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林: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 嚴厲打擊失信行為

2020-12-23 新京報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侯潤芳)在今日舉行的深圳先行示範區首屆金融峰會上,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理事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在談到推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時建議,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而各項制度建設的基礎離不開信用,要補齊信用體系資本短板,嚴厲打擊失信行為。

「以前經常說我國資本市場的特徵是新型加轉軌起步比較晚,市場基礎薄弱。在這種條件下不可避免出現一些波動,需要持續加強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建設。『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建立常態化的退市機制,這是當前資本市場基礎建設的重要抓手。由它帶動發行、上市、交易、持續監管等一系列基礎性制度建設改革、註冊制改革是市場化改革,核心是信息披露,關鍵是壓實各方責任。」尚福林進而指出,各項制度建設的基礎離不開信用,資本市場是以商業信用為基礎的,必須要按照更高要求、更嚴標準推動資本市場的信用體系建設,補齊信用體系資本短板,嚴厲打擊失信行為,強化市場約束,營造構建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增強市場信心。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侯潤芳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劉軍

相關焦點

  • 尚福林:補齊信用體系資本短板 嚴厲打擊失信行為
    中證網訊(記者 歐陽劍環 戴安琪)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理事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12月20日在「深圳先行示範區首屆金融峰會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0年會」上表示,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
  • 尚福林:新發展格局下 創新驅動上市公司投資價值提升
    「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給資本市場發展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12月11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中國證監會原主席、原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第四屆新時代資本論壇上如是說。對此,尚福林建議進一步加強基礎性制度建設,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增強金融體系的彈性,適應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融資特點和融資需求,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暢通直接融資渠道,逐步擴大資本市場在金融體系當中的比重。與此同時,豐富直接融資工具和健全市場基礎建設,推動債券市場健康發展,加大產品創新力度,增強市場的吸引力,形成全方位、寬領域、有競爭力的直接融資市場。
  • 大咖共話資本市場:提高資本配置效率和促進創新能力
    尚福林表示,資本市場要進一步發揮好將儲蓄轉化為資本的能力、提高資本配置效率和促進創新能力、更好發揮市場價值發現功能。  加強基礎制度建設  尚福林認為,三十年間,資本市場沿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發展道路,取得顯著成就。首先,資本市場市場化改革成效顯著。具體來看,一是支持市場經濟建設。
  • 加強資本市場制度建設
    當前,進一步建設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服務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加強相關制度建設,夯實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的基礎。  完善投資者保護制度。資本市場是投資者分享經濟發展紅利、實現金融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渠道。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亟須完善投資者保護制度。
  •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資本市場要具備財富效應 再分配...
    尚福林表示,需要資本市場更好發揮將儲蓄轉化為資本的能力。一是將不同風險偏好、期限的資金更為精準高效地轉化為資本。二是更好發揮財富管理功能。   尚福林還就推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註冊制改革是市場化改革,核心是信息披露,關鍵是壓實各方責任。
  • 尚福林:貫徹雙循環新格局要求 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以前我國資本市場的特徵是新型加轉軌起步比較晚,市場基礎薄弱。在這種條件下不可避免出現一些波動,需要持續加強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建設。「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建立常態化的退市機制,這是當前資本市場基礎建設的重要抓手。由它帶動發行、上市、交易、持續監管等一系列基礎性制度建設改革、註冊制改革是市場化改革,核心是信息披露,關鍵是壓實各方責任。
  • 尚福林:什麼才是資本市場增量財富的來源?
    一是要進一步加強基礎性制度建設,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增強金融體系的彈性,適應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融資特點和融資需求,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暢通直接融資渠道,逐步擴大資本市場在金融體系當中的比重。二是豐富直接融資工具和健全市場基礎建設,推動債券市場健康發展,加大產品創新力度,增強市場的吸引力,形成全方位、寬領域、有競爭力的直接融資市場。
  • 尚福林:發展資本市場是戰略任務 保護超1.5億中小投資者是更高要求
    首先,是開創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建設資本市場的先河。作為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制度性安排,勇於打破關鍵環節的體制性、制度性障礙,逐步建立了與國際通行規則基本一致、契合國情的資本市場制度框架。第二,是推動了我國金融業向現代金融體系的轉變。
