予蓮紋佛飾美好寓意
    光輝印象:詮釋佛教文化 賦予蓮紋佛飾美好寓意時間:2020-12-11 17:4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光輝印象:詮釋佛教文化,賦予蓮紋佛飾美好寓意 藏傳佛教,在許多人心目中都充滿著神秘色彩,其各類佛飾佛具都有著濃烈的藏傳佛教氣息,尤其是代表著吉祥如意和驅邪避禍的藏傳佛飾
  • 佛教:佛前供水果,牢記這兩個字,功德無量!
    但本篇文章,小編要和大家探討的並不是法供養,而是佛門裡的法物供養。佛門裡有八大法物供養,比如佛前供水、供香、供花、供果、供燈、供樂等。今天,咱們來說說這諸多供養中的「果」供養。佛前供水果,牢記這兩個字,功德無量!這兩個字是什麼呢?就是因果。一切外在供養都是在表法,水果本為一般之物,但若供在佛前,人們往往賦予其更深的寓意。水果在這裡指代的便是修行人最終要成就的果位。
  • 佛前供水果寓意很深,但要注意5點才有功德,最後一句影響你一生
    佛前供水果寓意很深,但要注意5點才有功德,最後一句影響你一生。我們知道除了在家供佛外,寺廟是我們親近三寶佛法僧的地方。除了常規的燒香拜佛供佛外,在世尊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有十種供具供佛。分別是香、鮮花、油燈、瓔珞、寶蓋、幢旛、衣服、清水、音樂、合掌供養,這些供養都有各自的寓意。
  • 行六度波羅蜜的果報
    (三)果報:布施能得富貴的果報;持戒能得諸根具足的果報;忍辱能得相貌端正果報;精進能得大勢力的果報;禪定能得長壽的果報;般若能得辯才無礙的果報。  每一種波羅蜜又有十種的利益:布施波羅蜜——(一)能降伏貪吝之煩惱。(二)舍念相續,能真正行布施。(三)與一切眾生平等,不起分別心。(四)生富貴家。(五)生生世世發布施心。(六)四眾愛敬。
  • 因果報應:因「邪淫」而帶來的果報,到底有多嚴重,你不可不知!
    廣結善緣,感恩有您點點「關注」吧!此文字數「一千四百餘字」閱讀時長預計需要5分鐘!在古代有一位宰相名叫「王甫」,雖然才學兼備,但卻極其貪色。邪淫之罪,古往今來,無論是誰皆沒有逃脫其果報。就算你是宰相,也必定會「身亡家敗」。在佛教之中,邪淫亦被稱之為「欲邪行,乃是十惡之一。」在《佛說善生子經》中載「淫邪有六變,當知!何謂六?不自護身,不護妻子,不護家屬,以疑生惡,怨家得便,眾苦所圍。已有斯惡,則廢事業。
  • 佛前供花、供果、供水的功德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簡要介紹一下佛前供花、供水、供水這三種供養的功德福報。一、佛前供花自古以來,佛教就與花有著很深的因緣。比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徵佛菩薩的聖潔,故以蓮花作為佛教的聖花。再如,佛經記載,佛陀成道、說法時,常有諸天從空中散下天花以讚嘆、供養佛陀。佛陀涅槃時,天人更以曼陀羅等種種珍貴的花來供養。
  • 您知道佛前供花的功德嗎?(如何用花供佛)
    說完捧著七朵蓮花就要去供佛。  釋迦牟尼佛的前身就說:「我給妳七兩黃金,這七朵蓮花賣我吧!」少女不答應,釋迦牟尼佛再三懇求,最後少女提出一個條件:「花賣你可以,但你生生世世都要和我結為夫妻,答應了就賣你,否則不賣。」釋迦牟尼佛為了供養佛,只好答應她說:「妳有條件,我也有條件,我生生世世與妳為夫妻不要緊,但是我要出家時妳不可阻止,我兒子要出家妳也要讓他出家。」少女也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