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伯拉罕在迦南

2021-03-05 愛的聖言

本章根據 | 創13-15;17:1-16;18章

亞伯拉罕回到迦南之後,「金,銀,牲畜極多。」羅得仍與他同在一起,他們又來到伯特利,在從前所築的祭壇旁邊支搭帳棚。不久,他們就發覺隨著財物的增多,而困難也增多了。過去在患難和試煉之中,他們曾和睦同居,但如今在昌盛繁榮之中,他們倒有了發生紛爭的危險。那地的牧場容不下他們兩家的牛群和羊群,因此兩家的牧人時常相爭,結果都把問題帶到主人那裡去求解決。很明顯地,他們必須分開了。亞伯拉罕比羅得年長,在輩分,財富和地位上,都比他高;然而他卻首先提出保持和睦的計劃。雖然上帝親自將全地都賜給他,他卻謙遜地讓出了這個權利。他說:「你我不可相爭,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骨肉。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嗎?請你離開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創13:8-9)

亞伯拉罕所有高貴無私的精神,在此就顯明了。多少人在這同樣的情勢之下,必要不顧一切地維護他們個人的權益啊!多少家庭因而離散!多少教會因而分裂,以至福音的工作成了笑柄,在惡人之中受了羞辱啊!亞伯拉罕說:「你我不可相爭,」「因我們是骨肉,」不但有親屬的關係,也同是敬拜真神的人。上帝全世界的兒女都屬於一個大家庭,應當具有這同樣仁愛和睦的精神。我們救主的教訓乃是:「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羅12:10)我們若能養成始終如一的禮貌,樂意善待他人,正如我們希望別人對待我們一樣,那麼,人一生的痛苦大半就可以免除了。自高自大乃是撒但的精神;但是人心裡若存有基督的愛,就必「不求自己的益處。」(林前13:5)這樣的人必要留心聽上帝的勸戒說:「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2:4)雖然羅得發達的原因乃在於他和亞伯拉罕的關係,但他對自己的恩人卻沒有表示一點感激。他若有謙讓的心,就必請亞伯拉罕先行選擇;但是他沒有這樣行,反而自私地企圖佔盡一切的利益。「羅得舉目看見約但河的全平原,直到瑣珥,都是滋潤的,……如同耶和華的園子,也象埃及地。」(創13:10)在帕勒斯廳,約但河流域乃是最肥美之區,人一看見這地方,就會聯想到失去的樂園;這地與他們最近離開的尼羅河所澆灌的埃及平原,是一樣的美麗,一樣的富饒。那裡有富足壯麗的城邑,有繁華的市場吸引人去買賣逐利。羅得為世俗的利益所迷惑,竟忽略在那裡必要遭遇道德和屬靈的禍害。因為平原上的居民「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但對於這一點,他卻不知道,即或知道了,也不加以重視。「於是羅得選擇約但河的全平原,……漸漸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創13:11-13)他竟沒有預先看出這自私的選擇所有的可怕結果!羅得離去之後,耶和華又應許亞伯拉罕,將全地賜給他。此後不久,他挪移到希伯侖,在幔利的橡樹那裡支搭帳棚居住,又在旁邊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

