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悔三尺臺 無言寫大愛
不忘初心,紮根講臺育桃李;傾盡韶華,守望校園花芬芳。今天,我們迎來了第36個教師節。
在每個人成長的道路上,都離不開老師的諄諄教導和耐心陪伴。一支粉筆,三尺講臺,四季耕耘……他們堅守在教學一線,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以崇高的師德、濃濃的師愛,書寫著自己無悔的教育人生。
屈紅 根扎鄉野 心向遠方
文/圖 隴東報記者 曹康
從教23年來,他紮根山區、揮灑青春,用愛和初心守望著貧困鄉村的教育。他說,要把愛心貼近童心,激勵學生快樂學習,幸福生活。他曾榮獲「隴原名師」榮譽稱號,多次被省、市、縣評為優秀教師、模範教師、教學能手和師德標兵,他就是寧縣南義初級中學教師屈紅。
屈紅出生在寧縣金村鄉崔塬村,從小生活在農村,對貧困鄉村的孩子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懷。1997年畢業後,他義無反顧地回到了家鄉,從事了農村教育,毫不保留地用自己的青春、汗水和熱血澆灌著這片養育過他的土地。
「我本是農村孩子,知識改變了我的命運,讓我成了一名人民教師。我要立足教師崗位,為家鄉教育盡一點綿薄之力,讓孩子們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有一個幸福美好的人生。」屈紅說。
抱著這樣的情懷,屈紅將所有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業當中。他曾先後在寧縣九峴初中、春榮初中、南義初中擔任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面對班上存在貧困學生和留守學生的實際情況,他經常對學生噓寒問暖,走訪家庭,不僅時刻關注他們的學習情況,還經常關心他們的生活狀況。
2006年的一天,班上的學生劉文才上課時暈倒,屈紅來不及通知家長,馬上自掏腰包租車將學生送往縣醫院,背著學生上樓下樓就醫檢查,學生得到了及時的救治。
在課堂教學中,屈紅以「問題即課題、教學即教研」的科研思想為動力,力求構建開放互動式課堂,經常採用 「樹、瞄、擊、檢」打靶式教學法。他的語文課,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能最大限度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我感覺屈老師的語文課上得特別好,將語文的藝術之美、準確之美、形象之美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出來,我以前是一個不愛學習語文的學生,但是自從屈老師給我們上語文課後,我喜歡上了學習語文。」南義初中學生張文帥說。
在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屈紅不斷進行「充電」,加強自身專業素養提升和理論知識學習,探索和研究新時代教育規律。在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他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經驗和理念。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他主講的多節優質課分別獲得省市級獎勵,撰寫的多篇論文在各類省市級教育雜誌上發表,並獲得了眾多榮譽稱號。特別是在2011年和2014年,他兩次被慶陽市委、市政府評為全市模範教師,2019年被省教育廳評為甘肅省「隴原名師」。
「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面對成績,屈紅並沒有停滯不前,相反他還不斷強化教研教改,加強青年教師的專業引領和培養,全力改進課堂教學結構,切實優化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帶領全校教師研究並初步形成了切合學校實際並具特色的「學-導-練-悟」高效課堂教學體系,為學校乃至基層教育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屈老師帶領我們年輕教師研究教材、鑽研教法,我們每個人都受益匪淺。」南義初中教師劉麗娟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屈紅老師多年以來一直從事一線教學及教育管理工作,他熱愛教育事業,業務能力精湛,勤於思考,勇於實踐,主持並參與教研教改工作,成績突出。曾先後榮獲多項省、市、縣級獎勵,深受師生好評,是一位德才兼備的『四有好老師』。」南義初中校長許小勇這樣評價道。
