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非洲的埃及,尼羅河的亞斯文高壩的建成,使40萬公頃沙漠變成了良田,埃及的農業產值因此翻了一番。中國幾千年來以農業經濟為主,而水利正是農業發展的命脈,一條河流孕育一方文化,一個流域的水資源環境決定或影響著一個流域的經濟、政治和文化。
兩千多年前,茫茫萬裡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的邊緣,沿孔雀河往東羅布泊的綠洲上,有一座美麗的城堡——樓蘭。如今在漫漫大漠中,只留下了荒涼的古城廢墟。1600多年後,進入20世紀70年代,羅布泊已經完全乾涸,沙漠還在迅速東移。許多居住在中國西北的人們不得不步樓蘭先人的後轍,舉家遷徙、舉村遷徙、舉城遷徙。
這一切都是因為缺水——水在哪裡?中國有世界屋脊,豐富的水源,多條大江大河之水流向國外,掌握著世界的水龍頭。
由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等組成的諸河流域,土地面積佔全國的10%,人口和耕地分別只佔全國的1.5%和1.7%,水資源卻佔全國的21%,人均水資源為全國人均水平的14倍,高於世界人均水量的三倍左右。但是,大部分白白流出國境,每年約6000億立方米。可是西北十年九旱,救命水價每噸賣到800元。
6000億立方米,至少相當於12條黃河的水。
真正的西部大開發,就是新疆、內蒙古、甘肅等西北地區,開發塔裡木、柴達木、準葛爾三大盆地和騰格里、巴丹吉林、毛烏素和渾善達克四大沙漠;開發這七大沙漠戈壁,應從水開始著手;西部七處沙漠戈壁都是一馬平川,都是寶地。只要有水,沙漠成為綠洲,塞外成為江南。
中國渴了,誰解中國之渴?修一條人工運河,串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雅礱江、金沙江……2000億方立米之高水入黃河,經青海湖、岱海調蓄,輸水新疆、甘肅、寧夏、內蒙古及晉、陝、冀、京、津等地。十大流域水網如織,大半個中國不再困於水旱災害,每年挽回數千億元經濟損失,永解中國千年難題。同時永解黃河水禍,避免長江險患,彌補三峽工程的不足,使中國北方實現內河航運,運河區解決數千萬勞動力就業問題,西藏用水發電,新疆用水灌溉,再造一個中國。
李國安提出:中國雅魯藏布江流淌著大量優質的高原雪水,仍沒有得到利用,每年流出國境近1400億立方米。沿著青藏鐵路修一條引水渠,將雅魯藏布江水很小的一部分引入新疆和黃河上遊。只要水一過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就完全形成自流;此外,徵地和移民問題也較少。」
新疆有優越的光照條件,如果全區水源豐富,能增加到3億畝耕地,一定會是中國最美麗的大花園,亙古的戈壁荒灘也將會成為中國最遼闊的糧倉。新疆最少可生活2億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水沙科學與水利水電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光謙說:這個方案是可行的。」
美國的加州北水南調工程,改造為世界上最大的一個糧食產地,助推美國西部開發,使加州GDP成為美國老大。新疆的面積如此巨大,完全可以讓我們的新疆變成一個巨大的糧食產區,完全實現現代化耕種,助推新疆經濟,幾十年後新疆也將成中國的加州,實體經濟老大。
21世紀是水資源大開發的世紀
來源 :易匯網
中國是世界13個最貧水國家之一。人均淡水資源佔用量約21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水資源分布極不平衡,南方相對富水,北方嚴重缺水,尤其是荒漠化地區常年斷水。
中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約262.2萬平方公裡,佔國土面積的27.4%,近4億人口受其影響和困擾。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每年土地沙化擴大面積高達2460平方公裡。由於沒有水,許多荒漠地區寸草不長,人跡罕至。
水是生命之源,萬物生存之本。有了水,就會有生命,有了生命就會創造新奇蹟。
同樣,有了豐富的淡水資源,土地沙化這個世界性的環境大難題就能得到有效解決,戈壁荒灘就有希望變成大糧倉,新疆、甘肅等缺水省區就可實現百業振興,華北地區更能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前行的火車頭。
