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古代君王譜】朝鮮王朝(二十四):朝鮮純宗1

2021-02-23 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朝鮮王朝(二十四):朝鮮純宗1

 

35.朝鮮純宗

朝鮮純宗(朝鮮語:순종/純宗 Sunjong;1874年2月8日-1926年4月25日)姓李,諱坧(朝鮮語:이척/李坧 I Cheok),字君邦,號正軒,是朝鮮高宗李㷩的兒子,大韓帝國第二位、也是最後一位皇帝,於1907年7月20日-1910年8月29日期間在位。年號隆熙,所以又名隆熙皇帝(朝鮮語:융희제/隆熙帝 Yungheeje),諡號文溫武寧敦仁誠敬孝皇帝。由於日本二戰投降後朝鮮半島受到美國與蘇聯的軍事佔領,又分裂為南北朝鮮,朝鮮半島不再是一個統一的主權國家,故純宗也是迄今最後一位實際統治整個朝鮮半島的朝鮮族元首。

(1)冊封世子

朝鮮王朝的亡國之君——李坧於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年)二月初八日出生於李氏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昌德宮觀物軒,他的父親是朝鮮高宗李熙,母親是明成皇后閔氏(閔妃)。李坧是他們二人之間僅存的兒子。

李坧一降生便被捲入政治漩渦中。李坧之父高宗15歲時大婚,其王妃即是長其一歲的閔妃。但高宗對閔妃敬而遠之,而迷戀另一個女人尚宮李氏(李順娥),李尚宮於同治七年(1868年)首先生子。王室素有母以子貴的傳統,閔妃深感不安。後來高宗又寵幸閔妃,閔妃先後懷孕三次,流產一次,夭折兩次,因此攝政的國王生父興宣大院君(李坧的祖父)對閔妃的生育能力產生懷疑,主張立永保堂李氏(李尚宮)之子完和君李墡為王世子。這使閔妃和大院君的矛盾逐漸激化。李坧還在閔妃娘胎中時,閔妃聯合自己家族的閔升鎬、閔謙鎬及其他反大院君勢力,於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一月發動宮廷政變,將她的公公大院君趕下臺。由於高宗生性懦弱,反被閔妃所制,所以開始了名義上由高宗親政,實際上閔妃集團掌握實權的時代。

扳倒大院君後不久,李坧就出生了。閔妃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要求立刻將剛出生的李坧封為世子。此時,聯合閔妃擊垮大院君的大王大妃趙氏(神貞王后)不滿閔妃單獨掌權,站出來反對,並和先前大院君一樣主張立高宗庶長子李墡為世子。朝鮮國內閔妃不斷培植自己的勢力,高宗已經完全倒向閔妃一邊,而對外閔妃亦費盡心機。原來朝鮮國王即位、冊妃、立世子、世孫等等活動都要經過宗主國中國的允許,而神貞王后作為宮中大長輩,主張立李墡為世子,她的意見自然得到中國的首先尊重。所以當閔妃向中國清朝政府提出立李坧為世子時,清廷面有難色,主張以長幼順序立嗣。閔妃以族人閔奎鎬為禮曹判書,負責對華外交,又急忙派人赴中國巴結李鴻章等清廷重臣,甚至與東萊倭館接洽,透過倭館賄賂日本駐華公使,使其從中斡旋讓清廷回心轉意。用時一年多,糜費百萬金,終於達到目的。光緒元年(1875年)正月初一,高宗決定冊封不滿周歲的李坧為王世子,李坧成為朝鮮王朝五百年來受封年齡最小的世子。正月初七,派李裕元為世子冊封使,前往中國討封。二月十九日,在昌德宮仁政殿舉行世子冊封儀式。八月,李裕元啟程前往中國。由於已經打過招呼,所以清廷很快拍板同意。光緒二年(1876年)正月,清政府派前盛京戶部侍郎吉和、內閣學士烏拉喜崇阿為正副敕使前往朝鮮,正式冊封李坧為王世子。隨著還是嬰兒的李坧被立為王儲,閔妃在朝鮮的統治地位完全鞏固。

