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近山手下三劍客有多牛?合在一起,當過六個大軍區首長

2020-12-14 文史茶館2018

王近山是一位帶有遺憾的名將。雖然名滿天下,戰功赫赫,卻只是一位普通的開國中將。王近山能打仗,那真不是虛的。看看他帶出來的兵,至今第十二集團軍依然是一支王牌軍,捍衛祖國的東大門。

建國後,王近山雖然成就不大,可是他帶出的三劍客,後來卻都成為國之柱石,中流砥柱。他們都成為大軍區的首長,驚人的是,他們三位加在一起,居然當過六個大軍區的首長,就此而論,完全可以與開國上將中的「三楊」相媲美了。

那麼,王近山手下的三劍客都是誰呢?那是在解放戰爭時期,王近山擔任劉鄧大軍第六縱隊司令員的時候,手下有三位旅長,分別是第十六旅旅長尤太忠、第十七旅旅長李德生和第十八旅旅長肖永銀。當時的縱隊沒有師級主管,縱隊下面就是旅,這三個旅成為第六縱隊的骨架,也是王近山股肱。第六縱隊打了很多惡仗,全靠了三位能徵慣戰的旅長。

三位旅長,每一位都是勇冠三軍,都有王近山好勇鬥狠死戰不退的作戰風格,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以並稱為三劍客。劍者,亮劍也,鋼刃也,刀鋒也。後來,第六縱隊改編成第十二軍,王近山當了軍長,三位旅長中的兩位李德生和尤太忠改任師長,肖永銀升任副軍長。

(尤太忠上將)

一、尤太忠

尤太忠是河南光山人,我去過他的故居,磚橋鄉尤崗村。尤太忠的故居正好位於村口第一家,右側環水,整潔明麗,是一個修身養性的好地方。尤太忠出生的時候,家境非常貧寒,他的父親因為生病沒有錢醫治,在尤太忠10歲那年撒手人寰。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母親只好把尤太忠的姐姐賣給人家當童養媳。

尤太忠有一個很不幸的童年,他給地主老財家放牛,卻還動輒遭到地主老財們的毒打。是可忍孰不可忍也,當時的尤太忠不過是個十幾歲的孩子,他也懂得還手。有一天,他暴打了地主家的兒子。這可闖下了大禍,他是一個沒有父親的孩子,沒有人替他做主,即便是父親還在,也不敢得罪地主啊。

怎麼辦?第二天天還沒有亮,尤太忠就離家參加了紅軍,最開始在兒童團,然後參加光山縣遊擊大隊,遊擊大隊後來被改編成光山縣獨立團。1932年,尤太忠所在的部隊被改編成紅四方面軍的一個團,這一年年底,紅四方面軍離開了鄂豫皖蘇區,進入四川,重新開闢根據地。第二年,尤太忠當上了司號員。司號員雖然不是一線戰鬥人員,卻也是一項十分危險的工作,尤太忠表現勇敢,受到了領導的表揚。

(尤太忠將軍故居)

1934年,尤太忠升任通訊班班長、排長。1935年,尤太忠改任連政治指導員。1936年,尤太忠升任營代理教導員。在紅四方面軍艱苦轉戰、浴血長徵的路上,尤太忠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從基層升了上來。

抗戰爆發,尤太忠所在的紅三十一軍被改編成386旅,他在772團當連政治指導員,王近山是這個團的副團長,從那時候開始,尤太忠就已經成為王近山的部下了。1942年,尤太忠升任團長。抗日戰爭勝利,尤太忠先是擔任第十七旅副旅長,然後改任第十六旅副旅長,在1947年升任第十六旅旅長。1949年,尤太忠擔任第三十四師師長。新中國成立後,他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

1955年,尤太忠被授開國少將軍銜。那一年,他只有37歲。正是年富力強。1960年,尤太忠擔任第二十七軍副軍長,第二十七軍由原來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改編而成的,是許世友的老部隊,隸屬於許世友領導的南京軍區。尤太忠成為許世友的部下。兩年後,尤太忠升任第二十七軍軍長。許世友稱尤太忠統領的第二十七軍是一支拖不垮打不爛的光榮部隊,總能完成軍區交辦的艱巨任務。