在那一望無際的高原上,有橄欖樹林和葡萄園,有隨風蕩漾的麥田,四圍山上有廣大的牧場;亞伯拉罕就住在這裡,很滿意於他那淳樸的遊牧生活,而任憑羅得去享受所多瑪谷有危險性的奢華生活。亞伯拉罕被四圍的列國尊為強大的王子,和精明能幹的族長。他沒有與鄰近的人隔絕。他的生活和品格既與那些拜偶像的人顯然不同,就為真信仰起了有效的作用。他效忠於上帝毫不動搖,同時他的殷勤和慈善也引起了眾人的信任和友誼,他那真正的偉大博得了他們的欽仰和尊敬。亞伯拉罕並沒有把他的信仰,當作一種貴重的寶物妥為保存,專供自己的欣賞或享受。真信仰是不能這樣保存的;因為這樣的精神與福音的原理相反。當基督住在人心裡的時候,人就不能隱藏他臨格所發的光輝,而那光輝也是不會消逝的。反之,那蒙蔽心靈之自私與罪惡的雲霧,既天天被公義日頭的光芒所驅散,那光就必越照越明了。上帝的子民乃是他在地上的代表,他的旨意是要他們在這世界道德的黑暗中作他的光。他們散居在全地各城鎮鄉村之中,作上帝的見證人,作福音的媒介,藉以將他旨意的知識和他恩典的奇妙,傳給不信的世人。他的計劃是要一切分享偉大救恩的人,都為他作傳道的工作。基督徒的虔誠乃是世人用來批判福音的標準。堅忍地承受種種試煉,感激地接受各樣福分,以及日常生活上所顯出的溫柔,慈祥,憐憫和仁愛,乃是基督徒的品格向世人照耀出來的光輝,與世人的私心所發生的黑暗,有著顯著的差異。在亞伯拉罕的流動生活中,他的信心豐富,他的度量寬宏,他的順從堅定,他的性情謙卑淳樸;他的外交策略明敏,而且在作戰時,又勇敢,又熟練。當時的人雖然都知道他是一個新信仰的教師,可是他所居住的亞摩利平原的酋長,因為那地充滿強暴和壓迫的事,弟兄三人都向他表示友誼,請他與他們結盟以求更大的安全。此後不久發生的事件,就使他得到這聯盟的利益了。十四年前,以攔王基大老瑪曾侵略迦南地,使之向他進貢。這時,迦南的幾個王背叛了他,因此以攔王的四國同盟帶兵來想再度徵服他們。於是迦南地的五王一同出來到西訂谷與侵略的軍隊交戰,結果一敗塗地。大部軍隊土崩瓦解,遁逃的人都往山中逃命。勝利者擄掠了平原上的城邑,帶著豐富的戰利品和許多俘虜而去,內中有羅得和他的全家。亞伯拉罕平平安安地住在幔利的橡樹那裡,他從一個逃亡的人得知戰爭的經過,以及他侄兒羅得所遭遇的災難。亞伯拉罕並沒有恨羅得對他的忘恩負義;他聽了這個信息,反而愛心發動,決心去營救他。亞伯拉罕先求上帝的指示,於是準備作戰。他從自己家裡招集了三百一十八個僕人,都是受過訓練,敬畏上帝,服事主人,精通武藝的。他的聯盟幔利,以實各和亞乃也都帶著他們的部下前來參加,一同去追趕侵略的軍隊。那時,以攔人和他們的盟軍在迦南北部的邊界,一個叫作但的地方安營。他們因勝利而精神鼓舞,一點不怕敗軍的反攻,卻恣意宴樂,縱飲狂歡。於是亞伯拉罕夜間分隊前去襲營。這次的攻擊是那麼地出其不意,攻其無備,所以立時得了全勝。