李坧的「競爭對手」李墡,則在世子冊封后被封為完和君,搬出宮廷居住。光緒六年(1880年),李墡死去,年僅十三歲。坊間盛傳為閔妃所害。

(2)成長時期

李坧出生時,朝鮮已進入多事之秋。光緒元年(1875年)八月,發生了日本軍艦「雲揚號」攻擊朝鮮江華島的「雲揚號事件」,朝鮮舉國震驚。到了次年正月清朝敕使冊封李坧為世子時,日本已經派了黑田清隆、井上馨率7艘軍艦兵臨江華島,以追究「雲揚號事件」的責任為由強逼朝鮮籤訂條約。清朝敕使為此警告李坧的父親高宗李熙:「倭情本多難測,海防戒嚴不可疏忽矣!」隨後,朝鮮被迫與日本籤訂喪權辱國的《江華條約》,這是朝鮮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朝鮮的國門從此被日本轟開,並為後來淪為日本殖民地作了鋪墊。這對剛出生的李坧來說似乎是一種兇兆。

李坧出生後,備受高宗和閔妃的疼愛。在李坧出生後不久,高宗就特地下令以「增廣慶科」的名義舉行科舉考試,以示慶祝。但李坧出生後身體並不好,經常生病。高宗和閔妃對此十分著急,除了召集御醫進行醫治以外,閔妃還遍祭金剛山一萬二千峰,各峰施以米一石、布一匹、清錢千兩,希望世子平安。高宗和閔妃又招來大批僧道、巫祝為世子作法祈福,弄得宮廷烏煙瘴氣。李坧出生後四年間,閔妃又生下二子,卻都夭折了。李坧作為閔妃的獨子,更是視若珍寶。

光緒八年(1882年)正月,王世子李坧入學,行冠禮,閔妃命自己的親戚閔臺鎬為博士,擔任世子的首席老師。緊接著,開始進行王世子嬪揀擇式。閔妃又內定閔臺鎬之女為世子嬪,並於正月二十六日正式決定。二月二十一日,九歲的李坧與閔氏行嘉禮於安國洞新宮(閔氏就是純明孝皇后)。閔妃之所以將閔氏家族與世子安排成如此親近的關係,正是為了鞏固和延續驪興閔氏的權勢。光緒八年(1882年)六月,朝鮮爆發了反對閔妃集團的壬午兵變,閔妃急忙將世子李坧轉移到景祐宮後,化裝成宮女逃跑。利用兵變再次執政的興宣大院君宣布閔妃已死,世子聽說噩耗後「至慟無窮」,「每語到中宮殿(閔妃),則輒下淚矣」。後來兵變被清軍平定,大院君被抓到中國,躲在外地的閔妃回到宮廷。閔妃還宮時,世子又親赴宮門迎接。閔妃和世子的感情經過這次變亂後也就更深了。

光緒十七年(1891年),清廷駐朝大臣袁世凱認為高宗昏庸無能,已經沒有希望,勸高宗禪讓於世子李坧,由大院君輔政,希望如此能振興朝鮮。高宗聽說後非常害怕,急忙命世子南面正位,接受百官朝賀,效仿肅宗、英祖、純祖故事,命儲君代理聽政。後來經過李容元力勸而罷,但李容元也遭到流配。亦有一說是這次代理風波是因為世子的庶弟義和君李堈遠比世子優秀,且大院君對李堈寄予厚望,閔氏一族感到威脅,遂企圖以世子代理聽政的方式來加強自身的權勢。

甲午戰爭以後,朝鮮脫離清朝獨立,王世子李坧於開國五百三年十二月十七日(1895年1月10日)被進封為王太子,而高宗的稱號也由國王升為大君主,閔妃由王妃升為王后。此時李坧已經21歲了。

(3)大韓太子

李坧被加封王太子九個月以後,就發生了日本浪人入侵景福宮的「乙未事變」,李坧當時在父親高宗李熙所居的長安堂,而母親閔妃在乾清宮坤寧閣,而閔妃正是日本的暗殺目標。李坧親眼目睹了日本人的暴行,他本人在變亂中遭日本人虐待,更可怕的是母親在宮女群中被日本人殺死。後來李坧從當時在現場的一個宮女那兒聽到了她目睹的一些事實,於是向美國公使館寄去了披露真相的材料:「……受了驚嚇的王妃說:『我是來串門的。』宮女們也異口同聲的這樣說。但兇手們仍把她們扔到院子裡,在王妃的胸口連踹3下,又用刀亂刺亂砍。同時,還有3名宮女一同被害,據說這3名宮女長得像王妃,兇手為了不漏掉目標,所以將她們一起殺害。」另外,李坧還目睹了朝鮮人禹範善參與刺殺閔妃,據說八年後在日本暗殺禹範善的高永根就是他委派的。