針對新疆等地的缺水危情,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水沙科學與水利水電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光謙最近提出了一項新的大規模調水方案:從西藏的雅魯藏布江調水,順著青藏鐵路到青海省格爾木,再經過河西走廊,最終進入新疆。
最早提出「大西線調水工程」的據說是元代著名天文學家和水利專家郭守敬之後--民間水利專家郭開,其方案為:從雅魯藏布江中遊海拔3588米的朔瑪灘水庫調水,由南往北和由高向低,經過高壩水庫、輸水渠、隧洞、倒虹吸等途徑,穿越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過阿壩分水嶺入黃河,計劃年引水2000億立方米,相當於4條黃河的總流量,建設工期5-8年,總造價按1997年不變價為2250億元。藏水入疆,具有十分可觀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此方案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贊同者眾多,但是並沒有得到水利部等權威部門和機構的認同。原水利部部長汪恕誠曾公開表示,「大西線錯誤概念太多,缺乏科學常識」。一些國際和國內的環保組織也擔心,這一工程可能造成複雜而深遠的生態環境影響。
21世紀是中國開發水資源的世紀,發展和振興海水淡化、遠距離調水等新產業,是拉動優質內需、造福百姓的經濟新增長點,同時也是改變中國貧水面貌的必由之路。為了縮小地區貧富差距,共築中華復興強國夢,我們必須認真做好水的文章。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國力的增強,郭開的「大西線調水工程」方案已經得到越來越多專業人士的贊同和認可,並且正在得到進一步優化和完善。
王光謙院士提出的「藏水入疆」調水新方案,無論是經濟性、環保性和可行性,都優於大西線調水工程,同時還將給中國遠距離調水工程帶來理念上的新革命。
遠距離調水是一項高投入、高風險和高爭議的民生項目,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跨流域調水工程、澳大利亞的雪山調水工程、秘魯馬赫斯的東水西調工程、埃及的跨洲西水東調工程,以色列的北水南調工程等等,都是在爭議聲中建設發展起來的,也都為當地的經濟發展,發揮了不可磨滅的推動作用。
我國南水北調是優化水資源配置、扭轉北方地區缺水困境、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基礎性工程,也是世界規模最大的調水工程。目前該工程正在受到新挑戰,由於海水淡化成本已低於5元/噸,而降價空間狹小的南水北調約為10元/噸。
隨著新技術的不斷開發,我國海水淡化必將步入超常規發展的新軌道,其生產成本還將進一步下降。同時,以往民間呼聲甚高的東水西調工程也有希望走進國家有關部門的論證決策新視線。
狹義的東水西調工程是從通天河引水,經柴達木盆地邊緣、穿越阿爾金山脈,進入我國最乾旱的塔裡木盆地若羌縣及和田等地區,實際上也是藏水入疆的一個分支。
廣義的東水西調工程則是將低成本淡化的渤海水長途輸送至內蒙、甘肅、寧夏以及新疆等缺水地區。然而,這條由低到高的超長調水線路,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成本居高不下。除了運用下半夜過剩電力逐級提水、降低輸水成本外,目前國內首創的「水往高處流」的新技術,有可能會給東水西調工程帶來新的福音。
據權威媒體報導:上海淼匯能源科技公司在雲南省紅河州石屏縣,運用一套每天提水1000多噸、提水高度約600的「自然能提水系統」,為當地1萬多畝土地灌溉,並解決18000多人的生活用水難題。令人稱奇的是,這種綠色環保、低成本的新技術,不用電、不用油,利用0.5米以上的水流落差,就能實現低水高流的奇蹟。
咋一聽,這似乎是永動機之類的偽科學。實際上卻是一種遵循能量守恆定律,把大量的水、較小落差轉換為少量的水、較高揚程的創新科技。這種新科技能否引入東水西調項目,並發揮出獨特的低成本提水、輸水優勢,人們將拭目以待。
無論是藏水入疆工程,還是東水西調工程,都是中國大規模開發淡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面臨的最大風險也都是我們目前還難以預測和掌控的地質災害隱患。同時,兩項工程都還需要得到氣象學、社會學、經濟學、外交學、安全學、環保學等學科的專業支持,才能使調水效益變得更高,項目論證更為先進和精準。可以相信,隨著中國科技創新步伐的不斷提速以及民主化、科學化決策程序的不斷完善,藏水入疆、東水西調等超大型民生工程的可行性論證定能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中國水資源大開發的一天必將能早日到來。
「藏水入疆」能否潤澤新疆?是神話還是現實?
