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肉,營養能足夠嗎?那些醫生,名人,明星為什麼要吃素?

2021-01-15 鮮花天降的法緣

在臺灣每五個兒童中就有一位過於肥胖,胖小孩的比率高達20%,不僅大大超出10%的全球平均值,更讓胖小孩躋身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新高發病族群。



為什麼吃得好、對身體這麼「禮遇」、餐餐魚肉不缺的飲食習慣,反而讓健康不告而別?


在我們自己和孩子大口嚼肉的同時,您真的知道吃進去了什麼嗎?那是提供身體器官「所需」?或是造成「所累」?



快餐文化是美國肉食主義的極致表徵,2004年5月在臺灣上映的一部紀錄片,便是一個全肉食的極端例證。


影片中,一位美國導演把自己當白老鼠,三餐只吃快餐店內的漢堡,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實驗。



經過30天的快餐洗禮,高脂肪、高糖分、高熱量讓這位年輕導演體重暴增12公斤,且膝蓋酸痛,血壓、血脂值急速攀升,肝功能也出現問題。他的家庭醫師看著檢查報告搖搖頭說:「再這樣吃下去,你可能會死。」


吃得「美味」、吃得方便,可不代表吃得健康。



早在1989年,拯救地球組織(EarthSave)便歸結數十年來的科學研究報告,提出許多不宜吃過多肉類的數據證明。


譬如說:美國男性覺得吃動物食品才有男子氣概,但研究結果顯示,每天吃肉類、蛋、奶的男性比吃很少或完全不吃的男性,得前列腺癌的風險高3.6倍以上,男子氣概的代價似乎不小。



而在另外一份研究中指出,美國65歲的肉食女性,骨質流失的比率高達35%;但同年齡、茹素的女性,平均骨質流失卻只有18%。


深究其醫學上的原因,人體一旦攝取過多的蛋白質,會致使鈣質流失,就會導致骨質疏鬆症和腎臟衰竭,而美國這樣的病例至少有上千萬人。吃肉不僅導致骨質疏鬆症和腎臟衰竭,甚至還和癌症有關。



一份針對122000名美國護士的研究即指出,每天吃肉的婦女,罹患大腸癌、直腸癌的機會比每月吃肉少於一次的婦女高出25倍!


花蓮慈濟醫院負責心臟內科病房的營養師陳靜怡是位「六年級生」,在她多年的專業訓練裡,早已確立吃肉與癌症的絕對關係。


她說:「念書時課本上就確定動物性脂肪攝取過多,會導致胃癌、大腸直腸癌、胰臟癌,還有女性的乳癌。」


而臺灣的死因前四名:癌症、中風、心臟病、糖尿病,也已經被證實跟葷食脫不了關係。



為了遠離致命疾病,專家、營養師、媒體大力鼓吹蔬菜水果對身體的幫助,像是「5aDay,CancerAway(天天五蔬果,癌症不找我)」,現代人也逐漸認同多吃蔬果的好處。但是,有必要吃素嗎?少量的肉類不會比吃素好嗎?沒有吃肉類營養怎麼足夠?


從最嬌嫩的新生兒養育過程中,最能感受到對營養的取決。為了呵護襁褓中的寶貝,母親或阿嬤總是會費心地以「大骨頭」、「魚勿仔魚」熬煮稀飯,為的是給小嬰兒最好的營養,在孩子成長的黃金階段,「吃素」幾乎被視為不可能的任務!


而近日美國的一份研究報告更是宣稱,給孩子吃素是「不道德的」,這樣的說法,不僅讓反對素食者抓住機會登高疾呼,也引發全球素食者的批判和響應,由此又再一次地掀起「素食」健康與否的話題!



