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界的殺手:滅絕了290種兩棲動物,至今無法阻擋

2021-01-11 小奇探秘

生物界的殺手:滅絕了290種兩棲動物,至今無法阻擋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面各個生物之間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生態系統,而兩棲動物也是整個生態系統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青蛙就是最為重要的兩棲動物,但是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全世界的兩棲動物開始走向大規模的滅絕,原本大家以為是受到了人類的影響,但是最後發現在遠離人類的地方,也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而根據生物學家們的長期跟蹤研究,最終發現了生物界的殺手——壺菌,這是一種真菌生物,但是同時也是兩棲動物最大的剋星,因為壺菌是有史以來最具有破壞性質的病原體,而根據相關的研究統計表明,壺菌的出現,至少導致了將近290種兩棲動物的滅絕,其中就包括了90種青蛙,直接使得將近500多種青蛙種類的數量大幅度減少。

而且壺菌之所以會被稱之為生物界的殺手,除了殺傷力強大之外,還有就是它們可以在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進行進攻,目前受到這種病原體傷害最深刻的地方就是澳大利亞,目前澳大利亞至少有將近25%的蛙類出現了大幅度的減少和滅絕。

這種壺菌是極其不講道理的,往往都會潛伏在水中,然後會通過兩棲動物的皮膚進入它們的體內,並且在兩棲動物的體內進行大規模的繁殖,直到產生新的孢子之後,才會去尋找新的獵物,而當壺菌再一次進入已經被感染過的動物的身體裡面之後,就會產出壺菌病。

這種壺菌病的直接體現首先就是厭食,慢慢的就會不在活動,同時在兩棲動物的體內也會嚴重損壞血液功能,最終導致心跳停跳動,出現死亡,而一旦感染上了壺菌病,死亡率基本上是100%的,雖然也有極其少數的兩棲動物會存活下來,但是這些動物往往會更加的危險,因為它們會帶著壺菌進行傳播。

就目前來說,已經在全世界各個地方都發現了壺菌的身影,而壺菌之所以能夠如此全世界大範圍的傳播,罪魁禍首其實還是人類,在科技不發達的時候,這種壺菌根本無法存活到抵達新地方的能力,但是隨著科學技術和全球化的發展,航行速度的增加,也為這些真菌生物的傳播提供了很大的機會,於是便傳播到了全世界。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外來物種的入侵導致的,在兩棲動物當中也有一部分動物雖然會被感染,但是卻不會發病,比如說牛蛙,但是我們也知道,像牛蛙這種生物,近些年來開始了全球性質的入侵,它們將攜帶的壺菌也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而且總體來說,目前依然沒有比較好的辦法和治療方式去治癒和緩解這種壺菌病的傳播,而大家要知道,兩棲動物在整個生態系統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滅絕,很有可能會直接導致整個生態系統的崩潰,人類就會自食苦果!

