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 作為中國管理界規格最高、權威性最強的獎項,第七屆中國管理科學獎評選今年9月揭曉,揚子江藥業申報的「藥品質量風險管控模式」榮獲中國管理科學獎(實踐類),在全國同行業中唯一獲此殊榮。
揚子江藥業此次獲獎,源於企業長期堅持黨建引領,將發展使命融入質量風險管控中,激發員工積極性。今年以來,集團已有兩項質量管理標準成為江蘇省地方標準,並在全省醫藥行業推廣。在這些標準化成果的背後,是黃新蘭、王川、楊文柯等一批黨員骨幹,以及林彬彬、李晨程等管理人員的持續奉獻與傾力付出。
「永遠聽黨的話、跟黨走,始終與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同頻共振,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為揚子江藥業注入強勁的紅色動力。」揚子江藥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鏡人認為,集團黨建工作最大的特色,就是黨建與業務工作互融互促,通過強化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不斷凝聚向上力量,以高水平黨建賦能高質量發展。
「三心」黨建 引領企業勇立潮頭
11月7日,揚子江藥業根據經典名方、通過現代中藥提取技術研製出的一款抗瘟疫、抗流感現代中藥「清解退熱顆粒」正式上市。
集團藥物研究院院長助理李浩冬告訴記者,揚子江已上市獨家中藥品種20多個,仿製藥項目申報和獲批數量這兩年躋身全國同行業前三位,在研的創新藥形成梯隊產出。企業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新突破,是因為在藥品研發一線活躍著1600多名研發技術人員,僅集團總部就有400多名研發骨幹,其中共產黨員佔比達20%,他們擔綱領銜一個個研發團隊,不斷攻克技術難題,為企業培植創新發展新優勢。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揚子江藥業建廠近50年來,一直注重引導全體黨員和幹部職工牢記立企初心、入黨初心和為民初心,堅持以「三心」黨建領航高質發展。多年來,不管市場形勢如何變化,揚子江人堅守醫藥主業不動搖,堅持不搞「多元化」,保持正確的發展方向,始終銘記黨恩,永遠跟黨走。集團每年舉行聲勢浩大的「七一」大合唱比賽,連續20年唱響「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主旋律,不斷激發揚子江人愛黨愛國的豪情壯志。
「三心」黨建引領揚子江藥業不斷邁向產業高端與行業前沿。集團近年來投入數十億元興建現代化智能生產線,研發創新投入年均增長20%,企業黨建軟實力不斷轉化為科技創新硬功夫。在一大批黨員的示範帶動下,揚子江人在質量、品牌等方面持續「精耕細作」,連續6年雄踞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之首,先後獲得3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兩次榮獲「中國質量獎提名獎」,還多次奪得中國品牌價值評價榜醫藥健康板塊品牌強度、品牌價值「雙第一」。
「雙強」互促 支部建到產業鏈上
在揚子江藥業泰州總部,有兩面榮譽牆,展示著企業「黨建強、發展強」的亮麗風採。「全球卓越績效獎」「全國質量標杆企業」「全國納稅500強」……一面榮譽牆,展現了企業發展的硬實力。全國非公企業「雙強百佳黨組織」、全國文明單位、江蘇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另一面榮譽牆,展示的是集團黨建成果。
「黨建是我們企業的靈魂!我們就像狠抓藥品質量一樣抓好黨建工作,讓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同向發力。」徐鏡人說,集團黨委通過推行「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小組進車間班組」等舉措,做到市場開拓到哪裡、子公司建到哪裡,黨組織就覆蓋到哪裡。在集團1.6萬餘名員工中,黨員是最活躍、最優秀的群體,他們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條線攻堅克難,成為助推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今年「七一」前夕,集團口服液2號車間設備班長張嘉樂,被泰州市委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為確保抗疫用藥正常生產,張嘉樂放棄春節假期,提前到崗,帶領設備工程師團隊高質量完成生產線設備檢查和維護保養,為此後一個月的封閉復產提供保障。「進廠8年來,正是在企業黨組織的培養下,我成長為一名技術骨幹。」張嘉樂說, 作為一名黨員,關鍵時刻必須拉得出、打得贏。
集團各個支部還圍繞生產經營、研發轉型、技術攻關等,組織開展「黨員示範崗」「黨員突擊隊」「黨員攻關項目組」「黨員服務隊」亮牌行動。在企業生產、科研、質量、安全管理第一線,常年活躍著100多個由黨員骨幹領銜的質量控制小組,他們圍繞提質增效、工藝革新、節能減排等課題,累計開展1000多個課題攻關活動,有10多項成果填補國內外技術空白,累計創造直接經濟效益5億多元。
「精準幫扶」 高質惠民溫暖人心
「我是黨員,請組織批准我去武漢送藥!」今年1月22日傍晚,農曆臘月二十八,原本準備回家過年的揚子江汽運公司共產黨員徐猛、嚴章平等7名員工,在疫情暴發之際主動請纓,毅然逆行,趕在武漢封城前一刻將三大卡車急需藥品送去。令人自豪的是,雷神山、火神山以及部分方艙醫院,都用過他們運去的藥物。
面對急難險重任務,總能看到黨員衝在一線的身影。集團黨委積極引導企業和員工履行社會責任,參與扶貧、賑災、助學、擁軍等公益事業。集團黨員今年積極投身戰「疫」,已向全國各地醫療機構捐贈近億元防護物資和藥品。
揚子江藥業把「高質、惠民、創新、至善」作為核心價值觀,承諾「不讓一名職工看不起病,不讓一名職工子女上不起學」,集團開辦了幼兒園,建設揚子江大學,為職工及其子女教育消除後顧之憂。為解決外地職工春節返鄉購票難,企業每年派出幾十輛大巴,分頭將外地職工送回家過年。集團黨委還帶頭開展「走基層、聽心聲、大談心」調研活動,切實幫助一線員工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對貧困地區開展醫療健康扶貧,揚子江人同樣做得有聲有色。為響應中央關於精準扶貧、健康扶貧的號召,集團相繼在貴州、雲南、廣西、陝西、山西、江西等省區實施健康扶貧項目,通過醫院結對幫扶、專家下基層、專項義診、捐贈醫聯體學習小屋和藥品物資、援建貧困村衛生室等多種形式,幫助當地提高醫療水平。集團還在全國各大藥材產區建立135個規範化藥材種植基地,累計種植面積30餘萬畝,以產業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企業近幾年投入各類扶貧資金上億元,把揚子江人「護佑眾生」的愛心灑向華夏大地。
黨旗火紅今更豔,步履鏗鏘逐夢行,高水平黨建成就了揚子江人不斷跨越的奮進歷程。放眼「十四五」,揚子江藥業還將持之以恆鍛造「紅色引擎」,凝聚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記者 顧介鑄 通訊員 揚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