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南極有新發現,首次發現冷血兩棲動物化石,揭開未知文明

2021-01-19 百年磨一劍

從古至今,在人們眼中,南極一直人類無法掌握的神秘之地,是無人踏足的生命禁區。

今年1月時,有研究團隊在青藏高原冰川中,發現了33種已經被冰封了15000年的史前病毒,其中28種病毒都是現代科學未知的。同一時間段,南極氣溫首次突破20攝氏度。為此,科學家擔心,氣溫的上升會導致南極冰層融化,令那些古老病毒或細菌重見天日。

病毒和細菌是推測,但南極存在生命是事實。幾年前,美國一個研究團隊在對南極威蘭斯湖冰面下800米深處的水取樣後,驚訝地發現水中竟含有大量的活細胞。

有機碳是微生物的重要食物來源,科學家發現冰層下的湖泊中,有機碳的濃度相當高,比微生物生存需求多5400%。得益於此,科學家們在每毫升水中檢測出裡13萬個細胞,超過3900多種古細菌,據推測,它們封鎖在冰層之下,至少已經有10萬年之久。

這不僅僅是微生物,更是一個活躍的生態系統。更令人震驚的是科學家們最近的新發現。

最新一期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上刊登了一篇古生物研究論文,作者是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託馬斯·莫爾斯。他表示2011年至2013年期間,他和同事前往南極半島西摩島探險,意外發現了一個髖骨和有紋飾顱骨的化石殘骸。檢測發現,這些化石屬於智利蟾科(頭盔蛙),來自始新世,約有4000萬年的歷史。

這是第一次在南極洲發現,屬於現存科的冷血兩棲動物或爬行動物。目前地球上唯一能發現頭盔蛙全部現生種的地方就是南美洲。而在南部岡瓦納超大陸分裂前,南極洲和南美洲緊緊相連。

頭盔蛙在南極洲的出現,推翻了「南極洲一直被冰雪覆蓋」的觀點。科學家們認為,在中始新世晚期,南極大陸的氣候條件很可能和南美洲雨林的潮溼溫帶氣候差不多。

早在之前,美國衛星拍攝的一張南極照片中,就發現了一座神秘建築群,其稜角分明,疑似一座巨大的宮殿。此後,又有人陸續在南極發現了酷似金字塔的物體,和山體上的巨大洞口,無一不在證明南極文明的存在。不過由於南極極端的環境,大部分人都認為那些是外星人的傑作。

其實16世紀皮瑞雷斯繪製的地圖中,就清晰地展示了未被冰雪覆蓋的南極大陸。而柏拉圖的著作中,也有關於南極的記載。一些古老的壁畫,描繪了南極曾經是一個非常文明的國家,富裕且擁有很多高科技。

不過這一次頭盔蛙的發現,確定了南極曾經是一片溫暖的大陸。或許這裡曾經存在一個高度繁榮的文明古國,由於火山爆發和板塊運動,整個南極文明都沉寂在裏海洋之中,地球隨之進入漫長的冰河世紀。

