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四氣五味和引經報使的涵義!

2021-01-21 醫品閣





      一、四氣五味


     1、四氣的認定依據 :四氣,又稱四性,就是藥物的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藥性(狹義的)。主要反映藥物對人體陰陽盛衰、寒熱變化的影響,是藥性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說明藥物作用性質的主要理論依據之一。



四氣這麼重要,那我們要怎麼去判斷藥物的寒熱溫涼呢?


     藥物寒、熱、溫、涼四氣的產生,與其實四時季節氣候的變化密切相關。如《本草經疏》云:凡言微寒者,稟春之氣以生;言大熱者,感長夏之氣以生;言平者,感秋之氣以生,平即涼也;言大寒者,感冬之氣以生。此物之氣,得乎天者也。」由於四時氣候的變化,藥物稟受有差異,故有「四氣」之名。



     藥物性能的四氣,是古人根據藥物作用於人體後所發生的不同反反映而概括出來的。它與所治療疾病的寒溫性質是相對而言的,《素問·至真要大論》指出:「所謂寒熱溫涼,反從其病也。」《神農本草經百種錄》強調「入腹則知其性」。深刻揭示了中藥寒、熱、溫、涼四氣的真諦。大凡能減輕或消除熱性證候的藥物,其藥性一般屬於寒性或涼性;凡能減輕或消除寒性證候的藥物,其藥性一般屬於溫熱。如薄荷、葛根主治風熱表證,其性屬涼;石膏、知母主治溫熱病氣分熱盛證,其性屬寒;麻黃、生薑主治風寒表證,其性屬溫;附子、乾薑主治亡陽證,其性屬熱等。所以一般說來,溫性、熱性的藥物具有溫裡散寒的作用;寒性、涼性的藥物具有清熱瀉火的作用。






      2、 五味的認定依據 :五味是指藥物酸、苦、甘、辛、鹹五種基本的味。自《神農本草經》提出了「藥有酸、鹹、甘、苦、辛五味」,並將其作為藥性以來,歷代本草均遵循之,並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補充和發展,逐步完善了中藥五味。



     《呂氏春秋》記載:「調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鹹。」《靈樞·邪氣藏腑病形》云:「水谷皆入於胃,其味有五。」說明五味的起源多與烹飲食有關。



     最初,五味的本義是指藥物的真實滋味或氣味,由人體味覺器官(口嘗或鼻嗅)直接感知。如黃連昧苦,烏梅味酸,生薑味辛,甘草味甘等,皆「乳口則知其味」(《神農本草經百種錄》),是藥物真實滋味的反映,屬於藥材性狀的範疇。藥味肇源於口嘗。古人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發現,不同的滋味具有不同的功能效應。《素問.至真大要論》將其概括為「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軟」,就是將五味的作用進行了歸納。後世醫家在這一基礎上又作了補充。具體說來,辛味具有能散能行的作用,如生薑散寒,木香行氣,紅花活血;酸味具有能收、能澀的作用,如五味子收斂止汗,五倍子澀腸止瀉;甘味具有能補、能和、能緩的作用,如人參補氣,熟地補血,甘草和中,緩急止痛,又能緩和藥性,緩解毒性;苦味具有能洩(包括降與瀉)、能燥、能堅的作用,如大黃洩閉,杏仁降氣,黃連洩火,蒼朮燥溼,知母、黃柏堅陰;鹹味具有能下、能軟的作用,如芒硝瀉下,通大便燥結,牡蠣軟堅,消瘰癧痰核;淡味具有能滲能利的作用,如茯苓、苡仁滲溼利水。



     根據藥物的作用確定其味,五味自用於歸納藥物作用之後,便漸漸發展成了理論工具,人們便採用了以功效類推定味的方法,從而產生了抽象之味。這樣就出現了本草所載藥物的味,與實際味道不符合的情況。比如大凡具有發散作用的定為辛味,具有補益作用的定為甘味等等。如麻黃並無明顯的辛味,因其具有較強的發散作用,故定為辛味。又如石膏本無味,但歷代本草均記載其辛味。《本草乘雅半偈》詮釋為「味之辛解,即用之釋」。由此可藥物五味經歷了「味(口嘗之味)→功能→味(性能之味)」的認知過程。尤其是性能之味,已經脫離或部分脫離口嘗直接感受之味,是藥物實際效用的總結,對臨床用藥具有更直接的指導意義。








      二、引經報使



     中藥,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從《黃帝內經》和《神農本草經》開始,就對中藥的運用、有了非常詳盡的論述。關於中藥的使用特點,大致分為「性味」和「歸經」兩個大的部分。所謂「性味」,指的就是中藥的「四氣五味」,或者說,這是中藥的「本質特性」;而「歸經」,指的就是中藥的「外部傾向」,和哪個臟腑、哪條經絡更容易溝通。隨著時代的進步,到了宋金兩朝時,張元素根據中藥四氣五味的厚薄、升降浮沉的緩急,創造性地提出「引經報使」之說。



