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網紅:拍視頻也脫貧-今日熱點-商丘-映象網

2020-12-26 映象網

田間地頭房前屋後都是拍攝場景,一家男女老少都是演員,隨份子、坐桌、陪客、相親都成了題材。

商丘楊樓村村民楊獻偉一家,從2016年開始,他們靠著原生態的農村生活場景,憨厚樸實的形象,詼諧幽默的豫東調子,在多個網絡平臺上的粉絲量迅速突破百萬。他們不僅成為農民網紅,還帶動了全村200多名村民,走向拍視頻的致富之路。

一個人愛拍鄉村視頻的農民也能成網紅

村頭倆兄弟坐著閒聊。弟弟說:「哥,你在這兒深思什麼?」哥哥說:「沒有。」弟弟悄聲說:「俺嫂子換新拖鞋了?」哥哥驚訝地說:「你咋知道?」弟弟哈哈大笑:「哥,你臉上的鞋印與昨天的不一樣。哈哈哈……」鏡頭推近到哥哥的臉上,一個漆黑的鞋印。

這個視頻短短幾天在快手平臺上播放60多萬次。而類似這樣的創意類農村喜劇視頻,比如《搞笑農村故事系列》《阿偉搞笑系列》,都是農村常見的生活題材。在這些視頻裡,主人公「木易阿偉」憨厚樸實的農民形象,配上精湛的演技,再加上幽默得體的豫東方言,迅速在網上斬獲了大批粉絲。

木易阿偉,原名楊獻偉,家住商丘市睢陽區臨河店鄉楊樓村。4年前,他還待在上海一家化工廠打工。

一天,楊獻偉看見工友們圍著一部智慧型手機看得津津有味,時而眉頭緊蹙,時而捧腹大笑。楊獻偉怔住了:「表演和才藝,我不也會嗎?打工一年,全忘了自己曾是在舞臺上活躍十餘年的民間藝人。」

第二天,楊獻偉辭職,買了一部高配的智慧型手機,開始用手機拍攝、製作短視頻。

沒有跟風那些好聽、洋氣的網名,楊獻偉把自己的姓氏拆分開,取了個「木易阿偉」的藝名。

一個視頻,看似簡單,但涉及創意、臺詞、取景、拍攝、後期剪輯等技術問題。為此,他幾乎天天不出門,對著手機研究短視頻,看著各種喜劇大咖的視頻,慢慢分析、仔細研究。慢慢地,楊獻偉開始就地取材、就身邊的事兒取材,自編自導自演。

「木易阿偉」和他的團隊拍攝《傻飛薅草》

「村裡的稀罕事兒,稍微擺置擺置,就管拍攝了。」楊獻偉說,他拍攝的十裡八鄉的事兒,涉及夫妻關係、婆媳關係、兄弟關係、妯娌關係、鄰裡關係等。常常是在跟別人聊天時忽然來了靈感,腦子裡有了故事梗概,就開始拍攝,拍著拍著,碰出新點子,就推翻重拍。

記者瀏覽「木易阿偉」的視頻,其題材有同學聚會、高價彩禮、農村趕集、相親、回娘家、兄弟矛盾、酒後吵架等,有的視頻還拍成了「連續劇」。《家和萬事興》一共十三集,寫的是婆媳關係和兩個親家之間的矛盾,播放量超過4000萬。

楊獻偉忙完農活,就是拍攝、研究搞笑段子。幾乎每天都要上傳一部作品。他的粉絲數量,一年的時間積累高達100多萬。每天開直播和粉絲互動的打賞,偶爾接拍一些小廣告,再加上在直播間為鄉親們賣農副產品,他的收入比之前做民間藝人翻了好多倍。

