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裡尼奧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創造了一個戰術類單詞:「擺大巴」。其實很多人不知道,最初出現這個詞,是穆裡尼奧在接受採訪時,說他的對手在防守他的球隊時,把自己幾乎能用到的所有場上球員都安排在防守線上,進行破壞、堵截來增加防守面積和體積。如同擺了一輛大巴車在禁區裡一樣,於是這個詞語不脛而走,成為了關於「特桶式防守」的第二代足球戰術詞。
不錯,這裡就得提到了關於穆帥執教球隊的思想了。穆帥的執教核心思想其實可以歸類為八個字:「穩固防守,伺機反擊!」
而最最核心的思想卻必須是前四個字,那就是穩固防守!!沒錯,一切的前提和所有成立的關鍵與比賽的勝利或者失敗都是因為做不做得好這四個字:「穩固防守」!!一點也沒錯,有盾牌一樣的防守,才有發揮利劍穿心的威力!所以,你叫他「大巴戰術」或者叫他「鐵桶式防守」都ok!
所以你會發現凡是穆裡尼奧的球隊都有一種他帶去的風格,那便是——鐵血的防守,不管你是前鋒還是中場,只要你丟了球,就得立馬進行反搶。防守從第一時間發起。
皇馬的C羅都被他指責過!
紀錄的嚴明性對於穆裡尼奧是明確的,他對球隊任何球員都是一樣的,從不「網開一面」。
他不是「家長式教育」而是「判官式教育」,大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感覺:服我者遵從的人就可以上場去拼殺,不服者坐冷板凳或者走人……這樣的手下你能從他過往呆過的俱樂部總找得出幾個的!比如,卡西……由於話題比較敏感不能深說……我們還是回到正題上去!
而穆裡尼奧能從一個小小翻譯官,成長為天下最炙手可熱的名帥,其實也證明他的執教思路腳踏實地,化繁為簡,體現著智慧與高明。
所以,當杯賽的時候,他總是比其他教練更要成竹於胸些。杯賽就是淘汰制,特別是進入決賽階段,那就是火花四射的一場定勝負了!
而最關鍵的半決賽和決賽,他的戰術思想簡直就可以完美到天衣無縫的地步。看過國米那年奪得歐冠的朋友一定更懂這一點……
那麼,說到進攻!就濃縮成也是四個字或者八個字——「伺機反擊」與「自由發揮,閃電反擊!」
為何是四個字或者八個字呢?有沒有區別!
有,肯定有,但中心思想是「閃電」和「伺機」的反擊!二者主題一樣,但略有不同。
我認為,二者共同處在於,抓住反擊機會,一旦沒有反擊機會了,得立馬進行到防守狀態。反擊的時候又必須以「閃電戰」形式發起,結束反擊因為「反擊」失敗而被動防守就得回到防守狀態,由此可見,萬變不離其宗的穆帥式足球,一切中心思想都是穩固防守,這就與前面的呼應上了,也從穆帥不斷的奪得獎盃體現得淋漓盡致。
打反擊的終極目的是打對手的猝不及防立足不穩,進球效率更高!而防守狀態滿滿,則是保護自己的最佳方式,一旦前場反搶成功也是第二波快速反擊的到來!
所以,穆帥基本不會在訓練課時著重講進攻,而他一定著重講站位和防守時怎麼進行破壞!
其實不是!進攻套路千變萬化,場上局面也是瞬息萬變,而快攻時候的進攻基本上就是一句話概括「快速帶球或者將球交給最有利的球員殺入禁區,射門!」
一個人可以完成,兩個人更好,如果有三個人在禁區當然更好了。
但是,最好的時間是一個或者兩個人的時候,人越多,證明別人回防的球員必然也更多,你失去最佳的打門機會了,而某一次機會可能將帶給比賽深遠的影響,比如說勝負!
陣地戰的進攻解決問題就是進攻套路、球員之間相互拉扯空檔和球星的個人特質來決定的了!
那麼小配合射門進攻又多如牛毛,這些進攻每堂課去講?
大體都是通過比賽實戰演習個幾種分類,然後在場上進行臨場發揮!
其實「擺大巴」或者「大巴式防守」都讓人感覺略帶貶義,我倒是覺得穆帥這套思想對其他一隻球隊難道就沒用了嗎?
不同意見大家都可以寫在評論區,作為一個愛好足球的人,有著非常多的看賽經驗的朋友,一起討論我說的穆帥足球戰術或者更新的足球戰術吧!我是棋哥,一個愛好足球的忠實球迷,歡迎關注和評論,如果真的喜歡可以雙擊給予好評!
這期就到這裡,謝謝你花寶貴的時間讀了我的文章!再次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