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太祖王審知——王氏文化

2021-02-07 王氏宗親總譜

開閩王氏是唐末由光州固始南下據閩,立國於東南的廣武王王潮、武肅王王審邽、忠懿王王審知、義軍都統王彥復、新羅國(今韓國)宰輔王彥英,及銀青光祿大夫王想兄弟六人後裔的龐大家族集團。
    其先乃東周靈王太子晉、臨沂王吉後世,江左王導、鹹陽王褒之裔,自金陵徙鹹陽遷光州固始闢居的琅琊王氏流脈。開閩王氏蜚聲於閩、臺、江、浙、粵等東南沿海省區,自明清以後,更紛紛向海外擴展,因而今天在港臺以及泰國、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東南亞華人王姓家族中,絕大多數是開閩王氏的後裔。目前,僅臺灣地區有近五十萬王姓民眾,在全世界世系清楚的有近三百萬開閩王氏子孫。
趙宋太祖,欽佩閩國德政,懸匾於廷:『八閩人祖,開閩第一』。其包涵著非常豐富的家族歷史,琅琊是其郡,開閩是其望。因此,其家族的稱謂即是:琅琊郡開閩王氏,堂號為開閩第一。

     忠懿王王審知 907,在位18年 
     嗣王王延翰 925,在位不足一年 
     惠宗王鏻 926,在位3年 
     康宗王昶 935,在位3年 
     景宗王曦 939,在位6年 
     天德帝王延政 943,在位3年 


     閩太祖
  閩太祖王審知(862年-925年),字信通,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五代時期閩王,909年至925年年間在位。據《十國春秋》記載:王審知是戰國秦朝名將王翦的後代。《十國春秋·閩國·忠懿王廟碑》載:「審知,字詳卿,姓王氏,本琅琊人。秦將翦三十四代孫。」
  唐僖宗中和五年(885年),與其兄王潮、王審邽隨壽州(今安徽壽縣)變民首領王緒轉戰福建,因王緒多疑猜忌,王潮遂發動兵變,囚王緒。其後王潮擴張其勢力,於昭宗景福二年(893年)攻克福州,逐漸佔領今福建省全境,王審知時任福建道觀察副使。乾寧四年十二月初六(898年1月2日)王潮過世,王審知襲福建道觀察使、威武軍節度使,後又受封為琅琊王。後梁太祖開平三年(909年),再受封為閩王。王審知出身貧苦,故能節儉自處,在位時省刑惜費,輕徭薄賦,與民休息,並稱臣於中原。後唐莊宗同光三年(925年)去世,諡忠懿王,廟號太祖,其子王延翰繼立。

  王潮、王審知兄弟自中原南下,帶來大批族人。王審知雖有多子, 可是兄弟積相猜忌,治兵相攻, 在諸多內亂糾紛中, 許多王審知後人都被殺害。朱文進篡奪王氏政權時, 王審知後人50餘人盡被殺戮。獨有王延政一支後裔,傳世記載比較完整。王延政的後裔非常興旺,到清道光六年(1826年)合族撰修《忠懿王氏族譜》時,已傳到第二十五代,到今天則已傳至三十餘代。所以至今福建、廣東、香港、臺灣、泰國、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王氏家族,很多自認他們是開閩王氏的後裔,都尊奉王審知為他們之始祖。
  此外,王審知也被福建移民尊為開閩聖王。又由於喜乘白馬,並於兄弟中排行第三,軍中常稱「白馬三郎」,死後為閩北居民立廟奉祀,號「白馬尊王」,現在馬祖還有數座白馬尊王廟,為當地民間信仰神祇之一。另福州今亦存閩王祠,市區立有閩王塑像。在臺灣的福州人氏,常供奉開閩聖王或臨水夫人。


