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聚焦生態變遷 扮靚美好南岸

2020-12-23 光明網

  光明網重慶12月21日電   雜草叢生的苦竹溪變為白鷺棲息地、坑坑窪窪的廢棄礦坑成為溼地公園、規劃商業用地的廣陽島被打造為「長江風景眼」……

  近年來,重慶南岸區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狠抓生態環境修復,積極譜寫南岸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篇章。

  12月21日,「看效果·大江奔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五周年」行進式採訪報導啟動儀式在重慶南岸區廣陽島舉行。重慶南岸區在推動生態空間與城市環境融合、公園形態和山地形態共生、休閒體驗與審美感知統一、生態保護和民生保障協調方面發揮著積極示範作用。

  關礦山 建公園

  重慶因山築城,因水養城,具有大山、大江、大城的空間格局,是世界聞名的山水城市。在兩江交匯、山水一體、人文薈萃的美麗重慶畫卷中,山是重慶城市的骨架,縉雲、中梁、銅鑼、明月「四山」縱貫南北,與城市相融,形成了「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獨特形態。

  南山作為「四山」與城市關係最密切的重要山體,自古就是百姓遊憩、文人賞玩、宗教靜修之地。隨著城市空間不斷拓展,南山逐步從郊野步入城中,隨之而來的則是城市無序擴展過程中對南山生態環境的破壞,南山失去了昔日引以為傲的生態環境。

  「1983年,這裡開辦採石場,幾年間這裡一片荒蕪,環境被破壞,場內遍布礫石,植被無法生長,滿目瘡痍。」重慶南岸區南山街道泉山村石梯坡55歲村民佘左華說到,2017年後,政府啟動了南山閉礦區生態修復,隨後開始對南山片區的公路、步道、水質等進行綜合治理。

  南山生態保護和發展中心副主任鄭緒介紹到,自2018年全面修復以來,已完成閉礦區生態修復面積約62.9公頃,栽種桂花、香樟、櫻花、四季楊等20000餘株,初步形成近1000畝的礦坑公園。如今,在這片綠色風景地,佘左華開起了一家心合園農家樂,辦起了垂釣中心,生活越來越好。

  南岸區堅持將生態保護與修復作為打造南山城市山地公園的首要任務,突出優化南山生態空間、生態資源和生態功能,永續保持「綠在南山」,提升南山「城市綠肺」的生態價值。把南山城市山地公園打造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生態地標,彰顯「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綠色名片。

  提水質 修棧道

  苦竹溪又名長生河,為長江南岸一級支流,發源於巴南區鹿角場,由南向北縱貫江南新城,在廣陽灣匯入長江,流域全長29公裡。「從前這裡的河水很髒,一到夏季蚊蟲很多,整個河面都是綠色的浮萍。」重慶市南岸區城市管理局副局長蒲波說到,實施苦竹溪環境綜合整治後,通過智慧河谷平臺能夠實時完成對水質的監測,水質和環境有了提升,這裡也變成了白鷺和水鴨子的棲息地。

  苦竹溪項目整治,注重親近水體,在「岸是岸,水是水」的原則下,做到親水便民。通過增設濱河二級園路、棧道及觀景平臺、人行過河設施,增強了親水的互動性和可達性。同時,相關部門還在沿河修建停車場、公廁等便民設施,為市民遊憩苦竹溪提供便利。

  據悉,現階段,項目已建成一、二級園路9 公裡,親水棧道2公裡,觀景平臺2300㎡,人行過河設施3處,增建設停車位49個,公共衛生間3處等設施,整治完成後,苦竹溪濱水遊憩園區面積將提升233%。

  苦竹溪環境綜合整治是重慶市城市提升行動計劃要求的具體舉措,項目現已納入重慶市首批「清水綠岸」治理提升項目和重慶市首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複試點項目,整治河道共計29公裡,整治面積331公頃,包含水環境治理、防洪水利、園林綠化、市政公用及智慧河谷等建設內容,總投資25.08億元。