1970年,尤太忠擔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主管戰備。從軍長到大軍區副司令員,當然是升遷了。那一年,尤太忠52歲。上任之後,尤太忠就帶著人跑遍了燕山山脈、太行山山脈、內蒙古草原戈壁等,一一考察戰備情況。為了應對北方局勢,尤太忠還兼任內蒙古軍區司令員。他較好地解決了內蒙古鐵路運輸問題,受到了中央的表揚。

1980年,62歲的尤太忠調任成都軍區司令員,從祖國北方,來到了大西南。1982年,尤太忠改任廣州軍區司令員,來到祖國的最南方,繼續為國戍邊。每到一地,尤太忠都堅持到最一線考察,是一位難得的良將。我在尤太忠故居裡參觀,看到很多他到邊防一線考察的真實照片。1988年,尤太忠授上將。

(李德生上將)

二、李德生

李德生是河南新縣人,李德生是王近山最為鍾愛的愛將。李德生小時候的經歷和尤太忠非常相似,他也是家境貧寒,10歲就去學裁縫。所不同的,李德生是經常被師傅和師母毒打,被打得遍體鱗傷。李德生一怒之下跑回了家,為了生計,換了工作,給一位本家叔叔放牛,可是嬸嬸對他也不好,經常不讓他吃飯。尤太忠10歲喪父,李德生10歲喪母,12歲參加了童子團,並擔任團長。1930年,14歲的李德生正式參加紅軍,當時紅四方面軍還沒有成立呢。

尤太忠的革命起點是司號員,李德生則從傳令兵開始幹起,因為他們參軍時的年齡都太小,不宜參加一線戰鬥。到紅軍長徵時期,李德生升任班長。抗日戰爭爆發,李德生在陳錫聯領導的769團當排長。解放戰爭爆發,李德生在陳錫聯領導的第三縱隊當團長。1946年,李德生調任第六縱隊第十七旅旅長,成為王近山的部下。刀劈三關解放襄陽,鏖戰上甘嶺,李德生成為王近山關鍵時刻最倚重的殺手鐧。

1955年,李德生被授開國少將,那一年,他39歲,擔任了第十二軍軍長。當時轟動一時的「郭興福教學法」就是從第十二軍推廣開來的,郭興福最初是由李德生發現的。1967年,李德生擔任安徽省軍區司令員,第二年兼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這是一個大軍區副職,當時的軍區司令員是許世友。

(李德生)

李德生在安徽的工作受到了毛主席的關注。在一次中央全會上,當周總理念到李德生的名字時,毛主席打斷了他,問道:「哪個叫李德生?」李德生當即站了起來。毛主席問了他一個問題,李德生如實回答。有人可能要問了,李德生是鏖戰上甘嶺的名將,難道毛主席不認識他嗎?開國少將有1000多位,毛主席日理萬機,哪能全認識啊?1969年,在另一次中央全會上,毛主席再次點了李德生的名字,說讓我再看看李德生同志,李德生當即站了起來,再次回答了毛主席的問題。

1971年,李德生擔任北京軍區司令員,在全國來說,這應該是最有分量的一個大軍區司令員了,肩負著保衛首都安全的重任。李德生也是第一位擔任北京軍區司令員的開國少將。毛主席非常關心李德生的成長,讓他多讀書,讀《紅樓夢》、《讀史方輿紀要》、《通鑑紀事本末》等。

1973年,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李德生雖然到北京軍區任職的時間不長,卻也參與了對調,改任瀋陽軍區司令員。毛主席當時還很幽默地對李德生說,別的軍區司令員都任職很久了,你剛到北京軍區不久,是「陪綁的」,李德生活到九十九,上帝請你喝燒酒。毛主席的語言何等精確,李德生後來雖然沒有活到99歲,卻以96歲高齡逝世。1988年,李德生授上將。

前後算來,李德生當過三個大軍區的首長,一個副職,兩個正職。這和尤太忠的經歷非常相似,尤太忠也是當過三個大軍區的首長,一個副職,兩個正職。

(肖永銀少將)

