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四磨湯(《濟生方》)
歌訣: 四磨湯治七情侵, 人參烏藥沉香檳;
濃磨煎服調滯氣, 實者枳殼易人參。
趣記: 四磨人想要檳榔。
對照: 四磨人香要檳榔。
184.瓜蔞薤白白酒湯(《金匱要略》)
歌訣: 瓜蔞薤白白酒湯, 胸痺胸悶痛難當;
喘息短氣時咳喘, 難臥仍加半夏良。
185.海藻玉壺湯(《醫宗金鑑》)
歌訣: 海藻玉壺帶昆布, 青陳歸芎獨活輔;
再益夏貝連翹草, 消癭散結應久服。
趣記: 活熊想歸山,「二皮」「二海」連昆草。
對照: 活芎象歸一,「二皮」「二海」連昆草。
186.厚樸溫中湯(《內外傷辨惑論》)
歌訣: 厚樸溫中陳草苓, 乾薑草蔻木香停;
煎服加姜治腹痛, 寒溼脹滿用皆靈。
趣記: 陳幹豆腐炒生薑, 香氣撲鼻。
對照: 陳幹豆茯草生薑, 香—樸—。
187.良附丸(《良方集腋》)
歌訣: 良附丸用醋香附, 良姜酒洗加鹽服;
米飲薑汁同調下, 胸脘脅痛一併除。
188.金鈴子散(《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歌訣: 金鈴子散止痛方, 玄胡酒調效更強;
疏肝洩熱行氣血, 心腹脅肋痛經匡。
趣記: 金鈴子胡靈。
對照: 金鈴子胡—。
189.天台烏藥散(《醫學發明》)
歌訣: 天台烏藥木茴香, 良姜巴豆青檳榔;
川楝更助疏肝痛, 寒疝腹痛是良方。
趣記: 天台五妖想練兵, 回想把良將請。
對照: 天台烏藥香楝檳, 茴香巴良姜青。
190.橘核丸(《濟生方》)
歌訣: 橘核丸是濟生方, �疝頑痛正堪嘗;
樸實延胡藻帶昆, 楝桂桃香木通匡。
趣記: 橘核串聯貴鋪造布袋, 枳實討厭想不通。
對照: 橘核川楝桂樸藻布帶, 枳實桃延香布通。
191.暖肝煎(《景嶽全書》)
歌訣: 暖肝煎用杞茯歸, 茴沉烏姜和肉桂;
下焦虛寒疝氣痛, 溫補肝腎顯神威。
趣記: 生狗無肉, 鈴當響。
對照: 生枸烏肉, 苓當「香」。
192.加味烏藥湯(《濟陰綱目》)
歌訣: 加味烏藥湯砂仁, 延草木香香附倫;
行氣活血調經痛, 經前脹痛效堪珍。
趣記: 湘江無人果糊香。
對照: 香姜烏仁國胡香。
193.小半夏湯(《金匱要略》)
歌訣: 小半夏湯有生薑, 化痰降逆基礎方;
主治痰飲嘔吐證, 若加茯苓效力彰。
趣記: 拌生薑。
對照: 半生薑。
194.膈下逐瘀湯(《醫林改錯》)
歌訣: 膈下逐瘀桃牡丹, 赤芍烏藥元胡甘;
歸芎靈脂紅花殼, 香附開鬱血亦安。
趣記: 兄嫂想炒桃花, 烏龜領旨糊紙皮。
對照: 芎芍香草桃花、烏歸靈脂胡枳皮。
195.少腹逐瘀湯(《醫林改錯》)
歌訣: 少腹茴香與炒姜, 元胡靈脂沒芎當;
蒲黃官桂赤芍藥, 調經種子第一方。
趣記: 小回當皇子吃熊肉要漿糊。
對照: 小茴當黃脂赤芎肉藥姜胡。
196.身痛逐瘀湯(《醫林改錯》)
歌訣: 身痛逐瘀膝地龍, 羌秦香附草歸芎;
黃芪蒼柏量加減, 要緊五靈桃沒紅。
趣記: 秦香蓮搶龍子炒川牛, 沒藥當桃花。
對照: 秦香—羌龍脂草川牛, 沒藥當桃花。
197.七釐散(《良方集腋》)
歌訣: 七釐散治跌打傷, 血竭紅花冰麝香;
乳沒兒茶朱共末, 外敷內服均見長。
趣記: 香姐沒設茶, 租花冰。
對照: 香竭沒麝茶, 朱花冰。
198.復元活血湯(《醫學發明》)
歌訣: 復元活血湯柴胡, 花粉當歸山甲珠;
桃仁紅花大黃草, 損傷瘀血酒煎服。
趣記: 將軍歸天山, 胡老獻紅桃。
對照: 將軍歸天山, 胡老—紅桃。
199.大黃�蟲丸(《金匱要略》)
歌訣: 大黃�蟲芩芍桃, 地黃杏草漆蠐螬;
水蛭虻蟲和丸服, 去瘀生新幹血療。
趣記: 大人忙著要升國旗, 水蛭吃黃桃。
對照: 大仁虻�藥生國漆, 水蛭—黃桃。
200.桂枝茯苓丸(《金匱要略》)
歌訣: 仲景桂枝茯苓丸, 桃仁芍藥和牡丹;
等分為末蜜丸服, 緩消瘀積胎可安。
趣記: 人要靈芝皮。
對照: 仁藥苓枝皮。
201.鱉甲煎丸(《金匱要略》)
歌訣: 鱉甲煎丸瘧母方, �蟲鼠婦及蜣螂;
蜂窠石葦人參射, 桂樸紫葳丹芍姜;
瞿麥柴芩膠半夏, 桃仁葶藶和硝黃;
瘧纏日久脅下硬, 癥消積化保安康。
趣記: 貴婦別郎紫亭旁,
摺扇交人半逃將;
將軍赤膽破胡哨,
烽火拒敵十裡黃。
對照: 桂婦鱉螂紫葶—,
�扇膠人半桃姜;
「將軍」赤丹樸胡芍,
蜂—瞿—石—黃。
202.內消瘰癧丸(《醫學啟蒙》)
歌訣: 內消瘰癧夏枯藻, 枳桔玄貝蘞荷翹;
歸地大黃花粉草, 海粉玄明青鹽消。
趣記: 國老蓮姐選龜仔拜天地,將軍蕭何下苦海煉海粉。
對照: 國老連桔玄歸枳貝天地,將軍硝荷夏枯海蘞海粉。
203.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歌訣: 失笑靈脂蒲黃同, 等量為散釅醋衝;
瘀滯心腹時作痛, 祛瘀止痛有奇功。
204.柏葉湯(《金匱要略》)