結果以攔王被殺,他那驚惶的隊伍也全軍潰敗了。羅得和他全家以及其他的俘虜和財物,也都奪回來了,而且還獲得了極多的戰利品。這一次的勝利,應歸功於那受上帝保護的亞伯拉罕。這位敬畏耶和華的人不但對迦南地有很大的貢獻,並且顯明了自己是一個勇士。可見公義並不是懦弱,而且亞伯拉罕的信仰,使他更有勇氣維持正義,並保護受壓迫的人。他那英勇的行為使他在四圍各民族中影響極廣。當這個勝利者凱旋的時候,所多瑪王和他的從者出來迎接他。他請亞伯拉罕把一切財物拿去,只把俘虜還給他。按著作戰的慣例,戰利品是屬於戰勝者的;但是亞伯拉罕這次出徵並不是希冀財利,所以他不肯從遇難的人身上得什麼好處,只是主張他的聯盟者可以收受他們應得的部分。很少人在遇見這種試驗之時,會象亞伯拉罕顯出那麼高尚的品格。很少人能勝過這個可以獲得大量戰利品的試探。亞伯拉罕的榜樣,對利慾薰心的自私觀點乃是一種責難。他重視公義和人道。他的行為已經把「愛人如己」(利19:18)這一句受靈感的格言表明了。他說:「我已經向天地的主,至高的上帝耶和華起誓;凡是你的東西,就是一根線,一根鞋帶,我都不拿,免得你說,我使亞伯蘭富足。」(創14:22-23)他不要人以為他出徵乃是為了圖謀財利,或者以為他的發達是由於他們的賜予或厚待。上帝已經應許賜福給亞伯拉罕,所以當將榮耀歸給上帝。另外一位出來迎接勝利之先祖的,就是撒冷王麥基洗德,他帶著餅和酒來慰勞亞伯拉罕的部下。他以「至高上帝的祭司」的身份為亞伯拉罕祝福,並感謝耶和華,因為他借著他的僕人施行了那麼大的拯救。亞伯拉罕「就把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來,給麥基洗德。」亞伯拉罕很愉快地回到自己的帳棚和羊群那裡;但是他心中因種種的思慮煩擾而感到不安。他是一個愛好和平的人,儘可能地避免仇恨和紛爭的事端;所以他一想起最近所見到的殺人流血的情景,就不勝戰慄。他又想起他所打敗的諸王勢必再來侵略迦南,並以他為報復的目標。他既陷入國際間的糾紛中,他那平安寧靜的生活就要被破壞了。再者,他還沒有得到迦南地為業,而現在也無法希望有一個嗣子來應驗上帝的應許。亞伯拉罕在夜間的異象中又聽見上帝的聲音。萬王之王向他說:「亞伯蘭你不要懼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的賞賜你。」(見創15:1-5)但是亞伯拉罕因為前途渺茫,心情異常地沉重,以至他這時不能象以前一樣,毫無疑問地相信這個應許。他求上帝給他一個可靠的憑據,證明這應許必要實現。他想如果上帝不賜給他一個兒子,那麼這立約的應許怎麼樣實現呢?所以他對上帝說:「我既無子,你還賜我什麼呢?」「那生在我家中的人,就是我的後嗣。」他打算收他忠心的僕人以利以謝為繼子,來承受他的產業。但上帝向他保證,必有他親生的孩子來作他的後嗣。

