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時的宋朝,包拯的官究竟有多大?

2021-02-07 秋齋老農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或稱包文正,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官員,以清廉公正聞名於世,仁宗天聖朝進士。累遷監察御史,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

包拯

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文曲星轉世,死後成為地獄第五殿閻羅王。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包黑子」、「包黑炭」。

包拯一生做過許許多多的官職,包拯,人稱「包青天」,對於這位歷史上最著名的鐵面無私的人物,他敢於彈劾權貴並不是因為他的官位有多高,更主要是因為宋朝的整體環境。所謂的「關公不到,有閻羅包老」。

包拯進士出身,曾經做過監察御史、轉運使、三司副使、龍圖閣直學士,最著名的就是其做過御史中丞與開封府尹。

包拯包黑子

史書記載包拯最後實際的官職是三司使與樞密院副使,北宋時代,相權被分割。宰相的參政權被參知政事分薄、經濟大權被三司使分走,軍政大權被樞密院分走。而包拯做的就是三司使與樞密院副使,其地位權力可想而知。

但各種演繹作品中,包拯最經典的形象還是在做開封府尹的時候,當時的開封就是北宋的都城汴梁,包拯的地位就相當於首都的一把手。包拯之所以鐵面無私流芳千古,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宋朝的整體環境以及當時的君主宋仁宗。

宋朝重文輕武,文官的地位非常高,而「刑不上大夫」在宋朝貫徹落實的非常徹底。雖然宋朝有不少的昏君,但是敢隨便亂殺大臣的卻基本沒有。其次,包拯也是幸運的,他的君王宋仁宗,在歷史上頗有賢德美名,有一回包拯跟仁宗說話,口水噴了仁宗一臉,仁宗也沒有怪罪。

包拯、公孫策、展昭

1062年去世時,包拯最終官銜是樞密副使(軍委副主席)朝散大夫(從六品,決定官服顏色)給事中(正四品,決定工資)上輕車都尉(把勳章官職化,正四品)東海郡開國侯(貴族身份,從三品)食邑一千八百戶(象徵性封地)食實封四百戶(實質封地收入)賜紫金魚袋(官員頂級配飾)贈禮部尚書(追贈的榮譽官職,從二品)。

包拯去世後,靈柩由他的女婿護送老家合肥,墓地在公城鄉。後來,金兵入侵,攻陷合肥,包公墓被破壞,當時的隨葬器物也大多被盜。包公後裔將原棺和墓誌遷葬於墓西三十多米處,原墓地被廢為耕地。後來,當地官員誤將包夫人墓當作包公墓,修葺一新,並蓋有享堂。

開封府尹

包公墓全稱包孝肅公墓園,位於合肥市內包河南畔林區,與包公祠緊緊相連。整座墓園面積1200平方米。包拯病逝於北宋嘉祐七年(1062年),次年由開封護喪歸葬在今合肥市東郊大興集。

一九七三年,合肥文物部門對包公及其家族墓地進行清理,從包公墓葬中出土了包公遺骨及其墓誌,同時還出土了包夫人董氏及他們的兩個兒子、兒媳及長孫的遺骨。一九八五年,開始動工修建包公墓園,歷時三年竣工。墓園共有包氏家族的六個墓冢,按宋制修建。