乙未事變發生兩日後(八月二十二日),高宗在日本人的強迫下下詔廢閔妃為庶人。王太子聽說後更加悲憤,便於廢后詔下當天上疏要求辭去太子之位。高宗於次日下詔說:「顧念朕王太子誠孝與情理,廢庶人閔氏,特賜嬪號。」算是為閔妃稍稍挽回了些名譽。此後一連數月,李坧都難以從這一慘變中清醒過來,他的眼前總是重複那一血腥畫面,以至於經常毫無緣由地像孩子一樣大哭起來,並不停地呼喊著媽媽。每逢此時,身邊的宮女侍從無不淚流滿面。從此他性情大變,由活潑開朗變得沉默寡言。

建陽元年(1896年)2月11日,李坧隨其父高宗乘坐婦女轎子逃出了被日本人控制的宮廷,來到俄國駐朝公使館避難,史稱「俄館播遷」。高宗下令逮捕親日大臣金弘集等人,至此親日內閣垮臺,李範晉、李完用為首的親俄派掌握政權。高宗和太子李坧在俄國人及親俄派的壓力下被迫居住在俄國公使館中一年之久,其間大量國家主權被親俄派出賣。建陽二年(1897年)2月20日,高宗終於搬出俄國公使館,偕太子李坧來到慶運宮(今德壽宮)。8月,改是年為光武元年,光武元年(1897年)10月12日,李熙自稱皇帝,改國號稱「大韓帝國」。王太子李坧被封為皇太子。

高宗為了培養這個軟弱的兒子,遂於光武二年(1898年)6月29日開大元帥府,高宗親自任大元帥,統轄陸海各軍,皇太子李坧為陸海軍元帥。此時的李坧雖然寡言少語,對政務鮮有介入,但他的地位和身份決定了他難以擺脫政治陰謀和傷害。光武二年(1898年)9月13日,發生了所謂的「茶毒事件」,親俄派官員金鴻陸指使御膳廚師孔洪植和金鐘浩在進呈給高宗和太子的咖啡中下毒,高宗感覺咖啡味道怪異而沒喝,太子接過杯子喝下少許,竟然昏厥在地,高宗大驚,急命御醫搶救。後來金鴻陸等三人都被逮捕並判處死刑。但李坧在中毒倒地時摔斷了兩顆門牙,並且毒藥永久地損害了他的腦神經和身體,以致他的身體更加虛弱。

此後,太子又負責接待德國亨利親王,操辦高宗五十大壽,這都是高宗對他寄予厚望而命他進行的活動,以此來鍛鍊太子。當時嚴淳妃(純獻皇貴妃)專擅,於光武五年(1901年)指使群臣伏闕上疏,要求冊立嚴妃為皇后,掀起一場立後風波。高宗雖然非常寵愛嚴妃,但考慮到如果立嚴妃為皇后,將會傷害太子的心靈,所以最終沒有同意。光武八年(1904年)11月5日,太子妃閔氏去世。兩年後又娶尹澤榮之女為妻,是為朝鮮半島歷史上唯一一位生前做皇后的純貞孝皇后。

此時已經爆發了日俄戰爭,日本再次控制韓國。日本打敗俄國以後,於光武九年(1905年)11月17日強迫大韓帝國政府籤訂《日韓保護協約》(乙巳條約),剝奪了韓國的外交權,使韓國淪為日本事實上的殖民地。高宗在被日本人監視的情況派密使李相卨、李儁、李瑋鍾前往荷蘭海牙參加第二屆萬國和平會議,不料其親筆信和委任狀被日本發現後,日本駐韓統監伊藤博文指使李完用(此時由親俄轉向親日)、宋秉畯等奸臣進行逼宮,以違背《乙巳條約》為由,強迫高宗退位。光武十一年(1907年)7月19日,高宗宣布「軍國大事由皇太子代理」,日本人仍不罷休,載來6門大炮對準慶運宮,強迫高宗退位。7月20日,在日本人和親日派的操縱下,代理聽政儀式轉變為禪讓儀式,並以「權停例」的形式舉行,即皇帝、太子都不出席,而由宦官做替身代行,並匆忙結束了儀式。8月2日,李完用上「隆熙」、「太始」兩個年號,李坧決定以「隆熙」為新年號。在這樣迫近亡國的危急時刻,做了三十年儲君的李坧繼承了大韓帝國皇帝寶座。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相關焦點

