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醜,但我很溫柔
每一個早晨,在都市的邊緣,我是孤獨的假面;每一個晚上,在音樂的曠野,卻變成狂熱嘶吼的巨人。在一望無際的舞臺上,在不被了解的另一面,發射出生活和自我的尊嚴。—《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
大學開學沒幾天,大家就發現,外語專業三班的宿舍,一半是漂亮高貴的白天鵝,一半是其貌不揚的醜小鴨。房間裡一條狹長的過道,涇渭分明地分開了兩個世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不知是有意還是巧合,這樣強烈對比的同窗友誼,不僅持續了四年的大學生活,甚至影響了每個人的一生。
這一個宿舍的同學,雖然在同一個班上課,在同一個宿舍睡覺,卻沒有什麼往來,人生中更是少有交集。或許,因為各自都太忙了,無暇顧及身邊的人。四隻白天鵝忙著參加學校的各種競選,社團活動,在各種舞臺上展現自己的美麗,而四隻醜小鴨則是每天泡圖書館,參加外語競賽,在書本和知識中流連忘返。
時間久了,白天鵝的身邊,川流不息的男朋友,走馬觀花地換了一撥又一撥,熱鬧得很。而醜小鴨好像被愛情遺忘在了角落,身邊除了傳達班級事務的幹部,就是指導論文的老師,措辭嚴謹,來去匆匆,毫無浪漫故事。白天鵝在各大晚會、演出上大顯身手,享受著學弟學妹的追捧和羨慕,醜小鴨則在別人的優越和熱鬧裡,一點點體會自己的卑微和落寞。白天鵝在聖誕節收到花樣繁多的聖誕禮物,醜小鴨則相互送一個蘋果,彼此依偎著取暖。
四年倏忽過去,白天鵝一年變一個樣,越來越時尚、漂亮,日子也過得鶯歌燕舞,好不風光;醜小鴨則在毫無波瀾的日子中,年復一年地啃著越來越厚的書本,背著越來越長的單詞,在白天鵝耀眼的光芒下,平平淡淡地過日子。
十年之後,原來的班長組織聚會,聊起當年的白天鵝對醜小鴨的宿舍,本以為,風光的人會繼續風光,事業有成,生活幸福;落寞的人會繼續落寞,生活落魄,勉強為濟。事實卻並非如此。
白天鵝中,最漂亮的白薇,憑藉她出色的嗓音和完美的容顏,放棄了留校任教的機會,跟隨一位導演男朋友闖蕩電影圈。世事難料,剛剛尋到一絲機會的白薇,遭遇導演意外車禍身亡的噩運。獨自打拼多年後,無奈人老珠黃,無人問津。隨後倉促地嫁給一位普通的職員,過著捉襟見肘,自怨自艾的生活。
和白薇形影不離的徐靜,事業心強,進入一家大型外企公司。辛苦打拼多年,升任區域經理。無奈在多年的勞累工作中,積累了許多疾病。如今,為了保住來之不易的職位,一邊治療,一邊工作,身心俱疲。
另外兩名女子,工作不久後,都嫁給了商人,在家做全職太太。多年脫離社會的家庭生活,讓原本聰明、時尚、富有主見的兩個女孩,變成了瑣碎嘮叨的家庭主婦。一邊辛苦地持家帶孩子,一邊警惕著丈夫身邊的女職員,生活並不如意。
眾人聊天時,沉浸在回憶中的女孩,各自訴說著當年的風光與輝煌,仿佛煥發新生一般。回到現實中,卻又難免落寞與無奈。而當年讓班長擔心嫁不出去的醜小鴨,卻都收穫了各自喜人的事業和愛情。醜小鴨埋頭苦讀四年,有的留校任教,有的出國深造。如今,兩個醜小鴨留在國內,在科研機構工作,丈夫也是活躍在學術界的「書呆子」,言語木訥,卻燒得一手好菜。另外兩隻醜小鴨,則定居國外,過著踏實平靜的生活。
誰也不曾想到,原本楚河漢界分得那麼清楚的兩撥人,分別走上了天差地別的人生道路。當年嘴巴刁鑽,嘲諷有道的高貴公主,被時間雕刻出皺紋,被生活磨礪出了手繭,難免為當時的行徑羞愧。當年默默無聞,毫無亮點的醜小鴨,卻在時間的沉澱中,擺脫了受人嘲弄,被人忽視的境地,慢慢認識到生活的本質,也追求著人生的幸福。
這樣的結局,的確很出乎意料。或許,人的容貌有美醜之分,但永恆的生活卻沒有美醜之分。人的痛苦往往在於欲望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幸運的人揮霍時光,享受眾人矚目,卻不曾想,幸福眷顧那些沉默努力,堅持不懈的人。條件好的人,眼睛生到了頭頂上,機會多卻未必懂得選擇和把握,到最後亂花漸欲迷人眼,在眼花繚亂的選擇面前,莽莽撞撞地前進,迷失在繁華的生活裡。