相關焦點

  • 宋朝「包青天」的官有多大?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說出來你別不信
    那麼很多人可能就會好奇,一個斷案的判官,究竟哪裡來的這麼大的面子?到底有多大官?對於這麼問題,那就不能只停留在電視劇的印象中了,因為包拯一生做過很多官。 包拯是北宋名臣,生於一個十分特殊的年份鹹平二年也就是公元999年。於28歲的時候考中了進士,後出任建昌縣的知縣。包拯不僅是一名清官而且是當時有名的孝子。
  • 包拯為何有那麼大的實權?他的官職有多大
    民間流傳著他各色各樣的故事,其中最為突出的一個形象,就是包拯剛正不阿的形象,只知公正,不懼權貴,哪怕皇上的轎子他都剛攔。那麼很多人可能就會好奇,一個斷案的判官,究竟哪裡來的這麼大的面子?到底有多大官?對於這麼問題,那就不能只停留在電視劇的印象中了,因為包拯一生做過很多官。
  • 包拯在宋朝的級別有多高?相當於直轄市市長,正部級幹部
    那許多朋友就會問,"包青天"他的官職究竟有多大呢?居然能有這麼大的影響力?今天小李子就來和大家聊聊包青天的官職究竟有多大! 就算是皇帝的轎子,他也敢出面阻攔,這要是一個暴君,估計包拯已經歸西了。 當然這些都是電視劇和小說中的故事,對於他官職的問題,我們不能只從這些方面去看,畢竟包拯是做過許多官的。
  • 宋朝包拯的官有多高?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比想像中的大得多
    宋朝包拯的官有多高?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比想像中的大得多 包拯是北宋名臣,雖然說,他是個名人,但是仕途比較坎坷,當別人少年得志的時候,他到28歲的時候才中進士,成為縣令。後來,他為了照料年邁父母,主動請纓回到老家合肥當一名監稅官。
  • 「包青天」包拯的官到底有多大,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職位?
    鍘美案一事把包拯稱為相爺,秦香蓮有句唱詞說,相爺替民伸冤屈。然而縱觀北宋時代的管制和包拯一生的仕途,不難發現,包拯並未為相,在宋朝時期的體制編制中,丞相這一編制並不固定,這明顯是在集中皇權,分散相權,以緩解皇權與相權之間的矛盾。
  • 真實的包拯是什麼樣的人
    大家都稱之為包青天或者包黑炭,經常出現在影視劇中,大家的的印象就是,清官,大清官,鐵面無私,破案高手,文曲星下凡,等等還有很多,但影視劇畢竟是影視劇,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今天小編就結合歷史記載和大家聊一聊這位歷史上的大清官,包拯首先,歷史上根本沒有記載包拯有斬殺過任何皇親國戚,這就沒有了所謂的影視劇中的鍘美案和狸貓換太子,不過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
  • 宋朝太師、王爺、丞相誰的官銜更大,開封府尹包拯及六部尚書呢?
    宋朝太師、王爺、丞相誰的官銜更大,包拯開封府尹和六部尚書誰大? 宋朝官制極為複雜,變動也頻繁,一個人做了官,至少有官階(品級)、官職(職務)、差遣(承擔任務)三個官名,再加上各種虛銜,官名一長串,確實很難讓人看懂。
  • 宋朝有6位名人竟神仙出身,包拯是文曲星下凡,其他幾位是誰?
    在宋朝,就有幾個被稱作是神仙下凡的人,都有哪些呢?我們分別來看。 首先,要說的自然就是包拯,都把他稱作是包青天,自然是因為他鐵面無私,有人說他是文曲星下凡。文曲星在天上,主要是管理文化的,而且當時姜仔牙封為了神像之後,比幹就成為了文曲星。
  • 歷史上包拯官多大?相當於現代什麼級別,是人都可以攔轎鳴冤?
    歷史上包拯官多大?相當於現代什麼級別,是人都可以攔轎鳴冤?文/十月相信大家都看過《少年包青天》這部電視劇,這部電視劇能有好幾個版本。在這部劇中小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包拯包大人,包拯是一個清正廉明,一身正氣,鐵面無私的好官。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包拯這個人吧。
  • 包拯鐵面無私,為官清正,但卻不是丞相,原因在這
    判案鐵面無私,為官公正嚴明的包拯在世人的心中堪比青天,然而這位以為民申冤,造福百姓為己任的青天相爺,卻未曾獲得丞相之名,相爺之稱實乃誤傳。因斬美案一句把包拯稱為相爺的秦香蓮,有句唱詞說相爺替民生冤屈,然而縱觀北宋一朝的官制和包拯一生的仕途不難發現,包拯並未為相,在宋朝時期的政治體制中丞相編制並不固定,這明顯是在集中皇權分散相權,以緩解皇權與相權之間的矛盾。
  • 包拯怒鍘陳世美,宋朝的公主們卻都不認識這個駙馬,事實的真相?
