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分鐘就有3位25歲的年輕人猝死,職場人的健康問題到底多可怕

2020-12-22 騰訊網

都說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如果有的話,那就是:容易老、容易胖、容易失眠、容易脫髮、容易生病……

這句話看似戲謔,卻也是血淋淋的事實:如今,病魔已經開始頻繁地降臨在拼命工作的年輕職場人身上,職場人健康狀況堪憂。

根據《2019年職場人健康力報告》,23.3%的人認為自己的健康狀況"還可以",認為自己的健康狀況"非常好"的人只有5.5%,而絕大多數職場人都感覺自己的身體狀況欠佳。可怕的是,癌症、惡性腫瘤等常見於中老年人身上的重大疾病,也越來越多的在年輕人身上見到。

在脈脈職言和實名動態中,我們經常會見到一些職場人表示,自己或身邊的同事、朋友患癌,成為"癌友"中的一員。前不久,就有脈脈用戶發帖稱:最近兩個月,得知兩個朋友得了癌症,大家平時千萬要以身體為重……

而2019年初,一則"妹子,93年的,前端狗,今天確診,想寫個抗癌日記,大家推薦個記錄平臺"的帖子更是在脈脈職言區引起關注。樓主妹子表示,當天查出患了結腸腺癌,無明顯誘因,馬上住院準備手術。

生死之事突然降臨到三十未滿的90後身上,讓眾多職場人不免唏噓,紛紛給樓主加油鼓勁,希望她早日康復。一些脈脈用戶還用自己身邊親人的例子為樓主打氣,希望她"別輸給自己"。

在眾多職場人的密切關注之下,這篇帖子也成為脈脈平臺2019年的年度火爆話題,而在脈脈近日發布的《出圈:2019脈脈職場年度盤點》報告中,"我得癌症了"也被評選為"年度職場敢言"。

實際上,年輕人患癌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根據《2019年職場人健康力報告》,肺結核、肺癌、高血壓等成為職場人的高發病種,患者數量增加明顯,且呈現年輕化趨勢,患者的平均年齡逐年下降,從2015年到2019年上半年,兩類疾病患者的平均年齡分別下降0.73歲和0.92歲。

此外,也有相關數據顯示,從1969年日本一位29歲的報紙發行員猝死開始,全球每分鐘就有3位25歲的年輕人猝死,且通常都是發病1小時內死亡,搶救成功率不到1%。在中國,每年猝死的人數多達55萬,而其中,三分之二都是沒有相關病史的健康年輕人。

意外總是讓人扼腕,但對於意外的討論從來都沒有停止。在職場中發生的諸多年輕人猝死、年輕人患癌的悲劇背後,是職場人健康狀況的隱憂,大家也紛紛反思:為什麼年輕人患癌率越來越高?職場人患病與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的關係有多大?為工作拼命值得嗎……

而對於這些問題,大家心裡也早有定論。在脈脈平臺上的"熱點事件 脈友怎麼看"主題中,就有一個問題話題:為工作拼命值得嗎?其中,大多數人都認為:人生還有很多追求,為工作拼命不值得。

但在實際中,能真正做到"不為工作拼命"的人少之又少。就像很多人都知道,肥胖與癌症密切相關,久坐不動會導致體內免疫因子變得遲鈍和無能、容易患癌,但卻沒多少人會堅持運動。

根據阿里釘釘和阿里體育共同發布的首份《職場運動白皮書》,84%的職場人沒有堅持運動的習慣,其中,六成職場人每周僅運動一次或完全不動(40%職場用戶完全不運動,21%用戶每周僅運動一次)。

在職場人的主流運動方式"走路"上,職場人的運動量也普遍較少。具體來看,每日步數在1000步以下的佔6%,1001—3000步的佔17%,3001—5000步的佔20%,5001—10000步的佔35%,10000以上的僅佔21%。而作為職場的中堅力量,90後的運動量更是少得可憐,每日步數在5000步以上的僅有51%。

對此,很多人可能會說:工作太忙了,根本沒時間運動;生活所迫,沒辦法啊。但是,等到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時,他們或許就不會這樣說了。可見,很多人都是一邊把"怕死"掛在嘴邊,一邊卻又選擇"慢性自殺"。

但就像叔本華在《人生智慧》一書中寫到的:人類所能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拿健康來換取其他身外之物。消耗健康的代價必定要還,拼命透支的身體也一定會在不經意間埋下不定時"炸彈"。

