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首詩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涼州詞》

2021-02-19 中小學讀書會

《涼州詞》·王之渙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黃河遠上白雲間,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一片孤城萬仞山。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ǔ 

羌笛何須怨楊柳,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春風不度玉門關。

【注釋】: 

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配的唱詞。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云:「《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屬唐隴右道,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尺或八尺(1尺≈33.3333······釐米)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

何須:何必

楊柳:《折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詩經·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

度:吹到過

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春風:某種溫暖關懷或某種人間春意春象

【今譯】:

被風捲起的黃沙,好像與白雲連在一起,


玉門關孤零零地聳立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折楊柳》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


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賞析】: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西北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

首句抓住自下(遊)向上(遊)、由近及遠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描繪出「黃河遠上白雲間」的動人畫面:洶湧澎湃波浪滔滔的黃河竟象一條絲帶迤邐飛上雲端。寫得真是神思飛躍,氣象開闊。

詩人的另一名句「黃河入海流」,其觀察角度與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雖也寫觀望上遊,但視線運動卻又由遠及近,與此句不同。

「黃河入海流」和「黃河之水天上來」,同是著意渲染黃河一瀉千裡的氣派,表現的是動態美。而「黃河遠上白雲間」,方向與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遠流長的閒遠儀態,表現的是一種靜態美。同時展示了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不愧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出現了塞上孤城,這是此詩主要意象之一,屬於「畫卷」的主體部分。「黃河遠上白雲間」是它遠大的背景,「萬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

在遠川高山的反襯下,益見此城地勢險要、處境孤危。「一片」是唐詩習用語詞,往往與「孤」連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雲」等等),這裡相當於「一座」,而在詞採上多一層「單薄」的意思。

這樣一座漠北孤城,當然不是居民點,而是戌邊的堡壘,同時暗示讀者詩中有徵夫在。

「孤城」作為古典詩歌語彙,具有特定涵義。它往往與離人愁緒聯結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鬥望京華」(杜甫《秋興》)、「遙知漢使蕭關外,愁見孤城落日邊」(王維《送韋評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為下兩句進一步刻劃徵夫的心理作好了準備。


詩起於寫山川的雄闊蒼涼,承以戌守者處境的孤危。

第三句忽而一轉,引入羌笛之聲。羌笛所奏乃《折楊柳》曲調,這就不能不勾起徵夫的離愁了。此句系化用樂府《橫吹曲辭·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的詩意。

折柳贈別的風習在唐時最盛。「楊柳」與離別有更直接的關係。所以,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的笛曲也會觸動離恨。而「羌笛」句不說「聞折柳」卻說「怨楊柳」,造語尤妙。這就避免直接用曲調名,化板為活,且能引發更多的聯想,深化詩意。

玉門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離人想要折一枝楊柳寄情也不能,這就比折柳送別更為難堪。徵人懷著這種心情聽曲,似乎笛聲也在「怨楊柳」,流露的怨情是強烈的,而以「何須怨」的寬解語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尋味。

這第三句以問語轉出了如此濃鬱的詩意,末句「春風不度玉門關」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門關」一語入詩也與徵人離思有關。《後漢書·班超傳》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所以末句正寫邊地苦寒,含蓄著無限的鄉思離情。

如果把這首《涼州詞》與中唐以後的某些邊塞詩(如張喬《河湟舊卒》)加以比較,就會發現,此詩雖極寫戌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但寫得悲壯蒼涼,沒有衰颯頹唐的情調,表現出盛唐詩人廣闊的心胸。

即使寫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壯,悲涼而慷慨。「何須怨」三字不僅見其藝術手法的委婉蘊藉,也可看到當時邊防將士在鄉愁難禁時,也意識到衛國戌邊責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寬解。也許正因為《涼州詞》情調悲而不失其壯,所以能成為「唐音」的典型代表。