回顧素食的浪潮,19世紀中期,現代素食運動便有逐漸興盛的風氣。於1889年成立的素食聯盟(VegetarianFederalUnion)其後在1908年由國際素食聯盟(IVU)接手,該組織不僅整合了全球的素食團體,更是大力推動茹素的風潮。


在1982年的美國,素食人口有900萬人,目前則超過1400萬人。總人口達6000萬人的英國,則有1/4的素食人口。在臺灣,素食人口也超過200萬人。在茹素人口數量增加的同時,全球素食人口的平均年齡也正在逐漸下降中。


保羅·紐曼


你知道嗎?其實許多知名的人物都是素食者。身材窈窕的美國女歌星瑪丹娜、有性格的老牌影星保羅·紐曼、達斯丁·霍夫曼、電影蜘蛛人裡身手矯健的男主角託比·麥魁爾,與發明相對論的愛因斯坦都是素食者,而醫者的典範史懷哲也是茹素者。


此外,許多身體機能絕佳的頂尖運動員也都是素食者,包括:美國職棒大聯盟全壘打王漢克·阿倫(HankAaron)、網球名將金恩夫人(BillieJeanKing)、桌球界的神奇小子傅家俊等等。


傅家俊


關於素食的一則趣聞是,日本職棒西武隊在1981年賽季墊底後,於1982年換上新的監督,新教頭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全體隊員吃素,為此別人嘲笑他們是「吃草的獅子」,結果他們在1982及1983年連續兩年得到全日本職棒冠軍。


許多民眾將素食的動機歸因於宗教因素,然而從以上名人們的吃素原因來看,見證到素食者的健康,應該也是促使葷食者改吃素的重要原因,因為他們認真地聽到了身體內各個器官的召喚。



數十年來,全世界關於素葷食營養與臨床影響的研究論文已非常豐富而紮實,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等,這些國際知名的專業醫學期刊中不時都會出現新的研究驗證。


每一份新報告出爐,就讓我們多了解一點身體器官對於營養的選擇性,也為素食的健康性多添一分。或許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許多具備醫學專業的醫生們,紛紛選擇茹素。


因為他們知道,所有相關的研究報告都是由全世界最具有醫療專業、最懂得身體器官的人,以科學的方式舉證了素食的飲食方式最適合人類。


林俊龍院長


至今已經茹素二十年的大林慈濟醫院院長,同時也是心臟外科權威的林俊龍醫師,在其自著的《科學素食快樂吃》書中序言裡道出他在美國開始茹素的機緣──「在我的臨床經驗中,罹患狹心症、心肌梗塞,或做過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甚至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病人,幾年之後,甚至於在短短的半年、一年之後再復發……」


林俊龍院長深深感慨,「就這樣,我開始對心臟血管疾病的預防作深入的探討,才發現導致心臟血管疾病的許多危險因子,了解到飲食是預防血管硬化最重要的一個因子以後,便開始在醫學文獻上搜集資料,才又發現新鮮的蔬菜水果,尤其素食是最健康的飲食方式。」



素食不是只有對心臟血管疾病有益,對於消化道系統更有直接幫助。花蓮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胡志棠醫師提到,全世界都知道,吃肉(特別是紅肉)、醃漬、不新鮮的肉品,容易罹患消化道癌,包括胃癌、大腸癌。


他更提到:「日本人愛吃肉、海鮮,罹患胃癌的比例全世界最高。」



早在1971年,柏基特(DenisBurkitt)博士就提出了葷食與大腸癌密切相關。纖維素是大便殘渣非常重要的來源。柏基特博士注意到,高纖維食物只需大約20到30個小時即可穿過消化道,但是那種低纖維高脂肪的飲食使得食物需要80到100個小時才能穿過消化道。


長時間處在腸道中的高脂肪食物,不僅會造成更大量的細菌生長,更將人體中的膽鹽轉化為致癌的毒素,不斷累積在人體內。



如何讓腸胃舒服,胡志棠主任說:「我們腸胃科醫師,100位中有90位會攝取大量的蔬菜水果。我自己每天有90%都吃蔬菜水果,每餐有三盤青菜;這樣排便才會通暢,不會便秘,毒素才不會累積在體內。」



科學實證也顯示,素食者比葷食者癌症發病率低20%至40%。植物性飲食包括:全穀類、豆類、蔬菜及水果,有保護人體、降低罹患癌症風險的作用。例如,黃豆含有具抗氧化作用的異黃素,可避免大腸癌、口腔癌、肺癌及肝癌的發生。


劉詩玉營養師也強調,「植物性食物中的植物固醇及皂素亦可減少罹患大腸癌機率。新鮮蔬果類含有許多抗癌物質,如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等。」



而不吃葷食的好處可是不少,不可能得狂牛症,減少沙門氏菌、大腸桿菌中毒的機會,防止糖尿病的產生,免疫系統會增強。吃素簡直是健康的代名詞!