一家人身邊的人都可以成為演員

13歲時,楊獻偉不顧家人反對,輟學外出拜師學吹嗩吶、學唱豫劇,一學就是3年。

據他回憶,冬天下大雪的時候,等忙完往往都是夜裡十二點了,跟主家結了帳踏著冰雪回到家,往往天都快亮了。他是學徒工,不拿報酬,能夠登上舞臺給父老鄉親唱一段,就是很開心的事情。而其他人的報酬,也只有二三百元。後來,楊獻偉的嗩吶和豫劇的技藝越來越精湛,慢慢成了戲班子裡的扛把子。那年,他20歲。

楊獻偉的爸爸楊玉領,今年55歲,也是一位喜歡表演的民間藝人,吹嗩吶、拉二胡、吹笙、唱豫劇……樣樣都會,看到自己的表演出現在視頻裡,並得到大家的認可,楊玉領也註冊了一個快手號,「老木易」的網名也信手拈來。後來,楊獻偉的妻子也開通了快手號,取名「木易阿偉老婆」。

楊獻偉一直動員弟弟楊騰飛一起做,而楊騰飛並不領情。他經營一家理髮店,總怕拍不了段子,又耽誤了理髮的生意。

說的次數多了,楊騰飛就說試試做,取網名「木易騰飛」,蹭哥哥的人氣。弟弟的粉絲也在暴增,開號半年,粉絲10萬,一天開兩小時直播靠打賞的收入也有300元,「比在農村幹理髮店收入高多了」。

「木易騰飛」塑造的是一個農村憨傻二愣子的形象,歪嘴斜楞眼兒、花襯衣、紅領帶、手拿大喇叭……後來乾脆改名「木易傻飛」。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傻飛掂喇叭。」不少粉絲留言:只要傻飛掂著喇叭出來,那就一定有大事兒發生。

從鎮上的理髮店到喜劇班配角演員,「木易傻飛」半年內粉絲長到200多萬。為「木易傻飛」設定形象的老木易說:「很多題材放到正常人身上說不過去,但放在一個傻子身上,就比較好理解了。」

「我就是一個把握方向盤的,一個掌舵的,替大家把握好方向。俺也沒個劇本,拍的時候該加戲的時候加戲,該減戲的時候減戲。」楊獻偉說,身邊的人都可以成為演員,除了他的爸爸、老婆、弟弟,他媽媽、街坊鄰居甚至是懷裡抱著的孩子,都成為他故事裡的角色。

一群人200多名村民靠拍視頻賺錢

在掙到第一筆錢的時候,楊獻偉購置了單眼相機、三腳架、穩定器等一些專業設備,聘請了專業攝影和後期製作團隊。

楊獻偉說,剛開始拍段子的時候,在村裡東奔西走,大呼小叫,老少爺們看見頭搖得像撥浪鼓一樣,說他們不務正業、瘋瘋癲癲,淨耽誤幹農活……但是,不多久,兄弟倆每人先後買了20多萬元的轎車,又買了一輛7座商務轎車供拍攝團隊使用,又在村前買了一幢小洋樓……街坊們緩過神來了,開始感慨:「我的孩咧,這也管掙錢?」

很多村民開始慕名而來,要拜師學藝。面對一撥又一撥的學藝人,木易阿偉始終冷靜:「我沒有專業的管理經驗,沒有專業的演技,你來到這兒,我們就跟兄弟姐妹一樣,大家在一起互相學習、互相討論、互相拍段子。把我成功的經驗分享給大家,讓大家享受到直播平臺給大家帶來的紅利。」

楊獻偉先後帶紅的「咱家坤哥」「大牙姐」「木易晨哥」「木易阿情」「木易娜娜」「木易阿敏」等人,粉絲量接近百萬,之前都是農民,現在平均月入萬元左右,而且能夠做到「家裡地裡兩不誤」。

「木易阿偉」對團隊成員「木易晨哥」進行動作指導

阿情是隔壁村的95後男孩,自幼家貧,外出打工,身單力薄,在外地進了幾家廠子都沒有幹穩當。阿情看木易阿偉的段子很久了,也想參加拍段子。「下午有個男角色,你留下試試吧」。就這一句話,阿情留在了木易喜劇班。