  停開發 護生態

  冬日的廣陽島,霧氣籠罩,田間有人在忙碌,不遠處傳來清脆的鳥叫聲,一片田園鄉村之景。眼前的廣陽島不像是一個公園,而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生態島。

  作為長江上遊第一大島,廣陽島佇立於長江的懷抱中,本應被綠水青山環繞,卻因商業用地的規劃一度被破壞。

  2006年,廣陽島被列為重點開發對象,島上居民開始逐步遷出,寧靜的小島步入統一「大開發」階段。當一輛輛大貨車從廣陽島大橋駛入,工程建設的喧囂與灰層開始籠罩著廣陽島。山體被挖開、農田機理被破壞、原生林開始退化……「那段時間,島上全是大貨車,聽說都是來修高端別墅、高級酒店的。」從廣陽島搬出去的趙翔軍回憶到。

  2019年5月,廣陽島片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建設領導小組成立,正式拉開了廣陽島示範建設的序幕。不到三年時間,廣陽島生態修復和全島環境整治工作進展順利,12公裡的順時針環島生態體驗線路和西島頭、生態修復綜合示範地、中部山頂平臺、運動場東側、東島頭、廣陽營等6個生態體驗點完成修復和治理,那個記憶中的廣陽島又回來了

  廣陽島片區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廣陽島綠色發展公司黨委書記王嶽表示,按照規定,廣陽島上98%的區域將不作開發,這看似有了綠水青山卻沒有金山銀山,事實上一方面為後人留下綠水青山,就是在大地上存下「綠色銀行」,本身就是財富;另一方面,廣陽島實現了生態保護,也為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區域帶動使得綠水青山轉化為了金山銀山。

  今年3月,重慶市委、市政府提出,將廣陽島片區建設成為廣陽島智創生態城,向著中國第一個生態之城、智慧之城、創新之城、未來之城的目標努力。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李宏 通訊員馬旭睿)

[ 責編:王宏澤 ]