於是上帝領他到帳棚外面,叫他向上觀看天空中閃爍的眾星;正當他觀看的時候,上帝就向他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亞伯拉罕信上帝,這就算為他的義。」(羅4:3)可是先祖仍要求上帝賜給他一個看得見的記號,作為他和後代之人信心的確據,證明上帝對他們所有慈悲的旨意是必要成全的。耶和華竟俯允他僕人的要求,與他立約,而且所用的方式也竟照著人間訂立嚴肅誓約的習慣。亞伯拉罕依照上帝的指示,獻上一隻母牛,一隻母山羊,一隻公綿羊,都是三歲的。每樣劈成兩半,一半對著一半的擺著,中間稍為隔開。他又加上一隻斑鳩,一隻雛鴿,卻沒有劈開。他作好了之後,就恭恭敬敬地在這些祭物中間走過,鄭重的起誓,永遠順從上帝。然後他便留在畜肉旁邊,目不轉睛的守著,直到日落,免得鷙鳥下來弄汙或吞吃了祭肉。日頭正落的時候,亞伯拉罕沉沉地睡了;「忽然有驚人的大黑暗落在他身上。」(見創15:7-18)於是他聽見上帝的聲音,告訴他不要希望立時承受應許之地,並預先指明他的後裔必須先受許多的苦,然後才能在迦南建國。上帝在這裡也將救贖的計劃向他展示,使他看到基督的死,就是他偉大的犧牲和他在榮耀裡的降臨。亞伯拉罕又看到大地怎樣恢復了伊甸的美麗,並賜給他作為永遠的產業,這就是那應許最後完全的應驗。此後,有冒煙的爐與燒著的火把,象徵上帝的臨格,從那些肉塊中經過,並把肉塊完全燒掉,作為上帝與人立約的憑證。於是上帝又應許亞伯拉罕,將迦南地,就是「從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河之地,」賜給他的後裔。亞伯拉罕在迦南地寄居了將近二十五年之後,耶和華向他顯現,對他說:「我是全能的上帝,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創17:1-16)先祖聽了這話,便俯伏在地敬拜上帝。上帝又對他說:「我與你立約,你要作多國的父。」他的名字一向叫亞伯蘭,上帝為要給他一個實現這約的憑據,這時就給他改名叫亞伯拉罕,意思就是「多國的父。他妻子撒萊的名字也改作撒拉,──意思就是「王妃」。上帝說:因為「她也要作多國之母,必有百姓的君王從她而出。」這時,上帝賜給亞伯拉罕割禮的儀式,「作他未受割禮的時候因信稱義的印證。」(羅4:11)先祖和他的子孫都要遵守這禮作記號,表明他們專心事奉上帝,並藉此將他們由拜偶像之人中分別出來,同時也表明上帝接納他們特作自己的子民。借著這個儀式,保證在他們方面已完全履行亞伯拉罕與上帝所立之約的條件。他們不可與異教人通婚;免得他們喪失對上帝和他神聖律法的敬意,因而受引誘隨從列國罪惡的行為,敬拜偶像。

