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12日,在2020年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對接大會期間,2020年廣東高校科技成果技術經理人培訓(第八期)在千燈湖創投小鎮舉行。該培訓由廣東省教育廳指導,廣東高校科技轉化中心組織開展,吸引了不少高校、科研院所科研處及技術轉移中心等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的積極參與。
技術經理人培訓(第八期)
聚焦實務,提升專業技能技術經理人培訓體系初具規模
高校科研成果需要落地,企業產品需要科技助力。技術經理人就是連接高校和企業的「橋梁」,幫助企業從高校和科研院所引進先進技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為了進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從業人員專業技能,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舉辦一系列技術經理人培訓活動,致力於提升高價值專利的運用和管理,更好地發揮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加強專業化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在全省高校範圍內培育一批掌握智慧財產權運營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專業化技術經理人隊伍。該培訓連續舉辦三年來,共開設十餘期特色課程,如今已初具規模,形成科學系統的技術經理人培養體系。
技術經理人培訓(第八期)現場
據了解,轉化中心立足成果實務,聚焦成果轉化難點、痛點,注重實操演練、實地走訪,引進有實踐經驗、有理論水平、會沙盤模擬的業界權威名師,以「名師面授+模擬演練+實地走訪」的教學 形式,科學開展每一期課程,全面提升高校學員科技成果轉化全流程實務操作水平和應用。
2020年,培訓開設的8期課程中,就包括有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搭建、智慧財產權運營、政策解讀與運用、轉化策略與路徑(技術交易、創新創業、科技金融)以及前沿探討等,立足高校實際需求,從戰略認知、機構運作、轉化路徑、政策支持等層面,系統的完成科技成果轉化技術經理人培訓體系的搭建。
規模大,輻射廣促進形成高校科技轉化體系
據中心負責人介紹,2020年已完成的五次八期技術經理人培訓吸引了152所高校、科研院所的熱情參與,其中先後聯合了南方科技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和華南理工大學5所頂尖學府,在推動技術轉移人才隊伍培養與行業轉移服務能力提升的同時,搭建了最廣泛高校轉化朋友圈。
技術經理人培訓(第二期)活動回顧圖
目前成果轉化行業仍處於初級階段,在技術轉移轉化人才的培養方面,普遍存在「一家之言」「各自為政」的突出問題,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聯合轉化鏈條關鍵要素資源,與高校、科研院所強強聯合,開創聯合培養新模式。
以2020年前兩期培訓為例,中心分別與南方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合作,利用高校資源遴選有高校科研經歷、有轉化實踐的導師授課,真正做到「從高校來,回高校去」,從高校實際出發,貼合高校需求,促進各鏈條精準對接,交融互通,推動成果轉化發展。
技術經理人培訓(第二期)與中山大學合作
培訓期間,中心一直堅持「充分調研,深挖痛點,打造精品好課」的培訓理念,圍繞「一個宗旨」,聚焦「兩個重點」,完成「三大轉變」;狠抓課程質量關,「以課聘師」,讓學員始終對每一期課程充滿期待,保證學員學習獲得感。
同時,通過年度規劃統籌、系統策劃布局、全面用心運營和周到細緻的落地執行,轉化中心保障整個培訓活動的完美落地,服務體驗感強,進一步加強學員與中心培訓的黏性。「讓學員來了只管好好學習,其他都不用操心和分心。」中心「超強戰隊」嚴密策劃分工、周到細緻服務,有力保障了學員課程學習的體驗感。
「2020年8期培訓,我一期不落地參加了,每一次都收穫頗豐,在工作上遇到的問題也都得到了特別好的答案。」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產業關係和發展經理黃增煜表示,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作為一所中外合資辦學的學校,在引進國外高校先進做法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水土不服」的情況,「培訓最有意義的點在於向同行學習,如何構建廣東乃至國內高校的科技成果體系,同時還能在高校老師的案例分享中借鑑經驗和做法。」
黃增煜回憶,在珠海進行第二期技術經理人培訓的同時,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也正在申請廣東省新型研發機構,和本地企業進行框架合作協議談判,「國內橫向合作的形式比較多樣化,包括授權、專利轉讓等,正好培訓時學到了相關知識點,也一定程度上指導了學校在相關政策的制定上更符合國內實際情況和廣東的發展需求。」
佛山新聞網報導
統籌:陳雅靜、楊潔怡
記者:李宜佳、於濱
圖片: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
審校:陳婉萍、王駿、楊潔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