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方劑,都由兩味中藥組成,卻適合三種證候,中藥配伍變化。
中藥方劑,是我們說得比較多的內容。方劑,以前叫做「湯頭」。歷史以來的中醫傳統,基本遵循口耳相傳的師徒形式。每個徒弟拜師之初,師傅一般以三本書為「啟蒙」,其中就包括《湯頭歌訣》。
所謂《湯頭歌訣》,就是將方劑的組成、適用的證候等主要信息,用簡練明了的語言描述出來。既便於記憶,相對也容易理解。對幫助初學者熟悉、記憶中醫方劑,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湯頭歌訣雖然有助於記憶,卻也有一個明顯的缺陷:有可能組方的精髓無法真正體現出來。因為一般不能描述各種組成的劑量,尤其一些組成相近,只是劑量不同的方劑,只讀《湯頭歌訣》顯然就無法區分了。
當然,也有例外者。直接用配伍比例來明明方劑,「六一散」是中藥方劑裡很有名的一個。由滑石、甘草組成。它的配方最大的特點,其實就在方劑名裡:六份滑石一份甘草。由此組成一個很著名的解暑祛溼的方劑。之所以方名為六一散,也就是因其配伍劑量而得。
這種特別注意「份量」的方劑,在中醫中藥裡還有很多。最有代表性的、也是三個較有名的方劑,如果不看份量多少,只看組成中藥,則完全一致——都是由相同的兩味中藥組成。卻又有三個不同的名字,適應不同的證候。它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