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最差的人反而對自己的能力最自信?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2021-01-19 米樂與老妖

英國女作家弗朗西斯·哈丁說:做一個說真話的人是最冒險的事情。有時候,人必須要選擇沉默,或者被迫沉默。但如果沒人敢說真話,人們怎麼知道真相到底是什麼?即使你不敢對他人講實話,也請永遠不要對自己說謊。

朋友小小最近情緒有些低落,原來,他們單位在研究課題時,她指出了一個同事方案中的瑕疵,對方當時表情就有些不自然,第二天在走廊裡碰到,人家視她為空氣,直接從她面前飄過,從那以後,她們的關係再也沒能回到從前的親密。

小小鬱悶地對我說,我們是那麼鐵的閨蜜,就因為說了句真話,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了?

我們暫且不討論小小溝通上的對與錯,單說她道出了事實真相,讓兩人友誼產生裂痕這個問題,為何吐露真言反而讓關係變得更糟糕?

讀完心理學家塔莎·歐裡希的《真相與錯覺》,我明白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了。

塔莎·歐裡希對《財富》500強企業及高管進行了實地考察和研究,並結合數百項研究成果,通過大量案例,為我們揭示了自我認知的謬論與陷阱:如何發現真實的自己,怎樣從別人那裡得知關於自己的真相,如何在未來的路上謙遜正確地前行。

《真相與錯覺》封面

什麼是自我認知?

自我認知是指明白自己是誰,別人怎樣看待我們,以及如何融入周圍世界的能力。認知能力是正確審視自己的思想、情感及行為,能站在別人角度考慮問題的能力。

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的情商在不斷上升,認知能力卻下降了。

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大衛·杜寧發現:那些能力最差的人往往對自己的能力最自信。隨後賈斯汀·克魯格也有了相同的發現,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杜寧-克魯格"效應。

兩位學者的研究表明,那些在不同測試中表現最差的受試者,往往會高估自己的能力。在百分制測試中得到12分的人,認為自己最少能得62分。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誰給了他們自信的勇氣?不是無知者無畏,是我意識障礙讓他們出現了錯覺。

01、自我意識障礙的5種表現

認知盲點

我們在評價自己的能力時,或多或少都存在些誤差,會不知不覺用誇大的錯覺做判定,高估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以客觀實際為基礎,作出準確判斷。有趣的是,越是覺得自己專業精通的人,越容易受到認知盲點的侵襲。

中學時代,我很喜歡語文,覺得這是我擅長的科目,成績一定會優於其他同學,實際上我的大多數考試分數並沒比其他同學高多少,我潛意識地拔高了自己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盲目樂觀地認為,擅長即意味著高分數。

情感盲點

憑第六感決策事情的經歷,相信很多人都有過。有時候,我們自認為對事情了解很全面很到位,堅信自己的決定都是理性思考的結果。但是,我們忽略了大腦不喜歡動腦筋,喜歡毫不費力的思考。也就是說,我們經常會被情感左右,憑直覺做出決定,甚至包括一些重要決定。

行為盲點

這是我們經常遇到,卻很少意識到的盲點。

我的同學是名出色的講師,一次演講中,她覺得自己狀態不佳,內心不斷進行自責:剛才的表達為何不有力一些?講的笑話大家為何不笑?有些人居然在交頭接耳?前排的領導好像在看時間?結束後,她向組織者徵求反饋意見,對方的反應令她萬萬沒有想到:太棒了,他們愛死你的演講了!

怎麼會這樣?心理學家認為,不能清晰客觀了解自身行為,是視角不同所致。不能準確評估自己的演講,是因為沒能從觀眾的角度看待自己。

希臘神話中伊卡洛斯想要逃離克裡特島,便戴上父親用蠟和羽毛做成的羽翼。父親警告伊卡洛斯不能飛得太高,太高意味著太陽會讓蠟融化。也不能太低,太低海水會沾溼羽毛,增加負重。但伊卡洛斯不聽父親的勸導,決定往高處飛,結果羽翼上的蠟被太陽融化,伊卡洛斯從高空墜落,丟了性命。