三、肖永銀

最後一位是肖永銀。肖永銀是河南新縣箭廠河鄉肖家灣人,他們村一共走出了4位開國將軍,一個村出了4位開國將軍,真是牛啊。無比光榮!肖永銀是其中最為傑出的代表。

肖永銀也是十幾歲就參加了童子團,和尤太忠、李德生稍微有點不同的是,肖永銀有一個革命烈士的父親,他的父親在村委會為黨工作,不幸因為蘇區的「肅反」被錯誤殺害了。父親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成了肖永銀永遠的痛。直到建國後的1980年,肖永銀才收到父親的平反文件。那一刻,他淚流滿面。

父親死了,肖永銀也受到歧視,童子團也不要他了,1930年,13歲的肖永銀參加紅軍。他的革命起點和尤太忠很像,都是吹號,所不同的,肖永銀吹號從13歲一直吹到了18歲。吹了整整5年。這天,肖永銀找到紅三十軍軍長程世才,說他不願意再吹號了,請求給軍長當警衛員。程世才就把他調任警衛排長。肖永銀可是一位了不起的警衛排長。紅四方面軍長徵結束後,組建了西路軍,肖永銀仍然擔任警衛排長,西路軍失利,肖永銀保護徐向前成功突圍而出。

(前排左一為肖永銀,左三為王近山)

抗日戰爭爆發,肖永銀經過學習,調到陳錫聯擔任旅長的385旅當了一名營長,從此奔赴在敵後抗日戰場。百團大戰之後,肖永銀升任副團長。抗日戰爭勝利後,國共內戰一觸即發,肖永銀調任第六縱隊第十八旅旅長,也成為王近山的部下。

1955年,肖永銀被授開國少將。三劍客中,肖永銀後來的成就最低,卻也在三個大軍區當首長。第一個也是南京軍區,肖永銀在南京軍區任職比較長,擔任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是許世友最倚重的副手。別人進許世友的家門,都需要事前通報,只有肖永銀可以24小時隨時出入許世友的家門。可見許世友對肖永銀的器重和信任。

1975年,肖永銀改任成都軍區第一副司令員,當時的司令員是秦基偉中將。到1978年,肖永銀改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當時的武漢軍區司令員是楊得志上將。

從北到南,從東北到西南,從東南到中部,北京軍區,瀋陽軍區,南京軍區,成都軍區,廣州軍區,武漢軍區,你看,三劍客加在一起,是不是當了六個大軍區的首長?部下成就如此之大,在開國將軍中並不多見。王近山雖然成就不大,部下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應該感到非常欣慰吧。

