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伯拉罕的祈禱

2021-03-05 愛的聖言

本章根據 | 創世紀18章

主講 | 系列廣播

正文共:4704字 

預計閱讀時間:12分鐘

當上帝將要降災與所多瑪的時候,他也沒有瞞著亞伯拉罕,於是亞伯拉罕就在上帝面前為罪人代求。在一個暑天的中午,先祖亞伯拉罕正坐在帳棚門口眺望風景,忽然看見遠遠有三個旅客走來。但當客人們還未到先祖的帳棚之前,他們就站住了,似乎是在商量往哪一方走。亞伯拉罕沒有等他們前來請求,就立刻起來,在他們似乎往別處走的時候,趕緊跑上去,以最殷勤的態度懇請他們賞光,在他那裡暫且休息一下。又親自選擇食品;當他們在蔭涼的樹下歇息的時候,飲食就預備好了;當款待他們時,他又站在旁邊伺候。

上帝認為這一次殷勤接待旅客的行為,有記在《聖經》上的價值;一千多年之後,有一位受聖靈感動的使徒,提到這次的經驗,說:「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亞伯拉罕以為他的客人不過是三個旅途勞頓的行人,一點也沒有想到其中有一位按著誡命是他應當敬拜的主。但天上使者的真身份這時就顯出來了。他們雖然是前去降災與所多瑪的,卻先對有信心的亞伯拉罕說祝福的話。可見上帝雖是嚴於監察罪孽,刑罰惡人,但他並不喜愛降災。毀滅的工作,在無窮慈愛的主看來,乃是一件「奇異的事。」(賽28:21)亞伯拉罕既然尊重上帝,所以耶和華也看重他,使他得以參加他的計議;並將他的旨意啟示給他。「所多瑪和蛾摩拉的罪惡甚重,聲聞於我。我現在要下去,察看他們所行的,果然盡象那達到我耳中的聲音一樣麼;若是不然,我也必知道。」上帝原來深知所多瑪已惡貫滿盈;但是他用世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思,使人能以明白他的賞罰是公正無私的。在沒有刑罰犯法之人以前,他要親自著手調查他們的行為,如果他們還沒有越過上帝憐愛的限度,他必再給他們悔改的機會。兩位天上的使者離去了,讓亞伯拉罕單獨與那一位留下,這時亞伯拉罕已經知道他是上帝的兒子。前一次他曾用刀劍拯救了他們;現在他企圖用禱告拯救他們。這時羅得和他全家仍住在所多瑪;前一次亞伯拉罕曾因無私的愛拯救他們脫離以攔人的手,如今,若是合乎上帝旨意的話,他要救他們脫離上帝的刑罰。他沒有因自己的順從,或因自己遵行上帝旨意而付出的犧牲向上帝要求特別的恩待。可是,亞伯拉罕卻表現了兒女向所敬愛的父親求告一般的信心。亞伯拉罕認為在那人煙稠密的城中必有其他敬拜真神的人。因此他懇求說:

「將義人與惡人同殺,……這斷不是禰所行的;審判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麼?」

亞伯拉罕不僅求一次,乃是求了多次。

他因主每次都允準了他的祈求,就越發膽壯,不斷地懇求,直到上帝應許他說,若在那裡能找到十個義人,也不毀滅那城。

他雖然憎惡那敗壞之城的罪惡,但他仍希望罪人可以得救。他對所多瑪所顯出的深切關懷,乃是我們向不悔改之人所應有的憂念。在我們周圍儘是走向淪亡的人,正象所多瑪所遭遇的淪亡一樣無望,一樣可怕。何處有警告和勸勉的聲音,囑咐罪人逃避那可怕的厄運呢?何處有謙卑和堅固信心的人,在上帝面前為他們代求呢?惟有基督的完全純潔的性情,才能對罪惡有絕對的憎恨,而且也只有基督的無限良善,才能對一個罪人懷有絕對的慈愛。在他忍受十字架上的慘痛,並親身背負全世界的罪擔時,他竟為那辱罵他,殺害他的人代求說:「都因亞伯拉罕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吩咐,和我的命令,律例,法度。」「我眷顧他,為要叫他吩咐他的眾子,和他的眷屬,遵守我的道,秉公行義,使我所應許亞伯拉罕的話都成就了。」