飛向高處這個行為盲點,讓伊卡洛斯付出了生命代價。

伊卡洛斯之死

自我崇拜

美國著名史學家丹尼爾·布爾斯廷說,我們愛上了自我形象,連同臆造出來的形象,這些最終都成了自己的形象。

自我崇拜讓我們覺得自己才華出眾、獨一無二、捨我其誰。因為覺得優秀,認為自己的需求遠比他人重要,對於想要的東西,理所應當擁有優先權。規則面前也沒必要和別人一樣循規蹈矩,方便之門應該為出色者開放。自我崇拜讓我們產生了牛人的特權與錯覺。

本文作者塔莎·歐裡希認為,自我崇拜的根本原因在於:感覺自己很優秀、很獨特,比真正成為優秀、獨特的人要簡單得多。

感覺良好效應(Feel Good Effect)

自我感覺良好者認為自己的IQ、EQ都高於常人。這類人很容易陷入自我陶醉,喜歡有意無意賣弄自己的過人之處。對外,他們會引起大家普遍反感,對內,他們接受不了任何批評,連小麻煩也搞不定,甚至一個小挫折也可能擊垮他們。

美國喜劇演員喬林·卡林對此有妙趣橫生的評價:"現在的孩子都聽不到對他們人格塑造至關重要的話了:'你輸了,鮑比。你真沒用,鮑比。'他們已經習慣了溫和的話語和態度,從未聽過關於自己的真相,直到20多歲,老闆把他們叫進來吼道:鮑比,把你桌上的垃圾清理乾淨,然後給我滾蛋!你個廢物!"

場景是不是熟悉又好笑?自我感覺良好者往往高估自己的實力,隨易做出一些當時感覺很酷,長遠看卻失敗的人生決定。

除了自我意識障礙外,自我認知中還有兩點也很重要,那就是謬論與謊言。

02、來自自己的謬論

長久以來,人們把自我反省當做增強洞察力的一種有效手段,但實際上自我反省與洞察力之間毫無關聯。無效的自我反省會讓人焦慮、沮喪,對自己產生懷疑,帶來悲觀情緒。

存在於我們自己身上的3個謬論:

1:反省會產生自我意識

自我反省會掩蓋和迷惑自我認知真相,給我們一種錯覺,認為自己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實際上,自我反省浪費時間不說,還會帶來自卑和自責,產生負能量,拖拽自我認知的後腿,對提高洞察力沒有絲毫幫助。

2、寫日記有助於提高洞察力

說寫日記能提高洞察力絕對是個謬論。寫日記與不寫日記相比,並沒有獲得更多自我意識,日記只不過是釋放自己喜怒哀樂的一種途徑,而且,記載的瑣碎事情並沒有在心理上獲得更多益處,只是完成記錄過程而已。

3、反芻(chú)思維有利於認知

反芻思維的意思是:反覆在意自己的恐懼、缺點和不安全感的心理狀態。反芻思維讓我們長時間陷入自責,或是抓住過去做的糗事不放,循環播放當時失態的情景,沒完沒了地陷入自我懲罰的怪圈。

03、來自外界的謊言

內在意識是通過審視自己而獲得洞察力,外在自我意識則要把關注點轉向外界,了解他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外在意識最大的障礙是:即使是最親近的家人、朋友、同事,在說出對你的真實看法前也會猶豫再三,躊躇不決。

來自於外界的3個謊言:

1、 沉默效應

當人們覺得透露某個信息會讓別人感到不爽、痛苦或憤怒時,通常會在不相干的外圍群體議論,對當事人則假裝不知情,什麼也不說,選擇用沉默和隱瞞代替說出真相。

2、 虛假謊言

如果撒謊比說出真相輕鬆,人們更願意說善意的謊言。你不會對朋友說,你牛逼哄哄的樣子很討厭;你也不會對同事說,你剛才的報告乾癟乏味,簡直爛極了;你更不會對閨蜜說,你穿這件花襯衫看上去比你媽還老10歲。我們會面不改色地說假話,尋求一團和氣的假象。

3、 鴕鳥思維

為逃避現實,像鴕鳥一樣把頭埋進沙子裡拒絕面對外界。鴕鳥思維以自己不需要反饋、不應該尋求反饋、不想尋求反饋等藉口故意躲避自我認知的提升,粉飾自己的無知與懦弱。

04、改變盲目自信,提升自我洞察力的6個方法

美國著名科幻作家弗蘭克·赫伯特說,發現不了解的事物,便是認知開始之時。

了解和接受現實,是具備和不具備自我認知最重要的區別。關注自己並不意味著了解自己,自認為有自我意識和真正擁有自我意識是兩回事。

《情感勒索》的作者格雷琴·魯賓認為,自我認知是幸福生活的關鍵,但了解自己並非易事。我們很容易被自己想像出來的樣子或他人認為該有的樣子而蒙蔽,直至完全失去洞見真相的能力。