歌訣: 柏葉湯治吐血方, 馬通艾葉與乾薑;
中焦虛寒血失統, 寓寒於溫效力彰。
趣記: 馬通愛幹伯。
對照: 馬通艾幹柏。
205.雞鳴散(《證治準繩》)
歌訣: 雞鳴散是準繩方, 蘇葉吳萸桔梗姜;
瓜橘檳榔晨冷服, 腳氣浮腫效非常。
趣記: 江蘇無橘, 木瓜接賓。
對照: 姜蘇吳橘, 木瓜桔檳。
206.大秦艽湯(《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歌訣: 大秦艽湯羌獨防, 芎芷辛芩二地黃;
石膏歸芍苓甘術, 風邪散見可通嘗。
趣記: 獨嬌子黃細強活, 八珍少人乘風高升。
對照: 獨艽芷黃細羌活, 八珍一人—風膏生。
207.小活絡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歌訣: 小活絡丹南星充, 二烏乳沒與地龍;
寒溼瘀血成痺痛, 搜風活血經絡通。
趣記: 乳沒龍星川草烏。
對照: 乳沒龍星川草烏。
208.牽正散(《楊氏家藏方》)
歌訣: 牽正散是楊家方, 僵蠶全蠍白附襄;
服用少量熱酒下, 口眼歪斜療效彰。
趣記: 錢正饞服蠍子酒。
對照: 牽正蠶附蠍子酒。
209.玉真散(《外科正宗》)
歌訣: 玉真散治破傷風, 牙關緊急反張弓;
星麻白附羌防芷, 外敷內服一方通。
趣記: 南風白天強止。
對照: 南風白天羌芷。
210.大定風珠(《溫病條辨》)
歌訣: 大定風珠雞子黃, 三甲五味阿膠襄;
麥冬麻仁甘芍地, 陰虛風動此方良。
趣記: 五嫂賣母雞, 吵架罵乾弟阿龜。
對照: 五芍麥牡雞, 草甲麻幹地阿龜。
211.阿膠雞子黃湯(《通俗傷寒論》)
歌訣: 阿膠雞子黃湯好, 鉤藤地芍牡蠣草;
決明茯神絡石藤, 陰虛風動此方保。
趣記: 絡神離草地, 雞鳴白狗叫。
對照: 絡神蠣草地, 雞明白鉤膠。
212.桑杏湯(《溫病條辨》)
歌訣: 桑杏湯中象貝宜, 沙參梔豉與梨皮;
乾咳鼻燥右脈大, 辛涼甘潤燥能醫。
趣記: 傻貝母只吃桑杏梨皮。
對照: 沙貝母梔豉桑杏梨皮。
213.益胃湯(《溫病條辨》)
歌訣: 益胃湯能養胃陰, 冰糖玉竹與沙參;
麥冬生地同煎服, 溫病須慮熱傷津。
趣記: 駐地賣砂糖。
對照: 竹地麥沙糖。
214.補肺阿膠湯(《小兒藥證直訣》)
歌訣: 補肺阿膠馬兜鈴, 鼠粘甘草杏糯停;
肺虛火盛人當服, 順氣生津嗽可寧。
趣記: 阿嬌趕牛馬, 賣杏賣米。
對照: 阿膠甘牛馬, —杏—米。
215.玉液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歌訣: 玉液山藥芪葛根, 花粉知味與內金;
消渴口乾溲多數, 補脾固腎益氣陰。
趣記: 葛天花豈知山雞味。
對照: 葛天花芪知山雞味。
216.瓊玉膏(申鐵翁方錄自《洪氏集驗方》)
歌訣: 瓊玉膏用生地黃, 人參茯苓白蜜嘗;
肺燥乾咳虛勞證, 金水相滋效力彰。
趣記: 神秘的人。
對照: 神蜜地人。
217.牛角散(《神巧萬全方》)
歌訣: 牛角散中用黃芩, 王不留行芍將軍;
蒲葵通車葦滑石, 石淋血淋此方斟。
趣記: 冬天大木水車滑, 流行勤捕刺蝟。
對照: 冬—大木水車滑, 留行芩蒲赤葦。
218.甘露消毒丹(《溫熱經緯》)
歌訣: 甘露消毒蔻藿香, 茵陳滑石木通菖;
芩翹貝母射幹薄, 溼溫時疫是主方。
趣記: 秦香蓮被射中, 花和尚都沉痛。
對照: 芩香連貝射—, 滑荷菖豆陳通。
219.連樸飲(《霍亂論》)
歌訣: 連樸飲用香豆豉, 菖蒲半夏焦山梔;
蘆根厚樸黃連入, 溼熱霍亂此方施。
趣記: 廉頗下山鬥盧昌。
對照: 連樸夏山豆蘆菖。
220.當歸拈痛湯(《蘭室秘藏》)
歌訣: 當歸拈痛羌防升, 豬澤茵陳芩葛朋;
二術苦參知母草, 瘡瘍溼熱服之應。
趣記: 當謝諸葛之少放槍, 臣生擒二豬身。
對照: 當瀉豬葛知草防羌, 陳昇芩二術參。
221.五皮散(《華氏中藏精》)
歌訣: 五皮散用五般皮, 陳茯姜桑大腹奇;
或以五加易桑白, 脾虛腹脹此方宜。
趣記: 陳夫婦喪生。
對照: 陳腹茯桑生。
222.腎著湯(《金匱要略》)
歌訣: 腎著湯內用乾薑, 茯苓甘草白朮襄;
傷寒身重與腰冷, 亦名甘姜苓術湯。
趣記: 將住上甘嶺。
對照: 姜術—甘苓。
223.萆薢分清飲(《丹溪心法》)
歌訣: 萆薢分清菖蒲需, 萆薢烏藥益智俱;
或益茯苓鹽煎服, 通心固腎濁精驅。
趣記: 萆薢鋪裡無一人。
對照: 草薢蒲一烏益仁。
224.羌活勝溼湯(《內外傷辨惑論》)
歌訣: 羌活勝溼草獨芎, 蔓荊藁本加防風;
溼邪在表頭腰痛, 發汗昇陽經絡通。
趣記: 川本搶毒草, 得了慢驚風。
對照: 川本羌獨草, ———蔓荊風。
225.茯苓丸(《指迷方》錄自《是齋百—選方》)
歌訣:《指迷》茯苓丸半夏, 風硝枳殼薑湯下;
中脘停痰肩臂痛, 氣行痰消痛自罷。
趣記: 夏令滯銷。
對照: 夏苓枳硝。
226.滾痰丸(《丹溪心法附餘》)