    陳世美隱瞞已婚身份一、陳世美在宋朝了無蹤跡包拯是宋朝的名臣,人們心目中鐵面無私、秉公執法的典範。善惡到頭終有報首先,我們在《宋史》以及宋朝人的著述中找不到陳世美。如果有這個狀元,不可能沒有記載。於是,一個好官就變成了忘恩負義的陳世美,也被包拯解氣地鍘了。至於傳說是否屬實,陳熟美都大可不必介意,既然不是同名,自然無需分辨,清者自清吧。四、錦上添花的虛構,無損包拯形象可以肯定的是,包拯沒有鍘陳世美,但這並不損壞他剛正不阿的形象。
  • 包拯真的有權力當堂鍘人嗎?宋朝時期的死刑覆核和死刑復奏制度
    包拯作為我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清官之一,在各類文學和影視作品中,不論罪犯是何身份,有多麼高的地位,總會在案件審定之後,伴隨著包拯的一句「開鍘」,死於鍘刀之下。那麼,歷史上的包拯真的可以當堂鍘人嗎?事實上這種事情根本不會發生,宋朝時期關於死刑犯的處置,已經有了一套完整且規範的處置程序,皇帝根本不可能授予任何人專斷之權,就算你包拯再如何清正廉明,皇帝也絕不可能將處決權完全下放。我們且來看看,宋朝是如何處置死刑犯的。
  • 宋朝的知府究竟是幾品官?
    有人問:宋朝的知府(或知州)究竟是幾品官呀?如果你問明清時期的知府是幾品官,那好回答。明代的府分為上中下三等,上府的知府為從三品官,中府的知府為正四品官,下府的知府為從四品官。至於清代的知府,一般都是從四品官(乾隆十八年之前為正四品)。但宋代的知府或知州是幾品官,卻很難說。宋朝的州府也分不同等級,而且按不同的標準,可以劃分為不同的等級體系,非常複雜。這裡不準備細說,只說跟州府品級有關的節度體系,又叫做「州格」。宋朝所有的州府,可分為節度州、防禦州、團練州、軍事(刺史)州四等,這節度州、防禦州、團練州、軍事州之類的名目,便是州格。
  • 真假包拯,展昭成就包拯的清官,好官
    上回我們講到展昭屈服意欲前去殺害楚戈以救包拯性命之前的夜裡,公孫策前來找假包拯談話,假包拯正愁悶得慌便同意了,只是假包拯既然已經洩露了身份,為何還用包大人的聲音,他說,可惜的是自己受傷的左腿洩露了身份,都是拜楚戈所賜,這因為這句話公孫策明白他派展昭殺他的原因,假包拯隨即也知曉公孫策的心機便什麼都不說了
  • 歷史上,包拯包青天的「官職」,相當於如今什麼級別?常人想不到
    眾所周知,北宋年間有一位清官,名叫包拯。他斷案如神,明辨是非,深得老百姓愛戴,被大家稱之為「包青天」。如今,他的形象在很多影視劇裡都得到了很好的詮釋。 在唐朝也有一位斷案如神的偉大人物,名叫狄仁傑,尤其是《神探狄仁傑》三部曲,將狄仁傑的形象推到巔峰也深入人心。
  • 解密包拯:為官25年26次升遷,年薪千萬北宋政壇常青樹的秘密
    世人皆知,包拯曾多次犯顏直諫,王公貴族犯法也一概不容,以「仁義」著稱的宋仁宗真的能容得下他嗎?最令人嘖嘖稱奇的是,包拯時期的宰相韓琦、富弼、文彥博等一個個都落了馬,唯獨包拯逆勢青雲直上,難道他有什麼官場秘訣嗎?
  • 開封府尹包拯相當於現在啥級別?歷史中包拯最重要貢獻是什麼?
    宋仁宗對包拯非常器重,追封其為禮部尚書,享受正二品待遇,也就是說,包拯終其一生,並未出任宰相,一些影視劇中,稱包拯為相爺,明顯是不符合歷史的。當然,樞密副使在宋朝也可以進入宰執班子,參與中樞政務討論。在影視劇中,包拯常年擔任開封府府尹,實際上包拯一生除了在地方為官,大多數時候都在擔任言官。
  • 穿越回宋朝當公務員工資有多高?包青天年收入相當於一個省的稅收
    到了宋朝,官員的薪俸相比於前朝格外優厚。以包拯為例,他一生廉潔奉公,鐵面無私,不附權貴,被後世普遍認為是清官,有"包青天"的美譽。但事實上,包拯的薪俸是極高的,可以用家財萬貫來形容了。包拯的俸祿為何如此之高?首先,宋朝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生產力空前;其次,這要從宋朝官員的俸祿結構談起。
  • 是誰讓包拯「圈粉」無數?
    封建帝王都四百多位,歷朝大臣更是多如牛毛,是什麼原因讓包拯脫穎而出、「圈粉」無數?我認為有如下幾個原因。宋朝皇帝不叫「朕」而叫官家,意思就是拉低自己的身份,與天下臣民共治天下。這樣的政治環境一是有群眾基礎二是會慢慢培養出風清氣正的氛圍。
  • 為何提到「鐵面無私」,就會想起包拯,為何他被稱為包青天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包拯包青天的名聲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不論是電視劇的循環播放,還是朗朗上口的歌曲,無一不體現出包拯在人們心裡的地位。宋朝有能力的人不在少數,可是真正被大家記住並且流傳至今的卻沒有幾個人,可偏偏包拯佔了一席之地,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