來源 :新疆我的家
新疆降水量少,空氣乾燥,僅塔克拉瑪幹沙漠就有33萬平方公裡。新疆年平均降水量為150毫米左右,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南疆的且末、若羌年平均降水量僅約10毫米,為全國降水量水量最少的地區。
而西藏每年流出國境的水資源量多達6000億立方米,只需要截流1/3的2000億立方米,就足夠灌溉半個中國的饑渴。
鑑於新疆和西藏水資源的狀況,有人若干年前就提出「藏水入疆」工程?
▼▼▼
所謂「藏水入疆」工程是從西藏多雄藏布江與美曲藏布江交匯處(桑嘎村)引水,通過工程開挖,取水口處海拔降至3300米,降低拉薩河口至取水口河床的高度,使江水向西自流一路向北到達西藏西北的羊湖,再向西北方向穿越崑崙山脈最終連接到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西南部民豐縣牙通古斯河,以自流方式調水並打通印度洋暖溼氣流北上通道的方式,徹底改造塔克拉瑪幹沙漠,並最終改善我國西北廣大地區生態環境。
支持者如是說:
▼▼▼
1、實現每年向新疆調水300億m3,徹底改造塔克拉瑪幹沙漠生態。
2、開發利用塔克拉瑪幹沙漠及整個塔裡木盆地,預期開發利用盆地總面積53萬平方公裡的65%,即可新增耕地面積5億畝,將塔裡木盆地建設成為我國高水平、規模化的現代農業生產基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盆地總面積35%的土地用於生態用地。
3、利用藏水入疆工程1500m的落差,沿線可建設15座中型水電站,年發電750億度(略小於三峽水電站的年發電量),每年發電收入210億元。
▼▼▼
反對者的質疑:
▼▼▼
1、如何讓水翻過藏北高原和崑崙山?中間橫亙著平均海拔4500米的遼闊的藏北高原和平均海拔五六千米的崑崙山,有上千公裡遠的距離,只能靠電力往上提升,電從哪裡來?
2、工程量有多大?我們知道藏北高原屬高寒地帶,估計除了夏季,河水都是要結冰的,而崑崙山則更高更靠北,山頂終年積雪,顯然都不能修明渠,必須打洞建隧道。將近上千公裡距離,而且在高寒地區打隧道,工程量有多大?
3、水的成本過高。藏水北調,光調水量就是南水北調的十倍,等於兩條黃河的水量,而工程量則比南水北調大幾十倍,運水成本也高几十倍,用來澆灌南疆沙漠?那不成了金水?南疆農民能用得起嗎?用這水種出的糧食,誰能吃得起?
4、沙漠生態問題並不能解決。沙漠改造成良田,不是把水直接灌進沙漠中那麼簡單嗎?當年蘇聯幫埃及建亞斯文水壩,講能改造多少沙漠,出現多少萬畝良田,建成後只過了十幾年就產生了生態問題,是人造生態災難。
5、上遊生態平衡會被打破。雅江一共才1200億方的年流量,你一下拿走1000億方,下遊會出現什麼生態災難想過沒有?生態平衡千萬不能輕易打破,否則會遭到上天的懲罰。
原創2017-08-22王領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