歌訣: 滾痰青礞逐痰方, 大黃黃芩與沉香;
百病皆因痰作祟, 頑痰怪證力能匡。
趣記: 陳夢時打黃芩。
對照: 沉礞石大黃芩。
227.消瘰丸(《醫學心悟》)
歌訣: 消瘰牡蠣貝玄參, 消痰散結並養陰;
肝腎陰虧痰火結, 臨時加減細酌斟。
趣記: 玄母厲害。
對照: 玄母蠣—。
228.苓甘五味姜辛湯(《金匱要略》)
歌訣: 苓甘五味姜辛湯, 溫陽化飲常用方;
半夏杏仁均可入, 寒痰冷飲保安康。
229.三子養親湯(《韓氏醫通》)
歌訣: 三子養親祛痰方, 芥蘇萊菔共煎湯;
大便實硬加熟蜜, 冬寒更可加生薑。
趣記: 三子借書來。
對照: 三子芥蘇萊。
230.定癇丸(《醫學心悟》)
歌訣: 定癇二茯貝天麻, 丹麥陳遠菖蒲夏;
膽星蠍蠶草竹瀝, 薑汁琥珀與硃砂。
趣記: 臣將二伏夏天遠赴丹麥國,
準備鬥膽全部殘殺厲虎。
對照: 陳姜「二茯」夏天遠蒲丹麥國,
—貝—膽全—蠶砂瀝琥。
231.神仙解語丹(《校注婦人大全良方》)
歌訣: 神仙解語白附星, 菖遠天香羌蠍並;
麵糊為丸薄荷下, 化痰通絡風自停。
趣記: 父子全天志在搶活, 暢想喝南星。
對照: 附子全天志—羌活, 菖香荷南星。
232.枳實導滯丸(《內外傷辨惑論》)
歌訣: 枳實導滯曲大黃, 芩連白朮茯苓襄;
澤瀉蒸餅糊丸服, 溼熱積滯力能攘。
趣記: 黃三神靈宰仔豬。
對照:「黃三」神靈澤枳術。
233.木香檳榔丸(《儒門事親》)
歌訣: 木香檳榔青陳皮, 枳柏黃連莪朮齊;
大黃黑醜兼香附, 瀉利溼重熱滯宜。
趣記: 陳兵牽三黃鵝, 附帶一隻青木箱。
對照: 陳檳牽「三黃」莪, 附———枳青木香。
234.葛花解酲湯(《內外傷辨感論》)
歌訣: 葛花解酲澤二苓, 砂蔻青陳木香並;
姜曲參術溫健脾, 分消寒化酒溼行。
趣記: 葛家二玲娶白人, 二人輕卸陳木。
對照: 葛姜「二苓」曲白人,「二仁」青瀉陳木。
235.肥兒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歌訣: 肥兒丸內用使君, 豆蔻香連曲麥檳;
豬膽為丸熱水下, 蟲疳食積去無痕。
趣記: 使君去買黃豆香檳。
對照: 使君曲麥黃豆香檳。
236.化蟲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歌訣: 化蟲鶴蝨苦楝皮, 檳榔枯礬鉛粉俱;
腹中疼痛蟲作怪, 腸中諸蟲皆能醫。
趣記: 賀斌是煉鉛犯。
對照: 鶴檳蝨楝鉛礬。
237.布袋丸(《補要袖珍小兒方論》)
歌訣: 布袋丸內有四君, 蕪荑蘆薈共調勻;
夜明砂與使君子, 消疳去蟲法可循。
趣記: 四君夜會君子吳姨。
對照: 四君夜薈君子蕪荑。
238.瓜蒂散(《傷寒論》)
歌訣: 瓜蒂散中赤小豆, 豆豉汁調酸苦湊;
逐邪湧吐功最捷, 胸脘痰食服之瘳。
趣記: 赤小豆吃瓜蒂。
對照: 赤小豆豉瓜蒂。
239.救急稀涎散(《聖濟總錄》)
歌訣: 稀涎皂角與白礬, 痰濁壅阻宜開關;
中風痰閉口不語, 湧吐通關氣自還。
240.鹽湯探吐方(《備急千金要方》)
歌訣: 鹽湯探吐千金方, 乾霍亂證急煎嘗;
宿食填脘氣機阻, 運用及時效最良。
241.參蘆飲(《丹溪心法》)
歌訣: 參蘆飲是丹溪方, 竹瀝新加效更良;
氣虛體弱痰壅盛, 服此得吐自然康。
242.如金解毒散(《證治準繩》)
歌訣: 如金解毒柏梔芩, 桔草黃連熱毒侵;
肺癰毒盛氣血壅, 化瘀消癰此堪斟。
趣記: 借草炒三隻黃雞。
對照: 桔草—「三梔黃」—。
243.生薑甘草湯(《備急千金要方》)
歌訣: 生薑甘草人參棗, 益氣生津溫肺好;
化濁降逆除痰涎, 肺痿虛寒效最高。
趣記: 人將早老。
對照: 人姜棗老。
244.桔梗杏仁煎(《景嶽全書》)
歌訣: 桔梗杏仁煎煮湯, 膠冬銀貝二草嘗;
枳殼百合紅藤入, 肺癰膿潰服之良。
趣記: 膠東百姓巧植紅花, 皆被提幹。
對照: 膠冬百杏翹枳紅花, 桔貝—甘。
245.越婢加半夏湯(《金匱要略》)
歌訣: 越婢又加半夏湯, 甘草大棗與生薑;
石膏加入洩肺熱, 麻黃佐之平喘良。
趣記: 老石匠拌大麻。
對照: 老石姜半大麻。
246.白及枇杷丸(《證治要訣》)
歌訣: 白及枇杷藕節連, 蛤粉阿膠生地全;
涼血止血兼保肺, 肺癆咳血服之蠲。
趣記: 白哥教姐弟彈琵琶。
對照: 白蛤膠節地—枇杷。
247.甘遂半夏湯(《金匱要略》)
歌訣: 甘遂半夏芍藥甘, 飲留腸胃心下滿;
用憑相反相激力, 除痰化痞水飲蠲。
趣記: 老夏要水。
對照: 老夏藥遂。
248.香附旋復花湯(《溫病條辨》)
歌訣: 香附旋夏花煎湯, 苡仁夏苓蘇杏霜;
橘皮功可行氣滯, 伏暑溼溫並外攘。
趣記: 陳蘇子二人品夏令花香。
對照: 陳蘇子二仁—夏苓花香。
249.木防己湯(《金匱要略》)
歌訣: 木防己湯用桂枝, 參膏加入四般施;
膈間支飲心下痞, 補虛散飲行鬱滯。
趣記: 石芳是貴人。
對照: 石防—桂人。
250.通瘀煎(《景嶽全書》)