08.反叛上帝的人亦能得救嗎?

09.永死與復活的奧秘

10.我們唯一的保障

11.試驗時期即將來到

01.罪的起源

02.上帝的公正和慈悲

03.創造

04.試探與墮落

05.救贖的計劃

06.該隱和亞伯的試驗

07.洪水

08.第八天審判臨到

09.洪水之後

10.七日的周期

11.巴別塔

12.亞伯拉罕蒙召

喜歡請點 在看

分享朋友圈

也是另一種讚賞

點擊閱讀原文 學習更多

▼▼▼

相關焦點

  • 吾珥與迦南之間的抉擇
    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亞伯蘭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羅得也和他同去。亞伯蘭出哈蘭的時候,年七十五歲。亞伯蘭將他妻子撒萊和侄兒羅得,連他們在哈蘭所積蓄的財物、所得的人口,都帶往迦南地去。他們就到了迦南地。
  • 聖經為什麼把亞伯拉罕九十九歲記出來呢?
    加低斯巴尼亞就在迦南地的邊境,他們從西乃山起行,只要走十一天的路程,就可以進到迦南去了。可是他們到了加低斯巴尼亞,因為不信神的緣故,竟不得進入迦南。此後他們在曠野飄流了三十八年,他們的子孫才進入迦南。這一個圈子真兜得大極了!不是三年、五年,而是三十八年,本來不到兩年的工夫就可以進入迦南,可是竟然多花了三十八年!在我們屬靈的路程上,真不知有多少時日是枉費的。
  • 【周間靈修】吾珥與迦南之間的抉擇
    埃布爾蘭將他妻子撒萊和侄兒羅得,連他們在哈蘭所積蓄的財物、所得的人口,都帶往迦南地去。他們就到了迦南地。(創12:1-5)      神呼召埃布爾蘭,並為他改名為亞伯拉罕(創17:5),是要藉著他把神的應許與福分延伸到萬民萬族當中。亞伯拉罕一生中有幾個關鍵的考驗,其中一個是吾珥與迦南之間的抉擇。   吾珥處於兩河流域的肥沃地帶,即米所波大米。
  • 基督教刊|以色列人分散天下之前,迦南地到底是誰的?
    現在我們從以色列立國到分散天下之前來看,迦南地到底是誰的。 一、以色列人這是神應許給亞伯拉罕的(創12:1-7) 從亞伯拉罕進入迦南直到以色列人分散天下(主前2091年-主後70年)大約是2161年。除了以色列人在埃及430年(出12:40)和猶大被擄到巴比倫70年(代下36:21),他們得地實為1661年。
  • 亞伯拉罕的信仰,也是我們的信仰
    亞伯蘭離開了本地,上帝又從新賜給他迦南美地;亞伯蘭離開了自己的本族,上帝又重新給他建立後裔;亞伯蘭離開了自己的父家,而上帝卻讓亞伯蘭成為萬國的祝福。亞伯蘭深覺這條道路難行,並且面對上帝的應許之地——迦南地遙遙無期。要追想你們的祖宗亞伯拉罕和生養你們的撒拉;因為亞伯拉罕獨自一人的時候,我選召他,賜福與他,使他人數增多。
  • 父親犯錯,兒子受咒詛,迦南及其後代為何一直被神懲罰?
    這個咒詛很有意思,本來犯錯的是含,是含把這件事宣揚了出去,是含內心缺乏對父親,對禮儀,對神的尊重,但是挪亞咒詛的卻是含的兒子迦南。「迦南當受咒詛,必給他弟兄作奴僕的奴僕。」咒詛完迦南,還順便祝福了閃和雅弗,估計除了含一臉不滿,迦南只能一臉懵逼,但是代父受過好像也天經地義。
  • 聖經解密:從滅迦南七族看末日審判
    迦南人XX-OO敬拜的女神上圖:亞伯拉罕時代的迦南人以xx-oo的方式敬拜女神,以謀求多子和豐收。上圖是主前19-17世紀迦南人用來製作女神像的模子。(創世記 18:20 和合本2010)上帝派遣天使去審判這兩座城的時候,亞伯拉罕為這兩座城求情:亞伯拉罕說:「求主不要生氣,我再說一次,假若在那裡找到十個呢?」他說:「為這十個的緣故,我也不毀滅。」
  • 為什麼說亞伯拉罕是信心之父,神的朋友,讀《聖經》認識亞伯拉罕
    我必堅定我向你父亞伯拉罕所起的誓。」列王紀下 - 第 13 章 第 23 節:耶和華卻因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仍施恩給以色列人,憐恤他們,眷顧他們。雅各書 - 第 2 章 第 23 節:亞伯拉罕又得稱為神的朋友。亞伯拉罕是誰?
  • 現今迦南人還存留嗎?
    讓我們先追索以色列人和迦南人的歷史淵源! 世界經過大洪水之後,人類的淵源便來自洪水後所存留的挪亞家族。挪亞有三個兒子:閃、 含、 雅弗。 以色列人屬希伯來族, 是閃的後代; 迦南人屬含的後代, 分布在巴勒斯坦, 也就是聖經中的迦南地( 亦即現今的巴勒斯坦人。
  • 《聖經》中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其中蘊含著兩個重要的意義
    耶和華之所以趕出迦南地的人們,將迦南地歸給以色列人,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迦南人用自己的兒子獻祭,這在耶和華眼裡是不可饒恕的罪。列王紀下第 二十一章 第 六 節並使他的兒子經火,又觀兆,用法術,立交鬼的和行巫術的,多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惹動他的怒氣。
