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丨拾初集團
據統計,國際版抖音tiktok的註冊用戶,已經超過了10億。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短視頻這一軟體突然就在國內火了起來。自從下載了抖音,生活中的零碎時間就被這個軟體安排得明明白白。吃飯刷,出門刷,白天刷,晚上刷。自從有了抖音,它就成了衛生間裡打發時間的好夥伴、早睡路上的絆腳石。
最重要的是,想戒掉它並不容易,因為抖音可能比你的男/女朋友更懂你:它會通過算法,根據你的點讚與在每一條視頻上的停留時間來分析你的喜好,從而為你推薦更多你可能會喜歡的視頻。
當它迅速席捲全球,攻佔各大下載排行榜之時,陣地淪陷的全球各國也開始了組團狙擊:
今年6月底,印度政府宣布禁用TikTok(抖音海外版),目前TikTok已在印度的谷歌和蘋果應用商店下架,已下載版本也無法使用。
7月31日,川普表示計劃禁止TikTok在美國運營。8月1日,抖音的母公司字節跳動同意剝離美國業務,開始和微軟談判出售事宜。
日前,日本自民黨議員也向政府提議禁用抖音、微信等,要求立法對中國的手機APP進行限制。
按照TikTok的全球化戰略設計,美國、印度、日本和韓國是重要程度最優先的幾個國家。但是如今,美國、印度、日本這幾個國家都已經發出明確的信息,狙擊抖音的繼續發展!
為什麼全世界都在視抖音為大敵?他們到底在怕什麼?
No.1
TikTok威脅「國家安全」?
據《環球時報》援引印度當地媒體報導稱,印度政府於6月29日在一份新聞稿中說:
印度出於「安全」考慮,禁止包括TikTok和微信在內的59款中國應用App,認為這些應用從事的活動有損印度主權、國防、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
不僅是印度這樣說,美國封殺抖音的理由也是「威脅國家安全」。
這就有點讓人感覺可笑了。且不說抖音有沒有這個能力,要知道,其實除了背後的母公司是中國字節跳動之外,TikTok幾乎就是一家美國公司。
除了軟體的內核是一樣的,從名字到公司主體,TikTok都和抖音不一樣,和國內公司做了切割,執行兩套不同的運轉規則。
而且,此前美國提出的一切要求,抖音全部給予滿足。
TikTok公司遵守美國法律,把伺服器架設在了美國,一切數據均只留在美國境內,內容審查員由美國人擔當,中高層管理人員也是美國人,甚至連總裁都是美國人。
既然是美國公司,又怎麼會威脅美國的國家安全呢?
母公司是一家中國公司,這可能是TikTok最大且唯一的錯誤。
TikTok的推薦算法,確實在理論上有通過指向性給用戶「餵內容」來引導輿論的能力。
但總伺服器在美國啊,所有的指令,所有的操作,都會在總伺服器裡留痕,一目了然清清楚楚,司法人員想調取證據簡直不要太簡單。
而且TikTok所有的運營,均由美國人負責,再高明的軟體也是需要人來操作的,想要大規模的給用戶偷偷餵內容且瞞過負責每天操作和審核後臺數據的數千名美國員工,並在總伺服器中不留痕。
那已經不是軟體了,是上帝。
所以,美國之所以要封殺TikTok,唯一的原因,就是影響到了美國公司的利益。
TikTok不是今天才登陸美國的,而是已經在美國運營快兩年了。以前,也從來沒人說TikTok會危害美國安全。那是因為美國人一開始根本不認為這款軟體有能力挑戰美國的霸主級軟體龍頭。
結果,到了2020年之後,TikTok的規模慢慢成長到了足以威脅Facebook的地步,並擊敗了Facebook抄襲TikTok模式後推出的數個競品軟體。
然後這家中國公司在美國輿論場中,就突然從人畜無害的傻白甜,變成了足以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強大生物。
至此,真相大白。
No.2
實力太強招致「殺身之禍」
能讓美國明搶,多國圍剿,抖音的實力究竟有多強?
必然是他國望塵莫及的地位。
具體可以參考華為。華為因為在5G領域撕開了一道口子,讓中國科技領先了其他國家一大步,從而遭到了以美國為首的大國圍剿。
抖音又是因為什麼呢?
