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歲院士陳俊武:不能靠「枸杞」活著

2021-01-09 中國青年報

陳俊武

91歲高齡的陳俊武每天都會準時來辦公室,收看郵件、研究課題、指導項目,風雨無阻。

「你是咱國家的『寶貝』,要注意保重身體。」好友送他枸杞,他說:「沒必要保命,我不能靠『枸杞』活著。」「枸杞」和「苟且」發音相近,老人有自己的幽默。

陳俊武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技術委員會名譽主任,被譽為我國催化裂化工程技術的奠基人,曾與煉油工業的多項「共和國第一」息息相關。在1956年撫順石油設計院創立之前,他已在人造油領域展現了出眾的才華,耄耋之年又指導攻克了煤制烯烴的世界性難題,堪稱老兵新傳奇。

雖然成果已經足夠豐碩,榮譽已經足夠多,但是陳俊武仍然每天勤勉工作、努力思索。他說:「繼續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和退休後應該享受的瀟灑生活相比,確實形成反差,但我在工作中尋找到了樂趣、得到了補償。」

養成好規律與時間博弈

不設鬧鐘,每天6點半準時起床,絕不賴在床上。熟悉陳俊武的人都知道,他是個特別有規律的人。工作有工作的規律,假日也有假日的規律。趕上節日了,他會和女兒出去吃頓好的,改善下生活。這種「規律」,也是一種行動自覺,陳俊武從學生時代就養成了。

祖籍福建的陳俊武,1927年3月出生於北京的書香門第。中學時期,父親又把他送進了師資優秀、校規甚嚴的教會學校。他中學時期做的筆記,裡面到處都是英文。

「開始到教會學校學習的時候,完全用英語講學,我學不下去回家哭,但是父親讓我堅持,後來幾個月也堅持下來了。」這段經歷為他學習外文資料打下了好基礎,至今,陳俊武每天都查看大量外文專業資料,讓年輕人佩服不已。

1944年,17歲的陳俊武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工學院應用化學系。

北大自由的學術氛圍,讓青年時代的陳俊武如魚得水。他除了學好本專業的課程外,還自學了有機化學、經濟學等課程,並得到了等眾多知名教授的教誨。自大二開始,他把興趣專注到化學工程,除了指定的教科書外,還自學了其他化工專著。

1948年7月,22歲的陳俊武從北京大學化工系畢業後,幾經輾轉,於1949年12月來到遼寧撫順礦務局,參加了人造石油工廠修復的工作。

建國初期,百業待興。那家日本佔領東三省時修建的煤液化工廠早已停產多年,廠區內雜草叢生。面對技術資料匱乏,生產條件簡陋的現實,勤奮好學的陳俊武一頭扎進車間,把自己學過的理論和眼前的裝置設備印證對照、擺弄琢磨,弄不清的問題就向專家請教,向老工人師傅學習,經常忘了晨昏暮曉,衣服上經常油漬斑斑……

1952年,陳俊武在變換車間值班時發現,水煤氣和水蒸氣混合的「蒸汽噴射器」抽力很大,於是聯想到水煤氣鼓風機是否必要的問題。經過一番鑽研,陳俊武弄清了參數,與工友一起利用倒班時間做了關閉旁路試驗。結果表明,鼓風機在停止供電的情況下依然自動旋轉,車間其他設備運轉正常。這樣,一颱風機一晚上就節省了25度電。此舉開了技術革新先河,轟動全廠。

「不能覺得自己不錯了、得到了很多榮譽,就該歇一歇了」

「回顧自己的經歷,我一直在前進,創新的思想沒有停頓。」陳俊武對自己一生的事業進行總結說。事實也確如其言。70年的風霜雨雪,見證了這位老科學家的拳拳報國之心。陳俊武與石油結下了不解之緣。

新中國的石油工業,煉化產業幾乎一片空白,國內需求卻已逐漸顯現。1961年底至1962年初,石油部召開科技工作座談會,會議決定自力更生開展流化催化裂化、鉑重整、延遲焦化、尿素脫蠟及有關的催化劑、添加劑等五項煉油工藝新技術攻關,儘快改變我國煉油工業技術落後的面貌。34歲的陳俊武受命擔任我國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裝置設計師。