相關焦點

  • 中原野戰軍六縱王近山麾下的「三劍客」都是誰?
    6縱隊是中野的主力縱隊之一,這是一支戰功赫赫的部隊,縱隊司令員是大名鼎鼎的開國中將王近山,6縱隊也是將星雲集,王近山麾下的三個旅長也都是著名的戰將,那麼他們都是誰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16旅旅長——尤太忠
  • 國軍悍將胡璉有多厲害?居然幹掉了王近山六縱的一個旅政治部!
    胡璉是蔣介石手下一員有名的悍將,有「狡如狐」之稱。他這個綽號不是浪得的。
  • 從農場復出的王近山深夜到南京,三位軍長接站,尤太忠:老首長好
    由於家庭貧困,王近山9歲就為地主放牛,13歲開始在地主家當長工。 雖然家庭貧困,但是王近山卻是一個有想法的年輕人,他性格剛烈,一門心思想推翻惡霸地主幹一番大事業。 在這樣的信念的推動下,15歲的時候,王近山參加了紅軍。
  • 中野猛將王近山不僅能打仗,還會帶兵,帳下還出了三位頂級戰將
    王近山中野第六縱隊在王近山將軍的帶領下,承包了中原野戰軍比較難啃的骨頭,比較難打的仗。就連政委鄧公都說過,王近山同志的第六縱隊,在革命戰爭年代,是立過大功的,中野所有的惡仗,硬仗都是交給王近山將軍完成的。
  • 王近山:最年輕中將,因婚外情被開除黨籍,逐出軍界,降為大校
    而王近山中將1918年就出生於紅安,跟他一起的還有麾下的六縱三劍客之一的肖永銀少將。王近山15歲從軍,16歲就升任連長,18歲任團長,20歲任師長,37歲授勳成為最年輕的中將。而王近山被稱為中野的頭號猛將除了能徵善戰之外還得加個「瘋」字,頭號猛將才名副其實。中野六縱能徵善戰早已不是什麼大秘密,越黃河,打定陶,巧挑六營集,苦戰羊山,激戰汝河。
  • 他由中將變成了大校,去世時還是個副職,老部下不服,私改悼詞提級別!
    王近山是共和國一位特殊的將軍。他在戰爭年代是有名的「王瘋子」,打起仗來不要命,打過許多大仗險仗和惡仗,戰功赫赫,手下戰將如雲,是中國軍界舉足輕重的人物,也有著不同凡響的聲望。1955年他被授中將時,許多人就認為是低授。
  • 「瘋子」王近山:一把大刀砍出生路,戰場上橫衝直撞,靠紅旗定位
    看著王近山當了個小官,就對他不滿意了?在我看來,他王近山是卸甲歸田了!你們有什麼理由去鬥他?"於是,王近山就這麼被分派到了許世友的南京軍區。會議結束後,許世友立馬發電報將此事告訴了王近山。王近山手握著許世友發來的電報,聲音顫抖的說道:"黨中央毛主席,還有這麼多的老戰友,都沒有忘記我'王瘋子'啊!"
  • 王近山:流淚的「瘋子」將軍(上)
    在這次大會期間,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向毛澤東主席提出:「戰爭年代有幾個人很能打仗,現在日子很不好過,建議主席過問一下。」毛主席微笑著問:「誰?」許世友說;「一個是王近山,一個是周志堅。他們雖然有錯,但處理太重,應該恢復工作。」
  • 王近山三戰兩敗,錯失上將,李德生甘當綠葉,晚年成就最高
    副司令員王近山在第五次戰役指揮失當,把180師推到了風口浪尖。不過,在1952年的上甘嶺戰役中,王近山再次與範弗裡特掰手腕,終於贏得了第二階段的關鍵一戰。 西南軍區4個軍參戰,低開高走。除16軍入朝時間較晚殲敵不多,15軍、12軍殲敵都超過4萬,位居27個軍的前五。第五次戰役馬失前蹄的60軍,後期也表現不俗。
  • 紅一軍團三個師六位首長,五個開國上將,剩下的一個非常可惜
    在紅軍的歷史上,曾經有過十個軍團,每個軍團人數不一、戰鬥力不一,紅一軍團是絕對的主力,在建國後的十大元帥中,有六人都出自紅一軍團,我們偉大的主席也擔任過紅一軍團政委。這個番號的存在時間很長,也經過多次變革,在長徵初期,政委已經變為了聶榮臻,軍團長則是林彪,當時的紅一軍團下轄三個師,有六位首長,這六人後來各是什麼軍銜呢?
  • 劉鄧手下有哪位猛將,同時擔任兩個縱隊司令,55年授予何?
    ——阿倫·尼文斯(美)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956字,閱讀約2分鐘解放戰爭時期,縱隊是我軍最主要的作戰單位,劉鄧的中原野戰軍一共有七個縱隊,能當上縱隊司令的那都不是一般人,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人,竟然同時擔任過兩個縱隊的司令員