     所謂引經報使,聽起來似乎很神秘,其實,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嚮導」即可。也就是說,在組方之時,有意添加的、能「帶領」諸藥直達病所的、起輔助作用的中藥。一般來說,一個成方裡,作為「引經報使」的中藥大多只有一味,少量有兩味的引經藥,三味以上則極為罕見。

     例如我們常說的「清熱瀉火」,按照張元素的理論,瀉心火宜用黃連,瀉肺火宜用黃芩,瀉肝火宜用知母,木通偏瀉小腸,石膏偏瀉胃火等等。另有柴胡佐黃芩以清洩下焦,疏散少陽之火,須佐以黃連,這時候,黃芩黃連,就是所謂的「引經藥」。



     張元素「引經報使」的理論出後,對後世醫家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逐漸整理、歸納出了大約8種「引經藥」:



      1、引藥上行 :這個名詞很好理解,也就是引導藥力上行,對病位在上、在頭面的方劑,有目的地選擇「引經藥」。比如擅去頭面諸風的「細辛」,擅通頭腦的蒼耳,開提肺氣的桔梗,等等,都是引藥上行的「引經藥」。值得一提的是「桔梗」,素有「諸根多降,桔梗能升」之說,當病在上焦,需要升提氣機時,常被作為「引經藥」使用








      2、引藥下行:所謂引藥下行, 和我們理解的「峻下、瀉下」不同。常作為引藥下行的中藥有兩個:川牛膝、旋覆花。其中的「牛膝」,更是歷代醫家都公認的引藥下行良品,而旋覆花則有「諸花皆升,旋覆獨降」之說。病在下焦,需要氣機下降的時候,多擇其一即可;



     3、引藥到病位:古文說「引藥到病所」。舉個例子,羌活能引藥直到上肢末梢,而它的「好兄弟」獨活,則善於引藥直到下肢。最出名的,莫過於頭面的引經藥:厥陰頭痛藁本為引,少陽頭痛柴胡為引,太陰頭痛蒼朮為引等等;



     4、引火歸元:所謂引火歸元,「元」是哪裡?也就是少陰是也。比如金貴腎氣丸之「肉桂」,其實就是一味最常用的「引火歸元」之品。虛火上炎、陰陽互格的浮陽外越之證,肉桂幾乎是不可或缺的「引經藥」;



     5、引氣上升:這個也好理解,當氣機下陷時,升提中氣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方法。如著名的補氣成方「補中益氣湯」,裡面就有柴胡與升麻兩味「升提藥」,其目的,也就是將人參黃芪補益的中氣向上升提,以促進中焦的清氣上升。



     6、引血下行:在中醫理論裡,有一個「肝陽上亢」的證候,其本因是肝經陰血虛損,不能收斂陽氣,乃至肝陽過度上亢,此時,可見頭面紅赤諸像。中醫認為,這是「血隨氣逆」而成,常用「牛膝」作為引血下行的「引經藥」,以防止「血之餘氣,並趕於上」而成氣厥。






     7、引邪外越:外邪內侵機體,如果鬱而不散,容易閉塞氣機。故中醫常有「疏散外邪」之說,最常用的引邪外越的「引經藥」就是柴胡。少陽證之小柴胡湯,柴胡之「和解少陽」,其實就是引邪外越之意;



     8、引邪下洩:和引氣上升相反,引邪下洩主要是誘導邪氣下行,從下焦而出。比如玉女煎裡的「牛膝」,就有引導火熱之邪下行之用;導赤散裡的木通,也有引導心經火熱之邪從水道而出之功。

    總之,「引經報使」是歷代醫家對中藥使用的經驗總結,歸納起來,其實主要就是根據中藥獨有的「升降浮沉」,對照病位所在的位置而來。對於實際組方,是很有指導價值的。




推薦相關書籍:









(轉載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刪除!)





