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紅刊財經
文 | 惠凱
編輯 | 承承
作為有著央企背景的光大信託,其品牌也一直被不少投資人看好的,所發行的信託產品罕有展期現象發生,然而隨著近兩年資管行業兌付風險的頻發,公司所發產品終於出現了兌付逾期現象。
作為一家央企信託公司,光大興隴信託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光大信託」)近幾年規模擴張明顯,雖然其品牌一直被不少投資人所看好,所發行的信託產品也罕有展期現象發生,但在近兩年資管行業兌付風險頻發下,光大信託沒能躲過頻發的信用風險,部分項目也未能順利兌付。
《紅周刊》記者了解到,光大信託投向青海省投的盛鼎1號信託計劃、投向龐大集團的弘遠9號信託計劃均處於延期處置中。近日,有光大信託投資人向《紅周刊》記者爆料,稱融資方為甘肅慶陽能源化工集團的光大信託-信益21號信託計劃也出現了展期。《紅周刊》記者發現,在慶陽能源化工集團項目上,中泰信託發行的中泰信託-慶泰1號信託計劃早在2019年就已展期。
光大信託-信益21號展期
擔保方慶陽經投為AA評級
投資人劉先生提供的材料顯示,光大信託-信益21號集合信託計劃募集規模不超過4.95億元,期限兩年,收益率在8.5%~9%之間,融資方為慶陽能源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慶陽能化集團」),資金將用於甘肅慶陽市「氣化慶陽」項目建設。
從信益21號產品介紹來看,其有三個還款來源:「氣化慶陽」項目的經營收入作為第一還款來源,融資方慶陽能化集團的經營收入作為第二還款來源,擔保人慶陽市經濟發展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稱「慶陽經投」)的日常經營收入作為第三還款來源。而在增信措施方面,融資方子公司慶陽能源化工集團宏泰置業有限公司以土地提供抵押擔保,慶陽經投提供連帶責任擔保。慶陽經投是慶陽主要的基礎設施建設融資和投資主體,鵬元評級給出了AA的主體評級。
天眼查顯示,慶陽能化集團的股東為慶陽國資管理局(持股92%)、國開發展基金。慶陽能化集團主要從事煤炭油氣的勘探開發與副產品加工,公司業務還涉及機械設備及配件製造、鑽採工程相關配套服務、大宗貿易等。推介材料亦顯示,慶陽能化集團主要為中石油長慶油田公司提供配套服務,是慶陽主要的融資平臺之一。
據光大興隴信託官網信息,信益21號分為8期,成立日期分別在2018年2月初~5月28日之間。其中,成立於2018年2月1日的第一期應於2020年2月中旬到期兌付。但劉先生告知《紅周刊》記者,截至最後一個工作日也未收到本息,目前已進入展期。有信託行業銷售向《紅周刊》記者透露,信益21號第一期規模接近兩億元,「第一期規模挺大,導致兌付壓力很大,如果只有幾千萬就好解決了。」
董事長涉受賄罪
融資方再融資能力受衝擊
《紅周刊》記者獲悉,導致信託計劃展期的原因之一是2017年以來開始的甘肅反腐風暴,影響到了融資方。
據甘肅紀檢監察網信息,2018年6月初,甘肅省紀委監委宣布對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正廳級)張智全實施審查和調查,而張智全曾在2006~2011年擔任慶陽市長、市委書記。在張智全離職後,接替其擔任市長一職的是周強,其雖不久轉任甘肅省發改委主任,但在兩年之後也被免職。周強之後任慶陽市長、市委書記一職的是欒克軍,他於2017年11月被宣布接受調查,在2018年7月的庭審中,檢方指控欒克軍在慶陽任上,在項目建設、工程承攬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所送現金、房產等財物。
除了上述人物外,因甘肅反腐風暴而相繼落馬的還有曾任慶陽市委副書記的戴炳隆(落馬前為甘肅省委副秘書長)、副市長王謙等。
慶陽能化集團的法人代表是秦買寧。據2018年10月每日甘肅網信息,甘肅榆中縣檢察院對慶陽能化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秦買寧(縣處級)以受賄罪取保候審。這一利空消息的發布,對慶陽能化集團的再融資環境產生了明顯負面影響。
