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顧金華
9月19日晚
「楊迪眼睛瞼板腺消失」
上了微博熱搜……
楊媽媽道出了「真相」:
他每天電腦不離手,手機不離手
演員楊迪患上的瞼板腺功能障礙
是乾眼症的一種
這個疾病的發病數據極為觸目驚心:
亞洲乾眼發病率居全球前列
中國的發病率約為20%-36%
即每5人中就有1人患乾眼症
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為乾眼症罪魁禍首之一
專家們不得不再次提醒
請保護好眼睛!
炸了!我好像也是!
楊迪在最近的綜藝節目中,被他媽媽拉去檢查眼睛時,發現眼睛瞼板腺消失的情況。30歲事業剛剛起色的楊迪,左眼已經是50歲的狀態了。醫生說是因為平時楊迪用眼疲勞過度,不注意用眼衛生。
當天下午,演員楊迪在微博發了個視頻,說:「這段視頻看得我驚心動魄,三十歲的楊迪五十歲的眼睛,有點嚇人!大家平時還是要多注意用眼衛生,能休息的時候就休息,希望大家都有好身體。」
瞼板腺功能障礙,正是乾眼症的一種。通常症狀有疼痛、眼乾、眼部疲勞。產生如此嚴重後果的原因是什麼?楊媽媽說,「他每天電腦不離手,手機不離手」。
楊迪想用自己的視頻告訴大家,平時千萬要多注意用眼衛生,注意眼睛的休息,千萬不要像自己這樣。這條微博,頓時在朋友圈「炸了」。網友們感慨稱:「突然發現我好像也是,天天不是電腦就是手機,以後要多注意了。」還有網友表示,以後躺在床上之後就不要再玩手機了,設置一天玩手機和電腦的時間,到時就停止,為了擁有一雙閃亮的眼睛和健康的身體,且行且珍惜啊。
會不會真瞎了啊?
乾眼症,這一眼部疾病早已為大家熟悉,發病數據更是驚人——亞洲乾眼發病率居全球前列,中國的發病率約為20%-36%,即每5人中就有1人患乾眼症。其中女性高於男性,老年人較年輕人更為高發。
在各大眼科醫院,記者看到,來看乾眼症的年輕患者真不少,小張就是其中一人。
小張畢業才一年,去了一家網際網路企業工作。因為996工作制,小張每天盯著電腦的時間超過12個小時。今年上半年,因為疫情防控需要居家辦公,電腦、平板和手機幾乎成了小張身體的「附屬器官」,一刻都離不開。辦公、吃飯,甚至如廁都拿著手機,醒著的大半時間基本上都在使用電子產品。
兩周前小張眼部出現不適、有異物感,甚至常常出現紅血絲;視力忽好忽壞,感覺大不如前了。自己用眼藥水治療後卻無好轉,於是來到醫院就診。
「雖然沒有達到50歲的眼睛,但是情況同樣不容樂觀。」醫生給小張檢查後發現,雙眼瞼緣肥厚、充血,角膜上皮可見點狀著染,診斷為雙眼乾眼症、瞼板腺功能障礙。給予熱敷、瞼板腺按摩及藥物治療後,症狀才逐漸好轉。
「之前也聽到乾眼症這個疾病,但是沒當回事。但是有天看東西,眼前一片模糊,過了好幾分鐘後才好轉。」小張說,特別看到「楊迪眼睛瞼板腺消失」這條微博,讓她有種恐懼感,擔心「這樣下去會不會真的瞎了」。
罪魁禍首——電子產品
門診上,像小張這樣來看乾眼症的年輕人,大多有一個共同特點——屬於愛使用電子產品的低頭族。
「早些年乾眼症多發於五六十歲的人,近年來青少年和年輕人正成為乾眼症的易發人群。來看門診的乾眼病患者中,中青年人群佔了一半。」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視光中心副主任醫師趙立全說,隨著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普及導致用眼習慣改變等原因,乾眼患者人數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上升,並且呈現年輕化趨勢。
乾眼症高發,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一般來說,正常眨眼頻率為每分鐘20次左右,但當人們使用電子產品時,注意力因集中於屏幕內容,而使眨眼次數在無形中減少,每分鐘可能只有7—8次,從而降低了眼內潤滑劑和淚液的分泌。同時,電腦強烈的光線對人眼刺激很大,易使淚液分泌異常而致乾眼。如每分鐘眨眼次數長期少於7次,就可能意味著患上了「乾眼症」。
「除了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之外,長時間開車、閱讀等過度用眼也會導致乾眼症,乾燥的環境,如煙霧、紫外線、空氣汙染、氣候乾燥等都會影響淚膜的穩定性,增加淚液的蒸發,導致眼乾。」趙立全副主任醫師說。
但是,千萬可別小看了乾眼症。輕則會引起不適感,即刺激、乾燥、疼痛,影響正常的生活和休息;重則會引起角膜的感染,甚至穿孔,最後失明。在門診中,很多患者覺得乾眼症不是病,自己在家滴眼藥水就行。其實,乾眼症是一種慢性疾病,是逐漸積累形成,且常常容易被忽略。乾眼症還是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專家說,滴眼液中大多含有防腐劑,長期應用會導致眼表的損傷,引起藥物性角結膜炎或者乾眼症。
事實上,電子產品傷害的遠不止是瞼板腺功能,還有兒童青少年的視力。和乾眼症相比,在上海,兒童青少年近視情況更是不容樂觀。根據2018年上海市近視調查數據顯示,本市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6.6%,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其中6歲兒童近視率為8.4%,小學生近視率為35.5%,初中生近視率為77.2%,高中生近視率為84.4%,其中高三學生高度近視率為23.4%。今年是非同尋常的疫情之年,孩子們的近視防控面臨更大挑戰。
請保護好眼睛!
「刷手機」和「打手遊」、 長時間電腦iPad學習工作……該注意啦!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正在嚴重傷害著我們的眼睛。專家們說,無論是近視或者乾眼症,學校與家庭都是防控的兩大「主戰場」。只有引起學校、家長重視並加以正確引導,將眼部疾病防控的關口前移,才能有效阻止兒童青少年近視的高發與低齡化的嚴峻趨勢。
電子產品的選擇:儘可能選擇大屏幕電子產品,優先次序為投影儀、電視、桌上型電腦、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手機;應選擇屏幕解析度高、清晰度適合的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時,調節亮度至眼睛感覺舒適,不要過亮或過暗。
電子產品使用時間:連續盯手機或電腦屏幕的時間不要太長。使用電子屏幕時要記住「20-20-20」口訣,即建議看屏幕20分鐘後,要抬頭眺望6米外(20英尺)遠處至少20秒鐘以上。看屏幕時,儘量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多眨眼,並且要完全閉上再睜開,保證淚液充分溼潤眼睛,也有助於眼睛防護。
使用電子產品後:可在室內走動、做體操、下蹲運動、仰臥起坐等;清潔雙手後做眼保健操;立於窗前、陽臺或門前,向遠處(6米以外)眺望;可通過陽臺、窗邊或自家庭院「目」浴陽光,接觸自然光線。
責任編輯:朱雨佳
分享、點讚、在看三連
讓更多人了解!
【來源:青春上海】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