  • 【朝鮮古代君王譜】朝鮮王朝(十八):朝鮮正祖
    1899年(光武三年),高宗建立大韓帝國後,追尊太祖及繼統的四世先祖(莊獻世子/莊宗為莊祖,正宗為正祖,純祖廟號不變,孝明世子/翼宗為文祖),將正宗追尊為正祖(정조)宣皇帝。(2)成就正祖被譽為繼朝鮮世宗之後的又一明君,他容許學術自由,提倡科學技術,試圖吸收一切有益因素改善朝鮮的政治面貌。
  • 【朝鮮古代君王譜】朝鮮王朝(十):朝鮮中宗
    朝鮮王朝(十):朝鮮中宗 19.朝鮮中宗朝鮮中宗,名李懌,字樂天,明朝賜諡號恭僖,廟號中宗,朝鮮加諡曰恭僖徽文昭武欽仁誠孝大王,是李氏朝鮮第
  • 【朝鮮古代君王譜】朝鮮王朝(六):朝鮮定宗
    朝鮮王朝(六):朝鮮定宗 10.朝鮮定宗朝鮮定宗(朝鮮語:조선 정종/朝鮮定宗 Joseon Jeongjong;1357年-1419
  • 【朝鮮古代君王譜】朝鮮王朝(二十):朝鮮高宗1
    朝鮮王朝(二十):朝鮮高宗1 34.朝鮮高宗朝鮮高宗(朝鮮語:조선 고종/朝鮮高宗 Joseon Gojong;1852年9月8日
  • 【朝鮮古代君王譜】朝鮮王朝(十九):朝鮮哲宗
    日-1849年7月25日),李烉(朝鮮語:이환/李烉 Yi Hwan),是朝鮮王朝的第24代君主,1834年至1849年在位。1845年,又處死了朝鮮籍神父金大建。33.朝鮮哲宗朝鮮哲宗(朝鮮語:조선 철종/朝鮮哲宗 Joseon Cheoljong;1831年7月25日-1863年1月16日),朝鮮王朝的第25代君主,1849年至1863年在位。諱李昪(朝鮮語:이변/李昪 Yi Byeon),字道升(朝鮮語:도승/道升 Do seung)。
  • 【朝鮮古代君王譜】朝鮮王朝(七):朝鮮世宗
    4月10日)-1450年4月8日(陰曆2月17日)),即朝鮮世宗莊憲大王、朝鮮莊憲國王,朝鮮王朝的第4代國王,1418年至1450年在位。廟號端宗,諡號恭懿溫文純定安莊景順敦孝大王(朝鮮語:공의온문순정안장경순돈효대왕/恭懿溫文純定安莊景順郭孝大王 Gong'ui unmun sunjeong anjang gyeongsun donhyo daewang),葬於江原道寧越郡的莊陵。(1)早年生涯正統六年七月二十三日(1441年8月)出生於朝鮮王朝的東宮——景福宮資善堂。父親李珦是當時的王世子、後來的朝鮮文宗大王。
  • 【朝鮮古代君王譜】朝鮮王朝(九):朝鮮睿宗
    然而過了十天,李晄就薨逝了,享年二十歲,其壽命之短在朝鮮王朝歷代君主中僅次於朝鮮端宗。薨逝當天,申叔舟說:「臣等在外,但聞上體未寧,不謂至此。」貞熹王后也說:「得疾之時,每日朝予,故予以為病重則豈敢如此,不甚為慮,今乃至此,計將安出?"隨後貞熹王后認為李晄的兒子(齊安大君李琄)年幼,懿敬世子李暲的長子月山君又有病,於是挑選懿敬世子的次子乽山君李娎入繼大統。
  • 【朝鮮古代君王譜】朝鮮王朝(八):朝鮮世祖
    朝鮮王朝(八):朝鮮世祖 15.朝鮮世祖朝鮮世祖(朝鮮語:조선 세조/朝鮮 世祖 Joseon Sejo;1417年11月7日-1468
  • 【朝鮮古代君王譜】朝鮮王朝(一):建國