相關焦點

  • 區縣文旅精品薈|遇見重慶 南岸起風景
    在這裡,一曲「候人兮猗」絕唱中國愛情史五千年;一聲汽笛拉開中國內陸對外開埠的序曲;一份《挺進報》吟頌著烽火歲月的長歌…… 在這裡,一低頭,長江浪卷千堆雪;一望眼,南山恰如碧玉簪;一轉身,廣陽島花上夢悠悠……南岸全景南岸,長江之南,重慶之眼,「生產、生活、生態」最優空間,「宜業、宜居、宜樂、宜遊」品質城,重慶的城市會客廳
  • 看效果·大江奔流| 江岸聯動山水交映 南岸擦亮長江上遊風景眼
    苦竹溪又名長生河,為長江南岸一級支流,發源於巴南區鹿角場,由南向北縱貫江南新城,在廣陽灣匯入長江。陳潓玲回憶,這裡曾一度因為企業排汙、雨汙混流等,成為黑臭水體。2018年9月底,項目示範段作為全市首個「清水綠岸」項目開工,將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
  • 南岸手機報第2247期20201216
    (記者 郭旭 攝)〖第2247期〗2020年12月16日(星期三)農曆庚子年冬月初二明日陰,6~8℃※精彩導航※ 【南岸事】南坪西路空中聯廊項目開工【今日關注】重慶與中國科學院籤署戰略協議 【生活家】元旦、春節將至,如何防控疫情?
  • 南平延平區東山村:「黨建+生態」扮靚水美鄉村
    近年來,來舟鎮厚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依託得天獨厚的東山溪流和萬畝竹林生態優勢,鎮黨委和東山村黨支部強化黨建引領,充分發揮村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積極探索「黨建+生態」模式,打造東山村生態旅遊體系,促進村財增收創收,用「水美」扮靚生態宜居鄉村。
  • VEX2020機器人世界錦標賽中國總決賽今日重慶南岸揭幕
    12月25日上午,VEX2020機器人世界錦標賽中國總決賽在重慶市南岸區重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正式打響揭幕戰。南岸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魏小紅,南岸區政府副區長包茹華,重慶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張進,阿里體育副總裁黃春翔,亞洲機器人聯盟主席曾慶龍出席了揭幕儀式。
  • 福建南平延平區東山村:「黨建+生態」扮靚水美鄉村
    近年來,來舟鎮厚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依託得天獨厚的東山溪流和萬畝竹林生態優勢,鎮黨委和東山村黨支部強化黨建引領,充分發揮村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積極探索「黨建+生態」模式,打造東山村生態旅遊體系,促進村財增收創收,用「水美」扮靚生態宜居鄉村。  長約10公裡的東山溪,見證了水美鄉村的變遷。
  • 重慶南岸:聚焦核心素養,推進教學變革
    下一步,南岸區將進一步聚焦核心素養,以行政保障、教研支撐、學校實踐「三位一體」整體推進態勢,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莫景祺充分肯定了南岸實驗區的建設工作,同時寄望南岸區以重點課題為抓手,進一步釐清第三期課程改革項目的頂層設計與行動規劃,全面提升區域性教學改革的效果。
  • 重慶南岸:江邊垃圾場「變身」網紅公園
    銅鑼峽生態花谷吸引遊客前來踏青。郭旭 攝        人民網重慶4月8日電(崔佳、陳琦)春意融融,花香醉人……日前,新近亮相長江銅鑼峽南岸的生態花谷讓所有參觀者都大吃一驚。經過三年多的改造,從前那個臭氣燻天的垃圾場已經消遁無蹤,得天獨厚的山水地形,讓這裡成為重慶又一網紅打卡點。   走入花谷,佔地面積200餘畝的生態園栽種了120餘種樹木、花草。放眼望去,長江母親河一池碧水。沿著蜿蜒開鑿的山路,滿目皆景,鮮花、長廊、亭閣點綴其間……因為沿著長江陡峭的巖壁而建,顯現出獨特的重慶「山城」氣質。
  • 為什麼說到重慶旅遊,南岸馬鞍山非去不可?
    一、南岸的功能提起南岸,我腦海裡閃出的第一個具象是南山,然後會是工貿,再然後是南濱路上喜來登的雙子座…如果用純粹的旅遊眼光去搜索,大概率會是一棵樹、彈子石老街、龍門浩老街,也許還能懷念一下洋人街。那些掩映在黃桷樹枝杈間的老建築,大多是原來重慶開埠後英、法商人和教會修建的公共建築、花園式洋房和抗戰時期內遷公司修建的高級員工住宅。1920年,著名傳教士、慈善家馬嘉禮醫生在南岸馬鞍山購地建房,於1921年開辦萬國醫院,它是南岸區最早的西醫院,也是重慶最早的西醫醫院之一,抗戰時期救助了大量難民。
  • 重慶體育旅遊地圖出爐!南岸這個地方上榜
    南岸這個地方上榜 源人文南岸2020-10-30 19:25
