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關總署發布了《2020年9月全國未準入境食品化妝品信息》公告,公告稱,今年9月,維他奶旗下共有4批次產品均為中國香港的飲料產品被拒入境。公告顯示,此次維他奶被拒入境的4批次飲料產品,其中有3批次是因標籤不合格未準入境,剩下的1批次維他奶產品未準入境的原因是「超範圍使用營養強化劑泛酸鈣」。公告稱,上述所列未準入境食品均已在口岸依法做退運或銷毀處理。公司回應:涉事進口商未獲品牌授權許可。
維他奶堪稱黑榜常客
維他奶(英文:Vitasoy)1940年至今,是中國香港家喻戶曉的飲料品牌,該豆奶飲料自1940年開始在中國香港生產,現時生產廠房遍及中國內地、中國香港、澳大利亞和美國。但是在近幾年維他奶卻頻繁被爆出黑料。
在海關總署發布的2019年4月未準入境的食品化妝品信息中,也有維他奶產品被拒入境。8100千克來自中國香港的維他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維他白牛頭牛奶飲料因標籤不合格未準入境。
2019年12月未準入境的食品化妝品信息中,有5批次維他奶產品因「汙穢腐敗」,被拒入境,及維他黑加侖果味飲料、維他檸檬味茶飲料、維他蜜糖菊花茶植物飲料、維他檸檬茶飲料、維他錫蘭檸檬味茶飲料等。
2020年4月有3批次共26300千克來自中國香港的維他奶飲料、今年5月有1批次來自中國香港的維他豆奶飲料,都「因超範圍使用營養強化劑泛酸鈣」而未準入境。這也就意味著維他奶今年已經至少3次8批次的產品被拒入境了。
不僅如此有媒體統計,2017年維他奶就有6個月上了黑榜:4月,總計35批次、110噸的維他蒸餾水和飲品因標籤不合格被拒入境;6月,3批次、約8噸維他奶飲料被檢出超範圍使用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泛酸;8月,維他蜜糖檸檬味茶飲料、維他蘋果味綠茶飲料等2批次因超過保質期而未準入境;9月,維他檸檬味茶、維他橙汁等63批次產品因標籤不合格、商品損壞未準入境;10月,維他蜜糖檸檬味茶飲料感官檢驗不合格未準入境;11月,維他奶集團再度「上榜」,共計61批次,重量達5.92噸,涉及茶飲料、豆奶飲品、果味飲料等產品。
維他奶如此頻繁的被拒入境成功地讓自己成為了黑榜上的常客。
維他奶還能走多遠?
當然頻繁的上黑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維他奶的業績。
今年6月19日,維他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發布財報顯示,該公司2019/2020財年營收72.33億港元,下跌4%;淨利潤5.36億港元,大幅下滑23%。
當然維他奶業績的下滑肯定不僅僅是因為黑榜的問題。有行業專家就曾指出,維他奶的沒落實際上和它的整個產品布局和運營都有非常大的關係。
在國內市場前有幾年植物豆奶的市場特備火爆,維維豆奶、豆本豆、維他奶等都吃到了植物豆奶的紅利。但是早幾年維他奶並未有依託其當時市場上的紅利及植物蛋白行業的紅利去進行新市場的開拓,比如沒有去大力開拓北方市場,據悉目前維他奶在內地市場的業務主要在華南地區。
但近些年植物豆奶似乎突然一下就沒落了,就拿豆本豆來說大量的新聞報導豆本豆庫存擠壓大、經銷商不想幹的新聞,的確現在在超市也比較難看見有豆本豆產品,似乎給人一種豆本豆已經塌樓的感覺。另一植物豆奶巨頭維維豆奶的日子也不太好過,據維維股份最新發布的2020年一季報,2020年第一季度維維股份實現營收約為10.65億元,同比下滑30.5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約為0.9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0.27%,淨利潤增長幅度仍然較小。
因此可以說維他奶已經喪失了全國擴張的最好時間,這也是引發業績下滑淨利潤營收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維他奶面對的常年上黑榜以及擴張難業績下滑都是非常棘手的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不解決維他奶的未來的路還能走多遠就很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