這個時代雖然殘酷,但也請大家在充滿危機感的同時,也學會給自己安全感;你可以努力、可以奮鬥,但請量力而行,不要等躺在病床上的時候,只能期盼醫生嘴裡說出來的是:你的腫瘤是良性的。

生命脆弱,來日並不方長……

(文章內容素材均來自於脈脈)

相關焦點

  • 多位20+歲女性接連猝死!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猝死纏上?
    2021年才開始沒幾天,接連幾個「猝死事件」刷爆了朋友圈: 25歲的《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孫橋潞喝酒後突發心梗不幸去世; 拼多多23歲女員工凌晨1:30下班回家路上猝死; 餓了麼的一個外賣小哥在送單途中突然倒下,後被證實是猝死
  • 為什麼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猝死
    有時意外就是這麼讓我們措手不及 今天,我們來關注一下,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會猝死,在早上上班的路上,晚上加班的時候,運動的時候…… 清華IT男猝死馬桶;33歲女子健身房猝死;90年出生小夥路邊攤吃麵,心臟驟停猝死等等越來越多年輕人猝死的消息
  • 年輕人猝死3大導火索:可怕的是「三樣全佔」
    為什麼年輕人猝死的這麼多?名企員工,倒在夜班下班途中;年僅25歲的演員,在跨年夜飲酒後猝死……央視新聞的報導,既給出了答案,也令人心驚——據統計,我國每年有60萬人猝死,其中43%的人在40歲以下。這些人表面上看不出毛病,但其實他的身體已有一定的病變基礎,比如潛在血管問題、心臟問題等,就像地底下的炸彈,給它一個導火索就能引爆。這不奇怪。在一位年輕演員不幸猝死後,很多網友就認為她的死因,應該和飲酒有關。飲酒即便不是猝死的直接因素,也是誘發因素。然而,最可怕的不是飲酒,而是「猝死三大導火索」,佔全了!這三大導火索是:飲酒,熬夜,情緒激動!
  • 中國每分鐘就有1人猝死,這5種徵兆一定要警惕
    猝死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 說說年輕人猝死 據有關研究統計,中國每年猝死總人數達到54.4萬人,相當於每分鐘就有1人猝死,每天有近1400
  • 年輕人猝死頻發:年輕人如何遠離猝死
    似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年輕人因猝死,成為社會新聞的主角。根據世衛組織(WHO)的定義,平時身體健康或看上去健康的人,在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突然死亡,就叫猝死。 《我國5516例屍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徵分析》顯示,影響猝死的主要因素是情緒激動(25.66%)和勞累(24.53%)。
  • 運動猝死到底多可怕?跑步的你,需要注意這些
    運動猝死到底多可怕?跑步的你,需要注意這些 我就要 愉快的跑步 博捷君今天就來跟廣大跑友們聊聊關於跑步中的安全問題。 01 猝死到底多可怕 從症狀體徵出現後6-24小時內的死亡稱為猝死。
  • 新年第一天,25歲女演員心梗猝死!生前視頻曝光,刺痛了3.5億年輕人
    她去做了一個檢測,才知道25歲的自己,身體年齡其實已39歲——身體年齡和實際年齡如果相差4歲,證明人已經處於嚴重亞健康狀態了,而她的是相差14歲。    一個殘酷的現實:猝死的魔爪,早就伸向了年輕的一代。  每年有近60萬人猝死,其中多數是不超過35歲的年輕人。
  • 猝死不是突然到來:「看上去健康」的年輕人,你的心臟真的健康嗎?
    健康養生堂最權威最官方的健康養生堂為您提供最新最全面的健康養生知識,包括健康常識、養生方法、養生誤區、養生竅門、健康飲食等,關注我們,享受健康生活! 2021年的第一天,我們看到一則痛心的消息,《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孫僑潞,疑因心梗去世,年僅25歲。
  • 不到30歲的年輕人,為何會被猝死盯上?
    而這些熱搜的主角 都是不到30歲的年輕人 據統計,我國每年有60萬人猝死 其中43%的人在40歲以下 猝死,為什麼盯上了年輕人?
  • 接二連三的年輕生命驟然逝去,其實猝死病人中15%-20%是年輕人
    2021年開年才沒幾天,可怕的心臟疾病引發猝死已經帶走了好些年輕的朋友。從巴啦啦小魔仙參演者25歲的孫僑潞、到27歲的人氣時尚博主,1月8日,噩耗再次傳來,年僅30歲的北京首鋼籃球俱樂部前隊員韓崇凱也因心臟疾病離世。我們失去的不僅僅是一條條活潑陽光的年輕生命,其背後更是一個個家庭永久的陰霾。
