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近100年的歷史中,有一人曾受到段祺瑞、袁世凱、黎元洪、吳佩孚等軍閥的極力推崇。
他,就是著名的軍事理論家,蔣百裡先生。1912年,袁世凱聘請蔣百裡出任保定軍校校長。
民國時期,蔣介石委任蔣百裡為陸軍上將。1937年初,蔣百裡所著的《國防論》,一經發表後,立馬被國民黨高層奉為經典。
蔣百裡在《國防論》的扉頁寫道:「萬語千言只是告訴大家,中國是有辦法獲得勝利的。」
雖說蔣百裡先生於1938年病逝於廣西宜山,但中國人民最終眾志成城,將日寇驅逐,蔣百裡也準確預言了中國抗戰必勝的結局。
以研究對日戰略著名,更有「中國軍神」的稱號。
除了在軍事方面頗有造詣之外,蔣百裡先生還是一位很有文學修養的「儒將」。青年時期曾留學日本和德國,與蕭伯納、泰戈爾、杜威,都結下深厚的友誼。
雖然那個時候日寇侵我國土,屠我同胞,但很少有人知道,蔣百裡先生的妻子蔣佐梅,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日本人。
當然,愛情與國籍無關,我們更不要因為日寇的侵略,而仇視所有的日本人。發動戰爭的,只是那些日本好戰分子。
那麼,這位中國近現代最著名的軍事理論家,是如何追求到這位日本妻子的?蔣百裡先生的女婿,又是哪位國家棟梁呢?
蔣百裡出生於1882年,他是浙江省海寧人。
蔣百裡的父親蔣學烺自幼殘疾,受到封建迷信的影響,蔣百裡的祖父蔣光煦,將這個天生殘疾的兒子送到寺廟裡。想借著佛祖的神力,看看能否治好兒子的病。
由於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蔣學烺終生落下殘疾。蔣學烺14歲那年還俗學醫,娶了當地一位通曉筆墨的楊氏女子為妻。
「蔣家」和「查家」,是當時浙江海寧首屈一指的名門望族,但因為蔣學烺喪失了基本勞動能力,所以祖父蔣光煦並不喜歡這個兒子,斷了其經濟來源。
於是蔣百裡自幼生活較為困難,只得與母親相依為命。
不過蔣百裡自幼聰慧,4歲那年,便能熟背四書五經。6歲的時候,蔣百裡已能大量閱讀繁雜晦澀的古書。從此,「神童」的美譽便傳遍海寧的十裡八鄉。
1900年,18歲的蔣百裡受到方雨亭縣令等人的資助,進入求是學院(浙江大學前身)學習,與錢均夫、施承志等人是同學。
1901年,蔣百裡赴日留學,進入日本士官學校步兵師三科學習,與蔡鍔成為同學。
1905年,蔣百裡結束4年的日本留學生涯,以優異的成績圓滿畢業。
1906年,蔣百裡奔赴德國留學。旅德期間,蔣百裡在各大歐洲報刊上發表了頗受好評的詩句。
因文風紮實,且對中西方文化包容貫通,蔣百裡與蕭伯納、泰戈爾等文學大家結為好朋友。
然而,蔣百裡雖身在國外,卻心繫祖國。1910年,蔣百裡學成歸國,在父親的包辦下,娶了原配夫人查品珍,但終生未育。
而彼時的國內局勢,也發生了天翻覆地的轉變。辛亥革命爆發,清王朝正式滅亡。
袁世凱聽聞蔣百裡回國之後,多次邀請他擔任要職,但都一一被拒。
1912年,袁世凱以保定軍校校長的職務,再次邀請蔣百裡出山。蔣百裡也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能力,救助中國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便不再拒絕袁世凱的邀約。
蔣百裡剛擔任保定軍校校長一職後,便立刻展開整頓改革。
當時北洋政府內部暗生枝節,保定軍校雖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規陸軍學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北洋政府內部各層官員,貪汙剋扣軍費,這也令蔣百裡失望至極。
1913年6月17日晚,蔣百裡致書寡母,稱「為國盡忠,雖死無關重要,然於陸軍及民國前途有益。遺幣二百,薄田數畝,聊供贍養。」
6月18日清晨5:00,身為校長的蔣百裡,召集全校師生來到操場上緊急訓話。