沒有學過「手眼身法步」,做起演員談何容易?楊獻偉手把手教,每個表情,每一句話,都要不厭其煩反反覆覆地教,然後開始試鏡,經過一遍一遍NG(沒通過要重拍),阿情終於上手了。

現在的阿情在抖音30萬、快手50萬粉絲的情況下,月收入一萬多元。同時,阿情的老婆、姐姐也拍起了段子,按照阿情的模式複製下去……

3年多的時間,在楊獻偉直接或間接帶動下,共200多名村民脫貧致富,其中有一些空巢老人、殘疾人和留守婦女,他們有了相對穩定的收入,少量參加拍攝的村民收入少則每月一兩千元,經常參加表現活躍的多則每月七八千元。

「木易阿山」來得較晚,是個智障人士。楊獻偉說:「按輩分我得叫他叔,我們團隊的成員都非常尊重他。在演戲的時候,各有各的角色,下了戲之後,包括我還有傻飛,都山叔、山叔地叫他……現在每天也有幾十元的收入,只要在這裡堅持做,收入也會慢慢提高的。」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滿意而歸,楊獻偉不接受急功近利和想不勞而獲的人。「好多人說我想來你這兒蹭流量,我想來這兒當網紅。在這兒待一段時間,然後學幾天表演就想成為網紅,就想掙錢。這樣的徒弟我帶不了。」楊獻偉說,網紅,是要一點一點積累的,是要有拿得出手的才藝才能支撐下去的。

3年來,木易喜劇班靠著自然的粉絲和流量,楊獻偉(木易阿偉)和弟弟(木易傻飛)的粉絲分別在各大平臺突破500萬,父親(老木易)、妻子(木易阿偉老婆)分別都是幾十萬或上百萬。

拋開網絡上那些漂亮的數字,他們依然是楊樓村的村民。逢年過節,給村裡老人送禮品;為了美化環境,他們默默買來一百多個垃圾桶,悄悄地放在村裡各處;誰家再有紅白喜事兒,他們都要免費幫忙演出。

一個夢拍一部有影響力的豫東農村生活喜劇

網上有句話叫「學而優則仕,網而紅則商」。當網紅都去搞直播帶貨撈金的時候,楊獻偉卻依然堅持著他的創作之路——拍段子。他覺得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沒有好的作品呈現,職業生涯怕走不長遠。

木易阿偉在直播中和粉絲互動

「名利名利,只要你有名了利自然會來。段子拍得好了,看的人多了,你就不需要那麼勞累地去帶貨。」楊獻偉說,木易喜劇班的粉絲大多是在外邊打拼的老鄉,對家鄉話有情結,聽到了俺的帶著口頭語的家鄉話才會真正開心起來。如果賣貨的話,估計粉絲會減少。

不諂媚,不大規模帶貨,這是木易阿偉對自己的職業要求。

「不像以前唱大戲的時候,單純地模仿一些豫劇經典選段,同一個劇目在不同舞臺上唱得一樣。拍攝短視頻,是搞創作,每天都要推陳出新。」楊獻偉比較兩種表演方式後說,推陳出新即使對一個專業的編導人員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2019年,木易喜劇班投資十多萬元拍攝了微電影《可擺置好了》,本來想靠著這部電影賺上一筆,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在哪個平臺放電影,要給哪個平臺交流量費。

「光平臺流量費我交了6萬元,但靠著粉絲們的自發推廣,這部電影還是把本錢勉強賺回來了,折騰了幾個月弄了個『狗喝油』。」楊獻偉說,他不會灰心,他要發展團隊,加強業務知識,有朝一日還要拍電影,「網絡大電影」才是終極目標——拍一部有影響力的反映豫東農村生活的喜劇!