相關焦點

  • 真實版《寂靜的春天》|人類是將兩棲動物推向滅絕的最後那隻手嗎
    根據《自然》雜誌發表的報告稱,地球上超過41%的兩棲動物正瀕臨滅絕。到2018年,兩棲類動物的數量將比現在減少一半,包括青蛙在內的兩棲動物很有可能重蹈恐龍的滅亡之路。你可能想不到,現在瀕臨滅絕的兩棲類動物比恐龍的歷史還要悠久。當地球上的大陸還是一整塊的時候(泛大陸),兩棲類就已經出現了。隨著泛大陸的分裂與飄移,它們的足跡幾乎遍布除南極大陸外的各個地方。
  • 地球上面,誕生了上百萬種生物,為什麼沒有進化出三棲動物?
    地球上面,誕生了上百萬種生物,為什麼沒有進化出三棲動物?大家都知道,在40億年之前,地球上面就出現了簡單的微觀生物,大約在38億年前,地球上面的生物迎來的第一次大爆發,也第一次出現了宏觀生物,隨後在38億年的演化當中,新的生物在不斷的誕生,而其中一些不適應環境變化的生物,也就此滅絕,地球先後經歷了5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每一次都滅絕了將近80%的生物,但是剩餘的生物總是能夠頑強的生存下來,並且讓地球生物界再次輝煌起來。
  • 地球日的熱門話題:兩棲動物的生存困境,拯救兩棲動物已迫在眉睫
    但另外一個話題也被越來越多的人討論:兩棲動物的生存困境。最近一篇新的研究論文強調了兩棲動物物種的生存困境和大多數保護工作中的不足。隨著氣候變化愈演愈烈,兩棲動物(青蛙、蠑螈、類蠕蟲的海蜥蜴、無尾亞目動物等)甚至比鳥類和大多數哺乳動物面臨更嚴重的滅絕危機。因為在更熱、更乾燥的氣候條件下,兩棲動物的生存能力明顯比鳥類或哺乳動物弱。
  • 最新評估顯示501種兩棲動物受蛙壺菌威脅,其中90種已滅絕
    最新評估顯示,因蛙壺菌感染導致種群數量下降的兩棲類動物已達 501 種——約佔其總數的 6.5%,其中有 90 種已經完全滅絕。Scheele 的研究團隊認為,因蛙壺菌感染導致種群數量下降的兩棲類動物實際上有 501 種——約佔其總數的 6.5%,其中有 90 種已經完全滅絕,另有 124 種的數量減少了 90% 以上。「歷史上從沒有一種疾病具有如此大的威力,蛙壺菌重塑了人們就疾病對於野生動物的危害的認識,」Scheele 說。
  • 3種滅絕,22種瀕危,曾隨處可見的青蛙,為何幾乎沒有了?
    3種滅絕,22種瀕危 生物種群的減弱,這說明了生態系統的變故問題加大,那麼這意味著青蛙的生存棲息地受到了局限性。而本次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更新,除了青蛙的物種發生變化,正在滅絕之外,令人擔心的是歐洲野牛也成為了一種快速往滅絕發展的物種,所以越來越多的滅絕物種正在提醒我們,保護生物應該加速了。而本次說的22種青蛙物種瀕危,主要是集中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地區。
  • 2020年了,滅絕的魚類比飛鳥走獸還多
    11月,我們聚焦被螺旋槳絞殺的長江江豚,12月,人類永遠送別了長江白鱘,這種始於中生代白堊紀的古代魚類,進化了兩億年,走向滅絕僅用了30年。事實上,在我國縱橫交錯的各大水系中,長江是受威脅內陸魚類最多的一個。長江的魚類是最豐富的。我國已知內陸魚類共1443種,僅長江就有405種,佔中國內陸魚類的28.1%。
  • IUCN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31種動植物物種已經滅絕
    根據該保護組織的數據,截至12月,在周四發布的最新名單中包括的128918個物種中,有35765個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而31種動植物已經滅絕,包括主要在菲律賓拉瑙湖及其出海口發現的全部17種淡水魚。本周的報告中至少有一些積極的消息。歐洲最大的原生食草動物--歐洲野牛,已經從易危物種轉為近危物種。
  • 2700萬年是一個輪迴,人類註定無法避免超大規模滅絕
    大規模的物種滅絕與小行星撞擊地球和火山噴發引發的玄武巖噴發形成了聯繫。研究人員發現,物種大滅絕的時間與小行星撞擊和大規模火山爆發是一致的。根據發表在《歷史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新分析,包括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和鳥類在內的陸生動物的大規模滅絕以大約2700萬年為一個周期,與之前報導的海洋生物的大規模滅絕相一致。這項研究還發現,這些大滅絕與小行星撞擊地球、火山熔巖噴發的破壞相關聯,為滅絕發生提供了潛在的證據。
  • 地球歷史上經歷的五次大滅絕事件,期待不會有第六次
    地球歷史上第三大規模的生物大滅絕事件,而且奧陶紀-志留紀生物大滅絕還具有兩個間隔數千年的滅絕高峰。奧陶紀的大部分生命還生活在海洋裡,因此諸如三葉蟲、腕足類和筆石類等海洋生物的數量急劇下降。大約有85%的海洋生命滅絕。滅絕原因據稱是南半球出現了巨大的冰川,導致氣候變化和海平面下降,並使海水化學成分發生了改變。
  • 地球生物界發現的新物種,你認識幾個?每一個都造型獨特
    不僅有智慧生命人類的存在,而且還有數百萬種以上的各種生命。在人類沒有走進科技時代之前,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人類對地球生物界的各種生物了解是極其有限的,大量的生物我們是不知道的。直到人類走進科技時代,有了科技的幫助,我們才能夠對生命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時也在不斷發現地球上的各種新物種。