亞伯拉罕的蒙召是非常光榮的,他竟能世世代代作世上維護並保存上帝真理之子民的始祖——所應許的彌賽亞要從這班子民中出來,使地上的萬國都因他得福。那說話的乃是上帝。那從遠處知道人的意念並正確地判斷人心的主說:「我認識他。」(譯者按:「眷顧」英文本作「認識。」)同時,在亞伯拉罕一方面,他也決不會因自私的目的而辜負他所得的真理。而且他不但自己敬畏耶和華,還要在自己家中培養信德。凡受他教訓而敬拜獨一真神的人,都得在他的帳棚之間居住;這裡正象一所學校,他們都可以領受教育,準備作真信仰的代表。他正在訓練一些家長,他的治家之法,將要在這些家長們治理自己的家庭時實施出來。古時,父親就是一家之主,也是一家的祭司,他有權管教他的兒女,即使在兒女自己立家之後,也是如此。亞伯拉罕企圖一直保留這種族長政治制度,因為它有助於保存認識耶和華的知識。合家的人必須聯合一致,以便築成一道藩籬,用以抵禦那普遍流行而根深蒂固的拜偶像之風。亞伯拉罕儘自己的能力所及,用各樣的方法防止他家裡的人與外邦人接觸,閉眼不看他們拜偶像的行為;因為他知道他們若與邪惡親近,就必不知不覺地敗壞信仰。所以他用盡心機抵制各種的邪教,並使人心中銘刻著永生上帝的威嚴和榮耀,作為敬拜的真正對象。上帝曾親自規定要他的子民儘可能地與外邦人隔離,使他們成為獨居的民族,不列在萬民之中,這是非常賢明的辦法。他曾吩咐亞伯拉罕離開他拜偶像的親族,使這位先祖得以訓練並教育他家中的人,而不致受那在米所波大米所環繞著他們的世俗的影響,並使真正的信仰得以借著他的子孫保持著純潔而流傳下去,直到萬代。亞伯拉罕極愛他的子女和眷屬,所以他隨時注意他們的宗教信仰,將上帝律法的知識傳給他們,這是他所能留給他們,並借他們傳給世人的最寶貴產業。他教導眾人,使他們知道他們是在天上上帝的管理之下。並說明為父母的不可壓制兒女,為兒女的不可違背父母。上帝的律法已經指明各人的本分;無論何人,只有順從上帝的律法才能得到幸福或昌盛。亞伯拉罕的榜樣,就是他在日常生活上所發出的無聲無息的感化力,乃是一個經常的教訓。他的堅貞,慈善,和無私的禮貌,就是為列王所稱羨的美德,也都在他家庭裡表現出來了。他生活上發出的馨香之氣,就是他那高尚和可愛的品格,使眾人看出他是與上天有聯繫的。在他的家庭中,並沒有一為主人,一為僕人的兩種律法。乃是大家都受一律公平慈憐的待遇,大家都是與他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人。對兒女不良的傾向,他沒有不加約束的;他沒有懦弱,不智,放任,偏愛的表現;也沒有錯用感情而放棄了悅服的本分。亞伯拉罕不但給家屬以合宜的教訓,而且要保持秉公行義之律法的威權。許多作父母的,都存著一種盲目和自私的情感主義;所謂溺愛,就是讓兒女們用尚未成熟的判斷力和沒有約束的情感,來控制他們自己的意志。
其實這是對青年最殘忍的行為,對世界也是最大的危害。父母們的寬縱往往使家庭和社會的秩序混亂;並使青年人執意隨著自己的癖性,而不願順服上帝的律法。這樣,他們長大成人之後,心中就不喜愛實行上帝的旨意,並且把他們那種無信仰和不順從的精神遺傳給子子孫孫。所以作父母的應當象亞伯拉罕一樣,吩咐他們的家屬跟從他們。務要教導兒女順服父母的威權,作為順服上帝威權的每一步。一般人都輕視上帝的律法,連一些宗教界的領袖也是如此,這種情形已產生了極大的禍害。有一種極普遍的論調,說上帝的律法不再約束人了;這種說法對世人道德上所起的影響與拜偶像是一般無二的。那些想要減低上帝神聖律法之威權的人,正在直接摧毀家庭和國家的基礎。信主的父母們自己既沒有實行上帝的律例,也就不吩咐他們的兒女遵守耶和華的法度。
及至兒女們自己成家立業之後,他們也就覺得沒有責任將他們所未曾領受的教訓來教導他的兒女了。今日不信上帝的家庭之所以如此眾多,道德墮落之所以如此深重而普遍,其原因就在於此。父母自身若不全心全意地遵守耶和華的律法,就不能吩咐兒女追隨他們。
父母需要改正,傳道人需要改正;他們需要有上帝在他們家中。如果他們想有所改進,就必須讓《聖經》在他們家中有它的地位,並以之為他們的指南。他們必須教導兒女們,《聖經》是上帝向他們,所說的話,是要絕對服從的。他們應當耐心教導兒女,仁慈而不倦地教訓他們應當如何生活才能蒙上帝的喜悅。
從這樣的一個家庭出來的兒女,就能應付不信上帝者的詭辯。他們既已接受《聖經》為他們信仰的基礎,他們所有的根基就不能被懷疑派的浪潮所動搖了。