相關焦點

  • 開閩聖王王審知:王氏不能不知道的歷史真相
    王審知(閩東語:Uòng Sīng-dĭ;閩南語:Ông Sím-ti),表字信通,一字詳卿,廟號閩太祖(閩東語:Mìng Tái-cū;閩南語
  • 閩侯隨王審知入閩四始祖——王氏文化
    五代梁開平四年(910年),梁太祖加拜審知中書令封閩王。五代十國在中國歷史上呈分崩離析的局面,但在偏安割據的福建建立閩國的王審知,治閩實行「保境安民」政策,整肅吏治,減輕徭賦,省刑惜費;注重生產發展,鼓勵墾荒和興修水利;積極發展海外貿易,開闢甘棠港,「招徠海外船估」;興辦學校,禮賢下士,招納中原名儒碩士,使教育事業超出門閥子弟而推廣到民間。此外,還兩度拓疆。
  • 琅琊王氏歷史名人——王審知
    唐景福元年(892年)二月,王審知奉大哥王潮之命,與族兄王彥復一起,指揮部隊攻打範暉所據的福州城,經一年餘苦戰,終克榕城,確立了王氏統治全閩的局面。景福二年九月,王審知被授以福建觀察副使,協助大哥王潮掌管軍政。王潮病,命其權知軍府事。及王潮歿,審知便請二哥王審邽從泉州刺史任上來福州主政。審邽以審知治閩有功,堅辭不受。無奈,王審知「乃自稱福建留後,表於朝。」
  • 閩王故裡與固始臨泉王氏——王氏文化
    王氏三兄弟領義軍除暴安民,不久統一全閩。光化元年(898年)九月,唐廷授王審知為福建節度使。唐亡,後梁太祖於開平三年(909年)封王審知為閩王。隨王氏兄弟入閩的固始縣籍民七十多姓氏五千餘人,在福建安家落戶,繁衍生息,其後裔播及廣遠,並播遷至臺灣與海外。王審知的故裡固始縣臨泉村(今屬固始縣分水亭鄉),千百年來成為閩臺及海外「固始王氏」後裔的郡望。
  • 王審知「開閩第一」 骨肉相殘南唐滅閩
    王審知去世後,其子相繼嗣位稱王稱帝。但王審知的眾多兒子非但沒能光大父業、傳祚久遠,反而為爭奪皇位骨肉相殘,互相攻殺,最後終於導致國破家亡,給開閩王氏帶來巨大災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審知病故。長子王延翰繼位。王延翰身材高大,美皙如玉,通經史,但為人卻驕淫殘暴。審知在世時,他以長子任威武軍節度副使、管內都指揮使、特進檢校太傅、江州刺史,封琅琊郡開國公。
  • 尋根謁祖暨閩王后裔朝拜地建設太原王氏開閩始祖三公入閩1132周年慶典
    由於閩王王審知在福建地區的卓絕功績,他也被後世稱為「開疆閩王」、「開閩第一人」,深受百姓愛戴,去世後永享祭祀之榮光。  開閩起源 羅兜立祠   被譽為「開閩王」的王審知是青水畲鄉最深邃的人文註腳,王氏祖祠「羅兜祠」距今已有 1100 多年的歷史,古祠深藏不語的那些悠遠的輝煌,千年以來已轉而演變成青水畲族鄉的精神文明之一。
  • 王審知被稱為「開閩王」!它的由來,老王家的孩子應該要知道
    而在廣利廟前的牌坊中,兩幅書法各具風韻,形成了一道交相輝映的景象,也由此引出了一段王審知文化的人文靚彩和這一文化在海峽兩岸相互交織的淵源。廣利廟是為紀念「開閩王」王審知而建。王審知在北辰山的史跡,可以追溯到唐代末期,當時王審知和他的兄弟舉義旗對抗腐敗的統治,義軍在北辰山的一片竹林中,舉行 「竹林兵變」。
  • 閩王王審知後裔的幾支族派世系
    閩王王審知的後裔,不僅遍布閩、臺、江、浙、粵省等東南沿海地區,而且自明、清以後,更紛紛向海外擴展,因而今天在港、臺以及泰國、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越南等東南亞華人王姓家族中都有開閩王氏的後裔。他們的足跡還遍布日本以及西歐、北美、大洋洲等地。        廣東潮州王氏,閩王王審知四傳至王坦,初居泉州開元寺巷,後由泉州徙居廣東潮州,是為「王氏潮州祖」。
  • 十八姓隨王入閩——王審知的福建八閩大地
    人口遷移對於福建的影響不僅僅局限於人口的增長,還有文化的交融。「十八姓入閩」的大量北方人口所帶來的北方文化與習俗通過日積月累的融合,最終形成了獨特的閩文化。福建人還在頻繁的外貿活動中與波斯、阿拉伯還有南海商人接觸,也受到了一定的西方文化影響,所以閩文化得到了豐富與繁榮。
  • 王審知兄弟與父子
    王氏兄弟為部下所擁戴,勢力漸大,佔據了福建漳、泉、汀等五州。897年,唐昭宗封王潮為「威武軍節度使」。王潮死,王審知繼任,稱「留後」。907年(應為909年)封為閩王。(據復旦大學出版社《中國通史》)又據《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一所載:「威武節度使王潮弟審知,為觀察副史,有過,潮猶加捶撻,審知無怨色。潮寢疾,舍其子延興、延虹、延豐、延休,命審知知軍府事。十二月,丁未,潮薨。