  • 「王瘋子」打仗有多瘋?每次上陣,上級要派六七個警衛員跟著他
    無論是早年隨紅軍長徵,還是日後馳騁解放戰場,提起勇敢、不怕死,沒人會忘了他王近山。早在紅四方面軍時,徐向前就曾聽說自己的手下有個聽見槍聲就不要命的連長,此人名叫王近山。那時,「王瘋子」的雅號還不屬於他王近山。一次激戰中,身為連長的王近山見戰士們已和敵人戰成一團,激動地跺著腳大喊:「拼掉這些狗X的東西。」
  • 抗日戰時期,陳賡將軍自己才2個警衛員,為何卻給王近山配6個?
    在抗日戰爭時期出現了很多的大英雄。在那個年代,陳賡將軍為了能夠保護自己手下的一個愛將,給這個團長配備了六名警衛員。是什麼樣的人能夠得到陳賡將軍如此重視,想必他的名字大家也不會陌生,那就是王近山,他在戰爭時期那是一個響噹噹的戰鬥大英雄。
  • 南京軍區一副參謀上任,司令特意為其接風,三位軍長親自迎接
    王近山將軍也許有些不知世故,但說起《亮劍》中赫赫有名的李雲龍,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王近山將軍其實是李雲龍的原型。王近山很早就參加了紅軍,也是我們軍隊中一位出色的軍事將領,曾參加過紅軍長徵,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
  • 揭示二野擒敵最多的將軍,不是王近山,而是陳賡手下的一名專家
    當時,二野整編後,中原野戰軍共有三個兵團,即第三兵團、第四兵團和第五兵團。每個軍團都有三個軍團。說到二野高層,大家可能會想到王近山將軍,他絕對是二野的王牌,他所指揮的十二軍也是二野最精銳的部隊。就連二野政委鄧公也說:"在解放戰爭中,誰對二野的貢獻最大?"最後打了那麼多硬仗的是王近山同志。
  • 王近山病逝,聶鳳智不知如何評價其一生,肖永銀:我來寫吧
    當時各個縱隊司令員都打過不少勝仗,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更加清楚這次作戰的難度。四個縱隊人員加起來不到四萬人,並且武器裝備落後,而敵軍三十萬人,裝備精良,戰鬥力很強橫。對劉鄧大軍而言,如果這次避而不戰,那麼中原地區便會成為國軍的天下,我方只能退守太行山。為此他倆的目光便再一次掃視全場,這時六縱司令員王近山站了出來。
  • 許世友力保王近山:老戰友因生活問題被解職,在農場工作險遭批鬥
    原來,1968年的夏天,河南項城縣農場有兩個造反派,想要藉機批鬥王近山,給他戴上「走資本主義當權派」的帽子,可是造反派們缺乏有實際意義的歷史證據,於是他們在查閱王近山的檔案時,發現肖永銀和他走得比較近。1968年8月,造反派找到肖永銀,想請肖永銀提供一些關於王近山在革命史上「當過叛徒」的證據。
  • 首長的話他沒全聽,卻擊斃日軍1個少將6個大佐100多個中隊長!
    首長的話他沒全聽,卻擊斃日軍1個少將6個大佐100多個中隊長!相信大家和小編一樣,一定看過一部叫做《亮劍》的電視劇,這部電視劇可謂是家喻戶曉,播出時引起了觀眾的巨大反響。那麼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人物,就是《亮劍》中主人公李雲龍在現實中的原型人物,他的名字叫做王近山。
  • 王近山千古,小平對悼詞字酌句斟,添改謹慎,後為其補發任命通知
    王近山將軍當然也不會例外,當時,王近山將軍旗下也有一批新兵。王近山將軍經過反覆思考,想出了一個妙招,將軍給其命名為:"老部隊啃骨頭,新部隊吃肉。"俗話說:"實踐出真知。"任何東西,紙上談兵都是空的。給戰士們講再多的大道理,都沒有什麼用。只有戰士們自己親身經歷,有了親身體會,比再多的講解都要管用。
  • 女兒揭秘父親王近山與母親離婚之後的命運糾葛
    沒過多久,在母親的投訴下,小姨也被婦聯的同志帶走,被發落到遙遠的內蒙古呼和浩特一家醫院工作。而且「上級」有指示:韓秀榮不能再回北京的家了,也不能在北京、天津等地工作(因為離父親太近),越遠越好!對於自己的遭遇,小姨也曾經疑惑過,還給父親寫過信,但不知什麼原因沒有收到回音。倔強的小姨沒有怨恨,沒有哀求,孤身一人帶著一疊沉重的「生活作風問題」檔案,去了偏遠的邊疆,並在那裡紮根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