面對外國層層技術封鎖,經過陳俊武和同事歷經4年多的艱苦攻關,1965年5月5日,我國第一套自行設計、自行施工安裝的60萬噸/年流化催化裂化裝置,在撫順石油二廠建成投產。我國煉油工業新技術的「第一朵金花」盛開,帶動煉油技術一舉跨越20年,達到當時世界先進水平。

1982年,按照陳俊武提出的技術方案建設的蘭州煉油廠50萬噸/年同軸催化裂化裝置投產,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全國優秀設計金獎。同年,他又主持了大慶常壓渣油催化裂化技術產業化開發和採用自主技術建設一套全新催化裂化裝置置兩大任務。1985年,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渣油催化裂化技術在石家莊煉油廠實現產業化,1987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89年,既有同軸結構、又有高效再生的100萬噸/年催化裂化裝置在上海煉油廠建成投產。1994年,該技術獲得我國催化裂化工程技術領域的第一個發明專利授權……

在陳俊武等幾代化工人的努力下,我國催化裂化技術從一片荒蕪到滿園錦繡。目前,我國建成投產的各種催化裂化裝置已有上百套,總加工能力已經達1.5億噸,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催化裂化大國。催化裂化技術,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1990年,陳俊武離開企業領導崗位後,自感體質和思維尚好,提出要繼續工作。直到10多年前,年事已高的陳俊武仍提出:「在今後五到十年,我仍可從事兩方面工作,一是指導重大工程技術開發,二是探討能夠勝任的宏觀戰略性課題,並願意為此學習過去不熟悉的知識,爭取提出一些對國家、對大局有益的論據和建議。」

煤制烯烴曾是煤化工行業的一個世界性難題。1997年,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專家劉中民等到洛陽交流甲醇制烯烴中試技術成果,希望借鑑流化床技術經驗開發甲醇制烯烴(DMTO)技術。陳俊武敏銳覺察到煤基甲醇制烯烴廣闊的市場前景,促成了公司與對方的合作。DMTO工業試驗期間,陳俊武不顧80歲高齡,5次奔赴陝西華縣試驗現場。

在陳俊武的指導下,該項目完成從實驗室、工業中試和工業示範裝置的「兩次一百倍」工程化技術開發,並於2010年8月在包頭市建成世界首套、全球規模最大的DMTO工業示範裝置,在煤制烯烴領域形成了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

如今,DMTO技術已在國內近20家企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成功地開闢了烯烴生產的非油技術路線,促進了我國甲醇制烯烴戰略性新產業的快速形成。2015年1月,DMTO技術榮獲2014年度的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時至今日,陳俊武依然出語堅定:「學習沒有止境,成就也沒有止境。不能覺得自己不錯了、得到了很多榮譽,就該歇一歇了。我思想上時刻警惕,不敢有這個思想。」

申報技術成果時,他常常刻意劃掉自己的名字

「清白不是出身而是為人,無虧心事,不負於人;清廉不是提倡清貧,而是不謀私利,奉獻與索取得當;清高不是孤芳自賞、曲高和寡,而是以高雅為榮、庸俗為恥。」陳俊武的正直清廉和近乎嚴苛的律己在石油石化行業可謂有口皆碑。

面對多元化的社會,陳俊武不移冰雪氣質、松梅品格。對國際國內找上門來的名人辭典與列傳,以及各級各類新聞單位記者的採訪,他大多謝絕。他不止一次說過:「個人取得了一些成就,固然可以聊以自慰,但絕不應居功自傲。何況成績之中凝結著大量合作共事者的心血。」每每申報經他指導的技術成果時,陳俊武經常會劃掉自己的名字。

絢爛至極歸於平淡,而在這樣的平淡之中,人們更多體味到的是他與大家的融合和親近。陳俊武早就謝絕了配秘書、配專車的專家待遇,堅持步行上班二十餘年。

陳俊武的家人講了一件往事。有一個星期天,他在路上不小心扭傷了腳踝,當時疼得臉色發白、冷汗直流,坐在馬路邊上。附近就有電話,只要他在電話裡說一聲,單位馬上就會派車來接他。但是他仍努力站起來,一瘸一拐走到公交車站。

