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月球挖土有多難?三十年心血,幾代人努力,才有小小的2千克

2021-01-10 五維爆料君

探月,是縈繞在中國人頭頂上千年的夢想,古人對浩瀚星空的嚮往,到現代人用科技的力量不斷砥礪前行,從嫦娥一號的成功發射,到嫦娥五號的探月挖土,背後凝結了無數國人的期盼,承載了千年的中國探月航天夢。

從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計劃,並將該計劃命名為「嫦娥工程」開始,從第一顆繞月衛星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著陸器開展月球挖土,這看似簡單的從一到五,卻是我們長達16年的刻苦攻堅,更是凝結了探月工程衛星總裝班長,劉福全及其團隊30年的青春和努力

挫折是少不了的,特別是美國宇航局對我國航天計劃和航天項目的打壓,在太空領域的合作更是把中國排除在外,但我們挺過來,此次嫦娥五號不僅順利發射,還將首次採集2千克的月球土壤帶回地球。

不要小瞧這小小的2千克,他是44年來,第一次有國家奔赴月球挖土,也是44年前,前蘇聯,也是人類最後一次抵達月球,帶回170.1克月壤的將近12倍,為了實現這小小的2千克,中國探月航天科學家們完成了「五個首次」壯舉。

用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的話說,「月球,我們已去過多次,但去月球自動採樣並帶回地球,以前沒做過。嫦娥五號任務的複雜性和難度,可以用五個「首次」來詮釋:一是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的起飛,三是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四是攜帶樣品高速地球再入,五是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這在我國都是首次。」

裴照宇說得言簡意賅,但要突破這幾個難點從而創造出這五個首次,背後的艱辛的困難可想而知。嫦娥五號探測器全重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個部分組成,發射的困難主要有4個方面:月球軌道的交會對接、月面採樣、月面起飛和高速返回。