現如今,屈紅既是普通的科任教師,又是教學的管理者,雖然崗位變了,但不變的是他對教育的赤心。他培養的學生有很多已經走出了大山在各行各業工作。談及未來,屈紅告訴記者,他會繼續奮戰在一線,為貧困農村教育發光發熱。「我認為一名教師真正的樂趣和價值就應該體現在三尺講臺上,在今後的工作當中我會一如既往紮根在農村教育這塊肥沃的土地上,奮鬥在講臺上,同時我會更加注重青年教師的成長,和他們一起鑽研教育教學,使他們在各自的學科領域中,能成為教學骨幹和課改能手。」屈紅如是說。
卿小霞 讓孩子們愛上英語課
文/圖 隴東報見習記者 米靜
1989年,懷著對未來的期待和憧憬,從慶陽師範畢業的卿小霞,回到了家鄉的合水縣幼兒園任教。「因為實習得很紮實,所以第一堂課並不緊張。」談起教學生涯中的「第一堂課」,卿小霞的語氣中帶著自信和從容。
剛開始工作的卿小霞熱情非常高,為了使自己迅速地融入教師這個角色,卿小霞一心撲在教學上。白天,她同孩子們互為伴侶,打成一片;晚上,她在燈光下潛心學習教育理論,鑽研教法,直到深夜。
經過不斷努力,2004年7月,卿小霞取得了隴東學院英語專科學歷,因為教學成績突出,卿小霞被調到合水縣何家畔初中教英語。
「那時候的教學設備和現在是沒有辦法比的,學校沒有多媒體,除了課本,就只有幾臺錄音機。」回想起當初的教學條件,卿小霞感慨萬千。為了能夠彌補教學硬體上的短板,讓學生有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她在教學方法上想辦法,自製教具,畫了大量的簡筆畫。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她採用情景教學法,模仿較為真實的生活場景,和孩子們一起表演課本劇。就這樣,通過她的辛勤付出,她的課堂漸漸地活了起來,教學成績也越來越好,深受學生和家長好評。
在學校舉辦的英語演講賽中,卿小霞所帶的學生包攬一、二名的好成績,畢業統考成績位居全縣前列。2004年,卿小霞被評為合水縣初中英語優質課教者。
「我喜歡和孩子打交道,跟他們在一起我永遠是輕鬆、快樂的,不管教學多麼辛苦,每當看到他們那張天真無邪的笑臉,我就會很開心。」卿小霞說。
2006年,卿小霞調入西峰區東方紅小學教學,面對70多人的大班,她率先提出小學英語大班教學中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倡導「兵教兵」的教學方式,把課堂交給了學生,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學好英語的前提應該是讓孩子喜歡上英語,那如何喜歡上英語呢?我覺得應該先是喜歡課堂,所以我很注重在課堂上的互動,我們就像朋友一樣。」卿小霞說。
為了提高學生的識記能力,正確地掌握英語單詞的發音和拼寫,卿小霞整合教材,建立字母組合和單詞發音之間的直接聯繫,達到聽音能寫、見詞會讀,最後形成快速記憶單詞的效果。
卿小霞還把音樂、遊戲、畫畫、猜謎、競賽等多種方式融入課堂中,在她的課堂上,學生學習興趣濃、積極性高,她所帶班級教學成績位居平行班級前列,並多次在本校送教下鄉活動中承擔公開課、研討課、示範課。
在東方紅小學五年級(1)班學生趙藝的眼裡,卿小霞是一名非常隨和的老師。「卿老師在課堂上很幽默,她經常會設置很多小情景讓我們來練習英語口語,有時候也會給我們講小故事,再把英語單詞穿插進去,所以有的單詞我們印象非常深,卿老師的課堂很輕鬆,同學們都很喜歡上英語課。」
「一開始並沒有想著自己會成為一名老師,只覺得它是一份工作,要認真做好。但在教學生涯中,慢慢地被學生喜歡,被家長認可,我特別有成就感和榮譽感,感覺這份職業真的很偉大。」卿小霞說。
2015年,因為教學需要,學校要派一名老師去環縣支教,她把即將高考的兒子交給了丈夫,毅然決然選擇去環縣。剛到環縣,卿小霞的心理落差很大,由於英語教學資源匱乏,學生對英語知識掌握得的並不是很好,她暗自下決心,一定要在自己支教這段時間裡讓孩子學到更多知識,給學生打一個好的基礎。
從教31年的卿小霞,已有十多篇論文、教學案例獲得省、市級獎項,8項省、市級課題通過鑑定並獲獎,她指導的青年教師在市教學基本功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目前已成為學校的骨幹教師。
