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封面新聞記者 田之路
「楊警官,我們娃娃又發病了,快來幫我一下!」「楊警官,我媽媽走掉了,一直找不到人......」「楊警官,哪裡可以開親屬關係證明啊?」成都市公安局新津分局五津派出所民警楊英華的一天,從各種求助開始。每天接到數十個電話已成日常,轄區幾乎沒人不認識這位熱心腸的社區民警。楊英華有個習慣,喜歡在朋友圈裡記錄下出警的感受,一些看起來很小的事情成為與群眾密切相連的紐帶。派出所裡的同事叫他「英雄哥」,聽起來偉大,然而和他熟悉的群眾卻認為,楊英華這位「平民英雄」是身邊的好民警、好幫手。
朋友圈的小事並非群眾「小事」
鋼鐵男兒細心記錄工作心得
「兄弟,你不來跟我們談談人生,問問父母還好嗎?」「該男子來聯繫我們,含淚認錯並表示愧疚,觸動了我心。」這是今年9月,楊英華在朋友圈記錄的一次出警。一名男子在晚上跳進河中欲輕生,萬幸被救起來,送醫後一切安好。楊英華和同事聯繫了他的父母,與他交心暢談。一次普通的出警,挽救了一條生命,這讓楊英華感觸萬分。這位外貌粗獷,皮膚黝黑的鋼鐵男兒卻有著細膩的情感,在他的朋友圈,經常能看到他的「工作心得」。
記錄訓練成績,發布尋人啟事,感慨因工作沒有陪到家人,他的朋友圈,幾乎都是些工作上的「小事」,但群眾之事哪有小事呢?正因為他把大夥的大事小事都掛在心上,讓群眾對他讚不絕口。
12月,封面新聞記者見到了楊英華所負責轄區居民王元根。王大爺今年71歲了,行動有些不便,聽到楊警官來社區了,馬上從家裡蹣跚著要來見他。「我感謝他的很啊,我家裡的事,一個電話不到十分鐘就來了。」王元根的兒子長期患病,他和老伴都已年邁,一天晚上11點過,兒子突發疾病,在家裡又打又鬧。想起平時小區貼著社區民警的電話,王元根抱著試一試的態度給楊英華打去了電話。
很快,楊英華趕到了王元根家裡,了解情況後將王元根兒子送醫,並安撫老兩口。「沒得事了,放心,以後有啥子給我打電話就對了。」這一來二去,王元根和楊英華也漸漸熟絡起來,平時楊英華也不忘給王元根打電話問候。
事事有回應,事事記心中,這位將群眾小事放在心上的民警,贏得了大家一致稱讚的口碑。王元根說起他,不停地比起大拇指,說「好,好,確實做得很好。」
社區民警的「成績單」:錦旗拿到手軟
由於楊英華管轄的撫江社區流動人口多,治安情況複雜,在他的腦海裡,反覆思考的是,從影響群眾生活的小案件、小矛盾抓起,及時化解一些民間小隱患、小矛盾,用自己的真心換群眾的真情。
2020年10月3日上午,一姓謝的群眾急衝衝地來到五津派出所,報稱其汽車被人惡意劃痕,謝姓群眾情緒激動,滿臉氣憤神色。正在值班的楊英華首先耐心地安撫,讓其冷靜下來,並仔細詢問了事情具體發生的時間、地點。了解具體情況後,楊英華立即前往事發地點展開調查。走訪和調取現場監控後,楊英華鎖定了肇事者,經過多方查找,找到了肇事者。溝通以後了解到:因謝先生佔用了其車位,其因有急事又聯繫不上謝先生挪車,一時衝動所致。楊英華對他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教育,告知其行為涉嫌故意損壞他人財物,依法要承擔治安行政和民事賠償責任,使肇事者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向謝先生表示了誠摯的道歉,謝先生也諒解了肇事者,對佔用了其車位的情況表示了歉意,兩人握手言和,事情完美畫上了句號。
10月8日上午,謝先生夫婦來到五津派出所將印有「破案神速,為民解憂」和「熱心為民,情系百姓」的兩面錦旗交到民警楊英華的手上,表示對他全心全意為民,不辭辛苦為民解憂的感謝之情。
11月2日,向女士來到五津派出所將一面印有「人民衛士,一心為民」的錦旗交到民警楊英華的手中,「太感謝你了,楊警官,如果不是你,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向女士握著楊英華的手激動地說。9月初,向女士來到五津派出所向派出所民警求助,值班民警楊英華接待了該群眾,了解到系向女士因投資發生合同糾紛。楊英華了解情況後,認真為向女士進行分析,耐心解釋。在安撫了向女士情緒後,楊英華立即主動聯繫了該公司,但該公司負責人態度強硬並不願意協商解決此事。
楊英華利用休息時間多次前往該投資公司與該公司負責人進行溝通,在「跑斷了腿,說破了嘴」以後,雙方終於經過協商達成了一致,均表示滿意,並對為了解決問題不辭辛苦的楊英華表示了感謝。
據了解,五津派出所轄區總面積29.4平方公裡,管理服務人員近15萬人,今年被評為四川省級「楓橋式」派出所。很多民警和楊英華一樣,從警生涯中,沒有驚天動地,有的只是平平凡凡、細水長流。用無畏的擔當,日日穿梭在社區裡,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無私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