最後,祝賀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預祝安全返回。

相關焦點

  • 去月球「挖土」有多難?這場直播信息量真是...
    去月球「挖土」有多難?; 2、減速入軌,繞行探測月球; 3、待選定地點後,「嫦五」上部與下部分離; 4、著陸器、上升器將進行月面軟著陸,自動進行月面採樣、樣品封裝等操作,並將樣品由上升器攜帶升空進入月5、球軌道,與環月軌道上的軌道器對接,將樣品轉移到返回器內部; 6、最後軌道器攜帶返回器點火啟動,從環月軌道直接返回地球;
  •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 嫦娥5號為啥要去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 嫦娥5號為啥要去月球挖土?時間:2020-11-24 15:30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 嫦娥5號為啥要去月球挖土? 11月24日嫦娥五號終於升空了,你知道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嗎?
  • 探月「三步走」 收官「有看頭」 嫦娥五號去月球上「挖土」了
    按照計劃,嫦娥五號將成為中國首顆從月球採樣後起飛的探測器,還將帶著自動採集的約2千克月壤歸來。我們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地月往返的探索之旅,又將經歷哪些「步步驚心」的時刻?    月壤即月球的土壤,對地球人來說蘊藏著巨大的科學價值。為了去月球「挖土」,主要航天國家都「很拼」。
  • 去月球「挖土」!
    作為此次任務的核心關鍵之一,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封裝是嫦娥五號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環節。為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設計師們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精心設計了兩種「挖土」模式:鑽取和表取。
  • 去月球有多難?中國人終於做到了
    遠遠地看,火箭化作了一道光,奔向月球(圖片:攝影師凌二 / 圖蟲創意)▼與以往探測任務不同的是,這次「嫦娥五號」攜帶的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軟著陸以後,將會通過機械手鑽一個約2米深的孔,在這個深度提取2到4公斤的月球土壤與巖石並封裝,最終帶回地球。
  • 「嫦娥」去月球挖土了!
    在裴照宇看來,嫦娥五號任務對於我們「繞、落、回」整體規劃來說,是收官之作;對於未來的我國月球探測來說,是奠基之作。既是收官,又是奠基,可見嫦娥五號承擔的使命有多麼艱巨和光榮。那麼,要去月球挖土的「嫦娥」,這一路將面臨哪些挑戰?如何帶著月壤安全回家?一言以蔽之:為了更好地認識月球。
  • 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上海給它配齊了錘子和鑽孔工具
    原標題:嫦娥五號到月球挖土究竟有多難 上海給它配齊了錘子和鑽孔工具     嫦娥五號今天凌晨就出發前往月球,此行的目的地是位於月球正面的呂姆克山脈,這裡是火山結構地區,前蘇聯和美國都沒有來過,更沒有取過樣品。而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在這個地區展開"挖土"行動,預計將帶回2公斤的月巖回地球分析。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由於「嫦娥五號」的返回器將攜帶有至少2千克重的月壤樣本,增加熱盾厚度會使探測器增重,因此我國選擇了第二種方式。由於返回角度特殊,「嫦娥五號」的返回器可能會在大氣密度變化的部分發生跳躍,跳出大氣層後又二次返回,俗稱「太空打水漂」。
  • 揭秘嫦娥五號任務全過程:到月球去挖土究竟有多難?
    從「月宮」瀟灑走一回再捎點「特產」隨著嫦娥五號的成功發射,人們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嫦娥家族:與嫦娥家族中前幾位姐姐相比,嫦娥「五姑娘」有什麼不同,她在大家族中又扮演著什麼角色,發揮著什麼作用?「首先是『外貌』即外觀造型不同。」
  • 她為何要去月球「挖土」?這些「土」又...
    軌返組合體與上升器分離後模擬圖那麼問題來了嫦娥五號為何要去月球「挖土」此次月球之旅有哪些精彩看點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科研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月壤中含有大量微小的橘紅色玻璃形式顆粒。通過對樣品的分析與實驗證實,月壤和月巖中氧化鐵的含量很高,從中可以製取水和氧,未來可利用月面物質支持月球科研站的運行,並為登月飛行器補充燃料。更重要的是,科學家還在採集回來的樣品中發現了核聚變的理想原料氦-3。
  • 月球「挖土」以後,下一步,去火星!
    來源:環球網客戶端中國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實現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採樣返回,已經完成了大部分使命,即將帶著2千克月巖和月壤樣品返回地球。「嫦娥五號」被稱為是中國航天史上難度最大任務之一,該探測器返回地球的過程也相當複雜。
  • 去月球有多難?中國人終於做到了 | 觀點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733-探月有多難作者:杔格 校稿:貓斯圖 / 編輯:帥帥11月24日凌晨,「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它將在地外空間遨遊約20天,直到返回地球。遠遠地看,火箭化作了一道光,奔向月球(圖片:攝影師凌二 / 圖蟲創意)▼ 與以往探測任務不同的是,這次「嫦娥五號」攜帶的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軟著陸以後,將會通過機械手鑽一個約2米深的孔,在這個深度提取2到4公斤的月球土壤與巖石並封裝,最終帶回地球。這是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而且第一次就要進行「困難模式」的技術操作。
  • 「小五挖土」回家,繼中國之後,還有哪些國家將去月球挖寶?
    12月17日凌晨,經過19多天的太空工作之後,嫦娥五號攜帶來自風暴洋呂姆克山的2千克月壤返回地面,預示著探月三期工程的圓滿成功,意義重大且影響深遠。這也是人類繼1976年蘇聯月球24號帶回100多克月球樣本以來,人類再一次在月球上「挖土」成功,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的成功,使得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成功實現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人類一直對浩瀚的太空存有幻想,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新一輪的探月熱潮再度興起,美國、俄羅斯、日本等多個國家相繼向月球發射了探測器。那麼,繼嫦娥五號之後,還有哪些國家將去月球「挖土」?
  • 航天大國為啥都要千裡迢迢去月球「挖土」
    而此時的蘇聯也早有登陸月球的意願,更何況1967年是蘇聯建國50周年,蘇聯怎麼會坐視美國人在這樣大喜的日子裡搶走如此重要的一個「第一」呢?於是蘇聯月球挖土行動緊隨其後,並於1964年出臺了《關於月球和宇宙空間考察工作的決定》。至此,「月球挖土競賽」正式進入白熱化。
  • 嫦娥5號月球「挖土」 ,這個與當時蘇聯和美國有何不同?
    嫦娥5號順利挖土成功,當運回地球後,這個將是人類時隔44年後再次成功把月球巖石運回地球,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先後進行了6次載人登月,帶回月382千克的月球巖石和土壤樣本,蘇聯則先後進行3次月球無人採樣,共採集到335克樣本,藉助這些月球樣品,科學家初步勾畫出月球早期的歷史,發現月球和地球擁有共同的起源,證實月球是地球因小行星體快速相撞後形成
  • 「胖五」就位嫦娥「五妹」將奔月:出發,去月球「挖土」
    「胖五」就位嫦娥「五妹」即將奔月出發去月球「挖土」任務難度大完成「2+2+2+1」探月飛行:兩次發射、兩次著陸、兩次封裝、一次交會對接實現四個我國「首次」:首次在月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千米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 「挖土」之旅或可改寫月球歷史
    本次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的採樣返回,把月壤或月巖等寶貴樣品帶回地球,屆時將有望為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地月之間平均單程距離約為38萬公裡,走一個來回將近80萬公裡,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
  • 落月成功,開始「挖土」!
    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11分,在經歷了為期一周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旅後,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 嫦娥五號落月視頻。視頻來源:央視新聞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將從月球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
  • 「嫦五」這幾天奔月 去挖回2千克泥巴
    本次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的採樣返回,把月壤或月巖等寶貴樣品帶回地球,屆時將有望為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地月之間平均單程距離約為38萬公裡,走一個來回將近80萬公裡,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
  • 嫦娥「五姑娘」完美落月,開始「挖土」!
    作者:郭超凱  北京時間12月1日23時11分,在經歷了為期一周的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之旅後,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將從月球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嫦娥五號探測器軟著陸於月球哪個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