花蓮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裴馰一年前開始吃素,問起他吃素的原因,他這麼回答:「抽菸,會得肺癌。你還會抽菸嗎?可能一半的人繼續抽,因為有惰性,不肯改。」



熱愛足球運動的裴馰醫師改變飲食習慣吃素,「最主要是為了自己身體健康,因為所有的論文研究結果都告訴我『素食是對的!』第二個原因則是環保,為了節省地球資源,為了下一代著想。」



以肉類為主的飲食習慣,對環境造成了毀滅性的衝擊。要種出一磅的小麥需要約25加侖的水,但要養出一磅的肉品卻需要2500加侖的水,足足是小麥的100倍。


美國中部地區的地下水,是飲用水的主要供應來源,但光是為了養牛的用水,就足以使得水源快速枯竭。而且,養牛所需的土地面積是栽植蔬菜、水果和穀類的20倍。



諷刺的是,為了讓人吃1磅的動物蛋白質,必須給動物吃21磅的植物蛋白質。以美國為例,如果一年少消耗10%的肉品,就可以釋放出1200萬噸的穀米給人類食用,這個食物量可以餵飽6000萬人。


相反,素食者既兼顧了身體的健康,發現還能夠愛護地球,何樂而不為!



對於罹患消化道癌症的患者,胡志棠主任都會建議病人:「避免吃肉,尤其是煙燻、烤的,多吃新鮮蔬果、五穀、含纖維質高的食物。」


當然,病人第一個反應都是:這樣營養夠嗎?


針對這樣的疑問,胡志棠主任簡單而肯定地回答:「肉類提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但是有細菌感染、化學成分在裡面。而素食並不會有營養不均的問題,只是沒有飽足感。」



當然,胡志棠主任會順道送給患者一個禮物,那就是跟他們說:「要運動」。


基本上,蛋白質、脂肪和糖類這三大營養素是比較不用擔心缺乏的。但是總有人一旦知道你吃素,就會馬上問你,「如何攝取蛋白質?」事實上,豆類、穀類、堅果類都含有蛋白質,根本不須擔心。


花蓮慈濟醫院營養師劉詩玉解釋道:「肉類的營養成分是蛋白質,黃豆及黃豆製品都是優質的蛋白質攝取來源。而攝取一塊100克的傳統豆腐與35克瘦肉,熱量同樣是55大卡,且豆腐的飽和脂肪酸少,完全沒有動物性膽固醇,所以攝取豆腐反而較肉更好。」


