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36氪
我們有一個樸素的願景,是希望平臺上的陪練大神能夠被社會認可的更多。
「別人都說我有遊戲天賦,不過我覺得自己是『笨鳥先飛』。我見過很多人比我有天賦,但他們未必肯像我一樣每天訓練那麼長時間,肯吃那麼多苦。」
這是中國電競第一人、綽號「人皇Sky」的李曉峰,在多年前說過的一句話。彼時的中國電競正處於混沌初開時期,Sky在WCG(世界電子競技大賽)上的《魔獸爭霸3》項目兩連冠,讓世界電競見識到了中國選手的實力,而中國的電競建設也是從那段時間開始加速前行。
2020年,身為WE電競俱樂部創始人之一的Sky李曉峰,宣布成為「比心」陪練平臺「比心電競星火計劃青訓特聘指導官」,而遊戲陪練也已深入到每一個電競人的內心。
「百團大戰」之後,遊戲陪練行業現狀
電競遊戲陪練起源於遊戲陪玩,最早流行於各大網遊社區或論壇,玩家通過自發組隊的形式,邀請遊戲內的「高玩」來幫助自己提升技巧。隨著遊戲陪玩的普及面不斷擴張,淘寶等電商平臺也開始出現相關商家,幫助玩家介紹並分配陪練人員。
當遊戲陪練伴隨著中國電競產業共同快速發展至一定規模後,越來越多的專注於遊戲陪練、陪玩的平臺也開始展現其價值。36氪曾將2018年定義為電競遊戲陪練的元年,而已經成為電競生態重要一環的陪練行業,也在今天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數據截至2020年7月27日;數據來源:七麥數據)
(數據來源:QuestMobile;36氪制表)
QuestMobile數據顯示,兩年前活躍在App Store及各大安卓應用商店的陪練平臺,大多都已下架或停止運營,而比心陪練作為排名頭部的陪練平臺,今年月均下載量保持在300萬以上;近兩年出現在各大應用商店、主打新青年社交的陪玩平臺伴伴,在經歷了上線初期的短暫火熱後,目前下載量也已驟降;早期被資本市場寄予厚望的撈月狗則越來越難以在市場立足,2020上半年月均下載量已降至不到10萬。
長期的發展已讓比心的市場熱度遠超同期和新晉平臺,也讓從業者們開始思考行業新的破局點——成立六年的比心,在經歷行業摸索期後,便開始調整發展方向,朝著陪練的起源——電子競技發起「攻勢」。
據比心近期發布的《六周年數據報告》顯示,2020上半年新增遊戲陪練大神中,三四五線城市佔比增至48%,超過95萬人,疫情衝擊加速了遊戲陪練市場的下沉擴張,遊戲陪練這一新興職業正逐漸成為更多人的職業選擇。
陪練行業的發展空間仍然很大,且比心通過持續優化平臺體驗,也正在吸引著更多電競用戶。挑戰之下,遊戲陪練行業整體仍處於高速增長和創新發展期。
大浪淘沙,陪練市場定位明確
「陪練」屬於「陪玩」範疇,而早期陪玩作為陌生人社交的方式之一,曾飽受爭議。
通過產品體驗和查閱近兩年各大應用下載商店的評論,36氪發現,多數陪玩平臺使用的是派單廳模式為玩家提供陪玩服務,使得用戶難以高效獲得自己所期待的遊戲體驗。
大浪淘沙,那麼比心又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比心陪練副總裁杜明江告訴36氪,2016年比心便開始全面關停了平臺上的線下約玩板塊,專注於線上遊戲陪練。「原因有二,第一是線下陪練本身受時間跟空間的限制,我們若想讓更多玩家獲得優質體驗,線上才有可能實現這一點;第二,引入智能算法匹配,讓擁有大量數據支持的平臺以技術手段提升用戶體驗,讓遊戲陪練大神的價值最大化。」
截至目前,成立六周年的比心陪練平臺已有註冊大神超過500萬人,玩家註冊數已超4000萬人。
這樣一個用戶規模,純靠人工運營顯然已經難以完成所有工作,比心也為此建設了一個近400人規模的技術研發和算法團隊,成員大多來自於國內外各大頭部網際網路企業。通過引入大數據分析每個玩家使用習慣,以更便捷的為玩家推薦適合的陪練大神或陪練項目。
除了技術帶來的體驗升級,更加純粹的電競陪練體驗也是比心關注的重點。杜明江表示,比心為此建立了一個超過400人規模的風控審核團隊,為陪練大神和用戶帶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最大限度保護每個用戶的權益。
如果說技術是網際網路平臺的技術發展基礎,那麼定位則決定著產品在行業中存在的真正意義。
2018年,進行過多種陪練形式拓展後的比心,開始深度綁定電競行業。「電競陪練的興衰取決於電競產業的發展,綁定電競發展的比心,也隨著電競產業的正規化、規模化和大眾化開始走上正軌。」杜明江說道。
就像去健身房鍛鍊一樣,當我們希望找到合適的教練來指導自己時,能夠獲得的選擇可能只有這家健身房的幾位私教。但當我們想要提高遊戲水平和遊戲體驗時,有了這樣一個主打遊戲電競體驗的平臺,便可以依照自身需求在數百萬陪練大神中尋找合適的「教練」。
通過贊助、活動、互動代言等形式與電競俱樂部開展合作,比心依靠電競的影響力讓更多人認識陪練、了解陪練、參與陪練。隨著iG、FPX、WE、DYG等優秀俱樂部戰隊加入「比心大家庭」,遊戲陪練那些曾經不被理解的聲音也逐漸消散了。