    ,1392年-1897年),又稱朝鮮國或大朝鮮國[4][5](朝鮮語:조선국/朝鮮國 JoseonGug ?),在日本以及中華圈史學界的早期也被稱為李氏朝鮮,是朝鮮半島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王朝,王室本貫為全州李氏,歷經27代君主共五百餘年,國土大體上涵蓋整個朝鮮半島。1388年,受高麗禑王之命進攻遼東的右軍都統使李成桂發動政變威化島回軍,並廢黜王禑而立其子王昌為王,控制高麗王朝軍政大權。
  • 【朝鮮古代君王譜】朝鮮王朝(二):逐漸興盛
    朝鮮王朝(二):逐漸興盛   3.逐漸興盛  (1)朝鮮世宗   永樂十六年(1418)八月,世宗在其父太宗退位前兩個月登基。永樂十七年(1419)五月,世宗在太宗的建議和指導下己亥東徵清除對馬島的倭寇。九月,對馬島大名被活捉帶回朝鮮宮中。正統八年(1443),《癸亥條約》籤訂。
  • 【朝鮮古代君王譜】朝鮮王朝(十七):朝鮮英祖
    朝鮮王朝(十七):朝鮮英祖 29.朝鮮英祖朝鮮英祖(朝鮮語:조선 영조/朝鮮英祖 Joseon Yeongjo;1694年10月31
  • 【朝鮮古代君王譜】朝鮮王朝(十六):朝鮮景宗
    朝鮮王朝(十六):朝鮮景宗 28.朝鮮景宗朝鮮景宗(朝鮮語:조선 경종/朝鮮景宗 Joseon Gyeongjong;1688年11
  • 【朝鮮古代君王譜】朝鮮王朝(十一):朝鮮宣祖
    朝鮮王朝(十一):朝鮮宣祖 22.朝鮮宣祖朝鮮宣祖(朝鮮語:조선 선조/朝鮮宣祖 Joseon Seonjo;1552年-1608
  • 【朝鮮古代君王譜】朝鮮王朝(五):朝鮮太祖2
    朝鮮王朝(五):朝鮮太祖2 ②北拓1384年,明派女真千戶白把山率70餘騎至北青州,意欲接管故元合蘭府轄區,由於兵力單薄,被高麗軍擊退
  • 【朝鮮古代君王譜】朝鮮王朝(四):朝鮮太祖1
    朝鮮王朝(四):朝鮮太祖19.朝鮮太祖朝鮮太祖(朝鮮語:조선 태조/朝鮮太祖 Choseon Taejo;1335年-1408年),諱李成桂(朝鮮語
  • 【朝鮮古代君王譜】朝鮮王朝(十二):朝鮮光海君1
    朝鮮王朝(十二):朝鮮光海君1 23.朝鮮光海君光海君(朝鮮語:광해군/光海君 Gwanghaegun;1575年-1641年),
  • 【朝鮮古代君王譜】高麗王朝(七):高麗成宗
    高麗王朝(七):高麗成宗 14.高麗成宗高麗成宗(朝鮮語:고려 성종/高麗成宗 Goryeo Seongjong;960年農曆12
  • 朝鮮民族與古代朝鮮3
    七、朝鮮王朝(一)朝鮮王朝(1392年—1910年),又稱李氏朝鮮,簡稱李朝,是朝鮮半島歷史上最後一個統一王朝。
  • 現在的朝鮮韓國是怎麼稱呼古代「朝鮮王朝」的,這裡面還真有講究
    但朝鮮可不一樣,朝鮮現在國名簡稱為「朝鮮」,而歷史上,其國號也是「朝鮮」,也有一個朝鮮王朝,這就異常尷尬,尤其是,在朝鮮的政治體制下,把現代朝鮮和古代朝鮮王朝混為一談,那是絕不可接受的。
  • 【朝鮮古代君王譜】高麗王朝(十八):高麗高宗1
    高麗王朝(十八):高麗高宗1 31.高麗高宗高麗高宗(朝鮮語:고려 고종/高麗 高宗 Goryeo Gojong;1192年-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