理想依託在一寸一寸的簡單歡喜和日常生活中。這個7月,記者兩次走近成了網紅之後的木易一家人,發現他們還跟普通的農村家庭一樣,種著五畝農田,該幹活幹活,該下地下地。無數次出現在鏡頭當中的小院兒,凌亂卻溫馨,和村裡的男人一樣,短袖、大褲衩、拖鞋,幾盤時令蔬菜,自家蒸的饅頭,昨夜在門口小樹林捉的爬叉,都是餐桌上的美味兒。

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孩子的歡叫聲、老人的責罵聲交織在一起:「你看,這是傻飛家的兒子,一歲多,正是難帶的時候,一會兒都不識閒(消停)。天天能把我這把老骨頭累死。」木易阿偉的母親嗔笑道。

作為老一代民間藝人的老木易——楊玉領說:「現在農活兒都是機械化的,咱業餘時間比較多,有時間都琢磨這視頻了。我也不覺得我是個網紅,啥叫網紅?100萬粉絲是網紅,1萬粉絲也是網紅,咱就是個農民,把地裡的莊稼擺置好,再踏踏實實幹點兒自己喜歡的事兒,就管了。」(河南青年時報 記者袁紀偉)

 

相關焦點

  • 有種「網紅「只為父親而「紅「農民父女「家裡蹲「即脫貧 如今化身...
    但是這個擁有大眼睛、小V臉、黑長直等「網紅標配」容貌的95後小姑娘,卻堅持,「我不是網紅,更希望被稱為視頻創作者」。她的堅持源於與眾不同的走紅原因。百萬粉絲傍身的麥小登及其作品,並不符合日常人們對「網紅」必是「新潮」「時尚」等認知。遍觀她的視頻作品,幾乎無一不在刻畫兩人四季的農村生活,不經修飾的鄉土氣息和濃濃懷舊風與網際網路日新月異的特點形成強烈反差。
  • 光山「網紅縣長」邱學明:直播助農賣貨忙
    映象網信陽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盛鵬 徐大持 何宇)2月26日上午,在光山縣潑陂河鎮鄔圍孜村禾園合作社,一群奔跑的鴨子後面,一位中年人拿著手機,在現場邊拍邊進行網上直播,忙著推銷。這位正在直播的主播,就是被網友稱為「網紅縣長」的光山縣政府黨組成員邱學明。邱學明是該縣分管電商工作的領導,也是電商發展的開拓者、實踐者,目前他是商務部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評估專家、阿里巴巴淘寶大學縣域電商培訓專家講師、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培訓學院專家講師。
  • 映象網
    5年來,我們與鄭州市民一起見證愛、分享愛的喜悅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獻血者日,2020年是映象網聯合河南省紅十字會血液中心、鄭州人民廣播電臺交通應急廣播FM91.2舉辦「大愛鄭州 熱血之城」世界獻血者日12小時大型音視頻直播無償獻血活動的第5個年頭。
  • 商丘中學舉行2020年冬季新團員入團儀式
    為加強共青團隊伍建設,增強青少年的進取意識,商丘中學團委於12月16日在該校報告廳舉行2020年冬季新團員入團儀式。儀式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拉開了序幕。 商丘中學初中部副主任楊曉娜首先宣讀了新入團成員名單,256名新團員正式宣告加入了組織中來。隨後,受邀嘉賓和校領導為新團員代表頒發了團員證、佩戴團徽。
  • 漯河市網信辦主任韓文明:希望映象網多推沾泥土的新聞作品
    2018年12月22日,映象網即將迎來6周歲生日。6年,從懵懂初生到國家一類新聞網站,河南省重點新聞網站,河南第一新聞門戶,映象網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諸位「老鐵」的關注和支持。6周年之際,河南省各地網信辦領導紛紛給映象網發來視頻祝賀,並送上了真摯的祝福。映象網漯河訊(記者 楊增強)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 走近「網紅」蘭州人|「仙女兒和尕滴個」為脫貧攻堅樹立青年榜樣