  • 世界上滅絕最快的動物,斯特拉大海牛從發現到滅絕僅27年
    導語:地球一直都是處於物競天擇的過程,從古至今有很多物種都滅絕了,記得小編曾經寫過智人滅絕了多少物種,今天為大家揭秘一下某一種滅絕速度最快的動物,它的滅絕和人類也脫不開關係。和世界10種已滅絕動物中的大海雀一樣,斯特拉大海牛也是水陸兩棲動物,其最長可以達到7.9米,一般來說成年個體的體重大約為3噸重。當時大量的斯特拉海牛生活在北太平洋海岸、日本的南部、加利福尼亞等地區,但是不幸的是在1768年最後一頭也葬身於人類之手。性格特徵斯特拉大海牛雖然體積很大,但是性格比較友善不喜歡主動發起攻擊。
  • 最小的兩棲動物——阿馬烏童蛙
    現今,「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這個榮譽毫無疑問屬於大鯢。那麼,最小的兩棲動物是什麼呢?
  • 地球上有過幾次大滅絕?你知道嗎?
    泥盆紀被稱為「魚類的時代」,因為此時魚類出現並且進化出不同的門類,此外陸地上出現了植物,最早的兩棲類也已經爬上了陸地。   泥盆紀末期,大陸再次發生漂移,像奧陶紀大滅絕一樣,全球溫度下降,海平面隨之下降,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泥盆紀大滅絕主要打擊了海洋中的生命,有82%的海洋生物滅絕,其中包括有盾皮魚類和無頜魚類,而浮遊植物、三葉蟲等也受到了沉重打擊。
  • 人類將面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奇趣冷知識
    巖漿中的有毒物質與海水發生化學反應,使海水發生酸化,大量動物因無法呼吸而死亡。麗齒獸是生活在二疊紀晚期的一種類哺乳爬行動物(合弓綱),也是第一種長有犬齒的動物,由異齒獸等類似物種進化而來。加拿大魁北克的一處隕石坑曾一度被認作是這次滅絕事件的起因,但後來的調查認為這個隕石坑是在2.14億年前形成的,比三疊紀的結束早了120±20萬年,因此不太可能是這次滅絕事件的直接原因。甚至連滅絕的確切時間也不十分確定。一些研究認為實際上當時有兩次滅絕事件,其相隔時間是1200至1700萬年。 這次滅絕事件為恐龍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會。
  • 不止螢火蟲,兩棲動物也會發光,科學家發現「螢光蛙」
    會發光的兩棲動物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隨蟲兒飛蟲兒飛你在思念誰——《蟲兒飛》夏天的傍晚,我們經常會看到螢火蟲,就像天空中閃爍的繁星。那麼螢火蟲的光是怎麼產生的呢?而且不僅螢火蟲會產生生物螢光現象,個別兩棲動物同樣存在生物螢光。阿根廷的一位自然科學研究人員在亞馬孫雨林中做學術研究時,無意間發現了會發光的南美圓點樹蛙。通過初步探究發現,這種樹蛙在受到紫外線光束照射後,皮膚就會發出藍綠色螢光。在與螢火蟲發光進行對比研究後,研究人員不僅獲悉了圓點樹蛙的發光原理,還得知南美圓點樹蛙與螢火蟲的發光原理有一定區別。
  • 世界上五種最奇異古怪的蟾蜍 非洲胎生蟾蜍已在野外滅絕
    1935年,人們出於控制害蟲目的將甘蔗蟾蜍引入,但這種兩棲動物在生活史每個階段都具有毒性——即使是蝌蚪形態,在自然界中幾乎沒有天敵,因而威脅到本地物種的生存。 負子蟾 非洲胎生蟾蜍 非洲胎生蟾蜍於1996年在野外被發現,如今已經在野外滅絕。該蟾蜍原產於坦尚尼亞南部奇漢西瀑布周圍的一小片區域。
  • 滅絕23年的物種回來了,有翅膀卻無法飛行,不過練就了另一種技能
    正是因為無法飛,為了生存下來,關島軌不得不練就另一種技能,快速逃跑,關島軌在地面上的奔跑速度是其他所有鳥都不能相比的,逃跑功夫一流,它能夠在茂密叢林中快速移動,從而逃避捕食者和天敵。為了適應環境,關島軌必須是雜食性動物,葷素通吃,石龍子,壁虎,昆蟲和腐肉以及種子和棕櫚葉都存在於它的食譜當中。
  • 除了恐龍,還有哪些已經滅絕的兇猛動物
    想必大家知道最多的就是恐龍了吧,生活在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恐龍曾經是地球上的絕對統治者,最終由於小行星撞地球引起的氣候變化而滅絕。那麼除了恐龍還有哪些已經滅絕了的比較兇猛的生物呢?今天來科普9種曾經存在的兇猛生物。1,巨型馬陸,又名千足蟲。
  • 爬行動物的保留地:恐龍滅絕以後,哺乳動物至今未能徵服淡水
    整個地球海、陸、空都由一個綱的動物統治,這在地質史還是頭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鱷魚在恐龍時代就是淡水霸主了距今約6600萬年的白堊紀末期,一顆巨大的隕星降臨地球,宣告了爬行動物時代的終結。恐龍、翼龍和滄龍都在這起大災難中滅絕了,哺乳動物迅速崛起為新一代霸主。
  • 人類滅絕的六種可能方式!
    因此,筆者在這給大家提出人類滅絕的幾種可能性,僅作為茶前飯後的娛樂項目罷了。小行星撞擊毫無疑問,有科學證據表明,巨大的小行星曾經在遠古時代撞擊過地球。大約39億年以前, 一些星體碎片落到了地球和月球上,造成了大洋被蒸發,巨大的撞擊坑形成。大約2.5億年前 ,一場世紀性的災難使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物種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