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84年,也就是宋神宗元豐七年,在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的明水鎮上,一個小女孩出生了,她就是李清照。
沒有天現異象,也沒有高人預言,誰也沒料到,這個小女孩日後會成為引領詞界潮流的一把手,一不小心就火了近千年,而且還有繼續活躍下去的趨勢。
俗語說,龍生龍,鳳生鳳,李清照能有如此耀眼的成就,其實與她的家庭環境密不可分。
她的父親,李格非,是大文豪蘇軾的學生,是「蘇門四學士」之一。而她的生母,就是大名鼎鼎的北宋名臣王珪之女,雖然母親早逝,後母上位,但這些經歷反倒是磨練了李清照一身剛毅的個性。如果沒有這些人情世故的磨礪,很多年以後的李清照, 又如何能獨自一人肩負起轉運金石的重任?
不過,李清照的後母畢竟是王拱辰的孫女,飽讀詩書,見識氣度自是與民間粗野女子不同,也幸好因為後母的出身高貴,年幼的李清照才能在父親的藏書裡盡情地遨遊成長。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少年時期的李清照,已經開始開始在詞壇上嶄露頭角,後來更是憑藉另一首《如夢令》,轟動了整個京師,一時之間,無人不稱頌。「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兩首小令,讓那個在深閨中寂靜綻放的姑娘,成了無人不知的「詞女」,也為她日後的姻緣埋下了伏筆。
今天,我們就從李清照的感情線著手,一起看看她溫情又傷情的一生。
一、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不管身處哪個時代,所有女子都有一個共同心願,那就是嫁給所愛的男子,和他笑,和他鬧,和他生兒育女,和他白頭偕老。
李清照也不例外,哪個少女不懷春?哪個少女不做夢呢?
那是一個春末夏初的清晨,零星的花枝上還掛著些許露水,少女李清照剛蕩罷鞦韆,站起身來,慵懶地整理著衣服和額間的花鈿。忽然聽到有一群人往院子裡走來的聲音,她急急忙忙找地方躲起來,一不小心襪子劃破了,頭上的金釵也掉了。聽說家裡最近正在商量她的婚事,不知道父親為她選了什麼樣的人家呢?想著想著,李清照的臉不知不覺地紅了,可又按捺不住心裡的好奇,又悄悄地回過身,躲在一株青梅樹下,偷偷地望著已經走過的少年。
於是便有了那首《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李白有一句詩是這樣說的,「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回首嗅青梅的李清照,也許那時已經任情絲在她心裡生了根。
那個「客」正是前來求親的趙明誠,據說是他曾經夢到一段字謎,謎底是「詞女之夫」,在當時,整個大宋,能被稱為「詞女」的唯李清照一人而已,再加上二人家世相當,這段婚事很快就被定了下來。
上天對李清照是多麼地眷顧,給了她文人想要的榮耀,也給了她女子想要的姻緣。
公元1101年,李清照18歲,趙明誠21歲,二人結為了連理。
二、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婚後的李清照、趙明誠夫婦,雖然情投意合,卻無法朝夕相伴,互訴衷情,因為此時的趙明誠還是太學生,他必須待在太學府完成學業,每個月也只有一兩天的假期。
所以,在這段時間裡,等待和相思成了李清照創作的主題。
這首《一剪梅》就是她在與丈夫分離期間所作: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紅消香斷,秋意漸濃,初為人婦的李清照,換上便裝,獨自一個人登上小舟,划著船,飲著酒,心裡卻怎麼都高興不起來。從前和夫君一起遊玩的時候,明明很開心的呀,此時此刻,同樣的地方,卻是不一樣的情緒。
恍惚中,好像看到鴻雁傳來了書信,待要伸手去接,卻一瞬間煙消雲散,原來不過是大夢一場。著滿腹的相思之情,才剛剛排解開來,卻又溢滿了心頭,這該如何是好呢?
《紅樓夢》中,林黛玉看著落花想到自己的一生,唱了那曲《葬花吟》:
「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而此時的李清照亦是如此,看落花流水,相思之情也變成了紅顏易逝的感傷。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人這一生,相愛容易相守難,明明昨日還你儂我儂,今日卻是兩處相思,愁啊愁。
然而,事情還沒完。
公元1102年,婚後一年,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因為支持蘇軾的觀點反對變法,被得勢的新法派列為元祐黨人,受盡打壓。而此時,李清照的公公趙挺之因為站在新法派,被擢升為尚書右丞。朝廷有規定,宗室成員不得與被列為元祐黨人的子孫後代聯姻通婚,就像是晴天霹靂,給了趙明誠和李清照沉重的一擊,不得已之下,李清照再次與夫君分離。
命運就像是在和李清照開玩笑,給了她一顆糖,又接連給了她幾巴掌。不過,正是這些分離,給李清照的創作生涯平添了許多靈感。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
只是,這些在我們眼中美得窒息的相思詞,卻是李清照當年望眼欲穿的相思淚。
公元1107年,趙挺之在黨爭中失利,被迫辭去相位,回家不久就去世了。趙挺之的倒臺,給趙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危機,趙家兒女都受到牽連,被遣送回原籍青州。卻也是因此,李清照和趙明誠才有了在青州安安穩穩相守10年的機會。
25歲到35歲之間,大概是李清照一生中最美好的歲月,夫妻相伴,研究金石,煮茶和詩,撰寫典籍。對於這段時間的生活,李清照表示「甘心老是鄉矣」。
清代納蘭性德筆下的「賭書消得潑茶香」,指的就是他們夫婦。
禍兮福兮?
只是,青州的美好生活,也只持續了十年。
三、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如果說青州那10年是趙明誠給的幸福,那麼,接下來的10年,李清照所有的風風雨雨也是拜他所賜。
一個要去外地做官,一個要留下來轉運金石,一個在外面桃紅柳綠,一個在遠方暗自嗟嘆!好不容易夫妻關係有了轉機,「靖康之難」爆發,而不久之後,就連夫君趙明誠,也在上任的途中病逝,甚至來不及留下隻言片語。
這一年,李清照46歲,趙明誠49歲。
這首《聲聲慢》正是創作於趙明誠去世後: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國破,家亡,夫死,畢生心血被毀大半,而自己身體也每況愈下,一連串的打擊,讓此時的李清照心灰意冷,創作風格也由從前的清新婉約變得沉鬱悲愴。
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小軒窗,正梳妝」,道盡了對亡妻的思念,而這首《聲聲慢》卻把生離死別之後的那種彷徨無措描繪得淋漓盡致。
尋尋覓覓,舉目望去,冷冷清清,就連那溫熱的酒也驅不散心中的寒意。天上的流雲是你,空中的清風是你,地上的塵土也是你,滿目皆是你,卻又不可能是你。
想看看花提提神,花卻謝了,想睡會覺,卻如何獨自面對這無邊無際的黑暗!還有那滴滴答答的梧桐雨,一點一點侵蝕了我的心神,愁啊愁!
四、結語
從前零散地學了一些李清照的詞,只覺得這個女子心思真是細膩,後來讀了《李清照詞傳》,詳盡的了解了她的一生之後,李清照的形象才徹底在我心裡活了起來。
李清照的人生就像是過山車,一會衝到低谷,一會又奔向頂峰,也正是因為如此,她豐富的閱歷,才賦予了作品以靈魂。
敢於挑戰大宋詞壇,敢冒天下女子之大不韙,敢在戰亂中獨自轉運貴重文物,敢於為自己的幸福向命運抗爭,這樣的女子,豈是一句「千古第一才女」所能概括完的呢?
我是星星丟了呀 ,關注我,一起了解文人墨客那些事。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