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宋衣冠,承隋唐之制;
隋唐,承秦漢服飾;
元明清,承宋人服飾……
這番擺譜,我有沒有把你成功繞暈~~~,哈哈哈哈哈哈。
稍作分析,我們會發現——宋人服飾,在歷史長河中,擔當著「承前啟後」的「皮條客」的作用!
有繼承,有發揚。
宋代(公元960—1297年),橫衝直撞337年,算得上是,比較長壽的朝代。政治溫和、經濟繁榮、文化興盛,大多數不矯情的人,都會這樣說。
尤其,您貓一眼,宋詞的「長短句」,蘇東坡,用快板伴奏也好,李清照,以古箏配樂也罷,基本上,把唐詩的對仗與工整,一拳打得七零八散。
隨性自由,收放自如。
看過汴京瓦肆勾欄裡的「胸口碎大石」沒有?文人也好,好漢也罷,大家在這個朝代,都十分地「接地氣」。
自唐以來,由韓愈、柳宗元搞起的「古文運動」,到宋代,才算真正走明白。
於是,中國散文,由宋代才開出一朵朵,好大的花。
豪放與溫婉並存,文臣與武將切磋,外敵與內鬥的搞搞震,都將在宋徽宗趙佶手裡(文藝工作者裡的最牛逼者,文藝幹部裡的最失敗者),做一個「南渡」的交待。
OK,今天,我們儘量少談他。
多問候一下他的祖宗,大宋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趙禎,一個以「仁孝治國」的優秀皇帝,他所生活的年代——《清平樂》。
OK,廢話那麼多,終於要開始了!
今天聚焦的重點:
1、官家——宋仁宗(王凱飾);
2、娘娘——宋仁宗皇后」(江疏影飾)的身上。
宋仁宗皇后 曹氏
今日,通過小編的一陣梳理,您真的可以在「單身狗」的面前(無聊人士心中),ZB上好一陣子!
廢話不再說,趕緊來感受一下,熱播古裝劇《清平樂》裡,那些從古畫裡走出來的「大宋衣冠」
01一、天子之服,有七種
知識普及一下。
天子之服,共七種——大裘冕、袞冕、通天冠+絳紗袍、衫袍、履袍、窄袍、戎裝。
其中,
1、大裘冕,適用場合:祭天、地、上帝、祖宗時服,其衣領須黑羔皮,南宋無純黑羊,以袞冕代。周代即有,一直沿用。
此刻,《清平樂》中,宋仁宗穿著的「大婚服」,竟然是「次一等禮服」——通天冠服。
電視劇裡說,仁宗心情不好。
難道,心情不好,就隨便穿衣服嗎?我,不太同意這個說辭。
大裘冕——上尊號、冊封皇后、太子,一生中的偶然幾次。所以,穿著「大裘冕」,意味著「尊貴無比」的最高規格。
宋代,出了名的以文治國,冊封皇后喲,為何在禮制上,犯下這個失誤呢。
2、袞冕,又稱祭服,其實是大禮服。天子雙手執圭,衣繪八章:日、月、星辰、山、龍、華蟲、火、宗彝。
3、通天冠+絳紗袍,上衣下裳,佩大綬著黑舄(音「細」),為次一等禮服。
適用場合:祭祖用家人禮時、藉田禮,接見外國使臣等。天子通天冠,二十四梁(太子十八粱),加方心曲領、蔽膝、綬等,足穿羅襪黑舄。
4、衫袍,皇帝常服。
5、履袍,折上巾,著履,為便禮服。
6、窄袍,窄袖長袍,硬帽改軟巾(垂腳幞頭),晚聽講時,外加褙子,故為便服。
7、戎裝,閱兵禮服。
02二、后妃服飾:北宋四,南宋三
宋代皇后、太子妃(太子正妻)的禮服,初分為四等,依次為:褘衣、朱衣、禮衣、鞠衣。
南宋孝宗時期,改為三等:皇后褘衣、禮衣、妃備翟。
皇后,戴「龍鳳花釵冠」,上綴大小花「二十四株」,與皇帝通天冠梁數、平天冠旒數相對應。
太子妃,戴「花釵冠」,綴大小花十八株,與太子冠的梁數對應。
宋代皇后之冠,尤其宋仁宗皇后,有畫像為證,描繪極為精細,有設計師曾說過,其上紋飾體現於布料,幾乎可以直接3D噴繪。
《清平樂》中,第九集,苦逼的宋仁宗和曹皇后大婚。仁宗穿的通天冠服,電視劇之考據,有失誤(前面有說)。
皇后穿的龍鳳花釵團冠服,這個,是對的。
但是,我們還沒有數細節。
龍鳳花釵團冠服——之「首服」細節重點:
1、宋英宗之高皇后:
——用無數珍珠編成遊龍九條;
——衣領大襟鑲邊,刺繡三爪龍。
2、宋仁宗之養母劉太后:
——面有紗幕;
——珠冠上僅所見之面上就有小人物二十四個,似為求佛;
——冠上捲雲、遊龍、花草均用大小珍珠編串而成;
——眉有化妝。
3、宋仁宗曹皇后:
——冠色淺綠,冠上正前方,用無數珍珠編成遊龍九條,兩側有「博鬢」(類似帽翅);
——面部有珠鈿裝飾,頸掛珍珠項鍊,珍珠作為裝飾,甚為流行;
——領、袖,邊沿為紅底三爪銀龍,左右袖口裝飾三爪銀龍各三條,間雲紋;
——帶深紅繡細黃龍,袍深藍、雉黃、間六稜圖案白,四方連續,內衣白。
大家對大宋衣冠,感興趣嗎?有沒有漲姿勢~~~!
明天,大宋衣冠,將為大家帶來,其他內侍、宮女、少女、男子的首服、髮式、裙衫等......
一大堆新鮮知識,正火速趕來,關注我,每天為大家分享,中國歷史上衣冠紋飾知識,讓我們一起,在紋飾趣味中,野蠻生長。
#拍一拍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