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北京生活了近二十年的法國人,會如何看待中國人的時間觀呢?答案可以從柯思婷·佳玥的新書《時間裡的中國人》中尋找。11月28日,佳玥在北京的讀者見面會上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對這一問題的觀察與思考。
柯思婷·佳玥有著多重身份:她是中法文化論壇法方副主席,致力於搭建一個中法兩國文化藝術界高端交流對話的平臺;她是「中法藝術之家」藝術8創始人,先後創立了法國青年藝術家獎、中國青年藝術家獎和中法工藝交流計劃,多年來不斷支持兩國青年藝術家駐地訪學;此外,她還是一位作家,不斷向法國人介紹當代中國人的生活和智慧。
見面會上,佳玥用流利的中文表示:「我在北京生活了快二十年,我在這裡看中國人怎麼生活,看中國的藝術,也看到了中國和中國人的生活在近二十年間的變化。對比我們歐洲人的時間觀念,我覺得中國人看待時間的態度非常有趣、非常不同。在我看來,怎樣看待時間,就等同於怎樣生活。」
在《時間裡的中國人》這本書中,佳玥從哲學的角度、藝術的角度,更從生活的角度去觀察,希望呈現中西方不一樣的時間觀念。「從古希臘哲學到文藝復興再到工業革命,西方人看待時間的態度很矛盾。我們製造手錶,我們想控制時間,但我們時刻都覺得時間緊迫。所以,在西方的文化中,時間是敵人。而中國人常說:欲速則不達。在我看來,中國人懂得如何與時間結盟。」她認為,當下社會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全世界都患上了「時間病」,人人都被手機所控制,而中國人的時間哲學或許可以為這種「時間病」提供解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