劉先生提供的光大信託業務團隊 曾向投資人通報的材料顯示,2018年以來,甘肅省慶陽市成了反腐重災區,市委書記、分管慶陽能化集團的副市長、企業法人等先後被帶走,直接導致:市政府運轉決策效率下降、沒有合適的新法人由政府選派至企業,企業法人和董事長職位空缺數月;同時,企業又處於前期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一批具有壟斷資源優勢的項目處在起步建設的關鍵階段,而市政府和企業法人董事長的缺失對企業經營和該批項目建設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企業在2018~2019年面臨著諸多難題:項目手續辦理遲緩、企業內部重大決策由於董事長缺失無法形成決議、正常融資活動由於企業法人缺失無法進行等種種困難。後期慶陽市政府和企業新的負責人終於到位,但是對融資方的項目建設和企業日常經營尤其是融資活動造成了嚴重衝擊。
另一方面,慶陽能化集團的融資結構以銀行融資為主。隨著經濟整體下行和金融行業新增投放收緊,銀行業普遍收緊信貸投放,尤其對慶陽市這種反腐重災區更為審慎。前期待放款資金由於手續不完善和企業法人缺失,無法放款,新增融資跟不上來,導致企業資金鍊基本斷裂。目前僅能維持核心業務的正常開展和公司基本運轉,償債能力暫時喪失。
對於信益21號的處置進展,光大信託員工張女士在接受《紅周刊》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此前曾寄希望於融資方加快房產銷售以回收資金,但受疫情影響,房產去化速度不及預期。
記者獲悉,該房產項目位於慶陽市政府對面、目前估值8億元以上,是融資方體系下唯一能產生現金流的項目,但2月以來,當地暫停房產現場交易,加之負責公積金的政府部門等遲遲未上班,導致信託計劃展期。
中泰信託也陷足慶陽能化集團項目
在慶陽能化集團項目上,光大信託還有個「難兄難弟」——中泰信託。其在2017年發行了慶泰1號慶陽能源集合信託計劃。公開信息顯示,慶泰1號的融資方同樣是慶陽能化集團,擔保方也同樣是慶陽經投。據中泰信託官網披露的資料,慶泰1號擬募資規模2.7億元,通過投資於國民信託-民泰1號單一資金信託,最終用於向慶陽能化集團發放流動貸款。
慶泰1號存續期兩年,首期成立於2017年4月底,應於2019年4月底到期。然而據《紅周刊》記者了解,該項早已延期。據中泰信託客戶提供的信披公告,2019年11月中旬,北京東城區法院作出判決,慶陽能化集團需支付本息罰息共約7600萬元,以及相應逾期罰息,慶陽經投需對上述債務承擔連帶責任,但後者未履行決議。中泰信託遂申請強制立案執行,法院已在今年1月受理。中泰信託相關員工回復《紅周刊》記者稱,目前正在強制執行過程中,公司項目組員工多次前往當地催收,並持續跟進企業兼併重組情況。
在此前,中泰信託投向貴州、青海等地的多隻信託計劃也出現逾期,如祥泰1號、順泰8號、恆泰18號等等。同慶泰1號一樣,上述項目融資方均為中西部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或地方國企。
對此中泰信託方面此前曾向記者表示,在金融去槓桿、壓縮地方債務的大環境下,金融機構對中西部融資平臺持謹慎態度,且這類平臺普遍承擔著地區內民生公益性項目建設的重任,資金支出壓力較大,如融資方償債壓力集中,且恰逢年底等資金面緊張的話,就很可能出現違約。
光大央企背景非「剛兌」保證
作為一家有著央企背景的信託公司,近兩年業績增長明顯。據光大信託年報,公司2018年實現淨利潤11.16億元,相比2017年增長110%以上。在成立的最初幾年,光大發行的信託產品罕有展期現象發生,但隨著近兩年資管行業兌付風險的頻發,光大信託還是沒能逃脫產品逾期魔咒,如信益11號就出現過兌付逾期。
此外,光大信託在2017年發行的弘遠9號信託計劃(擬募資3億元,用於向龐大汽貿集團發放流動資金貸款,上市公司實控人龐慶華提供代償擔保)應於2019年9月前後到期,但因融資方龐大集團資金鍊斷裂,並於2019年5月被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而出現了兌付逾期。同樣,光大信託發行的盛鼎1號信託計劃,融資方為青海省投。
儘管如此,《紅周刊》記者還是了解到,光大信託的品牌依然被不少投資人所看好。某信託公司員工向記者透露,業內傳言,對於政信類項目,融資方到期如未能還本,光大信託則往往會先兌付給客戶,「至於到期後轉讓還是續作,就不清楚了」。
不過張女士向記者表示,剛兌有悖於信託法律法規,公司內部無剛兌明文規定,投向天津物產的信益11號已經兌付,而投向龐大集團的弘遠9號、投向青海省投的盛鼎1號都還在處置過程中,「但現在受疫情影響,目前公司還處於半復工階段,常規業務大多暫定推進,公司正在積極推動慈善信託產品,風險項目的處置也可能稍有拖延」。■
聲明:紅刊財經所有資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