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五星紅旗背後的故事

2021-02-06 共產黨員

 

  ⚑ 新中國成立後他連續26年承擔天安門升國旗任務

 

  1949年10月2日,也就是開國大典的第二天,由北京市供電局工人陳紅年擔任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任務。因為開國大典時升旗用的電動升旗裝置,是由當時冀北電力公司北平分公司設計的,所以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的20多年裡,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的任務就很自然地落在了北京市供電局的身上。

  1951年9月30日下午,電力公司一位領導把胡其俊叫到一邊,說組織上決定交給他一個光榮任務,從明天起接替陳紅年在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

  胡其俊聽後又是高興,又是激動,又是擔心。高興、激動的是自己這個在舊社會吃不飽飯的窮苦人,成了新中國國旗的升旗手;擔心的是這是由毛主席親自升起過的五星紅旗,由自己來擔負升旗任務,怕不能勝任。

  第一次升國旗恰逢新中國誕生後的第二個國慶日,天安門廣場將舉行開國大典以來每年一次的盛大閱兵和群眾遊行。頭天傍晚,胡其俊從天安門廣場管理處領來國旗,晚上根本無法入睡,不時地起身看看鬧鐘,生怕第二天晚了。天剛蒙蒙亮,他便急急忙忙地穿好衣服,一氣兒跑到廣場的旗杆底下,仔仔細細地將國旗系好、展平,然後遙望天邊,等著太陽出來。當第一次順利完成任務時,胡其俊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比喝了半斤二鍋頭還帶勁。

  那時,看升降國旗的人並不多,偌大的廣場上除了有幾個解放軍哨兵外,沒有如今這麼多的群眾觀看。升旗的設備沒有現在好,也不奏國歌。每次胡其俊跳進旗杆邊的漢白玉欄杆,爬上臺座,用銅絲將旗套緊緊綁在旗杆的升降鋼絲繩上,然後就等著日出。當時北京沒有什麼高大建築物,廣場東邊的革命歷史博物館也沒有開始建造,在天安門廣場上就看得見太陽升起來。等天邊的太陽一冒紅,他就趕緊扳動旗杆底下小配電箱上的開關,旗幟就緩緩地升上了天空。每次升完國旗後,他都要跑到很遠的地方再看一看,確認國旗是升到頂了,才放心離去。

  說起來,那時升國旗只是胡其俊的一件「業餘」任務,平時他還得照常在班組裡上下班。儘管家住城南,騎車趕到天安門廣場需半個多小時,但無論風霜雨雪、天寒地凍,他從沒有誤過一次升降國旗。天安門國旗旗杆長3.5米,用來掛特製的大號國旗,重15公斤。當大風颳起時,碩大的旗面容易兜風,旗杆的重量就不只是15公斤了;大雨天,一旦雨水澆透了國旗,15公斤重的旗杆就會增加一倍的重量;冬天旗上結冰,情況就更難處置。尤其是電動裝置出現故障,全要靠雙臂將碩大的國旗升至22.5米高的旗杆頂端。

  當時北京風沙大,天安門廣場無遮無攔,就更覺得風大,好幾次升旗時胡其俊被狂風卷下兩米高的旗杆座,每次他都是連身上的塵土都顧不得拍,再可勁爬上去。嚴寒季節,他也只能騎自行車趕到天安門廣場,北風刺骨地吹著,地上冰雪不知使胡其俊滑倒過多少次。

  那時,升降國旗儀式簡單,不奏國歌,也沒有多少圍觀的觀眾,但胡其俊心中唱著一首歌,心中的歌伴著國旗徐徐升起,高揚在祖國的藍天。

  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已經歷60載,而在這60年中有26個年頭是由胡其俊這樣一個普通工人升降國旗的。

 

 

  ⚑ 國慶遊行第一個國旗擎旗人是老天橋耍大刀、拉硬弓的

 

