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發光的兩棲動物
黑黑的天空低垂
亮亮的繁星相隨
蟲兒飛蟲兒飛
你在思念誰
——《蟲兒飛》
夏天的傍晚,我們經常會看到螢火蟲,就像天空中閃爍的繁星。那麼螢火蟲的光是怎麼產生的呢?
螢火蟲會發光,屬於一種生物螢光現象。何為生物螢光?當生物體吸收光能之後發出螢光,這種現象便是生物螢光。生物螢光的潛在機制可能包括皮膚、分泌物和骨骼中存在螢光蛋白和化合物,也有可能與某些生物體中色素細胞的化學結構有關。而且不僅螢火蟲會產生生物螢光現象,個別兩棲動物同樣存在生物螢光。
阿根廷的一位自然科學研究人員在亞馬孫雨林中做學術研究時,無意間發現了會發光的南美圓點樹蛙。通過初步探究發現,這種樹蛙在受到紫外線光束照射後,皮膚就會發出藍綠色螢光。在與螢火蟲發光進行對比研究後,研究人員不僅獲悉了圓點樹蛙的發光原理,還得知南美圓點樹蛙與螢火蟲的發光原理有一定區別。
螢火蟲發光是因為在其尾部有一種發光細胞,其中含有螢光素和螢光素酶。通過ATP所提供的能量激活螢光素,並在螢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讓激活的螢光素與氧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形成氧化螢光素,發出螢光。
而南美圓點樹蛙的皮膚、淋巴組織和腺體中含有3種化學螢光分子,這些螢光分子含有環狀結構和碳氫化合物鏈,可以產生螢光。據研究人員說,南美圓點樹蛙是世界上第一次發現「螢光蛙」。
在此之後,研究人員發現的能夠發光的兩棲動物少之又少。所以科學家們曾一度以為生物螢光或許很少存在於兩棲動物之中。直到英國自然科研旗下的《科學報告》雜誌發表了一項動物學研究指出,生物螢光可能廣泛存在於兩棲動物當中。
對此,美國一所大學的研究人員專門做了一項研究。他們將來自32種兩棲動物的個體,暴露在藍光或者紫外線下,使用光譜法測量了這些動物發出的光的波長。研究發現,32種兩棲動物都是生物螢光的,只不過是螢光樣式有所不同而已。
那麼,生物螢光對兩棲動物具有什麼作用呢?生物螢光可以將兩棲動物與周圍的環境區別開來,產生的反差會讓同伴輕而易舉地找到它們。除此之外,生物螢光還能幫助兩棲動物進行偽裝,模仿捕食者,從而避免外來的侵害。看來,大自然的每一種現象都具有其存在的價值。兩棲動物的發光現象,是為了能夠讓兩棲動物更好地在生態環境中生存下來。
作者: 張思
本文由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二中高級教師黃少華進行科學性把關。
本文來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