相關焦點

  • 南極洲發現首個現存蛙類化石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4月23日電 (記者張夢然)歐洲科學家團隊報告在南極洲發現首個現存蛙類的化石,這一發現提供了進一步證據,證明了南極半島在與南部超大陸(岡瓦納大陸)分離之前擁有暖溫帶氣候。新發現的化石屬於「頭盔蛙」科,這一化石的出現為人們帶來了對古代南極的全新認識。相關研究報告23日發表在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上。 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人員託馬斯·摩爾斯及其同事,在2011年至2013年期間前往南極半島西摩島探險,期間發現了一個髖骨和有紋飾顱骨的化石殘骸。這些化石樣本大概有4000萬年的歷史,來自始新世,全都屬於智利蟾科,也被稱為「頭盔蛙」。
  • 蛙類化石帶來對古代南極的新認識|《科學報告》論文
    南極洲已知最早現代兩棲動物的發現提供了進一步證據,證明了南極半島在與南部超大陸(岡瓦納大陸)分離之前擁有暖溫帶氣候。始新世南極半島頭盔蛙的藝術復原圖 作者: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Pollyanna von Knorring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的Thomas Mrs和同事在2011年至2013年期間前往南極半島西摩島探險,期間發現了一個髖骨和有紋飾顱骨的化石殘骸。
  • 科學家首次在兩棲動物體內發現類似蛇的牙齒腺體
    據外媒CNET報導, 科學家們首次在兩棲動物身上發現了類似蛇的牙齒腺體的證據。 來自巴西布坦坦研究所和猶他州立大學的一個科學家團隊在尾目動物Siphonops annulatus的嘴裡發現了「兩棲動物口腔毒腺的第一個已知證據」。這種穴居動物看起來像蛇和蠕蟲之間的交叉,但它與青蛙和蠑螈有關。
  • 科學家南極發現神奇化石,9年研究確定,竟然是史前滄龍的軟蛋
    2011年智利的一個科學團隊在西摩島(Seymour Island)西側發現了一顆足球大小的化石,但是整體呈現的是橢球形,這要區別於一般的恐龍蛋,表面褶皺狀,長度在28釐米,寬度在18釐米。從整體的形狀上來看,科學家推測這個化石就是一個「蛋」,但是很難確定是哪種動物產下的。
  • 科學家在南極發現神秘蛋,距今6800萬年,它「母親」到底是誰?
    地球上有很多充滿了危險氣息,神秘又未知的地方,就像百慕達三角、堪察加半島、印尼的爪哇洞等等,這些都是我們不敢踏足之地。
  • 奇聞:南極冰下發現「金字塔」?神秘建築的出現,與外星文明有關嗎?
    根據目前生物所遺留在地球上的痕跡,科學家認為在這裡已經發生了5次生物大滅絕。而人類很可能會導致第6次生物滅絕,如果第6次生物滅絕真的會到來,那麼史前文明會不會像這一次又一次的生物滅絕一樣,在地球上銷聲匿跡了呢?我們可以看到可以探尋的只不過是地球的表面而已,在地心深處,有諸多科學家認為在裡面很可能會存在著另外一個文明。
  • 地球南極為什麼比北極冷?南北極有什麼我們未知的東西?
    編輯 / 侃侃君今日科普話題地球上最神秘的南極和北極常年都被冰雪覆蓋者,想必大家都十分好奇這兩個地方有什麼區別?上面到底有著什麼我們未知的東西?其實北極和南極最大的區別在於:北極是一片海洋,南極則是一塊大陸。
  • 新發現!南極前身曾是一片氣候宜人的雨林
    不久前,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研究指出:在南極附近發現了9000萬年前的根、花粉、和孢子,對它們進行分析後表明當時的世界比以前我們想像的要溫暖的多。該研究小組由德國亥姆霍茲極地和海洋研究中心的地球科學家以及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大學組成。
  • 企鵝不是南極原著民?發現疑似企鵝祖先化石,企鵝最早或來自北極
    筆者:三體-小遙近幾年,科學家對海鳥的進化過程展開了深入的探索,因為有一部分化石表明,它們中很有可能存在企鵝的祖先,這是一個巨大的突破,不過暫時沒有得到關鍵性證據。然而有一部分科學家表示,企鵝未必是南極本土的生物,它們的祖先或許來自遙遠的北極。人們很難想像北極和南極之間擁有這樣巧妙的聯繫,畢竟北極還有兇猛的北極熊,它們與企鵝始終無法正面接觸。作為地軸的兩個端點,南北兩極雖然在自然環境上有一定的共同之處,卻擁有不太一樣的生態結構,相比之下,北極的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而漫長的生物進化史同樣值得人們深入研究。
  • 不止螢火蟲,兩棲動物也會發光,科學家發現「螢光蛙」
    會發光的兩棲動物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隨蟲兒飛蟲兒飛你在思念誰——《蟲兒飛》夏天的傍晚,我們經常會看到螢火蟲,就像天空中閃爍的繁星。那麼螢火蟲的光是怎麼產生的呢?而且不僅螢火蟲會產生生物螢光現象,個別兩棲動物同樣存在生物螢光。阿根廷的一位自然科學研究人員在亞馬孫雨林中做學術研究時,無意間發現了會發光的南美圓點樹蛙。通過初步探究發現,這種樹蛙在受到紫外線光束照射後,皮膚就會發出藍綠色螢光。在與螢火蟲發光進行對比研究後,研究人員不僅獲悉了圓點樹蛙的發光原理,還得知南美圓點樹蛙與螢火蟲的發光原理有一定區別。