  •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加快生態林業建設 扮靚美麗平涼大地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加快生態林業建設 扮靚美麗平涼大地 2020-12-14 17: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三屆「全民閱讀·青聽南岸」留聲閱讀大賽總決賽完美收官
    本次活動由南岸區委宣傳部、共青團南岸區委員會主辦,南岸區青少年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承辦,喜馬拉雅重慶站、重慶漢風古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辦,活動吸引了近300餘人參與。比賽流程由「選手自選」、「現場抽題」、「現場互動」三個板塊組成,「巴山巍峨渝水秀,最是書香能致遠」,選手們精心準備的閱讀篇章中,既有典雅的傳世佳話,更有活力的時代脈動;體現著古今文化習俗的發展變遷,全方位展現選手們的青春風採及文化修養。
  • 外柔內剛的生態守護者——巴茅
    不知不覺間,重慶已悄然入冬,草木褪去了原本鮮亮的顏色,巴茅卻在此時綻放。巴茅是一個方言名詞,又稱芭茅、大巴茅、茅草、蘆葦等等。《本草綱目》中記載,「白茅」條下云:「茅有白茅、菅茅、黃茅、香茅、芭茅數種,葉皆相似。」巴茅即巴地之茅,「巴」乃巴蜀(重慶古稱「巴國」),「茅」指茅草。
  • 農工黨南岸區委會召開中國農工民主黨建黨90周年暨農工黨南岸區委...
    本報訊(記者 侯靜)1月8日,農工黨南岸區委會召開中國農工民主黨建黨90周年暨農工黨南岸區委會成立30周年慶祝大會。會議指出,希望全區農工黨員以紀念農工黨建黨90周年暨農工黨南岸區委會成立30周年為契機,一如既往地發揮好自身特點優勢,緊緊圍繞南岸區、重慶經開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進一步聚焦「十四五」期間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集眾盼、匯眾智、聚眾力,深入一線傾聽「多重聲音」、科學建言獻策「多種見解」、積極投身發展「多維參與」,以「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的政治信念和矢志拼搏的奮鬥姿態
  • 南岸手機報第2250期20201221
    來自中央及市級媒體的記者團一行將從這裡開始,圍繞生態修復、和諧民生,對廣陽島智創生態城建設、苦竹溪環境綜合整治、南山閉礦區生態修復項目進行全方位深度報導。本次分享會主題為山城記憶,旨在聆聽重慶的聲音與分享重慶的故事,讓更多的人了解重慶的城市文化,感受山城的魅力。◆記者從區城市管理局獲悉,自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開展以來,我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一系列垃圾分類工作方案、計劃等文件,明確目標、細化責任,並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納入「馬路辦公」重點事項進行督查。
  • 重慶首個原創音樂版權孵化中心落戶南岸
    重慶市版權局供圖人民網重慶11月7日電(陳琦)今日下午,由重慶市版權局主辦,南岸區委宣傳部、華龍網集團、重慶市原創音樂版權孵化中心承辦的重慶市原創音樂版權孵化中心授牌(展演)暨重慶版權大講堂開講儀式,在南岸區龍門浩老街龍門劇場舉行,這標誌著重慶首個原創音樂版權孵化中心正式成立。
  • 小朋友「探秘」中梁山 看重慶主城2.5億年地質變遷
    孩子們利用手中的工具,觀察藏於巖石之中的植物與動物化石,一覽重慶主城豐富的自然資源文化現象,了解主城2.5億年以來滄海桑田的地質變遷。飛仙關組中的灰巖是優質的建築用石料以及水泥用原料,而在重慶的山脈中,曾經就分布有大量的石灰巖礦山。「隨著主城四山功能的變化,四山地區石灰巖礦山逐步退出,並開展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工作。」王平說道。
  • 重慶建立安全生產和生態環境常態化暗訪機制
    重慶日報消息,12月23日,記者從市委宣傳部獲悉,近日市委宣傳部會同市應急管理局、市生態環境局和市屬媒體,組建工作專班,聚焦安全生產和生態環境領域,建立常態化暗訪機制。據了解,建立安全生產和生態環境常態化暗訪機制,目的在於發現問題、督促整改、推動工作落實。
  • 重慶南岸林肯飛行家享0首付 5年保養
    重慶南岸林肯飛行家享0首付 5年保養 王梓臣 2020年12月01日 12:36
  • 10個「老房子」的傳奇故事,看完你就能稱霸南岸了!
    圖源:服務南岸自1891年重慶開埠之後,法國獲得了在四川諸多資源的開採權,為將這些資源運出重慶,法國海軍軍官虎爾斯特率領測量隊搭乘法國軍艦駛入川江。去年1月,故宮學院(重慶)正式落戶南岸,舊時光被喚醒,那段塵封的歲月被再次提及。80年後,與故宮再續淵源的安達森洋行迎來自己全新的使命,未來可期,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