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戚海軍
傳統的馬步有弓箭馬、四平馬等,是諸多拳法中的基本樁法,最常見的是四平馬,也就是雙腿兩手基本上成平行線,在少林、洪拳等傳統功夫中多為四平馬步。
唯獨詠春的二子鉗羊馬與眾不同,詠春拳的馬步卻是兩膝內扣,基本上呈三角形蹲站,形似一把鉗子,故稱為「二字鉗羊馬」,也稱鉗子馬。
這其中蘊含了什麼樣的武術奧秘呢!
詠春拳法以近身短打實戰而聞名於世,從甄子丹的《葉問》系列電影中大家可感受到詠春拳在近身實戰中的獨特魅力。
從形式上看,鉗羊馬的三角身形是具有一定科學性的,我們知道三角形結構的穩定性是最高的;同時這種結構既利於藉助地面的反彈力,也容易把對方的力量傳遞到地面。
但詠春鉗羊馬的作用絕非盡於此。
詠春拳宗師葉問與李小龍
在談鉗羊馬之前,不得不先聊一下詠春的另一套功法「小念頭」。
據說甄子丹在拍攝《葉問》時做足了功課,不僅練木人樁,站鉗子馬,還要學小念頭。
小念頭是以鉗羊馬為基本身形,兩膝內鉗,招式不多,但卻集中了詠春拳攻防最基本的招式和手法;更可貴的是,小念頭其實是詠春的內功拳法,故有:「小念頭不正,終身不正」的說法。
詠春之尋橋、標指、黐手等,其手法皆由小念頭變化而來。
既然小念頭是詠春拳內功殿堂的有效法門,它就和其它拳法一樣,不得不提到人體一個重要的位置,那就是「命門」。
練內家拳的都知道,命門是重要的一環,命門不通三關不接。
習慣上普通人的命門處於凹陷狀態,也正影響了脊椎的中正,所以內功第一要就是把命門拔正,有的稱為「命門微挺」就是這個意思;而鉗羊馬從力學結構上正好解決了這一問題,鉗羊馬一站,命門自然符合拳法要求,也就是真正達到了「松腰開胯,命門開圓」。
中國武術都是經過歷代先輩在實際應用中不斷改良而發展進步的,詠春先祖所開創的二字鉗羊馬正是中國樁法的一種進步,筆者認為,相比其他馬步,二字鉗羊馬更符合人體力學結構。
受李小龍的影響,筆者早年對詠春拳法也非常感興趣,亦曾拜訪葉問弟子梁挺先生。2017年,筆者專程去佛山感受詠春拳風採,期間特向當地老拳師們了解了鉗羊馬的獨特之處。
鉗子馬外形以雙膝內扣,三角穩固為特點;但內在其實和其他拳法都一樣,必須結合守中、虛實、開胯等要點,鉗子馬站好了,才能練出詠春拳的整勁和爆發力。
故筆者認為詠春拳的二字鉗羊馬對其他拳法多有參考助益,有興趣的可練練鉗子馬增長功力。
(轉載請註明源自頭條號「武影追蹤」,作者/戚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