社交話語權。
說白了,TikTok的問題本身和華為相似,都是關於世界科技霸權的戰略犧牲品。美國主導的科技產品圍剿中,硬是被一隻來自東方的新生力量從中突圍,而且反而攻進自家家門內。這面子上怎麼過得去。
眾所周知,以美國為代表的國際社會,用的社交產品幾乎都是美國產品。而中國則是自己玩自己的,微博,微信,雖然有海外版,但都只是小打小鬧。唯有抖音,以TikTok之名衝出海外,並且席捲全球。
而在最近,TikTok則是力壓老牌勁旅的Facebook,Instagram,Twitter,Youtube,WhatsApp,稱霸App下載榜。這一下,還沒刺激到美國的科技巨頭,反而先刺激到了美國政府。川普一看,明著幹不過,咱直接玩手段,說要動用行政命令將TikTok在美國的服務禁停。
那凡事總得有個理由吧。整華為說是因為國家安全,發現這個藉口還挺好用,於是對TikTok也是同樣的理由刁難。
當然,這還不是全部。更重要的一點,他們擔心中國政府會在TikTok上進行輿論操作。
這點相對第一點還是相對靠譜一些的。在社交平臺上進行輿論操作,他們以前就幹過(利用Facebook操控選票),而且代價很大(結果讓川普當選了)。所以,他們的確有理由擔心這個事。
不管是明面上還是暗地裡原因,抖音都因為實力太強「威脅」到了某些團體的利益而被下令封殺了。
No.3
「推送」改變世界
算法大行其道
抖音一路勢如破竹,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實現彎道超車,力壓Facebook等老牌社交平臺,憑的是什麼?
先來看微信張小龍的一段話:
推送改變世界,因為用戶更懶了。包括微信,也是基於推送的,你收到的每一條消息,都被你把優先級排得比你真正要獲取的信息的優先級更高。那麼,推送什麼信息,決定了用戶會看到什麼信息,決定了他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裡。
是的,推送改變世界。
這也是抖音最擅長的東西。正是靠著精準的推送,迅速吸引了大批的用戶,登頂各大下載排行榜。
而抖音之所有能精準推送,靠的就是「算法」。
算法是什麼?這是一個專業問題,我們不需要深究,但我們對算法的應用並不陌生:算法可以根據你的行為路徑算出你的喜好,然後直接把你的最愛呈現在你面前,你已經不需要再去費心做選擇。簡單來說,就是懂得「投其所好」。
網際網路已經已經步入了「算法時代」,而字節跳動(抖音母公司)領銜了這個時代,代表和引領了網際網路發展的先進方向,當然也超越了騰訊、阿里巴巴、百度,也包括FacebooK、微軟等等。
「算法推送」精準拿捏人性,更符合人性,而這個最先進的機制,就是字節跳動這個公司與生俱來的優勢,是流淌在這個公司基因裡的東西,無論傳統網際網路公司怎迭代自己的功能,字節跳動都可以輕鬆地對它們實施「降維打擊」!
給大家舉個例子就明白了:
你一般在什麼情況下會打開微信、淘寶、百度?
打開微信,一般都是有事情想要聯繫某人,或者想要看一下朋友圈、看一下有沒有感興趣的微信公眾號內容推送;
打開淘寶,一般都是想買什麼東西,或者就是無聊的時候逛逛淘寶,看看有沒有需要的;
打開百度,一般都是有一個問題正等著答案,需要查詢資料,或者查看資訊。
我們往往都是帶著某種「目的」去打開微信、淘寶、百度,而在問題解決之後就會選擇退出。
那你一般又是在什麼情況下會打開抖音?
隨時隨地不是嗎?等地鐵時、吃飯時、睡覺前…… 任何空閒時間你都可能打開抖音,而且打開之後對時間的流逝就會不知不覺,都是自己的感興趣的話題,都是來自全球各地的新鮮事情,簡直欲罷不能!
而且,你並沒有購物的預算,卻在刷抖音的過程中看到一些好玩的或者感興趣的視頻,然後多停留了一會,結果就鬼使神差地買了裡面的產品。
是不是這樣?!