試圖一下子突破自我意識障礙、規避所有盲點、看清謊言與謬論是不切實際的,嘗試以下6個方法,會讓我們逐步提高認知能力,向洞察力邁進。

1、丟掉摸石頭過河的想法,假設目標實現的樣子,讓理想與現實重疊

養成將期望與實際做對比的習慣,分析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是如何造成的,是自我意識出現了障礙?還是被謬論和謊言所蒙蔽?下一步怎麼做才能縮小差距,將盲點影響減少到最小。

比如搬到一座新城市、找到一份新工作、決定與戀人確定關係,想一想執行這些決定,最好的情況是什麼?最壞的情況又是什麼?有沒有備選的措施?

2、熟悉的領域當然是你的資本,但仍然要深耕細作

牛頓說過,在真理的大海面前,我就像是一個在海邊拾貝殼的孩子。

牛人科學家尚且如此謙遜,何況我們這些凡人?

克服心中自我崇拜的怪獸,正確看待自己的成功,認可別人的成就,是突破認知盲點、規避盲目自信的重要手段,它決定了我們在謙遜正確的路上能走多遠,能走多久。

3、主動出擊,尋求別人對自己能力的反饋

你不主動,就不要怪別人上演真實的謊言。老話說的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需要同事、朋友、家人在我們過度自信時對我們說真心話,指出我們難以察覺的真相,用殺威棒殺殺我們的威風。

4、活在當下,審視自己到底是誰

美國作家路易斯·拉摩說,很少有人活在當下,人們永遠在期待未來或懷念過去。

專注眼下並不難,但大家似乎更愛幹讓自己分神的事:微信、刷劇、手遊、閒聊、毫無意義的擔憂等等。分心會讓我們的思維發散、行動滯後,無法集中注意力做好當前的事情。

審視當下,既要看到自己好的一面又要看清壞的一面,清晰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控制好自己的行為,真正的洞察力才會出現。

5、 探索過去模式的不妥之處,及時作出糾偏

對比過去和現在,發現自己過去尚未成熟的模式,會對今後行動產生警醒作用。可以從工作、人際關係開始,思考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有沒有固定思維模式,運用這些模式對事情的發展帶來了什麼影響和變化?對自己的成長有何益處?

過去我認為一個朋友很是乏味,最近一次聚會卻玩的很嗨,事後我意識到,以前我與她交往總是心不在焉,一副無精打採的樣子,這種相處模式阻礙了我與朋友之間深層次的互動,由此我知道了問題出在了哪裡。

6、 有的放矢,確保收穫自我認知果實

有研究表明,人們不能吸取經驗教訓的原因是很少花時間反思自己的發現。運用檢查這個工具,每天花5分鐘時間問問自己,哪些事情進展順利,哪些事情受阻,學到了什麼,明天怎麼做效果才會好?日積月累,洞察力帶來的總體影響將會令你驚嘆。

塔莎·歐裡希還在書中強調了洞察力的7大支柱:價值觀、熱情、追求、理想環境、優勢與劣勢、影響。她認為,有意識加強這7方面的練習,會讓我們儘快找到自我認知。

《真相與錯覺》旨在幫助那些渴望實現從自我蒙蔽到自我洞察的人,讓他們收穫不同以往的經驗,做出明智選擇,擁有穩定的關係,在日漸複雜的世界中生存與發展,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相關焦點