歌訣: 通瘀山楂紅花當, 香附烏藥青木香;
澤瀉更助通下力, 行氣逐瘀效非常。
趣記: 青山無木香, 紅花擇夫當。
對照: 青山烏木香, 紅花澤附當。
251.神術散(《醫學心悟》)
歌訣: 神術散中砂藿香, 蒼陳草樸六味當;
嘔吐瀉痢時疫氣, 燥溼健脾闢瘟瘴。
趣記: 殺活豬, 皮老厚。
對照: 砂藿術, 皮老厚。
252.四七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歌訣: 四七厚樸大棗姜, 蘇葉茯苓半夏襄;
降逆化痰開鬱氣, 痰溼交阻也可嘗。
趣記: 令蘇東坡拌姜棗。
對照: 苓蘇—樸半姜棗。
253.加味清胃散(《張氏醫通》)
歌訣: 加味清胃升麻連, 當歸生地牡丹全;
連翹犀角生甘草, 清胃涼血又除斑。
趣記: 黃帝連升, 丹皮當草蓆。
對照: 黃地連升, 丹皮當草犀。
254.滋水清肝飲(《醫宗已任篇》)
歌訣: 滋水清肝飲六味, 柴芍山梔棗仁歸;
肝腎陰虧得培補, 滋腎清肝兩功備。
趣記: 六位才當少吃酸棗。
對照:「六味」柴當芍梔酸棗。
255.槐角丸(《丹溪心法》)
歌訣: 槐角丸中地榆防, 酒糊為丸枳芩當;
清腸止血兼消腫, 溼蘊大腸痔瘻瘡。
趣記: 當黃帝只防壞人。
對照: 當黃地枳防槐—。
256.當歸龍薈丸(《宣明方論》)
歌訣: 當歸龍薈用四黃, 梔子青黛木麝香;
肝膽火盛急攻下, 疏肝行滯切莫忘。
趣記: 四隻黃龍會設法帶青木箱而歸。
對照: 四梔黃龍薈麝—黛青木香—歸。
257.二陰煎(《景嶽全書》)
歌訣: 二陰生地草棗冬, 玄連燈竹苓木通;
心悸癲狂皆可治, 清心滋陰有奇功。
趣記: 令全連人登山找竹木生賣。
對照: 苓玄連仁燈—草竹木生麥。
258.癲狂夢醒湯(《醫林改錯》)
歌訣: 癲狂夢醒桃仁功, 香附青柴半木通;
陳腹赤桑蘇子炒, 倍加甘草緩其中。
趣記: 老婦人才喪子, 請相伴少沉痛。
對照: 老腹仁柴桑子, 青香半芍陳通。
259.大補元煎(《景嶽全書》)
歌訣: 大補元煎歸山藥, 枸杞人參杜仲草;
熟地山萸補肝腎, 益氣養血功最高。
趣記: 當地要少種人參與枸杞。
對照: 當地藥草仲人參萸枸杞。
260.河車大造丸(《扶壽精方》)
歌訣: 河車大造有二冬, 龜板牛膝杜仲從;
癲癇日久腎水虧, 黃柏更助清熱功。
趣記: 龜遊天河中, 牛耕黃麥地。
對照: 龜—天河仲, 牛—黃麥地。
261.竹瀝達痰丸(《古今醫鑑》)
歌訣: 竹瀝達痰芩大黃, 青礞夏橘沉茯香;
甘姜人參中州固, 逐火消痰治癲狂。
趣記: 人下黃嶺找紅橘, 石沉大江裡。
對照: 人夏黃苓草紅橘, 石沉大姜瀝。
262.化肝煎(《景嶽全書》)
歌訣: 化肝芍藥青陳皮, 丹梔澤瀉貝母齊;
疏肝洩熱散鬱結, 肝胃鬱熱脘痛宜。
趣記: 清晨只要擇牡丹皮。
對照: 青陳梔藥澤母丹皮。
263.調營斂肝飲(《醫醇勝義》)
歌訣: 調營斂肝白芍藥, 當歸蛤粉炒阿膠;
枸杞棗仁芎五味, 陳苓木香生薑棗。
趣記: 豈令窮人歸高閣, 想教為臣過大江。
對照: 杞苓芎仁歸—蛤, 香膠味陳—大姜。
264.啟膈散(《醫學心悟》)
歌訣: 啟膈丹參與沙參, 茯苓川貝和鬱金;
砂仁荷葉杵頭糠, 開鬱暢膈力能任。
趣記: 沙和尚殺人搶金丹被伏。
對照: 沙荷糠砂仁—金丹貝茯。
265.通幽湯(《蘭室秘藏》)
歌訣: 通幽湯中二地黃, 桃仁紅花歸草襄;
瘀血內結噎膈證, 須借升麻舉清陽。
趣記: 兩地桃花當草生。
對照: 兩地桃花當草升。
266.補氣運脾湯(《醫學統旨》)
歌訣: 補氣運脾「六君」彌, 姜棗砂仁佐黃芪;
脾胃虛弱溼氣滯, 行氣化溼消痞宜。
趣記: 六君將找人下棋。
對照:「六君」姜棗仁—芪。
267.竹茹湯(《本事方》)
歌訣: 竹茹湯中有二姜, 半夏甘草大棗嘗;
胃熱氣逆嘔頻作, 妊娠惡阻服之康。
趣記: 兩江畔, 大竹生。
對照: 兩姜半, 大竹—。
268.丁香散(《古今醫統》)
歌訣: 丁香柿蒂與良姜, 甘草加入四味嘗;
呃逆皆因胃虛冷, 止呃降逆效力彰。
趣記: 老薑試丁香。
對照: 老薑柿丁香。
269.胃苓湯(《丹溪心法》)
歌訣: 胃苓平胃加五苓, 傷溼洩瀉因食停;
利水滲溼為治本, 健脾和中自安寧。
趣記: 吾令貴侄將找蒼豬, 擇白豬, 皮老厚。
對照: 五苓桂枝姜棗蒼朮, 擇白朮, 皮老厚。
270.駐車丸(《備急千金要方》)
歌訣: 駐車丸中有黃連, 阿膠當歸乾薑全;
虛坐怒責陰虛痢, 清腸溫脾力能堪。
趣記: 教皇將歸。
對照: 膠黃姜歸。
271.開噤散(《醫學心悟》)
歌訣: 開噤菖蒲苓二參, 荷葉陳皮冬瓜仁;
陳米黃連石蓮子, 噤口痢疾此方尋。
趣記: 冬令—人擔兩石陳米沉黃河。
對照: 冬苓—人丹「兩石」陳米陳黃荷。
272.附子粳米湯(《金匱要略》)
歌訣: 附子粳米半夏宜, 甘草大棗五般齊;
寒邪直中腹中痛, 溫中止痛宜此劑。
趣記: 老夫子拌大米。
對照: 老附子半大米