    除了電臺主播這個身份外,王倩和謝承佑還是抖音平臺上的「網紅」。2020年,他們「走出」廣播直播間,走進田間地頭開始嘗試直播帶貨,沒想到卻在不一樣的直播中收穫了很多……「我們不是『網紅』」不同於這幾年網絡平臺上快速「火」起來的「網紅」達人,王倩和謝承佑是在傳媒領域工作很多年的老媒體人,因為每天都在廣播上主持節目,在「網紅」還不火熱的時候他們就被很多蘭州人認識了,說起來也算是老「網紅」了。
  • 單仁平:女網紅喊麥樂天小視頻遭斥芻議
    一名23歲的女網紅星期一發布了一條喊麥樂天小視頻,表演比較誇張,內容主要是罵「樂天狗」。該視頻迅速被大量傳播,但引起較為普遍的批評和斥責。認為該網紅在「蹭熱點」,她這樣做「與愛國沒有關係」,甚至「是給愛國抹黑」,是相當典型的網上評論。抵制「薩德」和制裁樂天,是中國社會很嚴肅的一件事。
  • 中原銀行商丘謝集支行攜賈菜園普惠金融服務站開展關愛老人公益活動
    為解決當前孤寡、留守老人辦卡難問題,12月23日,中原銀行商丘分行謝集支行攜賈菜園普惠金融服務站到梁園區王樓鄉敬老院開展「情暖中原,讓愛不再『留守』」金融公益活動。由於敬老院內老人年事已高,行動不便,且大部分老人還沒有手機卡,無法到銀行辦理銀行卡業務,老人們的看病報銷問題一直是院長彭興華心中一大困擾。
  • 哥倫比亞網紅用肥皂做冰激凌,拍視頻讓流浪漢吃,引爭議
    現如今隨著社交平臺的不斷發展,拍視頻拍段子已經成為一種流行方式。而近日,哥倫比亞一網紅為了拍視頻卻做出這樣的事。11月26日,一網紅髮布的視頻引起了網友的炮轟。視頻中,網紅在超市中購買了幾塊肥皂,只見這名男子將肥皂插上冰激凌棒,然後裹上巧克力,做成冰激凌的樣子,接著用一盒子裝了起來。之後男子和一名女子在街上選擇了一些流浪漢,假裝推銷產品讓其品嘗,而其中一名路人先小小的嘗了一口,第二口才咬了一大口覺得味道不對就趕緊吐了。視頻發布後引起網友抨擊,這名網紅近日發表了道歉聲明。警方表示,涉事的三人都將面臨指控。
  • 商丘中學舉行新學年開學典禮暨教師表彰大會
    映象網訊(記者 尚海東 通訊員 楊標)9月16日上午,商丘中學﹒經濟開發區第一高級中學2020—2021學年度開學典禮暨教師表彰大會在商丘中學體育場舉行。商丘市教育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軍,商丘市教體局副局長李鐵山,商丘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科教文體局局長趙燦,北京「旗志」團隊班長周巖昌,商丘中學董事長楊嵐,商丘中學執行校長李希玉,商丘中學副校長周煒,商丘中學附屬小學校長楊慧芳,商丘中學黨總支副書記楊標等領導參加本次開學典禮。
  • 舒城「十佳網紅農副產品」、「十佳新型職業農民」名單出爐
    2014年以來,我縣共培育新型職業農民4650人,其中湧現了一大批優秀典型,他們學用結合、示範帶動,為全縣農業產業發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 董事長成網紅背後 拍視頻的製造業 野心是什麼?
    來源:成都商報靠更新工廠日常,平臺粉絲量從5000漲到230萬人董事長成網紅背後 拍視頻的製造業 野心是什麼?張宏偉一組數據燈飾產業裡,全球70%以上的市場份額都來自於中山。在抖音平臺搜索燈飾供應商的帳號,有數百個之多。 不過除了張宏偉外,粉絲數最多的帳號,也不過30萬。
  • 恭城網紅農民直播賣竹鼠,全網粉絲超30萬,一年賣上萬隻竹鼠…
    恭城嘉會鎮蔡家壩村的葉發禎便是這樣一位養殖、銷售竹鼠的農民「網紅」。「明年我們以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帶動11戶貧困戶加入到竹鼠養殖中,幫助他們實現脫貧摘帽。」 「恭城竹鼠這塊金字招牌,在科技、網絡發達的今天一定會更亮的。」獲得科技養殖示範戶的葉發禎嘗到了養殖竹鼠帶來的甜頭,家裡蓋起了3層的小洋樓,他對竹鼠養殖的未來也充滿了信心。
