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歲的陳俊武又一次來到人民大會堂

2020-12-27 澎湃新聞

2020年1月13日,陳俊武院士第N次走進人民大會堂。

1959年國慶前夕,32歲的陳俊武作為全國勞模,第一次走進新落成的人民大會堂。

1978年3月,陳俊武第二次走進人民大會堂,參加全國科學大會,他為之嘔心瀝血的流化催化裂化技術作為重大科技成果受到隆重表彰。

……

今天,陳院士再一次來到了人民大會堂。這一次他來參加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務院國資委、中共河南省委聯合主辦的「時代楷模」陳俊武先進事跡報告會。

報告會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會見陳俊武及先進事跡報告團成員,強調要學習好、宣傳好陳俊武同志的先進事跡,充分發揮「時代楷模」的榜樣力量,激勵幹部群眾立足崗位奮鬥奉獻、建功立業。

中宣部常務副部長王曉暉,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陪同會見。中宣部副部長梁言順,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河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江凌和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戴厚良,副總經理喻寶才陪同會見並出席報告會。

來自中宣部、國務院國資委、河南省和中國石化的幹部職工代表,北京化工大學師生代表和首都各界幹部群眾代表共700餘人參加報告會。報告會上,報告團成員周成平、劉昱、宮超、陳香生、劉倩結合自身經歷,用樸實的語言、鮮活的故事,講述了陳俊武堅守初心使命、為了國家需要、科技報國70載的感人事跡。

現場觀眾受到了強烈的心靈震撼和深刻的思想洗禮,會場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尤其是當93歲的陳院士堅持走到發言席而不是坐在座位上講話時,臺下掌聲經久不息……

陳院士這樣說:

人的一生很短

習近平總書記說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我一直認為奉獻小於索取,人生就黯淡

奉獻等於索取,人生就平淡

奉獻大於索取,人生就燦爛

我今年93歲了,一路走來無怨無悔

自己也感到還是很幸福的

我現在身體和思維都還可以

有生之年要繼續和大家一起努力

為黨和國家盡一些綿薄之力

陳院士應該驕傲:

長安街上車來車往,自己當年引以為恥的煤氣包早已不見蹤影;

採用我國自主產權技術生產的汽油、柴油,品質更高、更加環保,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我國先進的煉油技術,已經走出國門,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打造我們走向世界的新名片……

今天,我們向陳俊武院士學習,

就是學他的赤子之心,在黨愛黨,在黨為黨;

就是學他的敢為人先,勇攀高峰;

就是學他面對困難時的勇於擔當;

就是學他淡泊名利、無私奉獻,把該擔的責任擔起來,推動企業不斷朝著世界一流邁進。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更多更大的力量!