  開國大典後,首都國慶盛大的群眾遊行起初是以少先隊員為先導,其次是工人隊伍。

  1951年國慶,群眾遊行隊伍總指揮部要求遊行隊伍隊首要高舉一面特大號國旗。特大號國旗需要特大旗杆,從長安街的東單經天安門走到西單,足足5公裡,這就需要有一個力氣和耐力超常的擎旗人。由於長時間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於是找來老天橋耍大刀、拉硬弓的張寶忠。

  老天橋是民間文化的搖籃,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曾以集萃民間藝術,縱覽風土人情而飲譽中外。天橋誕生了許多身懷絕技的民間藝人和藝術家。張寶忠在天橋公平市場賣藝,掄一把90公斤重的大刀,大刀盤旋飛舞,一招一式呼呼生風,刀頭上的鐵環叮噹作響,清脆悅耳。那口大刀時而在張寶忠脖子上打轉,時而在肩上飛旋,刀如有「靈性」一樣「粘」在他周身上下,宛轉自如。張寶忠不僅大刀練得好,他的拉硬弓功夫更是武林中的驚人絕技。每張硬弓的拉力為80公斤,每次拉硬弓之前,他都會請在場觀眾進行試拉,若能拉開他請吃飯,然而從未見有觀眾拉開過一次。而張寶忠利用四肢和頸部、腰部等部位,一次拉開具有500多公斤拉力的7張硬弓,泰然自若,有如一位神奇的大力士,展現出中國大力士氣吞山河的威武形象。

  張寶忠的幾次預演,大家都很滿意。於是,他便成為後來的國旗方隊的擎旗人。

  1956年國慶,群眾遊行隊伍前面首次出現國旗方隊。當時的國旗方隊由9人組成,擎旗手是鐵路工人王志強。1964年國慶遊行時,國旗方隊增加到91人;1984年國慶遊行時,國旗方隊有960人;1999年國慶50周年時,國旗方隊由1008名武警戰士組成;2009年國慶60周年時,國旗方隊由1949名戰士組成。

 

  (來源:中青在線)

 