273.《尊生》潤腸丸(《沈氏尊生書》)
歌訣: 尊生潤腸桃麻仁, 當歸生地枳殼存;
血少津枯大便秘, 潤腸通便此方珍。
趣記: 潤腸當地吃麻桃。
對照: 潤腸當地枳麻桃。
274.追蟲丸(《證治準繩》)
歌訣: 追蟲丸中苦楝根, 木香檳榔雷茵陳;
皂莢黑甘皆入藥, 追殺諸蟲無處遁。
趣記: 早晨練完喝香檳。
對照: 皂陳楝丸黑香檳。
275.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傷寒論》)
歌訣: 麻黃連翹赤豆湯, 杏草大棗梓生薑;
宣肺疏表清溼熱, 黃疸表證服之良。
趣記: 赤子將找乾媽敲杏仁。
對照: 赤梓姜棗甘麻翹杏仁。
276.犀角散(《備急千金要方》)
歌訣: 犀角散內用黃連, 升麻茵陳山梔全;
清心瀉火解熱毒, 專治熱盛陽黃疸。
趣記: 與山西省聯姻。
對照: —山犀升連茵。
277.大七氣湯(《醫學入門》)
歌訣: 大七氣湯棗生薑, 青陳桔甘桂藿香;
三稜莪朮益智仁, 香附加入疒微瘕康。
趣記: 貴國想借青三稜, 富人將找陳莪朮。
對照: 桂國香桔青三稜, 附仁姜棗陳莪朮。
278.濟生腎氣丸(《濟生方》)
歌訣: 濟生腎氣治腎虛, 六味加入車牛膝;
陽虛水停腰腳重, 溫陽利水自下趨。
趣記:「六位」乘牛車。
對照:「六味」—牛車。
279.芎芷石膏湯(《醫宗金鑑》)
歌訣: 芎芷石膏川芎羌, 菊花藁本共煎嘗;
頭風眩暈時發作, 風熱頭痛悉能康。
趣記: 川本試搶白菊花。
對照: 川本石羌白菊花。
280.加味四物湯(《金匱翼》)
歌訣: 加味四物地芍芎, 歸芩菊花蔓荊同;
養血熄風甘草入, 血虛頭痛有奇功。
趣記: 黃花滿地, 白草當川。
對照: 黃花蔓地, 白草當川。
281.解語丹(《醫學心悟》)
歌訣: 解語南星甘木香, 向附天麻遠志菖;
羌活全蠍一併入, 中風不語自然康。
趣記: 男駙馬搶香草園險些被捕。
對照: 南附麻羌香草遠全蠍—蒲。
282.葛根湯(《傷寒論》)
歌訣: 葛根湯中桂麻黃, 芍甘大棗與生薑;
發汗解肌調營衛, 外感剛痙服之良。
趣記: 桂枝家割麻。
對照:「桂枝」加葛麻。
283.栝蔞桂枝湯(《金匱要略》)
歌訣: 栝蔞桂枝芍藥甘, 生薑大棗六味全;
柔筋養脈調營衛, 風寒發痙力能蠲。
趣記: 誇貴嫂炒姜棗。
對照: 栝桂芍草姜棗。
284.四海舒鬱丸(《瘍醫大全》)
歌訣: 四海舒鬱藻帶昆, 青陳螵蛸海蛤粉;
氣鬱痰阻癭瘤病, 消癭散結法可循。
趣記: 昆明早晨粉帶飄香。
對照: 昆—藻陳粉帶螵香。
285.柴胡桂枝幹薑湯(《傷寒論》)
歌訣: 柴胡桂枝幹薑湯, 瓜蔞芩草牡蠣襄;
寒多熱少瘧疾病, 和解少陽效力彰。
趣記: 黃瓜炒牡蠣, 薑汁拌青菜。
對照: 黃栝草牡蠣, 姜枝———柴。
286.何人飲(《景嶽全書》)
歌訣: 何人當歸與人參, 陳皮生薑五味存;
久瘧當見脈虛緩, 治本應從氣血尋。
趣記: 臣將歸何人。
對照: 陳姜歸何人。
287.石葦散(《證治匯補》)
歌訣: 石韋車前與滑石, 瞿麥力助冬葵子;
熱淋石淋屬實證, 利水通淋宜此知。
趣記: 劃車為賣冬葵子。
對照: 滑車韋麥冬葵子。
288.膏淋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歌訣: 衷中參西膏淋湯, 山藥芡實生地黃;
龍牡黨參白芍藥, 固攝真元顯效彰。
趣記: 深山黃母拾白骨。
對照: 參山黃牡實白骨。
289.蒼朮難名丹(《世醫得效方》)
歌訣: 蒼朮難名茴龍骨, 川楝故紙苓川烏;
淋瀝精濁元陽衰, 溫腎暖肝宜此服。
趣記: 指令蒼龍回「二川」。
對照: 紙苓蒼龍茴「二川」。
290.春澤湯(《醫方集解》)
歌訣: 春澤「五苓」加人參, 氣虛傷溼未及陰;
溫陽益氣從本治, 健脾利溼用功深。
趣記: 五齡佳人。
對照:「五苓」加人。
291.青娥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歌訣: 青娥杜仲補骨脂, 大蒜胡桃四般施;
腎虛腰痛如折候, 補腎強腰宜此知。
趣記: 胡桃肉大補中州。
對照: 胡桃肉大補仲—。
292.消渴方(《丹溪心法》)
歌訣: 消渴地藕乳薑汁, 黃連花粉蜂蜜施;
上消多屬肺火盛, 滋陰降火渴自止。
趣記: 四隻黃蜂採花粉。
對照:「四汁」黃蜂—花粉。
293.二冬湯(《醫學心悟》)
歌訣: 二冬荷葉天花粉, 甘草黃芩知人參;
滋陰清熱治消渴, 生津止渴治多飲。
趣記: 天天荷葉青, 草黃知冬深。
對照: 天天荷葉—, 草黃知冬參。
294.羊肝丸(《類苑方》)
歌訣: 羊肝當歸夜明砂, 木賊蟬蛻五味加;
雀盲內障肝血虧, 養肝明目效力佳。
趣記: 饞賊當夜偷羊。
對照: 蟬賊當夜—羊。
295.黃連清心飲(《沈氏尊生書》)
歌訣: 黃連清心地棗仁, 茯神遠志與人參;
當歸甘草蓮子肉, 益氣固精養心陰。
趣記: 皇帝找神龜炒蓮肉園參。
