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伊戰爭中的T-55坦克
我們都知道,雖然中國和蘇聯同為坦克大國,但是他們的坦克在戰場上相互廝殺機會並不多。這其中大家最為熟悉的就是1980-1988年間的兩伊戰爭。交戰雙方不但進口了中國的59、69式坦克,而且也購買了蘇聯T-54/55/62/72等型號。除此以外,大家知道的恐怕就不多了。其實,中、蘇坦克交戰最早可以追溯到1971年的第3次印巴戰爭,59對戰T-54/55也是這場戰爭的一景。當然,說到中、蘇坦克之間的較量,我們也不能忘記1978年坦尚尼亞和烏幹達的那次戰爭,畢竟拜某部動畫片所賜,卡大佐讓59式坦克碾壓的鏡頭已經廣為人知的難以想像了。不過和2012年爆發的蘇丹「南北戰爭」比起來,其實前幾場戰爭離我們算是很遙遠了,而且在技術水平上,蘇丹「南北戰爭」無疑也要先進很多。
蘇丹裝甲部隊的59D坦克
在這次戰爭中,蘇丹北方的裝甲部隊無疑要強大的多,他們裝備的坦克包括中國59、85-ⅡM和蘇聯的T-54/55、T-72AV等諸多型號。具體的說,來自中國的59式有100輛,85-ⅡM因為蘇丹建立了組裝廠,所以數量最多,有200多輛。至於說蘇聯的T-54/55,那來源就比較複雜了,除了蘇聯時期提供的100輛之外,還包括來自白俄羅斯的69輛(9輛T-55,60輛T-55AM-2),波蘭的20輛(T-55AM-2)和烏克蘭的60輛。相比之下,蘇丹的130輛T-72AV都是烏克蘭在2010年交付的。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上述都是交付時的數量,在經過多年的戰爭和使用之後,在蘇丹「南北戰爭」爆發前夕,蘇丹北方裝甲部隊的坦克數量肯定沒有這麼多。
T-72AV正在裝車準備運往南蘇丹
相比之下,南蘇丹裝甲部隊裡的坦克數量就不值得一提了,只有大約100輛來自烏克蘭的T-72AV。需要指出的是,由於沒有出海口,所以南蘇丹的T-72AV都是肯亞出面代為進口的,然後在肯亞港口卸貨再轉運到南蘇丹控制區。像2008年「費納」號貨船上運載的33輛T-72AV就是這種交易的一部分,只不過由於意外被索馬利亞海盜劫持才使得原本秘密的行動暴露在世人的面前。不過肯亞在進行「代購」時也產生不少真真假假的傳言,例如,先是傳出了肯亞向南蘇丹軍隊出口了T-72B,後來又有消息說肯亞扣押了77輛南蘇丹從烏克蘭進口的T-72AV裝備了本國軍隊。然而最後證明,上述消息都是謠傳。
在戰爭中被擊毀的蘇丹北方的T-55AM-2坦克
不過南蘇丹軍隊雖然坦克的數量不足,但是卻有用一種在蘇丹戰場上少見的利器——紅箭-73D反坦克飛彈。雖然它是2012年3月蘇丹「南北戰爭」爆發以後才到貨的,但是數量卻相當巨大。南蘇丹花了1450萬美元足足購買了100套發射裝置和1200枚飛彈。這也可以看出,為了抵禦蘇丹北方的坦克優勢,南蘇丹也算是花了血本。當然,也許會有人說作為第一代反坦克飛彈紅箭-73D已經落後了,很難在現代戰爭中有所作為。然而從紅箭-73D到貨以後的實際表現上看,南蘇丹的錢沒有白花。因為在很短的時間裡,蘇丹北方裝甲部隊的59、T-54/55,甚至T-72AV坦克毀於紅箭-73D之手的超過50輛,只有85-ⅡM憑藉其出色的防護能力倖免遇難。
被85-ⅡM徹底擊毀的南蘇丹T-72AV坦克
不過在坦克戰上,南蘇丹的運氣可就沒那麼好了。由於他們的T-72AV都是蘇聯時期的遺留產品,交付之前並沒有經過現代化升級。儘管是蘇軍當年的自用版,遠非海灣戰爭中伊拉克那些出口版可比。但是由於時間已經過去了20多年,這些上世紀80年代的坦克放到2012年已經是很落後了。再加上南蘇丹坦克兵的素質低下,根本不能有效地使用這種坦克,所以在交戰中戰鬥呈現出一邊倒的趨勢。有多輛南蘇丹的T-72AV被蘇丹北方85-ⅡM坦克穿甲彈擊穿,並且至少有2輛發生殉爆。造成1991年海灣戰爭T-72坦克飛炮塔的景象再次重演。其實,說起來當年85-ⅡM坦克的研製契機就是為了對付T-72坦克,雖然這次較量晚到了很多年,但是起碼證明當年的研製目標已經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