更多獨家的中醫秘術,掃描保存下方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圓運動微課:




中醫內治課程:

《至簡經方網絡班》一對一,從辨證到用經方傾囊傳授!!!(點擊進入)



中醫外治課程:

《徒手中醫》零基礎也能徒手治病!!!(一對一傳授)(點擊進入)




中醫學習導圖系列:


《植入六經辯證----將六經辯證植入你的大腦》電子版思維導圖 (點擊進入)


自學中醫自己治病」自助集成導圖套裝(點擊進入)


陰陽一元治病大法(讓複雜的中醫回歸至一元之道)(點擊進入)



圓運動辯證大全(全身上下,微觀陰陽升降、臟腑定位)導圖版(點擊進入)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

請掃碼打賞,隨緣心意



相關焦點

  • 《國史粗講》:「中國」的古代涵義與現代涵義有什麼區別?
    這就牽引出「中國」古代涵義與現代涵義的差別了。在現代「中國」是中華民族想像的共同體,是國家的名字,也可以指代具體的土地。在古代「中國」代表的則是「天下中央,世界中心。」這裡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古代所指的「中心」並不是地理上的中心,而是文明意義上的中心。
  • 禮佛三拜的方法和涵義
    禮佛三拜的方法和涵義    禮佛三拜之含義:    (1)折伏驕慢心(2)見賢思齊(3)懺除業障:所謂「禮佛一拜滅罪河沙
  • 「2020元有特殊的涵義」 退休黨員捐款馳援武漢
    「2020元錢有特殊的涵義。2003年非典發生後我捐了2003元,2008年我捐了2008元,現在退休了,也想為武漢抗擊疫情出一把力,希望能幫上忙,2020,武漢必勝。」2月17日上午,黨員陳宏耀到成都高新區中和街道五根松社區定向為武漢捐款2020元,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女寶寶起名涵義美好又深刻的名字推薦
    用涵義美好又深刻的名字給女孩取名字吧女寶寶起名涵義婷竹婷字本義指女子的姿態,有娉婷的意思,可形容女孩子有非常婀娜的身姿和魅力的容貌。其中「明」具有光明、陽光,和悅,幸福的涵義。與「麗」字搭配寓意女孩子幸福吉祥、聰明睿智。路漫出自:唐·祖詠·《陸渾水亭》--「淺沙平有路,流水漫無聲」字義:路:意為大道、途徑;漫:勤儉持家,財通八方。意為遍布、充滿;長等。
  • 蜂王漿可以和中藥一起吃嗎?蜂王漿和中藥犯相嗎?
    蜂王漿是一種介於食品與藥品之間的高級滋補營養品,現在很多人都在吃蜂王漿滋補身體,不過蜂王漿可以和中藥一起吃嗎?中藥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用於預防、治療、診斷疾病並具有康復與保健作用的物質,種類眾多,以植物藥居多。
  • 「漫畫中藥一百單八將」中藥水滸·厚樸
    原標題:【漫畫中藥一百單八將】中藥水滸·厚樸龔旺地捷星花項虎龔旺有虎斑和虎頭紋身,在馬上會使飛槍,原來是東昌府將領沒羽箭張清手下的副將。(摘編自《漫畫中藥一百單八將——中藥水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責任編輯: 小雲【來源:中國醫藥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阿羅漢(araha)的5種涵義是什麼?
    阿羅漢因殺盡了所有的煩惱賊,所以他是完全自由地,完全擺脫生死的系縛,不再受後有之報。阿羅漢六根清淨,正念現前,他們無憂無慮(遠離一切塵垢)、安穩自在,因此阿羅漢是值得眾生尊敬的聖者。根據經論,阿羅漢(araha)有5種涵義。
  • 了解中藥,熱愛中藥,用好中藥!
    第四,要堅持民族中藥文化的普及化傳播——讓民眾多了解,有源頭活水,才能充滿生機!他倡議官方和產業界要共同努力,建立民族中藥自己的話語權,讓對中醫藥有誤解的「中醫黑」,逐步轉變為「中醫粉」!他的精彩發言,引發全場陣陣熱烈的掌聲!
  • 「Mon Cheri」正式進駐中國 真正賦予婚紗愛與幸福的涵義
    擁有一件屬於自己的「Mon Cheri」,讓婚紗脫離結婚道具的「命運」,從而真正意義上賦予其愛與幸福的涵義。Mon Cheri 公司成立於1991年7月,作為婚紗和禮服的領導品牌,其執行長Stephen Lang的目標不僅僅是提供擁有卓越品質的產品,更著重於建立良好的客戶關係。
  • 中藥別名:從中藥裡的「植物六畜」說起,和動物無關,有6點總結
    中藥別名:從中藥裡的「植物六畜」說起,和動物無關,有6點總結。俗話說,「名不正則言不順」。我們的傳統文化裡,素來就最為講究名正言順。就以中藥而言,無論某一味中藥的名字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總有一個固定所指是不會變的。