相關焦點

  • 科學研究表明:吃素的動物智商更高,為什麼人類還要吃肉?
    吃草的智商高還是吃肉的智商高?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從通過鏡子測試的7種動物來看,吃草的佔兩席,雜食性的佔2席,肉食類的3席,看來還是肉食動物比較多一些,那麼真的是肉食類的智商高嗎?吃肉的智商真的比吃草的要高嗎?
  • 愛吃肉的人和愛吃素的人,誰更健康、更易長壽?聽聽醫生怎麼說
    愛吃肉的人和愛吃素的人誰更健康,這一直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其話題火熱程度絲毫不亞於雞生蛋,還是蛋生雞。我們都知道現在生活條件好,物質豐富,很多人都患上了慢性疾病,每次去看病時醫生總會說是飲食不當引起的。
  • 這些你以為吃素的動物也會吃肉
    雖然倉鼠也會回收幼崽,但是倉鼠本身除了穀物外也會吃肉就不算在裡面。 小兔子在產子後,如果營養不足時就會通過咬死自己的孩子並吃掉它們來讓給自己補充營養,或者在它覺危險保護不了幼崽的時候,為了不讓幼崽落到別的動物手上,它也會直接吃掉幼崽。
  • 素食名人- 原來他們都吃素!
    本文分享一些古今中外素食名人,他們包括著名的科學家、奧運冠軍、政治家、企業家、中外演員藝人士。來看看他們是如何看待吃素的吧!您很可能是他們當中一些人的粉絲。儘管我在跑道上破了學校的記錄,人們還是常常質疑我的飲食習慣是否能為我帶來足夠的體力。」
  • 吃肉跟吃素的人,體內含有的農藥量是15比1
    你看現在的孩子吃的是愈營養,但是有沒有愈健康?而且是愈有錢的家庭,愈不健康的佔多數。明明有錢,怎麼換不到健康?沒有正確的常識。我自己教了幾年書,很微妙,我曾經在山區教書,然後又在大都市教書。山區的孩子吃的比較沒有那麼營養,但是他們的身體比市區的強壯太多了,他們跑五圈、跑八圈,神態自若;都市裡面的孩子,跑一、兩圈就快上氣不接下氣。城市裡的孩子吃太多肉,營養過剩。
  • 長期吃素能保證營養嗎?
    減肥需要吃素食已經成了生活中常見的口號,因為不少人覺得肥胖就是由油膩飲食引起的,所以為了保持身材,素食漸漸成為一種流行的飲食方式,不少素食者在社交媒體分享自己素食後的感想,並號召大家和自己一起吃素。 不過這種流行,同時伴隨著一些爭議,那素食到底好不好?長期吃素能保證營養嗎?
  • 醫生吃素、醫院開素食餐廳,他們說:我們不想病人越治越多!
    ——蕭長江醫學博士 ·01· 醫生吃素,開素食餐廳 當你還在大魚大肉時,還在懷疑素食營養不良時,許多醫生開始倡導素食了。
  • 慶春論素之番外篇|吃素「我覺得也講究緣分」
    呂哥:其實不一定是素食和運動,你吃任何東西,運動對我們現在生活也很重要。我吃素24年,但是到今時今天,還是有人常問我吃素夠不夠力,吃素有沒有營養。 力量是鍛鍊出來的,並不是吃肉就很有力量,吃素就沒有力量。你看少林寺真正出家的人也吃素的(力量都很大),為什麼?因為他練了。吃肉的人天天不鍛鍊,結果(也)可能會變成一個肚滿腸肥的胖子。所以不管你吃肉吃素,力量是練出來的,千萬不要有誤區,我吃素就沒有力量。
  • 吃素能救地球嗎?
    第三個影響是因為吃素,營養濃度變低,所需食物量變大,所以人類要種更多糧食,要花更多時間去吃東西,人類慢慢會走向動物一樣整天採食、整天耕種—那很多人類文明、科技、文化、休閒都變得不重要,然後逐漸消失。第四個影響是如果人口持續成長,人的腸胃慢慢適應素食,排出來的屁(甲烷及氨氣),像當年素食恐龍一樣,屁屁汙染了整個地球。
  • 為什麼很多飲食素淡甚至不敢吃肉卻瘦不下來?
    不愛運動,飲食習慣很垃圾,喜歡暴飲暴食,查出脂肪肝後被醫生告誡飲食要素淡,要堅持運動。結果人家把素淡直接理解成吃素,早餐連食堂的大肉包子都不敢吃了,改吃蛋炒飯加鹹菜,正餐是午一大碗雜糧面或者涼皮之類的,吃菜也只吃素菜。
  • 誰說練瑜伽就一定要吃素?是肉夾饃不香了麼?
    ,好像我們不吃素就不是一個合格的瑜伽人。當然,並不是我主觀意願不吃、或者強迫自己不吃,更不是為了減肥選擇不吃肉。而是那段時間,只要是吃肉,身體就會有明顯的反應,腸胃不適、噁心、消化不良等等。在吃素的那段時間,以及現在,身體並沒有因為不吃肉或少吃肉而引起營養不良等情況