  • 莆臺王氏姓氏淵源——王氏文化
    福建王審知屬山東琅琊王這一支派。唐僖宗光啟元年(885)。王潮、王審知隨王緒由河南固始入閩,初居漳州、泉州,大順二年(891),又佔據福州、莆田。景福二年(893),王潮為節度使,潮死,王審知遂自稱留後,其生有十二子,子孫散居各地。福建大多王姓都認王審知為先祖。這是因為:「王氏初建國,武夫悍卒,氣焰逼人。
  • 琅邪王氏一:氏族起源與發展——王氏文化
    唐亡,後梁立,王審知於開平三年(公元909年)被後梁加拜為中書令、福州大都督長史,晉封為閩王。    王氏三兄弟開拓閩境,勸耕農桑,興辦學堂,海外通商,使當時的八閩大地社會安定,經濟繁榮,與中原地區幹戈四起、民不聊生的亂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開閩業績詳見本志「文化成就」章)。
  • 兩岸宗親視頻連線共祭開閩三王 兩岸三十萬人在線祭拜
    【解說】清明節來臨之際,4月3日,兩岸王氏宗親分別在福建福州和臺灣臺中兩地,通過網絡視頻連線的方式共同舉辦祭拜開閩三王的祈福活動。  【解說】上午十點左右,庚子年海峽兩岸連線共祭開閩三王大典正式拉開帷幕。在福州閩王紀念館內,由福州市閩臺王審知研究會組織的少量宗親與信眾代表,遵循古法在主祭官帶領下行「三獻」禮。
  • 安溪王氏源流——王氏文化
    安溪王氏以王審知四子王延政的後裔居多,部分為王審邽及其他王氏後裔。  王審知有五子,排行為:延翰、延鈞、延羲、延政、延稟。安溪王氏蘆田招卿派、外洋派、虎邱少卿派、官橋五裡埔派與長坑華美派五大支系均出自王審知四子王延政。
  • 三槐世澤十榜家聲——王氏文化
    北朝至隋唐時期,天下有五大望族:太原王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隴西李氏、滎陽鄭氏。由於太原王氏名聲顯赫,歷史悠久,很多其它王氏後代,修改家譜,巧為嫁接,歸繫於太原王氏之下,以至有了「天下王姓出太原」之說。   歷史上王氏稱帝者,除王莽奪漢,還有王審知稱王。唐末五代時,固始人王潮、王審圭阝、王審知三兄弟率軍入閩。《十國春秋》載:王氏兄弟,本琅琊人,出身名門望族。
  • 中華王氏家譜,同祖同宗同根同源同血脈!
    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王氏文化,傳播王氏力量!
  • 太原王氏衍派
    近兩千多年來,「太原王」氏在中華民族的歷史舞臺上,為祖國統一,民族振興,在政治、軍事、外交、文化藝術等領域中做出了不少的貢獻,譜載「琅琊王」氏、「太原王」氏同出於周靈王太子晉,南齊琅琊王儉撰著《姓譜》置「太原王」氏於「琅琊王」氏之前,可見「太原王」氏的影響很早就盛於
  • 王金平祖地原屬同安——王氏文化
    」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中華王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王氏宗親交流。天地一王、王氏一家親、王氏自家的平臺、傳承先祖精神、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王氏文化,傳播王氏正能量,打造王氏宗親交流平臺,團結髮展王氏文化、英才輩出、經邦濟世、共鑄輝煌。
  • 閩王后裔精英雲集固始|向全世界宣傳開閩三王紀念館開館暨第八屆中原根親文化節
    閩王后裔精英雲集固始然而就在「開閩三王紀念館開館儀式暨第八屆中原(固始)根親文化節」開幕之前,各地閩王后裔懷著一顆虔誠之心,為了緬懷先祖開閩三王廣武王王潮公、武肅王審邽公、忠懿王審知公的豐功偉業,彰顯先祖忠貞遺德,光大先祖愛國高風
  • 《安溪姓氏志·王姓》——王氏文化
    二、入閩    王氏見載文獻入閩第一人為三國吳永安年間(258~264年)建安郡太守王蕃。《八閩通志》稱其「仕吳為建安太守。郡屬初創,築城立署,庶務紀綱多蕃勞計。」東晉王彬則是入閩定居第一人,《閩書》及民國《福建通志》載有事跡。南朝,泉州地區已有王氏居民,而且還是泱泱大族。史稱王國慶為「南安豪族」。唐總章二年(669年),嶺南行軍總管事陳政由河南光州固始率兵入閩,將士中有隊正王華、王佑甫等人,後定居福建。    唐末,王潮、王審邽、王審知三兄弟從河南光州固始縣帶領許多王氏族人入閩,其後裔遍布全閩各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