  • 中藥飲片水分檢測的意義和方法
    目前不少中藥飲片企業對現行的中藥飲片檢測標準存在著疑問,不少人認為中藥用西藥的檢測標準不合常理,同時按照目前的法定標準,原料、成品全檢;我們暫且不談為了滿足全檢而投入的實驗室硬體、儀器費用(大概500-2000萬);就以一家中型飲片企業的生產規模來估算,其一個月試劑耗材對照品的費用基本不少於20-50萬,還沒算人工成本。
  • 注意白蘿蔔最好不要和中藥一起吃
    如果是吃中藥的補藥的話就暫時不要吃白蘿蔔,如果吃了建議最少兩個小時以後再吃白蘿蔔,如果吃的是西藥的話,沒有什麼影響,是可以吃白蘿蔔的。服用中藥時不宜吃蘿蔔(服理氣化痰藥除外),因蘿蔔有消食、破氣等功效,特別是服用人參等滋補類中藥時,吃蘿蔔會降低補藥的效果使其失去補益的作用而達不到治療目的。
  • 【新聞追蹤】「中藥致肝損害」之說言過其實
    對此,中國中醫藥報記者採訪金世元、肖小河等中醫藥權威專家,他們明確表示,中藥「傷人」言過其實。同時,中國中醫藥報社輿情監測研究中心對該輿情監測分析後發現,超七成網友認為應正確認識、客觀對待中藥肝損害。 「中藥致肝損害」之說言過其實近日,香港《鳳凰周刊》一則《大陸中草藥肝損害調查》的報導再次將中藥不良反應這一話題置於聚光燈下。中藥不良反應報導屢屢見諸報端,藥品說明書對不良反應及禁忌等常常語焉不詳,許多發達國家對中藥致肝損傷的反饋日漸增多,令中藥「傷人」的說法甚囂塵上。
  • 女孩名字:有涵義寓意吉祥的楚姓女孩名字
    下面,銘緣閣起名網分享一些有涵義寓意吉祥的女孩名字,大家可以參考。圖片來自網絡銘緣閣起名網為大家分享一些有涵義寓意吉祥的楚姓女孩名字倩瑛倩字本身有含笑的樣子,指女子姿容美好使青字更有意蘊和內涵;芮,本意是指草初生的樣子,也有小的樣子,小巧玲瓏的意思。帶有生肖鼠喜用字根,意為有吃穿。兩字搭配既獨特又簡單。
  • 特拉維夫中國文化中心推出「精氣神」線上中藥主題展
    文化中心12月21日在其網站和社交媒體上推出以「精氣神」為主題的中藥文創暨旅遊推廣展,讓以色列民眾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中國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次展覽由中華文化聯誼會主辦、特拉維夫中國文化中心承辦,分為中藥圖文展、兩岸中藥文化旅遊地圖、原創繪本影像展、「精氣神」體驗等四大版塊,在展示中藥歷史發展及現代創新的同時,帶領觀眾感知中藥文化中蘊含的文學、藝術及哲學思想。
  • 《國家藥監局關於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發布
    改革中藥註冊分類,根據中藥註冊產品特性、創新程度和研製實踐情況,改革中藥註冊分類,不再僅以物質基礎作為劃分註冊類別的依據,開闢具有中醫藥特色的註冊申報路徑;構建「三結合」審評證據體系,進一步重視人用經驗對中藥安全性、有效性的支持作用,按照中藥特點、研發規律和實際,構建中醫藥理論、人用經驗和臨床試驗相結合的審評證據體系;改革完善中藥審評審批制度,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應急所需的已上市中藥增加功能主治實施特別審批等
  • 甲骨文:從中藥裡發現的中國最早文字
    在河南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裡,設有王懿榮先生銅塑雕像,在放置銅像的長桌上還有兩包中藥,一包是打開的,另一包仍呈包裝形狀。這其中就有一段從中藥「龍骨」中發現甲骨文的故事。王懿榮光緒六年(1880年)中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後升伺讀(帝師)、入值南書房,三做國子監祭酒,「諸生得其指授,皆相勉為實學」,有「太學師」之稱。
  • 江西不僅有陶瓷,還有茶葉和中藥
    原標題:江西不僅有陶瓷,還有茶葉和中藥(中國減貧故事)江西不僅有陶瓷,還有茶葉和中藥題:江西不僅有陶瓷,還有茶葉和中藥作者 劉佔昆 李韻涵提到江西,就不得不提起景德鎮。提起景德鎮,就不得不想起充滿著中國智慧和力量的陶瓷。
  • 巧用中藥名的對聯和詩詞,妙趣橫生,讓人拍案叫絕
    詩詞和對聯是傳統文化的瑰寶,深受百姓的喜愛。而中醫文化也在百姓的生活裡有不小的影響力。很自然的,對聯和詩詞中就有不少運用中藥的例子,讓人津津樂道。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傳統文化的讀書人。關注我,一起來欣賞巧用中藥名的對聯和詩詞,妙趣橫生,讓人拍案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