今日忽略祈禱的家庭實在太多了。父母們覺得沒有功夫作早晚禮拜。
他們不能抽出一點時間,來感謝上帝所賜的豐富恩典,──就是那使植物生長的陽光和雨露,以及聖天使的保佑。他們沒有功夫禱告,祈求上帝的幫助和引領,並求耶穌住在他們家中。他們出去作工如同牛馬出去工作一樣,一點沒有想到上帝和天上的事。殊不知上帝的兒子不願見他們的兒女滅亡,寧可捨去自己的生命來救贖他們;可是他們對救主偉大良善的感戴,竟不及「死亡的畜類」呢。那些自稱愛上帝的人應當象古時的先祖一樣,無論在何處支搭帳棚,總要為耶和華築一座壇。為父母的應當時常敞開心門,謙卑地為自己和兒女向上帝懇求。父親務要作家庭的祭司,早晚向上帝獻祭,而母親和兒女們則應與他一同祈禱讚美。凡是基督徒的家庭都應當發出聖潔的光輝。愛心應當在行動上表現出來;應當在家庭中的一切關係上,在親切的恩慈和溫柔無私的禮貌中流露出來。如今已有一些家庭實行了這些美德——就是那敬拜上帝並存有真誠愛心的家庭。從這些家庭中,早晚有禱告猶如馨香升到上帝面前,他的慈愛和宏恩必賜給求告的人,如同早晨的甘露一般。一個有規律的基督化家庭,乃是基督徒信仰的有力論據,──是不信上帝的人所不能反駁的。人人都能看出有一種影響兒女的感化力在家庭中運行著,也可以看出有亞伯拉罕的上帝與他們同在。如果那些自稱為基督徒的家庭裡有宗教信仰的好模範,他們就必發出有力的影響使眾人得益處。他們實在就要成為「世上的光」了。天上的上帝必用對亞伯拉罕所講的話對他們說:
「我眷顧他,為要叫他吩咐他的眾子,和他的眷屬,遵守我的道,秉公行義,使我所應許亞伯拉罕的話都成就了。」

08.反叛上帝的人亦能得救嗎?