  • 吃素12年!奧運場上的滑冰女王:不吃肉也可以成為出色的運動員
    但是因為吃素,梅根遇到的麻煩也不少她最艱難的食物經歷之一是在2014年索契冬奧會上對於花樣滑冰比賽來說這趟旅程比平時要長杏仁奶,自製的麵包,足夠的堅果和種子都是她必備的食物梅根表示,儘管在旅途中確保自己得到適當的營養是件麻煩事但她的素食飲食帶來的好處遠超過這點
  • 年齡越大,越要儘量多吃肉?醫生建議:3種肉,50歲後不妨多吃點
    年齡越大,越要儘量多吃肉?醫生建議:3種肉,50歲後不妨多吃點導語:隨著物質條件的提高,人們吃的也越來越豐富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養生,讓自己的身體更加的健康。當然的年齡越來越大的時候,身體就是會發生很多改變的。很多人的腸道功能沒有以前好了,這是非常明顯的。
  • 只吃素不吃肉,我能瘦成一道閃電嗎?
    提到減肥,我們腦海中常常浮現出的就是倆字——吃素。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吃素有的時候比吃肉還容易長胖。所以減肥並不等於吃素。還有很多素食館裡熱賣的紅燒茄子,油燜春筍,回鍋藕片,炸薯條蘑菇,這些素食熱量極高比吃肉還容易長胖。
  • 「素食日」吃素就代表健康?關於吃素你是不是有什麼誤解!
    吃素食,已經不再是一個新鮮新奇的概念了,從國外興起的吃素群體,到國內也有越來越多吃素食群體。很多明星也吃素食,雖然都基於不同的理由。比如說不老男神鍾漢良小哇從小有著飲食清淡的習慣,後來得了胃病醫生建議吃的再乾淨一點,開始正式素食。平時簡化自己的一日三餐,有時候每一餐都不過飽,有時晚上有聚會,他只是安靜的拿一杯果汁坐在窗邊慢慢享用。
  • 太可怕了,吃素也能吃成「三高」?
    但如果改成一點葷腥也不沾,能逃脫疾病的「魔爪」嗎?答案是:不可以。長期吃素會讓我們身體內缺少兩類物質,而這兩類物質會通過各種方式最終導致「三高」的發生!01、天天吃素,居然吃出脂肪肝?家住杭州的張女士,45歲,身高160cm、體重90多斤,身材勻稱、無肥胖。
  • 吃素是淨化身心提高智商最直接的方式!一點也不用擔心營養不良
    對前半句我不完全認同,因為有些高大的動物如牛、象、長頸鹿……都是食素的,它們也很強壯。另外,拳王阿里與很多體育明星也都是食素的,他們都創造了優異的體育成績,也很勇而悍。後半句,「食谷智慧而巧」,我非常贊同。
  • 減肥能吃肉嗎 適當吃肉有助減肥瘦身
    很多減肥人群都誤以為減肥期間是不可以吃肉的,其實這個想法是不對的,減肥期間可以吃肉,只是吃的肉類要做好選擇,那麼,什麼肉可以在減肥的時候起到幫助的作用呢?肉類是很多人愛吃的,對此有人問減肥能吃肉嗎?當然可以吃,適當吃肉有助減肥瘦身。
  • 少林寺出身的明星,前三位都還俗吃肉,唯獨他還在堅持吃素!
    近日由趙文卓領銜主演的全新版本《大俠霍元甲》正在熱播,因此「陳真」的飾演者釋小龍也便成為了全網關注的對象,就好像是看到了繼成龍、吳京之後的接班人一樣,那麼今天就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少林寺出身的明星都有哪些吧,前三位像釋小龍這樣的都已經還俗開始吃肉了,唯獨最後的他還在堅持吃素
  • 吃素就能減脂嗎?這幾個減脂誤區要牢記,早知道早受益
    歡迎大家觀看二姐這篇吃素就能減脂嗎?這幾個減脂誤區要牢記的文章。本圖文為二姐美食原創作品,嚴禁轉載與抄襲。如果有美食方面的想法,歡迎大家和我交流!二姐美食,教你做家常美味。二姐心得之吃素就能減脂嗎,這幾個減脂誤區要牢記一說到減脂,其實是我們經常要討論的話題,減脂就意味著我們要減少熱量的攝入。那麼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個說法,大魚大肉吃著熱量高,還是少吃點比較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