淘寶不具有內容屬性和娛樂屬性,微信只推送它想推送的東西,百度只有當你有需要的時候才會使用,只有抖音才是真愛——知道你對什麼感興趣,能精準推送你的喜好。
就像前段時間,李彥宏發言時所說:現在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已經不再通過搜尋引擎,而是各個應用程式的自動推薦。
之前我們之所以依賴百度,是因為信息的匱乏,我們經常遇到各種陌生事物,需要知道「為什麼」,而在抖音、頭條的推薦之下,未來人們不需要知道那麼多「為什麼」,只需要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就可以。
抖音偏重內容和娛樂屬性,能「投其所好」,牢牢吸引住人們的目光,佔據了人們絕大多數的時間。
算法的魔力如此之大。那麼,當算法時代徹底到來的時候,我們將會迎來一個怎樣的世界?
我們先回憶一下,淘寶當年是怎麼幹掉實體店的?
淘寶的出現讓開店不需要實體門面了,所以開店變得容易了,沒有那麼高的門檻了。剛開始的時候大家會狂歡,網店遍地開花,但是到了一定階段,大家越來越深刻的發現一個現實:人人都有生意做,也就意味著賺錢將越來越難。
為什麼呢?因為網際網路的通透性,讓比價更容易了,讓找貨更方便了。當賣東西的門檻越來越低,一定會遭遇激烈的價格戰,一定會有山寨貨橫行,於是商家賺錢越來越難。
尤其後面又誕生了拼多多,如果說淘寶革了實體店的命,那麼拼多多則直接革了渠道商的命,因為拼多多上很多都是工廠直接開的店,更是赤裸裸的比價格,最後的結果就是只要這個工廠還有利潤,你就沒有生意做,因為當競爭絕對充分的時候,所有商品的價格都會無限趨近於0。
同樣的邏輯,抖音革掉的是傳統明星和娛樂節目的命,因為抖音讓表演變得平民化,讓舞臺的門檻越來越低,人人都是演員,人人都可以製作自己的節目。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一定會樂此不彼,熱鬧非凡,進入全民參與的娛樂氛圍裡,大家一起拿著手機嗨。但是到一定階段,大家也會越來越深刻的發現一個事實:
人人都可以出作品的時代,也就意味著作品和創作將越來越廉價,各種獵奇和越位的行為橫行,大家為了博眼球而各種出位。
人人都是主角,人人都在逢場作戲,人人都在走馬觀花。
更有意思的變化是:
傳統網際網路其實大大加劇了貧富的差距,本質是因為人可以有原始的資本積累,當你有一定資本的時候,你可以撬動更多資本,而最後所有好的資源都會往你身上聚集。
比如微博和微信的時代,你創作的內容受歡迎,就會吸引粉絲。你吸引的粉絲越多,內容傳播就會越廣,從而又幫你帶來更多粉絲,然後可以收廣告費,這就是疊加效應,也是資本的原始積累過程。
但是在抖音和頭條的時代,這個邏輯就不存在了,它的算法機制使你的內容傳播量和粉絲量沒有必然關係,比如:你的內容發布之後,先推薦給200個的標籤相符的人,如果點讚率、閱讀完成率都不錯,就繼續推薦給2000個人,如果還不錯,就再推薦給20000個人……
因此,抖音和微信微博最大的區別在於:它是內容決定傳播,而不是粉絲量決定傳播。
所以,之前在微博微信時代那種先去轉發各種內容去「養號」,然後再去接廣告賺錢的邏輯就失效了,刷粉絲量刷閱讀量的行為也完全不行了,因為AI算法太強大了,這些都逃不過它的法眼。
總而言之,這種算法就可以將一個之前的原始積累不斷歸零,這對於新人來說就是最公平的,同時又鼓勵那些「舊人」不斷努力,不要停留在過去的輝煌裡,過去的成就也無法成為你的跳板,每個人的價值只取決於你當下創造的價值,我們永遠只能用當下的內容說話。
因此,未來我們唯一的出路就是踏實做好當下的每一個內容,只有做出好的內容才有價值,其它任何投機行為,都將被識破,而且將你打上標籤,一旦被打上標籤,基本上就宣告了一個IP的作廢,以後你再怎麼努力也無濟於事。
一個人人都能沉下心來做內容的時代,才是一個真正的好時代。
另外,其實無論這些國家如何狙擊抖音,抖音的這種「算法推送」的邏輯都將大行其道,在全球範圍內流行,只不過是誰來幹的問題!
一個抖音倒下,還會有千千萬萬個抖音站起來。
只是這次,剛好站起來的抖音來自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