由於北洋政府陸軍部不能給蔣百裡調撥相關費用,以至於保定軍校全體師的日常訓練和生活,受到極大影響。
為此,蔣百裡頗為自責,當著全校師生的面,瞄準自己的胸部開了一槍。
蔣百裡開槍自戕之後,袁世凱立馬派人前往日本駐華公使館求助。
因為當時中國醫療條件非常落後,蔣百裡聲譽在外,如果不將其及時搶救,難免北洋政府會給他人留下口舌。
當時日本方面派來兩名軍醫和一名叫做佐藤屋登的女護士,專門來照顧蔣百裡。
查看完傷情之後,日本軍醫發現,蔣百裡朝自己胸部打的那一槍,並未擊中任何內臟,只是貫通傷,需休養兩月便能完全康復。
那位名叫佐藤屋登的日本女護士,也事無巨細地照顧了蔣百裡兩個月時間。
大家想想,蔣百裡本就是人中龍鳳,又喝過不少「洋墨水」。當時正是意氣風發,胸中一腔熱血無法發洩。
這位溫柔賢淑的日本女護士,又盡心盡力地照顧蔣百裡數月之久。朝夕相處,一來二去,兩人便暗生情愫。
不過,當蔣百裡傷勢痊癒之後,佐藤屋登從中國返回日本。蔣百裡也鍥而不捨地連續寫信,瘋狂追求佐藤屋登。
1914年,佐藤屋登的父母終於同意二人的婚事。當年冬天,蔣百裡與佐藤屋登在天津德國飯店舉行盛大婚禮。
婚後,蔣百裡將妻子佐藤屋登的名字,改為蔣佐梅。二人共育有5個女兒,分別為老大蔣昭、老二蔣雍、老三蔣英、老四蔣華、老五蔣和。
蔣佐梅也一直悉心的照顧丈夫和孩子,讓蔣百裡全身心的投入到軍事理論研究中。
最終,蔣百裡於1937年,整理並發表了著名文集《國防論》。
讓人遺憾的是,1938年,蔣百裡在擔任陸軍大學校長期間,積勞成疾,不幸病逝於廣西宜山,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
蔣先生去世之後,蔣佐梅與5個女兒皆留在中國。
1939年,蔣佐梅奔赴抗日前線,為受傷的中國士兵包紮護理。也從不教女兒們學日語,只用漢語與他人交流,甚至帶孩子一起上街賣首飾捐助抗戰事業。
1978年,蔣佐梅因病逝世,享年88歲,其墓碑上篆刻的也只有蔣佐梅這個名字。
值得一提的是,蔣百裡的三女兒蔣英,在3歲那年過繼給錢均夫做女兒。沒過多久,蔣英便回到了親生父母身邊,錢均夫先生只得認蔣英乾女兒。
錢均夫還有一個獨生子,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錢學森教授,更是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由於蔣百裡先生於1938年病逝,且當時時局動蕩,蔣、錢兩家便斷了聯繫。
1947年,錢學森與蔣英再度重逢,從此便結為連理。結婚之初,錢學森與蔣英生活在美國波士頓,錢學森卻一直想回國效力,此舉得到蔣英的大力支持。
直到1955年9月份,錢學森和蔣英衝破重重阻撓,帶著兩個孩子返回祖國。
回國後,錢學森每日忙著科研工作,也無暇照顧家庭。而蔣英本是享譽國際的歌唱家,為了錢學森能心無旁騖地忙於科研工作,蔣英毫無怨言的放棄歌唱事業,全身心照顧家庭。
錢學森教授也曾在公開場合對結髮妻子告白,感謝蔣英這麼多年來,在生活和工作上對他巨大幫助。
「錢歸你,獎(蔣)歸我。」「我們結婚已經44年了,這44年我們家庭生活是很幸福的。」「在我對一件工作遇到困難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往往是蔣英的歌聲使我豁然開朗,得到啟示……」
他們兩人用一生的愛,堅守著對彼此的承諾。
當華夏大地陷入水深火熱中,蔣百裡毅然決然返回祖國,積極投身實業,始終貫徹中國人民必勝的絕對信念。
蔣佐梅本是日本人,嫁給蔣百裡之後,不顧世俗目光,直言反對日本侵華戰爭。
蔣英和錢學森,以父輩為榜樣。正是因為有如此優秀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同樣優秀的子女。
可以這麼說,蔣先生夫妻倆,一生為中國抗戰事業嘔心瀝血。
錢學森夫婦更是為中國科研事業,作出過巨大貢獻。這兩對夫妻,都是後人值得學習的伉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