  • 年輕人為什麼會猝死?
    多數情況下,是心臟,扣動了猝死的扳機。臨床上,猝死分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兩大類,其中心源性猝死佔猝死的70%-80%。全文2003字,閱讀約需4分鐘 數據新聞編輯 李媛 新媒體設計 甲晨晨 校對 李立軍《巴啦啦小魔仙》女主孫僑潞心梗猝死,年僅25歲;時尚博主雅魯藏布江女人,在飛機上因心臟驟停不幸離世。
  • 23歲年輕人猝死前的5分鐘,他的身體經歷了什麼?
    23歲年輕人猝死前的5分鐘,他的身體經歷了什麼?猝死經常發生在緊張工作、情緒激動、排便、睡夢中或者早上醒來時。據美國有關專家統計,美國約有32%的非正常死亡死因是猝死,平均每分鐘有1人猝死,這比癌症導致的死亡要多1/3[3]。
  • 一問到底!猝死為何要盯上年輕人?
    歲末年初,原本應該是喜慶歡愉的時刻,卻接連傳來有人猝死的消息,多數離世者更是只有20多歲。讓人扼腕嘆息的同時,更不禁要問,猝死為何盯上了年輕人? 生死真的只是一瞬間? 世衛組織定義,平時身體健康或看上去很健康的人,在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突然死亡,稱為猝死。
  • 「猝死」為何盯上年輕人?有什麼辦法能減少悲劇發生?
    編者按:年終歲末,年輕人猝死的新聞又見諸媒體,對此,我們除了痛心,也有疑問,為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猝死」盯上?有什麼辦法能減少悲劇的發生?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突發猝死?當前的年輕人,面對生活和工作心裡普遍感受都是「壓力山大」。高壓力帶來的慢性疲勞,正在侵蝕著年輕人的心臟。
  • 「年輕人猝死的導火索」上熱搜,你佔了幾個?@各位老師,健康是你的...
    1月2日,曾出演過電視劇《巴啦啦小魔仙》的演員孫僑潞被曝因心梗猝死,年僅25歲;1月4日,拼多多一23歲女員工下班途中猝死;1月5日,27歲時尚博主「雅魯藏布江女人」在北京飛往上海的飛機上,由於心臟驟停不幸離世……這些猝死的年輕人表面上看不出毛病,但其實他的身體已有一定的病變基礎,比如潛在血管問題、心臟問題等,就像地底下的炸彈,給他一個導火索就能引爆。這些導火索是什麼呢?
  • 25歲女演員猝死,「老年病」為何纏上年輕人?4個不良習慣是誘因
    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加上現在越來越快節奏的生活,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心梗,曾經總以為心梗是屬於「老年病」,但就在1月2號,《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孫僑潞疑因心梗去世,年僅25歲。沒錯,現在心梗越來越呈現年輕化的趨勢。且隨便百度一下,就有很多關於年輕人因為心梗猝死的新聞。
  • 越來越多年輕人猝死,和4個原因離不開!早知道早預防
    北京某公司的高管,年僅35歲,在某天上班的路上突發心梗,倒地之後再也沒有起來; 廈門當地某高端酒吧內,一群年輕人正在跳舞,突然有一名年輕人倒地不起,送醫救治後搶救無效死亡; 上海某IT公司的應屆程式設計師,年僅25歲,因為心臟驟停而猝死......
  • 堅持運動20年的人,到底有多可怕?
    因為有位奶奶,打破了我們對老人的固有認知。 79歲的「老太太」鄒家明因為一組運動視頻佔據了微博熱搜榜。 視頻中的鄒奶奶,身強體壯,頭髮濃密烏黑,做起運動來一點都不含糊,完全看不出年紀。
  • 一代頂級巨星猝然離世:縱慾的人生,到底有多可怕?
    此前有新聞報導,馬拉度納心臟和肺部都出現過病症,加上他本身又是一名運動員,所以發生猝死的概率比一般人高。心臟猝死已經成為競技場上最大的隱形殺手,大部分猝死都是一種後天病。美國一家權威科研機構曾對1985年至1995年全美猝死的158名運動員進行了統計研究:有134人是因心血管疾病而死,當中僅有1人確診患有心臟病,4人曾經查出有心臟隱患。
  • 「小魔仙美琪」心梗去世,年僅25歲!為何心梗會纏上年輕人?
    而不知道從什麼開始, 年輕人猝死的事件似乎越來越多了... 01 知名女星跨年夜猝死,年僅25歲! 2021年開年就是一則沉痛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