相關焦點

  • 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背後的故事
    那麼,您知道新中國的國旗為什麼是五星紅旗呢?關於五星紅旗的誕生,還有一些有趣的歷史故事。 ,當樂曲奏完時,五星紅旗升到了22.5米高的旗杆頂端,隨風飄揚。這時,許多工作人員都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因為五星紅旗從設計到成型,再到飄揚在天安門廣場上,整個過程十分不易。
  • 兩個人的五星紅旗——用全媒體形式講述新時代英雄故事
    《兩個人的五星紅旗——王繼才與王仕花的守島故事》全媒體形式講述新時代的英雄故事  光明網訊(記者袁晴)由江西高校出版社與光明日報出版社聯合舉辦的「謳歌英雄 致敬祖國——《兩個人的五星紅旗——王繼才與王仕花的守島故事
  • 我們為什麼要讀史,讀史能帶給我們什麼?
    高中的時候,在一次課間,和一位女同學聊天說起李白、楊貴妃,該同學說:原來李白和楊貴妃還有那樣一段故事,仿佛看到唐太宗頭上有一片草原!沒錯,她說的就是唐太宗!我原想反駁,但還是忍住說:你不是有手機嗎?要不你查一查他們的風流韻事?
  • 月球上升「織物版」五星紅旗,背後是硬科技支撐
    嫦娥五號登月堪稱一部現實版的大片,這部驚心動魄的大片背後,是全方位硬科技和軟科技的支撐。  一張「五星紅旗亮相月球」的圖片,刷屏了網絡。而在點火起飛前,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攜帶的一面「織物版」五星紅旗成功展開。  月球這抹「中國紅」,必將記入史冊  這是我國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國旗的「獨立展示」,也是繼嫦娥三號、四號任務後國旗又一次在月球亮相。相比嫦娥三號、四號以及玉兔月球車上噴塗的國旗,嫦娥五號的國旗是一面真正的旗幟。據回傳影像顯示,五星紅旗在陽光照耀下,「中國紅」格外鮮豔。
  • 為什麼要了解歷史人物故事?因為讀史使人明智
    小時候上學特別不喜歡學歷史,每次歷史老師一上課搞得我瞌睡連連昏昏欲睡,聽著那些歷史啊年代呀,真的讓人頭疼,但是雖然不喜歡歷史,但是我對歷史故事還是很感興趣的,本來暈昏昏欲睡的時候,老師一講到某個歷史上的名人啊,故事啊我就立刻精神了,都要豎著耳朵去聽。
  • 五星紅旗映照初心本色
    鏡頭前,93歲的黃孝榮努力挺直腰杆,用微微顫抖的雙手拉動繩索,五星紅旗徐徐升起,迎風飄揚。營區內,中隊官兵莊嚴敬禮,向國旗和老兵致以崇高敬意。「軍人上了戰場,就要英勇殺敵、視死如歸,就要守護好這面五星紅旗。」儀式結束後,黃孝榮通過視頻看著中隊官兵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再次回憶起那段烽火歲月。1950年2月,黃孝榮參軍。
  • 問曰:讀史何以明鑑
    古來君子讀史,為知天下興替,為識國之政要,為謀官場要職。而我讀史,獨少了功利,只為讀而讀,反而有所收穫。我想這是讀史教會我的第一個道理:讀書求知,當少一些對功利主義的追求,多一些不為什麼的堅持。書中多有典故,有很多時興的話,千百年前就已流傳。
  • 原來,這裡升起的五星紅旗每天都是新的
    每天清晨,天安門廣場上升起的五星紅旗都是嶄新的!每一面五星紅旗都有獨一無二的使命!這裡升起的五星紅旗每一面都是嶄新的昨天(1日)清晨,迎著新年第一縷陽光2021年第一面嶄新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億萬觀眾見證這令人心潮澎湃的一幕清晨,國旗護衛隊護送國旗升起傍晚,將當天的國旗取回精心疊起放進旗盒然後編號,集中珍藏
  • 在祖國心臟擎起五星紅旗
    五星紅旗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寄託,在祖國的心臟見證五星紅旗升起,成為無數國人的嚮往。無論嚴寒還是酷暑,每天清晨,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匯聚在天安門廣場,等待國旗與旭日同升的時刻。當第一縷曙光出現在東方天際,國旗在護衛隊官兵守護下,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冉冉升起。那一刻,齊聲高歌的現場觀眾,心中升騰起濃烈熾熱的愛國情感。儀式莊嚴,使命崇高,責任重大,國旗護衛隊萬眾矚目。
  • 今年《開學第一課》讓孩子們為五星紅旗自豪...
    今年,節目以「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為主題,打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0年歷史長卷,通過講述那些與五星紅旗緊緊相連的高光時刻與動人故事,帶來一堂恰逢其時的「開學第一課」。董卿、撒貝寧攜手主持帶領孩子們聆聽五個動人的國旗故事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登上天安門城樓,在《義勇軍進行曲》莊嚴雄偉的旋律中,他親自按下電鈕,升起了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
  • 這是五星紅旗的第一次!