對照: 黃地棗神歸草蓮肉遠參。
296.三才封髓丹(《衛生寶鑑》)
歌訣: 三才封髓草冬參, 熟地黃柏與砂仁;
養血固精清相火, 遺精重在固腎本。
趣記: 黃帝國老天天殺人。
對照: 黃地國老天—砂人。
297.蒼白二陳湯(《雜病源流犀燭》)
歌訣: 蒼白二陳草茯苓, 陳夏加入六味並;
溼痰蘊肺痰白多, 燥溼健脾氣先行。
趣記: 夏國臣服二豬。
對照: 夏國臣茯「二術」。
298.妙香散(《沈氏尊生書》)
歌訣: 妙香散中茯苓神, 芪草香藥辰砂參;
遠志桔梗麝香入, 開竅益氣寧心神。
趣記: 黃山早晨草木香, 社園二伏皆人參。
對照: 黃山—辰草木香, 麝遠二茯桔人參。
299.斑龍丸(《景嶽全書》)
歌訣: 斑龍丸中熟地黃, 菟絲補骨鹿角霜;
柏仁茯苓鹿膠入, 起痿還須益元陽。
趣記: 白兔嬌鹿令孰補骨。
對照: 柏菟膠鹿苓熟補骨。
300.五子衍宗丸(《丹溪心法》)
歌訣: 五子衍宗有枸杞, 覆盆菟絲車五味;
諸痿皆因元陽弱, 力補命火起痿廢。
趣記: 富婆車前餵狗兔。
對照: 覆—車前味枸菟。
301.耳聾左慈丸(《小兒藥證直訣》)
歌訣: 耳聾左慈湯六味, 柴胡磁石一齊備;
滋陰潛陽水生木, 腎虛肝旺此方魁。
趣記: 六位才子。
對照:「六味」柴磁。
302.益氣聰明湯(《證治準繩》)
歌訣: 益氣聰明湯人參, 升芪甘草加葛根;
黃柏芍藥蔓荊子, 益氣明目求之本。
趣記: 人騎白馬要慢割草。
對照: 人芪柏麻藥蔓葛草。
303.烏頭湯(《金匱要略》)
歌訣: 烏頭湯中用麻黃, 芍藥黃芪甘草當;
痺證多因風寒侵, 逐寒止痛自安康。
趣記: 騎馬勿少草。
對照: 芪麻烏芍草。
304.蠲痺湯(《醫學心悟》)
歌訣: 蠲痺湯中乳木香, 羌獨芎艽桂心當;
風藤炙草桑枝入, 風寒溼痺法亦良。
趣記: 強秦稱雄六國喪, 香儒獨貴四海歸。
對照: 羌秦—芎—國桑, 香乳獨桂—海歸。
305.宣痺湯(《溫病條辨》)
歌訣: 宣痺湯治溼熱痺, 滑杏苡仁夏防己;
蠶沙梔子加連翹, 利溼清熱有豆皮。
趣記: 二人紡紗巧織花瓣皮衣。
對照:「二仁」防砂翹梔滑半皮—。
306.厚樸湯(《蘇沈良方》)
歌訣: 厚樸湯中硝大黃, 枳殼良姜與檳榔;
利氣宣通逐穢邪, 乾霍亂證急煎嘗。
趣記: 大黃狼直撲瀟江。
對照: 大黃榔枳樸硝姜。
307.桃紅飲(《類證治裁》)
歌訣: 桃紅飲內有麝香, 芎歸靈仙煎煮湯;
痺證日久瘀血阻, 瘀化血活自然康。
趣記: 窮人想當鮮花。
對照: 芎仁香當仙花。
308.鹿角膠丸(《醫學正傳》)
歌訣: 鹿角膠丸鹿角霜, 虎菟牛龜熟地黃;
當歸人參苓術仲, 血虛氣弱痿痺嘗。
趣記: 虎兔牛龜擋兩路, 令中國人無地住。
對照: 虎菟牛龜當兩鹿, 苓仲—人—地術。
309.加味四斤丸(《三因極—病證方論》)
歌訣: 加味四斤肉蓯蓉, 木瓜天麻五味從;
牛鹿熟地菟絲子, 強筋壯骨奏奇功。
趣記: 牛兔鹿肉熟, 娃嘗是嘛味。
對照: 牛菟鹿肉熟, 瓜———麻味。
310.補肺湯(《永類鈐方》)
歌訣: 補肺人參五味芪, 熟地紫菀桑白皮;
止咳化痰兼益氣, 虛勞在肺用之宜。
趣記: 奇人喪五弟子。
對照: 芪人桑五地紫。
311.養心湯(《證治準繩》)
歌訣: 養心湯中柏棗仁, 二茯芎歸五味參;
芪草夏桂遠志入, 益氣養血寧心神。
趣記: 養神志二人下棋, 為扶窮貴人歸國。
對照: ——志「二仁」夏芪, 味茯芎桂人歸國。
312.補肝湯(《醫宗金鑑》)
歌訣: 補肝地芍與歸芎, 木瓜甘草棗仁供;
補養肝血兼明目, 虛勞在肝有奇功。
趣記: 當地窮人燒草木。
對照: 當地芎仁芍草木。
313.拯陽理勞湯(《醫宗必讀》)
歌訣: 拯陽理勞歸參芪, 肉桂白朮姜陳皮;
大棗甘草五味子, 益氣溫陽最相宜。
趣記: 五位貴人早晨將騎豬歸國。
對照: 五味桂人棗陳姜芪術歸國。
314.《中醫婦科學》補充方
清經散(《傅青主女科》)
歌訣: 清經白芍苓丹皮, 地骨蒿柏與熟地;
清熱涼血兼養陰, 血多去苓地榆益。
趣記: 百靈鳥要熟蛋好骨氣。
對照: 柏苓—藥熟丹蒿骨—。
315.兩地湯(《傅青主女科》)
歌訣: 兩地湯中地骨玄, 冬芍阿膠生地添;
前期量多因虛火, 經色紅來質稠黏。
趣記: 璇妹叫二弟吃燒麥。
對照: 玄麥膠「二地」—芍麥。
316.內補丸(《女科切要》)
歌訣: 內補桑蛸菟蓯蓉, 潼白二蒺紫菀茸;
桂附芪鹿溫腎陽, 陽虛帶下此為功。
趣記: 鹿兔傷心兩離, 其子跪下服從。
對照: 鹿菟桑—「兩藜」, 芪紫桂—附蓯。
317.止帶方(《世補齋·不謝方》)
歌訣: 止帶方中豬茯苓, 梔柏車前赤茵承;
澤膝清熱又利溼, 溼熱帶下最相應。
趣記: 玲玲嫂因蛋黃車前謝喜子。
對照: 苓苓芍茵丹黃車前瀉膝梔。
318.壽胎丸(《醫學衷中參西錄》)
歌訣: 壽胎丸中桑寄生, 阿膠續斷菟絲並;
妊娠胎動腰腹痛, 保胎重在填腎精。
趣記: 阿婿寄兔子。
對照: 阿續寄菟子。
319.胎元飲(《景嶽全書》)