相關焦點

  •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鑑賞
    涼州詞【唐】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注釋】①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②原題二首,此其一,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云:「《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唐隴右道涼州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③遠上;遠遠向西望去。「遠」一作「直」。
  •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仞」是長度,一仞是多少?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是一千古名句,該句古詩詞估計大家都學習過,來自於唐朝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這是一首邊塞詩,全詩可見雄渾蒼涼之感,全詩是這樣的: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這是王之渙非常有名的一首詩,是一首七言絕句,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在這首詩中有一個長度單位「仞」,那麼既然「仞」是長度單位,大家知道一仞大概是多少嗎?「仞」是古代度量長度的計量單位,在《說文》中有關於這個長度單位解釋,在《說文》中是這樣記載的:「仞,伸臂一尋八尺也。」
  • 王之渙 |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其詩用詞十分樸實,然造境極為深遠,令人裹身詩中,回味無窮。可惜他的詩歌散失嚴重,傳世之作僅六首,收入《全唐詩》中。這六首詩中,《登鸛雀樓》《涼州詞二首》和《送別》三首皆著名,又尤以前兩首膾炙人口,可謂「皤發垂髫,皆能吟誦」。其中「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和「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都是流傳千古的佳句。
  • 古詩鑑賞(六)「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更是千古絕唱。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
  •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唐代: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 《涼州詞》首句應為「黃沙直上白雲間」而不是「黃河遠上白雲間」
    通過對多達37種文獻、50個版本的查證,尤其是對同一文獻的多版本比較,本文不僅對《涼州詞》進行了全面的考辨,而且校了前人論文論著中的一些訛誤。綜合考慮意境、版本等各種因素,《涼州詞》的幾處異文應該取「黃沙」「直上」和「春光」「不度」。關鍵詞:大數據 王之渙 涼州詞 黃河遠上 黃沙直上 出塞黃沙直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 一天一首古詩詞——涼州詞
    ,一片孤城萬仞山。王昌齡的詩被唱了兩首,高適也有一首詩被唱到,王之渙接連落空。輪到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則為「黃河遠上白雲間」。王之渙甚為得意。這就是著名的「旗亭畫壁」故事。此事未必實有。但表明王之渙這首詩在當時已成為廣為傳唱的名篇。詩的前兩句描繪了西北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
  • 一天一首古詩詞:涼州詞(王之渙)
    涼 州 詞【唐】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 每日一詩 | 《涼州詞》王之渙筆下的邊塞好風光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為當時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雲中流出來的一般。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既然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關外的楊柳自然不會吐葉,光「怨」它又有何用?王之渙(688—742),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薊門人,一說晉陽(今山西太原)人。
  • 王之渙《涼州詞》
    今天我們一起來分享王之渙的一首很著名的作品《涼州詞》。首先,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首詩。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先解釋一下,《涼州詞》,這是唐代的一種曲調的名稱,並不是詩的題目。涼州在哪兒呢?就是現在甘肅的武威市。
  •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路向西,為什麼越走越悲壯悽涼
    出塞(涼州詞)【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 經典詠流傳:王之渙《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今天我們一起來分享王之渙的一首很著名的作品《涼州詞》。首先,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首詩。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先解釋一下,《涼州詞》,這是唐代的一種曲調的名稱,並不是詩的題目。涼州在哪兒呢?就是現在甘肅的武威市。
  • 【每日一首詩】《出塞》 王之渙
    《出塞》    作者: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
  • 涼州詞二首(王之渙)
  • 詩詞鑑賞--涼州詞(王之渙)
    涼州詞唐·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注 釋】  涼州詞:又名《出塞》,是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配的唱詞。  遠上:遠遠望去。「遠」一作「直」。  萬仞: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尺或八尺(1尺約為33.33釐米)。萬仞是形容很高的意思。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今甘肅、青海、四川一帶。羌笛是羌族樂器,屬橫吹式管樂。  度:吹到。
  • 《涼州詞》:這裡有「春風不度玉門關」外,壯闊悠揚的大漠風景
    相傳詩人王之渙曾與高適、王昌齡到酒店飲酒,正好碰上梨園伶人唱曲宴樂,三人便私下約定以伶人是否演唱各自所作詩篇以定詩名高下。結果三人的詩都被唱到了,而在伶人中一位最美的女子所唱詩詞則為「黃河遠上白雲間」,這讓王之渙甚為得意。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〡必背古詩《涼州詞》NO.8
    《涼州詞》,在唐朝,酒樓是賽詩的重要場所。高適、王昌齡、王之渙就曾在旗亭酒樓裡賽過詩。四位歌手登場了,要演唱詩人的詩作了,第一位登臺唱的是王昌齡的詩,王昌齡十分興奮。接著第二位上臺,剛一開口,高適一聽是自己的也激動萬分。第三位上臺,仔細一聽,居然又是王昌齡!王之渙著急了,這比數量鐵定是沒戲了呀!
  • 誦讀古詩《涼州詞》王之渙
    《涼州詞》(唐)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涼州詞
    >】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將士何須哀怨那柳樹不發芽,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外。1、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
  •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唐】王之渙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