2019年9月,卿小霞被甘肅省教育廳評為甘肅省中小學「隴原名師」。她用愛心播種,用智慧耕耘,堅守在教育教學一線,成為一名負重前行的強者。她不忘初心,在平凡而神聖的工作崗位上揮灑汗水,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教書育人、無私奉獻的教育讚歌。
沈濤 做先進教育的領航人
文/圖 隴東報記者 楊蕊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經典詩句,也是環縣二中教師沈濤從教多年的真實體會。
2005年,從西北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專業畢業的沈濤年僅23歲,原本家在環縣的他卻背上行囊去了新疆,在新疆哈密石油高級中學開啟了他的執教生涯。
三尺講臺,對沈濤而言,就像舞蹈老師踏上了舞臺,所有知識點就像跳動的精靈全部閃現出來,孩子們總是聽得聚精會神。本以為向學生傳授知識就是他的本職工作,殊不知一件事徹底改變了他對教育的認識。
有一次,沈濤像往常一樣走進教室,翻開課本慷慨激昂地一揮手,正準備開始講述自己精心準備的地理知識,可是手划過去的方向,有一個學生的座位是空著的。後來才得知,這位同學犯了錯誤,校方決定開除這位同學。了解到情況的沈濤立馬走訪學生家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細緻入微地對學生進行開導和教育。接著,他又與校方溝通做工作,最終如願將學生帶回到課堂上。
「不輕易放棄任何一名學生,是我作為教師的職守。」沈濤說。
2006年至2010年,沈濤在甘肅省永昌縣四中任教。他以踏實勤奮、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用青春寫下一首人民教師樸實無華、樂於奉獻的讚歌。2010年8月,因為工作需要,他又踏上歸途,回到家鄉環縣任教。
10年彈指一揮間,沈濤在自己的教學崗位上始終堅持不斷地學習,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研活動和培訓,先後前往丹麥、芬蘭等國家和北京師範大學、西北師範大學、西南大學、福建教育學院、隴東學院等學校參加業務培訓與學習。在長期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他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逐步形成了新穎、自主、獨特的教學風格,深受學生們的喜愛,以出色的教學水平徵服了學生的心。
同學們經常這樣說,「沈老師大度率直,上課時,常常夾著書快步走入教室,從不拖泥帶水。」「聽沈老師的地理課可真是一種享受。」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這是沈濤多年來的從教原則,他時刻嚴於律己,學以致用,經常歸納總結,不斷提升自己,爭取做一名合格的「四有」教師,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2018年5月、2019年6月,在第十二屆、十三屆「地球小博士」全國地理科普知識大賽中,沈濤兩次榮獲指導教師一等獎,並被兩次授予「全國優秀科技輔導員」和「全國科教先進校長」稱號;2018年4月,在第33屆甘肅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他指導學生的科學競賽項目「桌球撿拾器的改進」榮獲一等獎,他獲得了「優秀指導教師」榮譽稱號。
如今,作為教研組長、主管教師隊伍建設的副校長、慶陽市教師培訓專家團隊專家以及環江名師,沈濤十分重視對青年教師的培養,重視師資隊伍建設。
沈濤不僅是學校教師們生活中的益友,更是工作中的良師,他憑藉自己豐富的經驗、廣博的理論知識、耐心細緻的態度和獨特的人格魅力,培養了一批年輕教師。他在教研組內採取每周說一節課、聽一節課、評一節課、示範一節課的措施,促使青年教師儘快成長。他多次在市、縣教學研討、教師培訓活動中做示範課和專題講座,積極承擔教師培訓任務,一起參與的教師都對他豎起了大拇指。
在迎來自己職業生涯的第15個「教師節」時,他深情地寫下對未來的期許:「我要更深地紮根於教育這片熱土,用我全部的生命,為可愛的學生奉獻我的青春和才智!不管未來有多麼遙遠,不管過程有幾多艱辛,春華秋實,我們共同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