  • 每個人成功背後的能力,都是由他所經歷的失敗塑造和定義的
    在他看來,多數人的職業都是被他人定義的,但創業者是少數能夠喚醒自己,並且具備喚醒他人能力的人。面對疫情危機,創業者需要快速反應以控制風險,積極解讀外部信號,檢驗和復盤組織能力,並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他還認為,在某種意義上,失敗是創業的常態;每個人成功背後的能力,都是由他所經歷的失敗塑造和定義的。一個人成長最快的時候,並不是他的高光時刻,而是他最失敗的時候。
  • 一個人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最需要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
    穩定的國家大環境,對普通人而言,有利於個人能力的發揮,有利於個人立足社會。如果連生存權,生命權都不能保障,一切都是浮雲,空談是沒有意義的。平臺的選擇是決定你能否實現想要的生活的最重要條件。一個億萬富翁的兒女,只要他們能生活自理,無需超強能力也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 帶隊能力最差的nba球星
    那麼在掘金時期的艾弗森和在尼克斯時期的斯塔德邁爾又算什麼呢?安東尼吃虧就吃虧在了,他只是提高了自己的單打能力,但是沒有很好的帶領隊友取得好的成績。在職業生涯末期的他拋下了曾經的驕傲,淪為了替補,這實在讓人感到唏噓。5.戴維斯安東尼戴維斯作為狀元秀,從進入聯盟開始就被人寄予厚望。鵜鶘球迷將他視作拯救球隊的希望,而他也有足夠的能力完成人們的希冀。
  • 社交能力差,不懂與人溝通怎麼辦?
    越來越覺得自己不會說話了,和人交談的時候總會冷場,不知道該說什麼,也不知道該怎麼去回應。以至於我現在都不怎麼愛說話了......不知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應該怎麼辦呢?當然,除非你抗拒這樣的改變,拒絕改變自己,以至於兩年時間依舊還是那個不懂與人交流的模樣,甚至越來越不會與人溝通。問題的出現其實在你,你沒有打開心扉,嘗試著去改變,反而越來越收緊自己的,這樣只會令你內心越封閉,越抗拒與人交流。
  • 孩子抗壓能力越來越差?做好這4件事,他們會越來越自信
    文 | 齊麗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孩子大多是從小嬌生慣養,父母都希望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給孩子吃最好的,用最好的,家長雖然在物質方面給孩子充分的給予,但在精神方面卻有很多匱乏,體現最明顯的就是現在的孩子抗壓能力越來越差,動不動就能看到新聞關於孩子受不了壓力跳樓,考試沒考好試圖自殺
  • 電動車續航能力差,得知舊電池背後的套路後,車主都後悔了
    現在中國的汽車保有量非常高,很多家庭已經有自己的車了,比起汽車,很多人選擇了電動汽車,電動汽車的保有量也非常高,每個家庭都有好幾臺,這與電動汽車的價格相對較低相比,電動汽車的保有量也非常高,現在的交通狀況還是比較靈活的,很多汽車的車主反映了電動汽車續航能力差,但得知舊電池背後的套路後
  • 夏天到底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更涼快?深色衣服最吸熱?真相是……
    很多人都普遍認為這些顏色的衣服不僅有夏天的感覺,而且穿起來會比深顏色的衣服更涼快。「深色衣服最吸熱」——這句話已經流傳了很久,那麼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真相:關鍵在於暴曬時間的長短曾經有人做過這樣兩組實驗對比:在正午時分,將黑色、白色、紅色的衣服晾在陽臺,並在每件衣服上放一支溫度計,在陽光下暴曬片刻。
  • 抗壓能力最強,且最努力的3星座,笑容背後,是咬緊牙關的堅持
    導語:在這滿是競爭的世界,壓力像一張網,蔓延至各個領域,籠罩著每個人,其中有些人,面對競爭,面對壓力,有所畏懼,有種不自信與退縮,抗壓能力極差,不曾努力去爭取,去拼搏,只會逃避,但有些人卻不同,他們抗壓能力極強,且從不懈怠,最是努力,即使再苦再累,也咬緊牙關微笑面對。
  • 溝通能力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怕犯錯,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大膽嘗試
    個人溝通能力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害怕犯錯。當你想要開啟某個話題,與別人進行溝通的時候,你心中就會有一個名叫「膽怯」的怪物出現,特別是對於剛剛步入職場的新人來說,這樣的心理反應很正常。想要把事情做到完美,但是能力不足,所以說話時沒底氣、不自信。殊不知一開始就把事情做到百分之百令人滿意,不論對於哪個人來說,都是極其困難的。人非完人,孰能無過?
  • NBA現役帶隊能力最差的5人!歐文上榜