歌訣: 胎元白芍草術功, 陳歸參地與杜仲;
補腎安胎益氣血, 神疲胎動色淡紅。
趣記: 陳國老要求熟人當種白朮。
對照: 陳國老藥—熟人當仲白朮。
320.白朮散(《全生指迷方》)
歌訣: 白朮散中用四皮, 姜陳苓腹五般奇;
妊娠水溼肢浮脹, 子腫之病此可醫。
趣記: 橘凌江三皮富足。
對照: 橘苓姜———腹術。
321.天仙藤散(《校注婦人良方》)
歌訣: 天仙藤散治子氣, 香附陳甘烏藥繼;
再入木瓜蘇葉姜, 足浮喘悶此方宜。
趣記: 香蘇天仙吃老臣烏江木瓜。
對照: 香蘇天仙—老陳烏姜木瓜。
322.鯉魚湯(《備急千金要方》)
歌訣: 鯉魚湯是千金方, 茯苓歸芍術生薑;
滲溼養血兼安胎, 子滿因脾效最良。
趣記: 少婦子滿, 歸珠江吃鯉魚。
對照: 芍茯———, 歸術姜—鯉魚。
323.清金降火湯(《古今醫鑑》)
歌訣: 清金降火有「二陳」, 枳桔石膏貝蔞仁;
杏前生薑共黃芩, 止嗽化痰清肺金。
趣記: 高興二陳姐, 將被前人擒拿。
對照: 膏杏二陳桔, 姜貝前仁芩—。
324.加味五淋散(《醫宗金鑑》)
歌訣: 五淋梔苓歸芍芩, 車前滑石木通尋;
甘草再加生地澤, 子淋澀痛熱灼頻。
趣記: 老嫂子走沼澤地, 通滑、車前鈴�勤響。
對照: 老芍梔———澤地, 通滑、車前苓當芩—。
325.生鐵落飲(《醫學心悟》)
歌訣: 生鐵落飲橘二冬, 鉤丹玄翹朱膽供;
菖蒲二茯貝母遠, 狂躁皆因痰火盛。
趣記: 狗背玄駒看辰星遠落, 神靈倡促煉丹兩冬。
對照: 鉤貝玄橘—辰星遠落, 神苓菖—連丹兩冬。
326.當歸飲子(《校注婦人良方》)
歌訣: 當歸飲子用四物, 荊防芪草蒺首烏;
養血疏風兼固表, 風疹瘙癢血不足。
趣記: 首烏精騎四物, 乘風抄蒺藜。
對照: 首烏荊芪「四物」, —風草蒺藜。
327.順經湯(《傅青主女科》)
歌訣: 順經歸芍地沙參, 丹苓荊芥八味尋;
涼血清熱陰虛證, 經期吐衄求肺腎。
趣記: 龜叔少婦沙鯨蛋。
對照: 歸熟芍茯沙荊丹。
328.清肝引經湯(《中醫婦科學》四版教材)
歌訣: 清肝引經芍地丹, 歸梔茜膝芩川楝;
茅草疏肝涼血熱, 經期吐衄脈數弦。
趣記: 老貓執勤要在當地牽牛煉丹。
對照: 老茅梔芩藥—當地茜牛楝丹。
329.趁痛散(《校注婦人良方》)
歌訣: 趁痛當歸薤白膝, 生薑獨桂草術芪;
養血散寒止疼痛, 經時痺痛服之宜。
趣記: 老牛騎豬獨擋龜蟹將。
對照: 老牛芪術獨當桂薤姜。
330.固本止崩湯(《傅青主女科》)
歌訣: 固本止崩參術芪, 黑姜當歸共熟地;
脾虛不攝崩漏血, 血山崩倒溼浸脾。
趣記: 珠江人當皇帝。
對照: 術姜人當黃地。
331.清熱固經湯(《簡明中醫婦科學》)
歌訣: 清熱固經棕炭芩, 焦梔三地藕龜尋;
牡蠣膠草清血熱, 淋漓血崩熱盛因。
趣記: 歐姆三弟叫中國龜執勤。
對照: 藕牡「三地」膠棕國龜梔芩。
332.逐瘀止血湯(《傅青主女科》)
歌訣: 逐瘀止血歸地丹, 枳芍大黃桃龜版;
經間出血紫黑塊, 祛瘀止血養陰痊。
趣記: 喬丹當將軍, 龜弟嫂逃跑。
對照: 殼丹當將軍, 龜地芍桃—。
333.清熱調血湯(《古今醫鑑》)
歌訣: 清熱調血芍香附, 桃紅歸芎連莪朮;
清熱化瘀調氣血, 生地丹皮並元胡。
趣記: 惡豬胡說, 桃紅四物臉蛋香。
對照: 莪朮胡索, 桃紅四物連丹香。
334.人參五味子湯(《幼幼集成》)
歌訣: 人參五味煎湯茯, 脾肺氣虛咳不住;
麥冬白朮姜棗草, 健脾益氣諸症除。
趣記: 國老將找白玲賣五人。
對照: 國老薑棗白苓麥五人。
335.三黃石膏湯
歌訣: 三黃石膏柏連芩, 熱毒壅肺急煎斟;
咳嗽劇烈鼻翼煽, 瀉肺清熱攻法尋。
趣記: 黃山高。
對照:「黃三」膏。
336.參附龍牡救逆湯(驗方)
歌訣: 參附龍牡救逆湯, 白芍炙草合成方;
心陽虛衰肢厥冷, 回陽救逆效速良。
趣記: 參附龍牡救逆, 少吵!
對照: 參附龍牡救逆, 芍草!
337.人參烏梅湯(《溫病條辨》)
歌訣: 人參烏梅淮山藥, 木瓜蓮肉炙甘草;
氣陰兩傷因瀉迫, 酸甘並用補中焦。
趣記: 申梅要炒瓜肉。
對照: 參梅藥草瓜肉。
338.資生健脾丸(《繆仲淳方》)
歌訣: 資生健脾疳積佳, 參苓白朮散無砂;
三仙枳實殼黃連, 蔻澤藿香效堪誇。
趣記: 子時, 森林白住去仨人, 蹺黃謝三仙扣貨。
對照: 枳實, 參苓白朮去砂仁, 殼黃瀉「三仙」蔻藿。
339.調脾散(驗方)
歌訣: 調脾散療厭食囡, 脾胃失和是主因;
內金蒼楂及佩陳, 運脾和胃效力神。
趣記: 陳蘭住山內。
對照: 陳蘭術山內。
養胃增液湯(驗方)
歌訣: 養胃增液湯石斛, 烏梅沙參配玉竹;
白芍甘草共成劑, 胃陰不足可煎服。
趣記: 於白石屋炒沙參。
對照: 玉白石烏草沙參。
340.清熱瀉脾散(《醫宗金鑑》)
歌訣: 清熱瀉脾散黃連, 膏芩梔草赤苓添;
生地清熱兼涼血, 口腔白屑服之蠲。
趣記: 國老告知, 生擒黃玲!
對照: 國老膏梔, 生芩黃苓!