09.永死與復活的奧秘

10.我們唯一的保障

11.試驗時期即將來到

01.罪的起源

02.上帝的公正和慈悲

03.創造

04.試探與墮落

05.救贖的計劃

06.該隱和亞伯的試驗

07.洪水

08.第八天審判臨到

09.洪水之後

10.七日的周期

11.巴別塔

12.亞伯拉罕蒙召

13.亞伯拉罕在迦南

點擊下面卡片,獲得更多真理

喜歡請點讚 在看 分享朋友圈 也是另一種讚賞

相關焦點

  • 【創世記解讀】(第45期)亞伯拉罕為所多瑪城代禱
    17耶和華說:「我所要作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18亞伯拉罕必要成為強大的國,地上的萬國都必因他得福。19我眷顧他,為要叫他吩咐他的眾子和他的眷屬遵守我的道,秉公行義,使我所應許亞伯拉罕的話都成就了。」20耶和華說:「所多瑪和蛾摩拉的罪惡甚重,聲聞於我。21我現在要下去,察看他們所行的,果然盡像那達到我耳中的聲音一樣嗎?若是不然,我也必知道。」
  • 亞伯拉罕為何「忍心」趕走夏甲和以實瑪利?
    「亞伯拉罕因他兒子的緣故很憂愁」。我們知道亞伯拉罕不是為以撒憂愁,而是為以實瑪利憂愁:一方面以實瑪利也是他的骨肉;另一方面,如果按撒拉的要求去做,以實瑪利和他的母親夏甲面臨難以預測的命運。亞伯拉為什麼要把夏甲和以實瑪利趕出家門呢?難道亞伯拉罕就不念夫妻之情、父子之情嗎?
  • 亞伯拉罕在迦南
    (腓2:4)雖然羅得發達的原因乃在於他和亞伯拉罕的關係,但他對自己的恩人卻沒有表示一點感激。他若有謙讓的心,就必請亞伯拉罕先行選擇;但是他沒有這樣行,反而自私地企圖佔盡一切的利益。「羅得舉目看見約但河的全平原,直到瑣珥,都是滋潤的,……如同耶和華的園子,也象埃及地。」
  • 為什麼說亞伯拉罕是信心之父,神的朋友,讀《聖經》認識亞伯拉罕
    我必堅定我向你父亞伯拉罕所起的誓。」列王紀下 - 第 13 章 第 23 節:耶和華卻因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仍施恩給以色列人,憐恤他們,眷顧他們。雅各書 - 第 2 章 第 23 節:亞伯拉罕又得稱為神的朋友。亞伯拉罕是誰?
  • 信心之父——亞伯拉罕
    亞伯拉罕簡介 亞伯拉罕的蒙召:    亞伯拉罕,離開米所波大米的哈蘭到巴勒斯坦去。在亞伯拉罕的一生中,這種信心是非常實在的,所以保羅在羅馬書形容亞伯拉罕的信心是:「且滿心相信,神所應許的必能作成(羅四21)在原文或英文聖經中,表示出更完整的意義:Fully Convinced,意即完全克服、徵服了;神是能夠,神有能力去做,並且成全祂所應許的一切的事。這是亞伯拉罕生平一個重要生命特徵的表現。
  • 信心之父---亞伯拉罕【鄧靈勇牧師】
    ,以色列人肉身的祖先是從亞伯拉罕開始,真以色列人也是以亞伯拉罕作為其祖先。從靈性層面講每一位信從主耶穌基督的人都是亞伯拉罕的子孫,既然是其子孫,我們理當熟悉先祖亞伯拉罕的信心舉動。我們以一位跳高運動員的動作來形容亞伯拉罕的信心具體有哪些方面。
  • 聖經人物傳:亞伯拉罕_對呼召的反應
    只有家中的一支一一亞伯拉罕的兄弟拿鶴這房一一繼續留住原處,由拿鶴的兒子彼土利當家。本章所要敘述的事件發生時,彼土利的妻子還活著,他們有個兒子名叫拉班,女兒名叫利百加,正值豆蔻年華。在眼前這片牧原景觀中,我們的注意力落在少女利百加身上。他年少的歲月都在這古城裡用過。
  • 疫情之下,穆斯林和猶太人一起祈禱的照片火了
    在南部的貝爾謝巴鎮,43歲的亞伯拉罕·明茨(Avraham Mintz)是個猶太人,39歲的佐哈爾·阿布·賈馬(Zoher Abu Jama)一名阿拉伯人,他們都是急救系統的工作人員。 25日,他們一直開著救護車前往不同地方處理各種急救電話,傍晚6點時稍有空閒,就在救護車前一同禱告。
  • 亞伯拉罕的故事6—人生的轉折點
    創17:5 從此以後,你的名不再叫亞伯蘭,要叫亞伯拉罕,因為我已立你作多國的父。創17:6 我必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國度從你而立,君王從你而出。創17:7 我要與你並你世世代代的後裔堅立我的約,作永遠的約,是要作你和你後裔的 神。創17:8 我要將你現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永遠為業。我也必作他們的 神。」
  • 【講道分享】信心之父亞伯拉罕(附音頻)
    他原叫亞伯蘭,後來神改其名字為亞伯拉罕。他是以色列民族的祖先;神呼召並揀選了他,藉著他施展救贖的工作;他被譽為信心之父;新約的信徒,就是一切「以信為本的人」,都成了亞伯拉罕的子孫。亞伯拉罕的信息極其豐富,我們也不能面面俱到。所以,我們以聖經中記載神與亞伯拉罕立約(或是重申約)的經文(5處)以及他的離世所留給我們的榜樣為分享的主題來看他的信心。