  • 大咖共話資本市場:聚焦三十年砥礪奮進 寄望新徵程續譜華章
    推動各類企業按照公眾公司標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明晰產權關係,完善治理結構,形成了良好的示範效應。  其次,法治化建設紮實推進。「我國資本市場開創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建設資本市場的先河。30年來,始終把法制建設擺在突出位置,逐步搭建了與國際通行規則基本一致、兼顧我國國情的資本市場制度框架。」尚福林說。  另外,國際化建設吸引力持續加大。在尚福林看來,資本市場隨著我國金融對外開放步伐同步提速。一方面,市場互聯互通機制不斷優化。
  • 屠光紹:大力加強基礎制度的建設 資本市場未來30年定能行得長遠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屠光紹出席並就「資本市場三十而立的三大支柱」發表演講,他指出,其中一個重要支柱是要大力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建設。  怎麼樣能夠真正夯實資本市場基本制度?到今天為止,資本市場三十年了,他認為資本市場基礎的建設——資本制度的建設在新《證券法》上得到了重要的體現。
  • 尚福林:健康資本市場在增進人民福祉中應發揮更大作用
    中新網北京1月16日電 (王恩博 杜圭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中國證監會原主席尚福林16日在北京表示,健康的資本市場在增加資本供給同時具有財富效應,在改革分配結構、釋放消費潛力、增強人民福祉和傳導貨幣政策導向中應發揮更大作用。
  •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失信約束制度構建誠信建設長效...
    六是加強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七是著力加強信用法治建設。另據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失信約束制度構建誠信建設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公共信用信息查詢使用權限和程序,嚴肅查處洩露、篡改、毀損、竊取信用信息或利用信用信息謀私等行為,嚴厲打擊非法收集、買賣信用信息的違法行為。七是著力加強信用法治建設。加快研究推進社會信用方面法律法規的立法進程,嚴格依法依規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 國辦發文:嚴厲打擊非法收集、買賣信用信息的違法行為
    12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完善失信約束制度構建誠信建設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對於加強誠信建設、營造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和社會環境具有重要意義。意見指出,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推進和實踐探索中,要把握好以下重要原則:一是嚴格依法依規,失信行為記錄、嚴重失信主體名單認定和失信懲戒等事關個人、企業等各類主體切身利益,必須嚴格在法治軌道內運行。二是準確界定範圍,準確界定信用信息和嚴重失信主體名單認定範圍,合理把握失信懲戒措施,堅決防止不當使用甚至濫用。
  • 關鍵制度落地是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必然要求
    證監會日前確立了明年資本市場六方面重點工作,其中第四方面強調,「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持續加強基礎制度建設」。該項工作內容主要包括,「在註冊制改革、健全退市機制、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完善證券執法體制機制等方面,持續抓好重點改革措施和關鍵制度的落地實施」。
  • 「零容忍」態度貫穿資本市場監管全年
    2020年3月1日施行的新證券法,大幅提高了證券違法成本,強化了投資者保護,為資本市場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證監會在用足用好新證券法規定的執法手段基礎上,圍繞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目標,從嚴查辦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違法行為,加大對惡性操縱市場及內幕交易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打擊力度,將法律條文由「紙面上的法」轉變為「市場運行中的法」。
  • 資本市場三十年系列報導·人物│尚福林:註冊制改革是提升資本市場...
    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年,尚福林作為證監會主席履職就有九年。  他曾主導影響深遠的股權分置改革,開啟了全流通的新時代,一句「開弓沒有回頭箭」排除雜音;他擔任證監會主席期間,中小企業板塊正式設立、創業板正式啟動,逐步構建起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戰略框架。
  • 中國證券業協會:加快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穩步推進資本市場深化改革
    其中,總報告主要闡述2019年證券行業發展全貌和特色;分報告圍繞證券經營機構主要業務線,深入分析證券經紀業務、投資銀行業務、資產管理業務、融資類業務、投資業務以及證券市場資信評級業務等發展狀況;專題報告展現行業發展變化,重點介紹行業在合規風控、扶貧攻堅、投資者保護、信息技術、國際發展、固定收益及場外市場等方面的情況。
  • 第二十五屆(2021年度)中國資本市場論壇舉行
    圍繞「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年」這一主題,論壇總結了中國資本市場30年成就和經驗、展望未來發展方向和目標,對中國金融如何進一步開放等重大問題進行研討,為新時代中國現代金融開放和資本市場制度設計與協調發展建言獻策。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國融證券董事長侯守法做開幕致辭。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院長莊毓敏主持開幕環節。
  • 如何防止失信行為泛化、擴大化?這份《指導意見》作出明確要求
    來源:央視12月25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完善失信約束制度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有關情況。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失信約束制度 構建誠信建設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介紹,為解決個別地方出現的信用措施運用範圍的泛化和擴大化,以及不少地方信用法制建設不夠健全,一些地方信用修復困難、權益保護不到位等問題,《指導意見》要求,按照依法依規、保護權益、審慎適度、清單管理的總體思路,進一步規範和健全失信行為認定、記錄、歸集、共享、公開,規範和完善失信懲戒、信用修復等機制。一是科學界定信用措施運用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