  • 一根繩 一條心 商丘外國語中學舉行拔河比賽
    映象網訊(記者 尚海東 通訊員 王文靜)為豐富同學們的校園文化生活,進一步提高各班同學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凝聚力,促進各班之間的交流,9月18日—19日,商丘外國語中學七八年級舉行了為期兩天的拔河比賽。此次校園拔河比賽,充分展現了商丘外國語中學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不僅鍛鍊了同學們的體魄,培養了學生的意志品質,更增添了班級的凝聚力和榮譽感,為創建和諧美好校園增添了一抹亮色。(映象網商丘新聞熱線:155 0380 1111,投稿郵箱:shangqiu@hnr.cn 。
  • 短視頻運營(中篇)如何培養一個「網紅」?
    ——如何培養網紅首先,我們要了解網紅經濟的產業鏈網紅通過綜合社交平臺、垂直社交、社區論壇,視頻網站,直播平臺等社交平臺,散發自己的影響力。第五步,電商變現,粉絲導流成交商品第六步,採購生產,專門為網紅設計的爆款產品01網紅熱點事件傳播規律 自發直播和小公司運作的想成為網紅的數不勝數,可最後成功的卻是屈指可數
  • 網紅踩踏丹霞地貌並拍視頻炫耀,揭網紅冒險雷探長資料
    近日,網上一段「探秘丹霞地貌」視頻引發了很大的熱議。據悉,這段視頻是由B站UP主冒險雷探長上傳,但是內容卻讓人憤怒,該網友被指踩踏丹霞地貌並拍視頻炫耀。網紅冒險雷探長是誰?揭網紅冒險雷探長資料。目前,該事件怎麼樣了?
  • 商丘中學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文藝匯演
    映象網商丘訊(記者 尚海東 通訊員 楊彪)「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9月30日,在充滿歡聲笑語、鍾靈毓秀的商中校園裡,伴隨著鏗鏘有力的歌聲,商丘中學·商丘經濟開發區第一高級中學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文藝匯演。
  • 兩會時間今日開啟 教育、健康、脫貧最受關注
    【今日大數據亮點】5月20日12:00至5月21日12:00期間共產生涉及全國兩會信息85.9萬條,與昨日同期數據相比增加59.8%,呈現明顯「升溫」。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於今日開幕,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據數據顯示,教育、健康、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話題更加受到網友熱議關注。
  • 被列為商丘十大網紅打卡地的柘城景點,今天小編去了!
    放假之前,京九晚報公眾號公布了商丘十大網紅打卡地,咱柘城的朱堌寺就位列其中。可能很多觀眾要納悶了,朱堌寺那麼厲害嗎,甚至還位列商丘前十網紅打卡地?看了這些之後,大家是不是覺得,朱堌寺被評為商丘十大網紅打卡地名副其實。其實,咱柘城是一個文化底蘊尤其豐富的城市,隱藏了很多自己獨特的魅力,而這需要我們一點一點的發現、發掘。如果,這個假期您沒能來「打卡」,下個周末不妨帶著家人一起來看一看吧!
  • 發力短視頻、網紅、抖音新形態,騰信股份營收毛利穩健上揚
    6月3日,因涉及網紅經濟、今日頭條等多重概念的騰信股份強勢漲停,該公司於6月1日發布關於對深交所2019年度報告問詢函回復的公告稱,2019年度公司網際網路廣告服務實現營業收入13.48億元,同比增長4.22%;2019年公司整體毛利率同比上升1.07個百分點。  「618」作為突發醫療事件後首個大促季,天貓、京東等平臺聯合多地政府發放近百億元消費券,體現全面拉動內需消費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