  • 亞伯拉罕的神是阿拉?
    亞伯拉罕的神是阿拉?比較基督教、猶太教、與伊斯蘭教的神論The Creation of Adam,by Michelangelo我們必須澄清,雖然猶太教、基督教、回教都相信天地有位創造的主,都敬拜那位獨一的神,而且都以「亞伯拉罕」為信仰的先祖(猶太人與阿拉伯人是亞伯拉罕肉身的後裔,基督徒及非阿拉伯裔的回教徒,也都以亞伯拉罕為「信心之父」),但是,對這位真神的理解與詮釋
  • 讀經點滴 | 亞伯拉罕的家鄉「吾珥」
    當神對亞伯拉罕這樣說的時候,他順服了。當時亞伯拉罕的家鄉「吾珥」非常先進, 他竟然離開那裡住到山上的帳篷裡牧羊,只因為上帝要他離開。去一個陌生的地方,而且永遠不能再回來。在亞伯拉罕時代,吾珥這個地方是一個文明進步,非常先進的城市。從發掘的東西來看,如數學泥板,上面竟然有像希臘數學家的直角三角形定理(就是兩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當時的居民已經知道這條定理,並且懂得應用此定理在建築上。
  • 亞伯拉罕的信仰,也是我們的信仰
    當日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在美索不達米亞還未住哈蘭的時候,榮耀的 神向他顯現,對他說:『你要離開本地和親族,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使徒行傳 7:2-3 和合本)所以第一次上帝呼召,是讓亞伯蘭從本地和親族中離開,並且聖經也記載是和亞伯蘭的父親一同被呼召的。
  • 讀《聖經》:亞伯拉罕為何趕走親生子?
    老來得子上帝如約給亞伯拉罕和撒拉夫婦二人賜了一個兒子。亞伯拉罕也聽從上帝的吩咐,給兒子取名為以撒(Isaac)。以撒出生時,亞伯拉罕已經100歲,而撒拉也有90歲了。在以撒出生的第八天,亞伯拉罕根據之前與上帝立的約,為以撒施行了割禮。撒拉自然滿心歡喜,她說:如果有人告訴你,我在這麼大的年紀還能為你生一個兒子,你會相信嗎?但是上帝說的話果然算數,祂讓我歡笑,聽到我歡笑聲的人也會跟我一同喜笑。
  • 聖經為什麼把亞伯拉罕九十九歲記出來呢?
    聖經為什麼把亞伯拉罕九十九歲記出來呢?
  • 聖經人物傳:亞伯拉罕_​約的標記
    當猶大王約沙法聽到外邦人已組成聯軍要攻打他時,他站在耶和華的殿中呼求說:「我們的神阿,你不是曾在你民以色列人面前,驅逐這地的居民,將這地賜給你朋友亞伯拉罕的後裔永遠為業麼?」(代下二十7)。使徒雅各在論及信心與行為的結論部分,告訴我們當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他又得稱為神的朋友」(雅二23)。
  • 郵報:維拉有意帶回亞伯拉罕,但球員希望留在切爾西
    直播吧8月29日訊 據《郵報》報導,維拉有意引進亞伯拉罕,但球員希望留在切爾西競爭。現年22歲的亞伯拉罕在2018-19賽季被租借到維拉,他在英冠打進26球幫助維拉成功升級。去年夏天亞伯拉罕租借期滿返回切爾西,上賽季一度成為切爾西的主力前鋒。不過今夏切爾西引進了維爾納、齊耶赫等前場攻擊手,接下來還可能籤下哈弗茨,亞伯拉罕在隊內的位置可能受到威脅。
  • 亞伯拉罕獻以撒,一個有關救贖的美麗故事
    【創12:1-4】年紀老邁的亞伯拉罕,沒有孩子,但神仍要祝福他,而且要使用他祝福全人類。亞伯拉罕的一生實際上是被神的應許抓住的一生,是憑著對應許的信心跟隨主的一生。這是神對人超乎想像的應許,也是主救贖與成聖計劃的重要開始。這是一個屬靈的原則-主要求祂所揀選的人要從罪中分離出來。
  • 《世界宗教源流史》天啟宗教——亞伯拉罕諸教
    1、歷史沿革天啟宗教(又稱亞伯拉罕諸教、亞伯拉罕宗教、亞伯拉罕一神諸教、世界三大信仰、沙漠諸教、閃族諸教、閃米特一神諸教、閃米特諸教等)指三個世界性宗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由出現時間排列)。均發源於中東沙漠地區,伊斯蘭教稱呼其信徒為「經典之民」。亞伯拉罕是希伯來人的始祖,是該民族的奠基人。
  • 聯賽杯:哈弗茨戴帽亞伯拉罕傳射,切爾西6-0晉級
    上半時亞伯拉罕率先破門,哈弗茨再下一城。下半時哈弗茨完成帽子戲法,亞伯拉罕兩傳一射,巴克利取得進球,吉魯替補建功。最終切爾西6-0橫掃巴恩斯利,順利晉級第四輪。上半場第19分鐘,巴恩斯利後場失誤,亞伯拉罕完成反搶推射破門,切爾西1-0巴恩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