「電競+陪練」開啟職業化新時代
為了反哺電競行業,比心藉助自身精準流量池的優勢,與合作的各大電競俱樂部共建青訓體系,即以比心的用戶群體為流量來源,協助俱樂部挖掘實力強勁的「路人」玩家來加入到職業化俱樂部中,為陪練大神尋求更多的發展選擇。
「對於廣大的電競愛好者來說,把愛好和職業結合,遊戲陪練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對於我們俱樂部而言,以前尋找潛力選手的路徑不僅單一,而且還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時間成本,效率低下;在(WE俱樂部)和比心合作後,比心上4000萬用戶和500萬陪練大神都可以通過參加線上招募活動,用自己的實力爭取走上職業化道路的機會,這是我認為陪練之於電競的重要價值。」Sky李曉峰在採訪中說道。
入選DYG戰隊「王者榮耀模擬戰」的麒麟,是一位多年的電競迷。前幾年與家人東奔西跑忙生意的時候,他便利用業餘時間多次使用不同英雄登上國服第一的寶座。「家裡一開始希望我能夠在未來接手生意,但電競才是我內心最熱愛的東西。」麒麟告訴36氪,「在比心上參加青訓選拔後,我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爭取到了這個機會,能夠讓我有希望在職業賽場上完成夢想,我覺得這些都是比心和現在成熟的電競環境帶給我的。」
俱樂部的合作既是比心切入電競行業的抓手,也是比心能夠在陪練領域取得優異發展成績的首要原因。而這些,也正是比心對於未來願景的縮影。
「我們有一個樸素的願景,是希望平臺上的陪練大神能夠被社會認可的更多。我們在做這樣的努力和投入,也希望電競領域更多人能夠和我們一起。不是號召大家模仿比心,但是我們希望提供一個成功的模板。即,通過正規化的路徑、規範化的經營模式,同樣可以幫助企業聚攏流量、發展壯大,獲取利潤,最終為產業和個體創造更大價值。」阿杜說道。
比心在宣傳和推廣策略中一直在重視對於市場認知的教育,據《比心陪練六周年數據報告》顯示,目前已經有接近150萬遊戲陪練在平臺上賺到了錢,其中全職平均月收入7857元,兼職平均月收入也有2929元,將近3000元。
(視頻、圖片素材授權來自LPL、 iG電子競技俱樂部、FPX電子競技俱樂部)
在探索行業新領域的過程中,除了與各大電競俱樂部、電競賽事展開深入合作以外,比心還通過與行業協會合作,共同促進了陪練職業化的完成——2019年7月,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了《中國電子競技陪練師標準》的公告,這套標準便是由協會牽頭,比心主導起草完成的,並同期上線了電競陪練師技能認定平臺。
公告誕生至今,已有超過9800人通過初級陪練師考核,並在比心陪練平臺上「點亮」了自己的認證資格,為用戶帶來更加專業和可靠的陪練服務。同時,通過與青訓端的合作,比心已經為各大俱樂部提供多名潛力選手,除了部分選手已經成為職業戰隊的一線比賽選手,也有超過10名選手入選各俱樂部二隊或青訓隊。
杜明江告訴36氪,很多人曾質疑過「電競陪練職業化」這個命題是否成立,這其中除了行業外人士,也不乏許多新進行業的陪練大神。「電競職業化雖然已相對成熟,但仍尚在發展階段,而處於更後端的陪練則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若想把陪練真正做好,需要長期陪伴市場認知共同前進,理解用戶和大神真正的需求,而不是一味地『掙快錢』。我們也很慶幸在平臺規模快速擴張的今天,比心的服務質量也在不斷提高,這樣我們才更有機會用正確的價值觀影響行業、引領行業。」
未來,比心的「心」徵程
在採訪中,杜明江反覆提到,比心陪練六周年,從最初的形態演變至今,離不開用戶的支持,以及陪練大神長期的認可和堅持,這些都是平臺前進的核心動力。
500萬大神、4000萬用戶的平臺數據,已經讓比心在這個仍處上升階段的行業取得了先機。但在機遇和挑戰並存的電競陪練行業,仍有很多未知領域等待創業者們共同發掘。
同在電競生態鏈,直播領域早已出現不止一家獨角獸企業,而頭部平臺的成功上市,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電競產業的潛力——數億電競玩家、各項目共計數十隻世界冠軍級別的職業隊伍,其背後的社會價值、經濟價值早已被市場認可。或許,陪練作為用戶參與感更強的電競社交形式,未來的天花板同樣不可限量。
雖然公司已經成立六年多,但預計接下來的3年內,比心仍將聚焦在線上遊戲陪練核心業務並深度挖掘其價值,投入更多資金和人力,結合電競產業將遊戲陪練的影響力最大化。
「團隊也無法精確判斷陪練行業的天花板在哪,所以實際一點——繼續為遊戲陪練『去汙名化』、讓遊戲陪練大神這份職業更加陽光,讓更多人在比心陪練掙到錢,同時也找到歸屬感和成就感。」採訪的最後,杜明江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