    他只顧著提高自己的單打能力,但是沒有很好的帶領隊友取得好的成績。在職業生涯末期的他拋下了曾經的驕傲,淪為了替補,這實在讓人感到唏噓。4.戴維斯安東尼戴維斯作為狀元秀,從進入聯盟開始就被人寄予厚望,並且出道就是鵜鶘隊的老大,鵜鶘球迷將他視作拯救球隊的希望,雖然安東尼戴維斯的個人能力非常強,可以打出MVP級別的數據,可事實就是安東尼戴維斯的帶隊能力十分差。
  • 川普到底是不是美國能力最差的總統呢?
    似乎川普總是不招人待見,但事實上,川普作為一匹黑馬上任美國總統起就註定其與美國以往總統有很大的不同:川普之所以能當上美國總統,說到底並不是川普的能力徵服了美國民眾,而是美國民眾厭倦了精英政治左手換右手的「空頭支票」把戲,選川普只不過是「最不壞」的選擇而已。
  • 太自信的三個星座,不知道自己能力深淺,不懂得自己的定位
    自信點總是好事,然而就怕有人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深淺,常常迷之自信,不知道自己的定位,這就有點尷尬了。下面我們來看看,十二星座中,總是迷之自信的三大星座。
  • 心理學:對自己越是不自信的人,對別人要求反而越高
    社交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現象:對自己越是不自信的人,對別人要求反而越高。或許是因為心虛,故意提高門檻,給人一種高不可攀的錯覺。也許是自己無法適應別人,只有想盡辦法讓別人適應自己。就像是那些無法理解別人的人,反而要求別人理解自己。難道那些善解人意的人只能去理解別人,就不配別人來理解自己嗎?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心理的產生呢?
  • 人生什麼最重要?選擇最重要!絕大多數人在重大選擇上毫無能力
    之前的文章裡,其實我們已經提到過, 每個人做選擇的根基就是他的價值觀 。價值觀不同,就會做出不同的選擇。我們的專欄,每一期都是在各個角度、維度錘鍊自己的價值觀,我們思考什麼更重要,什麼最重要,進而在那個角度或者維度上做出選擇。
  • 夜讀 | 學會接納自己,是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
    有一句話說:「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完美的,但比不完美更可怕的是,你不懂得去接納自己。」 有時,你越去在意自己不完美的地方,反而越會給自己造成壓力。 有時,你越去在乎別人對你的眼光和評價,反而越難以打開心結。
  • 能力和學歷到底哪個重要?學歷到底能決定什麼?
    能力和學歷到底哪個重要?學歷到底能決定什麼?關鍵詞:學歷、有什麼作用在當今這個看能力的時代,學歷也是一塊敲門磚,會把我們擋在自己理想的事業面前;機會不是隨時都有,不要在來臨的時候,因為一紙文憑而被淘汰出局!大多數學生對此也有疑問:能力和學歷到底哪個更重要?多數人看來,覺得能力比學歷更重要。
  • 庫裡:我們對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
    克雷(湯普森),德雷蒙德(格林)這個賽季也經歷了很多東西,我自己的手傷。所以,我們很自信,知道我們有什麼能力,我們期待下賽季。」
  • 一個誤導了無數人的錯誤理念——我要更自信
    上周,我突發奇想,寫了一條回覆:「誰說你沒有自信了?至少在『缺乏自信』這件事上,你還是很有自信的嘛!」立刻就收到了回信:「你這是在抖機靈!取關!」好吧,因為教人勇於面對真相,我又少了一個粉絲。說到這兒,我們就可以給「自信」一個科學的定義了——無論自信或不自信,都不是什麼積極心態,也不是什麼優良基因,而是「你能做到的程度」和「你以為你能做到的程度」之間的偏差。從這個準確的定義出發,下面的實驗將會告訴你:——到底什麼樣的人最自信?
  • 馬未都:中國人自控能力非常差,我最不能理解下飛機時人都在那擠
    明知道吸菸的危害巨大,仍舊有無數人趨之若鶩,將其視為平生之最大享受。什麼原因導致了人的自控能力差?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了自控能力差呢?無外乎內外兩個原因。內在是自身思想的轉變,外在則是社會規則的約束。當這兩者難以處於一種強勢而平衡的狀態時,人的自控能力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難以禁受住誘惑,進而犯下錯誤。很多人在抽菸、賭博時總抱有這樣一種心理。"這就是最後一次了!"試圖用最後一次來進行自我安慰,說服自己的愧疚,從而心安理得地跳進坑裡。
  • 核心競爭力形成的背後是什麼?——組織能力
    核心競爭力形成的背後是什麼?是組織能力。組織能力是企業形成市場地位和核心競爭力的的前提和保障。為什麼這麼說?打個比方,核心競爭力是車的性能,組織能力是造車的能力,如果沒有造車能力,如何去打造一輛高性能的車呢?人的動力問題解決了,他的價值自然就會被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