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了,按著民間傳統的習俗,在這一天要祭灶爺。當然也有些地方是二十四祭灶,還有些地方是二十五,時間上是有點差別的,不過目的都是一樣的,希望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祭灶就一定要準備糖瓜,據說就是為了讓灶王爺吃完糖瓜以後,嘴甜一點,說話說得好聽一點,這位灶爺是一家之主,他要把一家人這一年當中的功過是非都記清楚,然後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到玉皇大帝那兒去匯報工作。
關於灶爺的身份說法是不一樣的,有人說是炎帝,有人說是祝融,還有人說灶王爺叫蘇吉利。我們老家的說法是這樣的:「灶王爺本姓張,一碗清茶三炷香,騎著馬,挎著槍,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玉皇大帝也姓張,這灶王爺還是玉皇大帝的本家。民間傳說灶王爺就是封神演義裡的澠池守將張奎,灶王奶奶就是他的夫人高蘭英。
我特別喜歡聽快板書,快板書裡有一個傳統名段名叫諸葛亮押寶,有機會大家聽一聽,非常好聽。這個小段巧妙地融合了《三國演義》《封神演義》《隋唐演義》《楊家將》《呼家將》《明英烈》等等很多家喻戶曉的故事裡的著名人物。其中就說到了託塔天王李靖帶著金吒、木吒、哪吒三太子,後邊跟著灶王奶奶高蘭英。
張奎和高蘭英被民間作為灶王爺和灶王奶奶,他們可都是有故事的人,大家可以翻翻《封神演義》,武王伐紂,姜子牙指揮百萬大軍討伐紂王,兵臨澠池縣。澠池縣的守將名叫張奎。在《封神演義》這段故事裡邊,張奎應該是斬殺周朝大將人數最多的。張奎的坐騎是一匹神獸,名叫獨角烏煙獸,它的頭上有一個犄角。每次看到這一段我都想起那句著名的歌詞「我頭上有犄角」,看來啊,這馬也是一個小龍人。這匹獨角烏煙獸有個特異功能,在奔跑的時候你只要拍一拍它的犄角,那裡邊就冒出黑色的煙。只要烏煙一出來,這馬就可以有閃電一樣的速度。張奎臨陣殺敵,一方面靠自己手中鋼刀、武藝高強,一方面就靠這獨角烏煙獸,來去如風。
《封神演義》裡,大戰澠池縣有一個著名的段落,叫五嶽封七殺。這五嶽是五員大將,分別是黃飛虎、崇黑虎、文聘、崔英、蔣雄。特別是黃飛虎,胯下五色神牛,手持金攥提爐槍,有萬夫不擋之勇,被封為開國武成王。這位崇黑虎也不簡單,他是北伯侯崇侯虎的弟弟,官拜曹州侯。他的長相還有那動作,特別像水滸傳裡的李逵,長得膀大腰圓,面如鍋底,兩道白眉,一對環眼,手執兩把開山大斧,胯下火眼金睛獸,背後背著一個寶葫蘆,葫蘆裡裝的是鐵嘴神鷹。五員大將圍住張奎打了個不分上下,可見這張奎的戰鬥力是可以的。崇黑虎想使用鐵嘴神鷹打敗張奎,所以他來了個詐敗之計,打著博馬便走,其他四個人知道他要用神鷹了,所以也都做詐敗之狀。
但是誰都沒有想到,張奎的獨角烏煙獸是有神一樣的速度的。看著這五個人敗下去,張奎立馬提刀,紋絲不動,就笑眯眯地看著這五個人跑。等到這幾員大將跑出去有三箭之地,大概用現在的尺寸來說,300米左右吧。張奎用手拍了拍獨角烏煙獸的角,只見一道黑煙,張奎就到了五員大將的背後,手起刀落先斬了文聘。那邊崇黑虎想打開葫蘆放神鷹,還沒等打開葫蘆就被張奎給斬了,你想想這速度得有多快?剩下三個人急了,圍住張奎就要拼命,這一邊張奎的夫人高蘭英就出來了,她有一種寶貝叫太陽神針,放出來以後能讓人覺得眼前全是刺眼的光芒,什麼也看不見,破壞人的視力。我覺得這個功能有點像汽車的遠光大燈。
一見三將要傷自己夫君,高蘭英當然就急了,放出了太陽神針。張奎趁著這三個人視力受損,憑藉著獨角烏煙獸速度奇快,一刀一個,將三將也斬了。算上前邊斬的周武王的兩個兄弟,還有後邊斬的黃飛虎的弟弟黃飛彪,這位張奎已經斬了周營八員大將。
張奎還有一個法術,就是他擅長地形之術,能在地下來去如風。周營當中也有一個人擅長地形之術,這個大將就是土行孫。土行孫土跟張奎進行決鬥,雙方在地上打得難解難分,哪吒、楊戩、韋護等人就前來助戰,大家都殺紅了眼。張奎斬了周營八員大將,眾人就想來個群毆,把他給消滅了。張奎就潛入了地下,眾將當中只有土行孫會地形之術,在地下一對一單挑。不過土行孫身材矮小,動作靈活,而張奎身材高大,雙方在地下動手土行孫有優勢。雖然土行孫在身材上佔點便宜,張奎還有一個超越土行孫的地方,就是他地形術的速度要快於土行孫。《封神演義》說,土行孫在地下日行千裡,而張奎能日行一千五百裡。為了打敗張奎,土行孫來夾龍山找自己的師父懼留孫,希望藉助指地為鋼的法術能降服張奎。沒有想到張奎的速度更快,先到猛獸崖下埋伏,等到土行孫走到崖下。張奎大喝一聲,土行孫抬頭看時,張奎手起刀落,就將土行孫斬於猛獸崖下。可憐土行孫死在自己師父的家門口。算上土行孫,至此,張奎一共斬殺了九員大將。
到後來是楊戩藉助指地為鋼的法術困住了張奎,楊戩用神眼能看到地下張奎的位置,韋護用降魔神杵一下擊殺張奎。高蘭英也被哪吒用乾坤圈打下馬來,一槍刺殺。
大家看到了,這一對灶王爺、灶王奶奶戰鬥力還是很強的,這樣的人成為一家之主,看來這家庭的安全還是有保證的。另外還有個說法,這灶王爺旁邊放著兩個小罐,一個叫善罐,一個叫惡罐。這一年當中所有的善言善行、惡言惡行,在灶王爺那裡都有記載,都有記錄。這個就提醒我們每個人,一定要說好話、辦好事、做好人,時時刻刻要有敬畏之心。
灶上到底有沒有灶王爺灶王奶奶,這個不一定。不過人的心理,確實應該有自控和自律,這是必須的。
好了,今天的內容我們就講到這兒,在這個過小年的日子裡,祝大家吉祥如意,心想事成~平講平說,咱們明天接著說。
本微信公眾帳號發布的內容均為原創,如果您喜歡,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媒體及公眾號轉載,請回復「轉載」獲得「轉載需知」
#這些年,趙老師寫的那些書#
趙玉平博士
北京郵電大學教師,北京九思書院創始人
CCTV百家講壇主講人
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