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還在上初中。那時候,學校的光榮榜上,有很多家喻戶曉的「大人物」。他們都是從初中直接考上了中專的校友,學習成績,一個比一個厲害,是全校師生學習的榜樣。
也許,現在很多年輕人,都覺得中專生太差勁了,只有那些考不上大學的人,成績很差的人,才會選擇讀中專。俗話說:「此一時,彼一時。」在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乃至90年代初期,能夠考上中專學校的人,就是「佼佼者」,是飛上枝頭變鳳凰的人。
記得,有一年,我們學校有四個人同時考上了中專,三個師範生,一個農校生,學校放鞭炮慶祝,比農村辦喜宴還熱鬧。誰家的孩子考上了中專,大家奔走相告,家長們藉機會教育自己的孩子:「以後,你要努力讀書,一定要考上中專。」
02
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很多年。再回首,看看當年的中專生,現在混得怎麼樣?因為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大部分的人,中專畢業之後,分配到了鄉鎮、企業、學校等地方去上班,有了穩定的工作;有人分配到企業,拿了幾年工資,然後就下崗了,成為了下崗工人;有人當了一輩子老師,雖然「桃李滿天下」,但是人生依舊沒有太大的起色;有人從鄉鎮普通幹部,混到了科級幹部,在某些部門擔任要職;有人混到了處級幹部,或者廳級幹部,真正光宗耀祖了。
到了九十年代末,有一部分中專生,去讀中專的時候,滿以為能夠分配到體制內上班,畢業的時候,才知道不能分配了,只能自主擇業。
當然,也有一些人,中專畢業之後,選擇了深造,繼續去讀大學,人生起點更高;也有一些人,辭去了工作,自己創業,在外面混得風生水起。
總而言之,三十年前的中專生,變成了一簇漸漸燃燒殆盡的煙火。大部分的中專生,現在還混跡在基層,生活在社會底層。因為起點太低,加上社會變化太快,中專學歷已經「不吃香」了,失去了往日的風光。
03
我的校友老邱,小時候,家裡窮得揭不開鍋。
他上初中那會,父母常常說:「你啊,要是考不上中專,就別讀書了。你看看家裡的條件,能夠供你上初中就很不錯了。還有你的弟弟,能不能混到初中畢業,也是一個問題。」
老邱讀書很用功,一鼓作氣就考上了市裡的師範學校。雖然家裡窮,但是父母依舊很開心,畢竟,師範畢業後,就成為了鄉村老師,跳出了農門。父母把所有的親戚朋友都求了一遍,借到了三千塊錢,學費的事情,有了也著落。
老邱在讀師範的時候,每次回家,村裡人都管他叫「邱老師」。剛開始,老邱還不好意思,但是大家堅持這樣稱呼,他就習慣了。反正以後要當老師,早一點習慣「邱老師」的稱呼,不是壞事。
老邱畢業後,分配到鄉裡的一所小學當語文老師,在小學,他待了八年,學校合併之後,他調到了鄉中學當老師。去年,老邱調到離縣城比較近的一所鎮完小當老師。一晃就過去了二十多年,老邱始終沒有離開教師崗位。
有人說:「老師是辛勤的園丁,澆灌著無數的花朵;老師是一根蠟燭,燃燒了自己,點亮了別人。」讚美老師的話很多,但是鄉村老師,慢慢變成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工資很低,壓力很大,地位也不高。
為了在縣城安家,老邱把所有的積蓄都拿出來,還不夠首付。當老邱向親戚借錢的時候,親戚們都用異樣的眼光看著老邱:「邱老師,你怎麼好意思向我借錢?你有固定工作,旱澇保收,錢應該不是問題啊。」親戚們的話,讓老邱恨不得找一條地縫,鑽進去。
04
其實,很多中專生,和老邱的情況差不多。我的兒時的夥伴老吳,今年五十一歲了,一直在鄉鎮工作。從商校畢業後,老吳去了縣裡最偏遠的瑤族鄉上班,當年,鄉幹部的工資,不是縣裡統一發放的,各鄉鎮要自己想辦法。剛剛上班的時候,老吳的月薪是一百多,後來慢慢上漲,現在是四千多,另外還有五險一金。
上個周末,我和老吳一起喝酒。老吳說:「風水輪著轉,現在的鄉幹部,不再是當初的『紅人』了。每次回到村裡,那些在外面混得好的年輕人,個個開著幾十萬的車,哪像我,一臺二手車,都開了五六年,也沒有錢換車。」
當然,老吳在村裡,還是很受尊重的。親戚朋友遇到麻煩事情了,第一個就會想到老吳,希望老吳想辦法解決一下,如果老吳解決不了,能夠指點迷津,也是好的。聚會的時候,大家都稱呼老吳為「吳鄉長」。
在體制內混的中專生,已經慢慢失去了優勢。年紀老大不小了,在升職方面,差不多觸及了「天花板」,在收入方面,也很一般。
在外打拼的中專生,也不容易。當你拿出中專文憑的時候,別人都會用異樣的目光看著你,因為現在的大學生、研究生,到處都是,誰都不會覺得中專生是高材生。還有,人到中年的中專生,要和一群高學歷的年輕人並肩前行,還互相較勁,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05
三十年前的中專生,芳華已逝,大家都不年輕了。回首當初,自己是那麼優秀,不管是讀書,還是工作,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看看現在,自己被貼上了學歷很低、收入不高、年紀偏大這樣的標籤,想扯都扯不掉。
三十年前的中專生,依舊在奮鬥的路上!依舊是令人敬佩的人!在很多部門,中專生還是挑大梁的人,並且毫無怨言。還有很多中專生,通過自學成才,拿到了大專、本科文憑,還學了技術,成為了社會的多面手;也有很多中專生,通過創業,成為了社會精英。
俗話說:「條條道路通羅馬。」當年考中專,是跳農門的捷徑,因此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時隔多年,雖然並沒有混得風生水起,但依舊沒有認慫,起碼自己奮鬥過,心中無愧。現在,社會進步了,生活條件好了,發展的機遇也多了,總有一些中專生,敢於打破陳規,成就一番事業。
人生的發展,上不封頂,只要進取不止,就會不斷超越自己。
在這裡,真心向中專生的你們點讚。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