341.琥珀抱龍丸(《活幼心書》)
歌訣: 琥珀抱龍膽星檀, 參苓朱殼枳實添;
金箔山藥竺黃草, 肝風氣亂驚風痊。
趣記: 伏天, 金人要豬、虎膽炒枳實、枳殼, 香。
對照: 茯天, 金人藥朱、琥膽草枳實、枳殼, 香。
342.緩肝理脾湯(《醫宗金鑑》)
歌訣: 緩肝理脾用四君, 桂芍扁藥棗姜陳;
慢驚脾虛久瀉證, 土虛木亢是主因。
趣記: 四君子將找貴嫂要豆皮。
對照: 四君子姜棗桂芍藥豆皮。
343.可保立蘇湯(《醫林改錯》)
歌訣: 可保立蘇參術芪, 歸芍補骨山茱萸;
枸杞酸棗核桃草, 氣血虛之慢驚宜。
趣記: 豬狗魚找核桃, 歸齊後, 炒白芍, 補身。
對照: 術枸萸棗核桃, 歸芪—, 草白芍, 補參。
344.鎮驚丸(《證治準繩》)
歌訣: 鎮驚丸中犀珍珠, 鉤藤硃砂膽星茯;
三黃菖蒲加遠志, 麥冬棗仁甘草入。
趣記:「三黃」「二朱」遠赴西南找人賣藤草鋪。
對照:「三黃」「二朱」遠茯犀南棗仁麥藤草蒲。
345.河車八味丸(《幼幼集成》)
歌訣: 河車八味補腎氣, 去萸加棗鹿麥味;
癲癇屢發年長久, 補脾益腎最相宜。
趣記: 河車八味, 腎氣無萸, 棗鹿麥味。
對照: 河車八味, 腎氣無萸, 棗鹿麥味。
346.孔聖枕中丹(《千金要方》)
歌訣: 枕中丹是千金方, 龜版龍骨遠志菖;
心腎兩調水火濟, 法在育陰潛浮陽。
趣記: 孔聖枕中, 遠捕龜骨。
對照: 孔聖枕中, 遠蒲龜骨。
347.益脾鎮驚散(《醫宗金鑑》)
歌訣: 益脾鎮驚燈心草, 硃砂鉤藤四君全;
脾虛肝旺佝僂病, 發稀枕禿抽搐健。
趣記: 益脾鎮驚散, 四君殺藤草。
對照: 益脾鎮驚散, 四君砂藤草。
348.集成沆瀣丹(《幼幼集成》)
歌訣: 集成沆瀣芩柏黃, 黑醜薄翹赤芍榔;
川芎枳殼行氣血, 清熱通絡效力強。
趣記:「三黃」和黑嫂子撬冰川。
對照:「三黃」荷黑芍枳翹檳川。
349.調元散(《活幼心書》)
歌訣: 調元散中用八珍, 山藥芪菖與茯神;
語遲發遲肉鬆弛, 心脾兩虧是主因。
趣記: 調元用「八珍」, 黃山石真神。
對照: 調元用「八珍」, 黃山石—神。
350.沈氏悶泉丸(《雜病源流犀燭》)
歌訣: 沈氏悶泉益智仁, 苓術梔蘞白芍存;
遺尿皆因肝鬱熱, 清補並用法堪遵。
趣記:「三白」服義子。
對照:「三白」茯益子。
351.桃仁湯(《備急千金要方》)
歌訣: 桃仁湯內用硝黃, 虻蟲水蛭桂心良;
祛瘀養血當歸草, 紫癜反覆急煎嘗。
趣記: 水桃歸心忙「調胃」。
對照: 水桃歸心虻「調胃」。
352.溫下清上湯(驗方)
歌訣: 溫下清上附磁連, 補骨覆盆菟絲全;
蛤蓮花粉生津液, 桑螵磁石縮小便。
趣記: 皇「四子」須食桑花蛤粉。
對照: 黃「四子」須石桑花蛤粉。
353.宣毒發表湯(《醫宗金鑑》)
歌訣: 宣毒發表防風功, 荊薄翹前與木通;
殼蒡芫桔草竹葉, 升麻葛根疹無蹤。
趣記: 葛媽防金牛跑胡通, 連炒圓葉桔子。
對照: 葛麻防荊牛薄胡通, 連草芫葉桔枳。
354.清解透表湯(驗方)
歌訣: 清解透表西河柳, 銀翹草蛻蒡桑療;
升麻葛根紫草菊, 疹毒外透病自瘳。
趣記: 西河紫菊銀花退, 牛吃連翹生草根。
對照: 西河紫菊銀花蛻, 牛—連翹升草根。
355.清咽下痰湯(驗方)
歌訣: 清咽下痰馬兜鈴, 貝母瓜荊蒡桔承;
玄參甘草射幹入, 麻毒攻喉效最應。
趣記: 母馬兜子乾淨, 草蔞皆深。
對照: 母馬兜子幹荊, 草蔞桔參。
356.透疹涼解湯(驗方)
歌訣: 透疹涼解紅花良, 蟬蛻蒡翹薄菊桑;
紫花地丁赤芍連, 邪毒內盛風痧恙。
趣記: 嫂子饞聯三花連荷葉。
對照: 芍子蟬連三花連荷葉。
357.解肌透痧湯(《丁氏醫案》)
歌訣: 解肌透痧蒡僵蠶, 荊豉蟬射浮萍前;
竹茹葛草勃桔翹, 咽腫丹痧病可痊。
趣記: 金二禪射牛馬, 吃竹根, 連瓶炒糊。
對照: 荊「二蟬」射牛馬, 豉竹根, 連萍草胡。
358.涼營清氣湯(《喉痧證治概要》)
歌訣: 涼營清氣犀角尖, 石斛生地蘆竹鮮;
石膏連梔芍丹皮, 茅薄草翹金汁玄。
趣記: 二石二葉二生二根尖, 黃山金玄煉赤丹。
對照: 二石二葉二生二根尖, 黃山金玄連赤丹。
359.大連翹湯(《嬰童百問》)
歌訣: 大連翹湯梔芩柴, 荊防赤芍瞿通偕;
紫草歸滑蟬蛻草, 斑丘瘡痂力能排。
趣記: 黃山巨風當止, 適才通車, 殘草連翹穗少。
對照: 黃山瞿風當紫, 石柴通車, 蟬草連翹穗芍。
360.清胃解毒湯(驗方)
歌訣: 清胃解毒升麻連, 生地丹皮膏芩摻;
熱毒壅盛水痘重, 根盤紅暈皰漿痊。
趣記: 黃連生擒高麻皮。
對照: 黃連生芩膏麻皮。
361.柴胡葛根湯(《外科正宗》)
歌訣: 柴胡葛根天花粉, 芩翹桔蒡甘草臨;
升麻石膏散熱邪, 溫毒在表力能任。
趣記: 黃牛才食生草根, 接連天花粉。
對照: 黃牛柴石升草根, 桔連———天花粉。
362.茵陳理中湯(《張氏醫通》)
歌訣: 茵陳「理中」黃疸因, 色澤晦暗寒溼侵;溫中化溼疏肝膽, 膽汁泛溢嘔吐頻。
趣記: 理忠臣。
對照:「理中」陳。
363.犀角解毒飲(《醫宗金鑑》)
歌訣: 犀角解毒赤遊丹, 風熱疫毒肌表纏;
防牛荊銀犀甘草, 清熱解毒病自痊。
趣記: 防牛借犀角, 銀花生甘草。
對照: 防牛芥犀角, 銀花生甘草。
364.清熱消毒散(《證治準繩》)
歌訣: 清熱消毒散當歸, 連翹黃連山梔隨;
芍藥生地銀芎草, 臍瘡因毒力能摧。
趣記: 韶山黃連蹺, 銀川當草地。
對照: 芍山黃連翹, 銀川當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