條件差的人,原本卑微,沒有過多的幻想,因此小心珍惜每一個機會,在鎂光燈不及的地方,無聲地努力,向著既定的目標前進。在某種程度上,她們沒有資本去吸引別人,以及如何被他人吸引,因而最後的相伴,就是真正的懂得。所以,醜小鴨被白天鵝的友誼嫌棄,卻在人生中走得更踏實,更幸福。白天鵝的命運,卻在轉輾流離之間,走向了永久偏離的方向。
大愛無聲,智者無言,智慧生於沉默
大海的深處是平靜的。花朵的一生是無聲的。巍峨的山脈是緘默的,大自然中許多蔚為壯觀的生命往往以沉默示人,而人的生命是否亦當如此?—鄧皓
《論語》中記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地有大愛,哺育萬物生長,靜觀四季輪迴,卻從來靜穆無語,可見,大愛無聲,智者無言。
無言並非無語,更不是無聲的消沉和頹廢,它是一種情懷,一種堅毅,一種超然明智的態度。就像眾多有思想,有才華的人,他們總是少言,或者偏愛簡短樸素的語言,詮釋宏大的人生道理。因為智者明了,與其浪費時間與世人辯解,與鄰裡爭論,糾結瑣碎的生活片段,不如噤口不言,讓自己靜下心來,用寶貴的生命時間,拿來反思,拿來閱讀。
智者的無言,有時是一種內在的修為,有時也是一種無聲地宣揚。無言往往助人更嚮往內心深處的世界,更接近塵封的人生,因此無言者常常回頭窺探,默然自省,鑑定善惡,固守心燈。無言的人時常覺得:「當我沉默的時候,我會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因此,武則天在葬入唐都長安的乾陵後,相較於歌功頌德的諸位皇帝,她在墓前立下了一塊無字碑。動蕩一生,叱吒風雲,功過是非,一言難盡,不如讓石碑沉默,任後人評說。
那些常以沉默寡言的形象示人的智者,總是能夠「於無聲處聽驚雷」,所以我們聽到了大海在沉默許久後的咆哮,火山在隱忍數載後的噴發和大地靜靜醞釀的震怒。就連哺育世人的黃河,也是在平靜後奔騰,在深沉處人海。那些常在海邊出沒的漁夫,在黃河裡面撐船的船家,時常警示陌生的遊客:小心水深處的無聲。那些看上去凝滯不動的水面,那些平靜如畫的海面,常常在擲入一塊石頭後,濺起不起眼的水花,發出若隱似無的響聲,貌似無言的回應,卻是最深不可測,潛在最多能量的區域。
在這話語甚囂塵上的年代,巧言令色者眼中的無言,除了沉默少語,還有木訥和笨拙,卻沒看到,無言者的木訥,是一種不願爭論的迴避,無言者的笨拙,是一種不愛張揚的智慧。看那面試場上,一段言辭犀利的自我推銷,不如一份精緻的企劃奏效;看那鄰裡爭吵,一場氣拔山兮的吵鬧,不如一份清冷的沉默管用。無言者會在沉默中散發理性的光芒,一種精神的魅力,這種無言,成為喧囂中鶴立雞群的存在,更成為博弈中低調沉穩的風範。這種無言,更像是中國書畫中的留白,外顯粗糙而內涵雋永,意境雖淡而全景完美,在空白處生情,在無聲中言志,不著一字,在沉默的藝術境界中盡顯風流。
中國的古典詩歌在意境上達到了「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沉默境界。而中國的書畫藝術講究「留白」,它不是「紙素之白」,乃為生情。經空白有機穿插的畫面,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完美,達到令人神遊遐想的境地。這也是沉默在書畫藝術中的一種境界。它比畫面充滿世景秋風更能耐人尋味,「空白」的風採遠比外在展示的要豐富生動有味得多。
整日嘎嘎示人的烏鴉,卻成為黑暗詛咒的代言;終生能說會道的鸚鵡,卻從不曾擁抱藍天;青蛙、蒼蠅和秋蟬,白天黑夜叫個不停,卻沒有人願意聽它的嗓音,安撫它的疲憊;而那雄雞,每每黎明按時啼叫,天下大白,人們歌頌它所有黑暗中的沉默,傳揚它恰到好處的發聲。
看一個人,無需聽他說什麼,只要靜靜看他的作為。膚淺的人按捺不住驕傲,到處宣揚自己的成績,而真正有才學的人,常常虛懷若谷,慣於無言。就像樹木不在意春天的花朵豔麗與否,而在意秋天紛紛結出豐碩的果實,聰明的智者也不會因一時的得失,叨擾內心寬闊無邊的寂靜。他們冷靜以對,沉默相待,看海望雲,心清自明,殊不知,其實是靜水流深,智者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