  • 聖言小學的開端|第十講:亞伯拉罕之約 / 2021.01.12
    從昨天最後我們提到了神與亞伯拉罕正式立約有一個儀式,並且也看到了創世記12章與創世記15章,神分別給亞伯拉罕強調了要把迦南地賜給他,以及要叫他的子孫多如天上的星。既然前面在13-14章已經讓我們看到了亞伯拉罕對地土的正確認識,接下來神就要使亞伯拉罕對子孫要有正確的認識。
  • 亞伯拉罕的故事6—人生的轉折點
    創17:5 從此以後,你的名不再叫亞伯蘭,要叫亞伯拉罕,因為我已立你作多國的父。創17:6 我必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國度從你而立,君王從你而出。創17:7 我要與你並你世世代代的後裔堅立我的約,作永遠的約,是要作你和你後裔的 神。創17:8 我要將你現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永遠為業。我也必作他們的 神。」
  • 專題|約基別 生在埃及心在迦南
    創世記十五章記載,耶和華曾要亞伯拉罕確實的知道,他的後裔必寄居別人的地,又服事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們四百年,到第四代,他們必回到迦南地。約基別和她的兒女都是出生在四百年之內的人,都是「生在埃及。」有一次當我讀到這一節聖經時,我沒法往下再讀。我在思考、尋求:那時候的以色列人,誰不是生在埃及?聖經沒有贅句的,為什麼惟獨題到約基別,加上「生在埃及」這幾個字?原來這個女子人生在埃及,心卻不在埃及。
  • 電影|《亞伯拉罕的故事》
    《亞伯拉罕的故事》【上】《亞伯拉罕的故事》【下】
  • 耶和華丨以色列人為什麼要把迦南七族的人全部趕盡殺絕呢?
    吉甲有屬靈的空氣,有約旦河邊立的十二塊石頭,有祭壇,有基利心山和以巴路山的見證,他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憑信心承受迦南美地產業的!約書亞記11章4-5節,這些王和他們的眾軍都出來,人數多如海邊的沙,並有許多馬匹、車輛。這諸王會合,來到米倫水邊一同安營,要與以色列人爭戰。
  • 讀經點滴 | 亞伯拉罕的家鄉「吾珥」
    當神對亞伯拉罕這樣說的時候,他順服了。當時亞伯拉罕的家鄉「吾珥」非常先進, 他竟然離開那裡住到山上的帳篷裡牧羊,只因為上帝要他離開。去一個陌生的地方,而且永遠不能再回來。在亞伯拉罕時代,吾珥這個地方是一個文明進步,非常先進的城市。從發掘的東西來看,如數學泥板,上面竟然有像希臘數學家的直角三角形定理(就是兩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當時的居民已經知道這條定理,並且懂得應用此定理在建築上。
  • 從曠野走向迦南應許之地:這是一場人生的試驗
    縱然如此,神也要兌現與亞伯拉罕之間的約定,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去到迦南地。在通往迦南地的路上,以色列民不信的本性和軟弱流露出來,或許艱難的環境讓人想要放棄迦南地的盼望,回憶埃及的生活,這或許就是我們常常談到悲觀消極的態度。
  • 亞伯拉罕的祈禱
    ,於是亞伯拉罕就在上帝面前為罪人代求。兩位天上的使者離去了,讓亞伯拉罕單獨與那一位留下,這時亞伯拉罕已經知道他是上帝的兒子。前一次他曾用刀劍拯救了他們;現在他企圖用禱告拯救他們。這時羅得和他全家仍住在所多瑪;前一次亞伯拉罕曾因無私的愛拯救他們脫離以攔人的手,如今,若是合乎上帝旨意的話,他要救他們脫離上帝的刑罰。他沒有因自己的順從,或因自己遵行上帝旨意而付出的犧牲向上帝要求特別的恩待。
  • 以利以謝,稱頌耶和華我主人亞伯拉罕的神,老僕人身份不一般
    在以撒娶親的事情中,亞伯拉罕的僕人以其忠誠,吃苦,有耐心,信靠神而完美地達成了亞伯拉罕的心願——到拿鶴之城哈蘭附近為自己的主人之子娶了一位合意的妻子利百加。以實瑪利出走後,年邁的亞伯拉罕身邊就只有一個以撒,不但作為愛子,還是唯一的繼承人存在。
  • 無父無母無族譜,神秘的麥基洗德,他為什麼祝福亞伯拉罕?
    如果說上帝已經在迦南地撒冷這個地方揀選過某個民族作為神的子民,那麼為何又要重新揀選以色列人呢?是否以色列人是繼任神的選民?或許,耶路撒冷最終成為聖城並不是歷史使然也不是因緣際會,而是一種設定的必然。其次,麥基洗德作為世俗的君王和神的僕人前來迎接亞伯拉罕,他帶了餅和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