  • 科學家在南極發現了意外的東西,人類要提高警惕了,怎麼回事?
    後來,一些膽大的探險者,開始走出去探險,於是才有了其它陸地的不斷發現。南極大陸是人類最後發現的一塊陸地,它跟其它六大板塊完全不同,是一個冰雪的世界。南極大陸在古時候被人們設定為人類的禁區,那裡比沙漠更加殘酷,超低的溫度讓走進去的人們基本是十死無生。
  • 最新研究:4000萬年前遠古南極或擁有暖溫帶氣候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北京4月24日電 (記者 孫自法)自然科研旗下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篇古生物學研究論文稱,南極洲已知最早現代兩棲動物——約4000萬年前蛙類化石的發現帶來對遠古時代南極的新認識,它提供了進一步證據的證明,
  • 耗費數十年,南極巨型「海怪」被發現,身長12米,重達15噸!
    在經過數十年的不懈努力之後,科學家們在南極洲終於有了驚人的發現。這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重板蜥動物化石,它們是一種在白堊紀時期生活在海洋之中的古代爬行生物。2019年,在與惡劣天氣抗爭了數十年後,科學家們終於在南極洲發現了這種古老爬行動物的遺骸,據信其重達15噸。科學家相信這種古老爬行生物隸屬於蛇頸龍家族,它們可以說是白堊紀時期最大的海洋生物。 該研究團隊表示,新描述的這種重量級動物屬於馬兜鈴屬,其物種被視為其他板蜥生物的異類 ,因為它們與在美國發現的板蜥生物化石標本存在很大不同。
  • 「史前文明」被證實,「進化論」或將被推翻?看看考古界的新發現
    不過,當「史前文明」被證實後,有人說「進化論」被推翻了,考古專家對此展開了調查,並有了新的相關發現。在進化論學說中,人類的起源是猿猴。猿猴進化到人類的過程也從動物的爬行,以四肢軀幹為行走方式,到站立起來後,以雙腿為行走方式。生物的本能與天性,讓猿猴在進化為人類的過程裡慢慢開始一些工具的建造,其中包括一些狩獵工具和處理食物的用具。
  • 科學家在南極又有新發現,或可證明平行宇宙的存在
    前些年,有一部非常經典的科幻美劇叫做《危機邊緣》,這部美劇講述的是關於平行宇宙的故事。當兩個宇宙的通道被打通,等待著人們的或許便是危機的降臨。在劇中,編劇想要告訴人們的觀點是,如果兩個世界都知道了對方的存在,二者沒有辦法同時倖存下來,它們必須毀滅掉一個。
  • 在宇宙中神出鬼沒的巴克球,首次被發現於8000萬年前的動物化石中
    這種具有奇怪結構的分子,在2010年首次被太空人們在太空中發現。它的名字來自於著名的建築師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這位建築師曾在20世紀40年代推廣了一種類似的結構,稱為測地線穹頂。在後來的科學探索中,科學家們不僅在太空中發現過巴克球結構分子,在氣體和各種粒子中,也發現過巴克球結構。
  • 科學家發現「南美雪人」化石,體重超一噸,或存在史前巨人族!
    地球的環境是非常複雜的,而地球生命的誕生也是充滿著神奇,關於生命的起源科學家也在不斷探索,曾經科學家在地球上發現了很多關於史前文明的跡象,這些史前文明的跡象都令科學家感到不可思議。在很早之前,科學家在三葉蟲的化石上發現了人類的腳印,可是在三葉蟲出現的時代裡,人類根本就沒有誕生,那麼這個人類的腳印又是怎麼來的呢?因此有科學家猜測在地球上或許存在史前文明,在人類誕生以前,地球上或許還存在其他人類文明。
  • 福建發現一大群恐龍足跡!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
    這個地方發現一大群恐龍足跡!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發現了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首度發掘就有240餘枚恐龍足跡化石!這是中國迄今發現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也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
  • 科學家在南極發現「地底世界」,還有生物存在,對人類是個威脅!
    科學家在南極發現「地底世界」,還有生物存在,對人類是一大威脅!、這些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瘋狂地尋找關於外星人的身影,最終都一無所獲,受到一些影視劇的影響,很多人認為外星人是存在的,它們的形象是這樣子的,眼睛非常的大,身上沒有毛髮,身高不過一米多而已。這些科幻電影之所以會受到人們的歡迎,是因為這些電影當中的外星人滿足了人們所有的幻想,那麼在地球上外星人是否真的存在呢?如果存在,他們又存在於哪些地方呢?
  • 南極新發現,竟佐證了蘇美爾文明的傳說
    之前咱們寫過一篇關於月球前世今生的文章,其中提到了蘇美爾文明出土的七石碑「創世史詩」。在這七塊石碑之上,詳細記錄了太陽系形成之初所發生的事情。按照石碑上的記載,在太陽系形成之初,整個太陽系的布局和現如今是不太一樣的。當時的地球是現在的兩倍大,其大小和天王星和海王星差不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