文字記者 徐徐

攝影記者 程陽

原標題:《93歲的陳俊武又一次來到人民大會堂》

相關焦點

  • 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首席專家劉昱深情講述陳俊武事跡——一位...
    1月13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時代楷模」陳俊武先進事跡報告會上,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首席專家、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劉昱以《一位科學家的光榮與夢想》為題,深情講述陳俊武院士三個故事,贏得陣陣掌聲。返洛途中,劉昱向本報記者講述了這些故事背後的更多感人細節。
  • 91歲院士陳俊武:不能靠「枸杞」活著
    陳俊武91歲高齡的陳俊武每天都會準時來辦公室,收看郵件、研究課題、指導項目,風雨無阻。「你是咱國家的『寶貝』,要注意保重身體。」好友送他枸杞,他說:「沒必要保命,我不能靠『枸杞』活著。」「枸杞」和「苟且」發音相近,老人有自己的幽默。
  • ...就是他的選擇——記「時代楷模」、共和國石化技術開拓者陳俊武
    昨日,在我市舉行的「榜樣的力量——洛陽市科技報國先進人物事跡報告會」上,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綜合管理室工會主席薛重五深情講述了科學家陳俊武的故事,讓人動容。  陳俊武是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石化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顧問、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技術委員會名譽主任。2019年10月,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宣傳發布陳俊武的先進事跡,並授予他「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 學習「時代楷模」陳俊武
    陳俊武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化學工程專家,我國煉油催化裂化工程技術的奠基人,為我國煉油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參加工作70年來,榮獲過全國優秀設計金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與技術進步獎等。進入新時代,他以92歲高齡仍堅持上班,堅守崗位一線,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守初心與使命的高尚情懷。
  • 春風化雨育棟梁——記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俊武
    當90歲的老師緩緩走上講臺,全場起立,掌聲經久不息。  臺下聽課的140多名學生跨越幾代人,他們中有許多人是石油石化行業的「大咖」,有的已經退休,兩鬢斑白,還有一些年輕的面孔。  此後3年間,陳俊武一絲不苟認真履約,基本上每周都要給學員講一次課,一個月平均講10多個課時,還經常帶領學員到現場實踐教學。學員甚至發現,老師每次上課總是按時準點,儀容端莊,若穿西裝,必打領帶。  由於沒有先例可循,僅整理講義一項,就花費了陳俊武大量精力。
  • 春風化雨育棟梁——記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俊武⑤
    當90歲的老師緩緩走上講臺,全場起立,掌聲經久不息。  臺下聽課的140多名學生跨越幾代人,他們中有許多人是石油石化行業的「大咖」,有的已經退休,兩鬢斑白,還有一些年輕的面孔。  一本精心編撰的紀念冊被送到陳俊武手中,封面上是淡雅的山水背景和一棵蒼勁的古松,裡面輯錄了催化裂化高研班和專家班全體學員的名錄、照片和陳俊武各個時期的工作照。
  • 傅抱石和人民大會堂國畫《江山如此多嬌》
    電文大意是:抱石同志,中央來電,請你火速進京,為人民大會堂作畫。這太出人意料了,傅抱石毫無心理準備。就在前幾天,他在韶山毛主席故居參觀時,從廣播裡聽到了人民大會堂落成剪彩的消息。現在被中央選中,為人民大會堂作畫,這是黨和人民對自己的莫大信任啊!
  • 今天,他們從人民大會堂載譽歸來……
    今天,他們從人民大會堂載譽歸來…… 2020-11-25 18:4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進人民大會堂的環衛工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年9月8日,對55歲的李文慶來說,終生難忘。2011年從老家秭歸縣屈原鎮來到伍家崗區,成為一名普通的環衛工人,李文慶無論如何也沒想到,這輩子能獲得一份國家級榮譽,還能走進人民大會堂。從一名最基層的勞動者到走進人民大會堂李文慶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 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為何提前啟用?
    撰文|周宇   編輯|鄒春霞    攝影 | 魏彤對跑政協新聞的政知君而言,已經很多年沒有去過人民大會堂三樓的金色大廳了
  • 驚動周總理 | 1966年「人民大會堂遭高幹子弟槍擊案」始末
    2月3日上午8時,公安部於桑副部長通知我速帶技術人員前往人民大會堂勘察「槍擊事件」現場,調查此事。當我帶著技術員王廣沂等人趕到人民大會堂時,已有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長劉漢臣、治安處副處長朱培鑫在現場。
  • 【新時代】 李薇:我驕傲 我在人民大會堂裡唱國歌
    李薇,今年32歲,乍一看來是個靦腆的小姑娘,從2010年進入蘇酒集團以來,用8年的時間努力奮鬥,從一名實習生蛻變為眾多評酒員中的佼佼者
  • 人民大會堂的「靜默」和「有聲」
    (兩會特寫)人民大會堂的「靜默」和「有聲」中新社北京5月22日電 題:人民大會堂的「靜默」和「有聲」中新社記者 梁曉輝1分鐘,是中國年度規模最大的政治會議的「靜默時間」。5月22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全體與會人員向新冠肺炎疫情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 新華社記者 王毓國 攝肅靜的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60秒的靜默無聲。此刻,這個以匯聚最廣泛民眾聲音而著稱的人民代表大會會議,用「無聲」顯示出對生命的敬重,對同胞的哀悼。
  • 陳俊武:初心如磐繪金花 願得此身長報國
    34歲的陳俊武迎難而上,受命擔任我國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裝置的設計師。然而,裝置應該是什麼樣子,怎麼設計,怎麼製造,陳俊武心裡卻沒有底。怎麼辦?那就摸著石頭過河,消化資料、分析計算、對比論證,邊學邊幹、邊幹邊學。為了讓新技術儘快投產,陳俊武帶領技術人員經歷了1460個日夜奮戰和1000多張圖紙的前後修改。
  • 這就是今天早上的人民大會堂!
    這就是今天早上的人民大會堂!_圖片頻道_新華網 這就是今天早上的人民大會堂!這就是今天早上的人民大會堂!
  • 畫~說~鐵關柔情G60——人民大會堂前的「警禮」
    畫~說~鐵關柔情G60——人民大會堂前的「警禮」 2020-12-09 18: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2歲小夥憑啥走進人民大會堂成為「全國勞模」?
    在最近舉行的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22歲的廣汽本田一線工人曾俊欽載譽歸來,是獲獎者中十分顯眼的一個。畢業於廣州市交通運輸職業學校的他,其經歷讓社會感受到「技能改變命運」的驕傲,獲評「職業教育成功的範本」。在與廣州日報記者的對話中,他展現出超越年齡的成熟:不空談夢想,在日新月異的網絡社會中保持疏離,只是「堅定做好技能報國這件事」。
  • 巴陵石化行政事務中心「打卡」學習陳俊武
    巴陵石化行政事務中心將深入開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與學習「最美奮鬥者」「時代楷模」陳俊武院士結合起來,與打造精簡高效的行政後勤一體化管理體系、推動中心工作結合起來,動員全體黨員幹部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努力衝刺全年奮鬥目標,以紮實業績檢驗主題教育成果。
  • 塵封的記憶——北京人民大會堂邂逅侯寶林
    塵封的記憶——北京人民大會堂邂逅侯寶林萬壑松風——本名孫國輝 退休前曾供職市政協文史資料部門,熱心學習赤峰近現代史料和攝影,曾出版《赤峰攝影史》及舉辦肖像攝影藝術個展,文學作品曾被國家及外省報刋選用。92年全國「兩會」期間,除與會代表和委員外,每省區選兩名工作人員參加人民大會堂宴會廳的宴會,我竟在赴會之列。系領帶、刷西服、擦皮鞋的捯飭一頓後,人模狗樣地登上了去大會堂的首車(車上只有我自己)。在大會堂西門下車後持券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