    這是五星紅旗第一次月表動態展示。旗開月表,五星閃耀。經過科研團隊的數據接收和處理,今天,國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國旗展示的照片。這是繼嫦娥三號、四號任務後,五星紅旗又一次展現在月球表面,同時也是五星紅旗第一次月表動態展示。【方形】圖1: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全景相機拍攝五星紅旗在月面成功展開。
  • 2019《開學第一課》——五星紅旗下的新學期(附完整版視頻及觀後感寫作指導)
    今年,節目以「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為主題,打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0年歷史長卷,通過講述那些與五星紅旗緊緊相連的高光時刻與動人故事,帶來一堂恰逢其時的「開學第一課」。01走近《紅巖》獄中繡紅旗的原型故事,感受五星紅旗的信仰與榮耀  《紅巖》中,江姐含熱淚繡紅旗的畫面成為經典。這個故事,來自原著小說作者羅廣斌的一段親身經歷。
  • 五星紅旗在月球緩緩升起!
    圖片攝影:張高翔點火起飛前,嫦娥五號著上組合體實現月面五星紅旗展開,這是中國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五星紅旗的「獨立展示」。這面閃耀月球的五星紅旗重量只有1公斤,在正負150攝氏度的溫差下仍能「保持本色」。圖片攝影:張高翔第1面「織物版」五星紅旗五星紅旗能夠在月球上實現獨立展示,主要依靠月面國旗展示系統輔助。該系統由月面國旗、壓緊釋放裝置、展開機構三部分組成,長約半米。系統在摺疊狀態下隨探測器升空,著陸月球後按照指令解鎖打開。與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以及玉兔月球車上的五星紅旗採用噴塗方式不同,嫦娥五號這面「織物版」五星紅旗是一面真正的旗幟。
  • 五星紅旗閃耀月球背後:選材超1年,重量1公斤!
    點火起飛前,嫦娥五號著上組合體實現月面五星紅旗展開。這是繼2013年嫦娥三號著陸器與玉兔號月球車完美互拍實現中國國旗首次亮相月球,和2018年嫦娥四號探測器將國旗帶向月球背面後,我國國旗又一次在月球表面的成功展示。
  • 臺北西門町飄揚五星紅旗
    視頻中,高舉著五星紅旗的民眾行走在臺北街頭,並與舉著「臺獨」旗的「獨派」分子在穿過街道時正面相遇,此時,有臺灣民眾高呼起「打倒『臺獨』」等口號。雙方交錯朝相反方向走去。視頻畫面外還出現了一「獨派」男子(或為視頻拍攝者)的聲音,該男子自稱他們是「西門町臺獨旗隊」,每個星期六、日前往西門町宣揚其所謂的「臺獨目標」。他氣鼓鼓地稱,今天五星紅旗「又」來到西門町。
  • 五星紅旗,你是我的驕傲
    當時心一下就提到了嗓子眼,但我沒有慌亂,指了指左臂上的五星紅旗和頭盔上的「UN」標誌,示意我是中國維和軍人。這時,一名武裝人員也手指著車後插著的五星紅旗與其他成員耳語,隨後便示意放行。接下來我們把國旗插在車上更顯著的位置,再也沒有被阻擋。當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深知,是五星紅旗給我們帶來了安全,背靠著強大的祖國,我們走在哪裡都可以昂首挺胸。
  • 英雄情結從哪裡來——讀《兩個人的五星紅旗》
    江西高校出版社和光明日報出版社聯合出版的長篇報告文學《兩個人的五星紅旗》,終於和讀者見面了。當作者鄭晉鳴把他籤名的新書交給我的時候,傳遞給我的不僅僅有墨香,更有一種英雄情結。當時我就有一種衝動,為這本書寫點什麼,為作者說點什麼。  說是衝動,其實也不算衝動。
  • 當年「五星紅旗」僅得15票,而三號作品得了185票,為何選了前者
    想必大家都看過紀錄片《開國大典》,也對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之時的片段記憶猶新。那五星紅旗究竟是誰設計的呢?它的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一、新中國成立前夕1949年註定是中國歷史上最特殊的一年。這一年是中國近代與現代的分水嶺,更標誌受苦受難的中國人民從此在世界上站立起來了。在這一年,人民解放軍飛度長江、攻佔南京,宣布南京解放。
  • 假如是主觀的,讀史還有什麼意義?
    筆者結合個人讀史的感受,與大家分享。對待歷史客觀性和主觀性的基本態度主觀性和客觀性,就像人手的正反兩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是對立統一的政體,永不可分割。史書中需要質疑,甚至可完全推翻的地方很多,盲從泥古,就失去了讀史的意義。3.拋棄「客觀」的執念,和「主觀」的情緒如果一個人,堅定地固執於所謂的「客觀事實」,拿史書當真理,不容許自己和別人懷疑。這樣的人就不要讀史書了,不會對你有任何幫助,只會讓你更偏激。
  • 讀史有智慧:卡廷森林慘案故事的背後——一場持續了半個世紀的謊言
    讀史有智慧:卡廷森林慘案故事的背後——一場持續了半個世紀的謊言  說起人類歷史上傷亡最大的戰爭,應該是非二戰莫屬了,而二戰開始的標誌是德國閃擊波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