陳俊武對自己特別「小氣」,到外地出差,常常會為省點坐計程車和住賓館的錢而計較;但他對他人又異常大方,曾把自己應得的獎金捐給公司幼兒園、捐給郊縣優秀民辦教師、獎勵優秀青年科技人員,還默默資助新安縣一名貧困生上大學,直到大學畢業。2016年3月,陳俊武又將在鄭州大學6年兼職所得20萬元全部捐出,用於獎勵優秀青年學子。

「陳俊武近一個世紀的奮鬥歷程,為我們詮釋了奉獻精神的真實內涵。」中石化洛陽工程公司黨委書記王國良說,「陳俊武院士不僅僅是我們國家催化裂化工程技術的奠基人,他對事業、對人生的不懈追求和境界,也已成為我們的一面旗幟和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我們石化人不斷前進。」

陳俊武說:「黨的十九大以來,國家進入新時代。我雖然年紀大了,體力差了一些,還是能作一些貢獻的,還是要『不待揚鞭自奮蹄』!」

不管時代如何變幻,陳俊武一直站在科研前沿,站在國家最需要的地方。

91載歲月如歌。喜好古典詩詞的陳俊武,曾賦詩抒懷:「耄耋老翁憶平生,有志年華事竟成。亦老蒼天情未了,扁舟浩海又啟程。」

相關焦點

  • 春風化雨育棟梁——記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俊武
    「催化裂化是煉油領域的核心裝置,陳院士認為最熟悉催化裂化技術現狀的是一線的操作工人和技術幹部,提高了他們的技術水平,就提高了煉油行業的整體專業技術水平。」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凌逸群當年是8名正式學員之一,時年30歲。他表示,能夠入選這樣的「大師班」,對於一名煉油廠催化車間的年輕技術員而言,何其幸運。
  • 春風化雨育棟梁——記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俊武⑤
    「催化裂化是煉油領域的核心裝置,陳院士認為最熟悉催化裂化技術現狀的是一線的操作工人和技術幹部,提高了他們的技術水平,就提高了煉油行業的整體專業技術水平。」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凌逸群當年是8名正式學員之一,時年30歲。他表示,能夠入選這樣的「大師班」,對於一名煉油廠催化車間的年輕技術員而言,何其幸運。
  • 93歲的陳俊武又一次來到人民大會堂
    2020年1月13日,陳俊武院士第N次走進人民大會堂。1959年國慶前夕,32歲的陳俊武作為全國勞模,第一次走進新落成的人民大會堂。1978年3月,陳俊武第二次走進人民大會堂,參加全國科學大會,他為之嘔心瀝血的流化催化裂化技術作為重大科技成果受到隆重表彰。
  • 學習「時代楷模」陳俊武
    陳俊武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化學工程專家,我國煉油催化裂化工程技術的奠基人,為我國煉油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參加工作70年來,榮獲過全國優秀設計金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與技術進步獎等。進入新時代,他以92歲高齡仍堅持上班,堅守崗位一線,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守初心與使命的高尚情懷。
  • 「時代楷模」陳俊武院士在北京用空閒時間幹了一件事……
    他,就是「時代楷模」、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技術委員會名譽主任陳俊武。 這是陳院士利用在京參加中國石化第三屆科技委第八次全體會議和院士座談活動的間隙,專門抽出時間到心心念念的國家圖書館查閱資料。 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陳院士一邊詢問一邊自學,通過電腦檢索到了自己想要查閱的書目,很多是全英的石油刊物。
  • ...就是他的選擇——記「時代楷模」、共和國石化技術開拓者陳俊武
    「我們往自己的愛車裡加注一箱汽油,其中的70%都是用陳俊武院士的催化裂化技術生產出來的。」昨日,在我市舉行的「榜樣的力量——洛陽市科技報國先進人物事跡報告會」上,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綜合管理室工會主席薛重五深情講述了科學家陳俊武的故事,讓人動容。
  • 巴陵石化行政事務中心「打卡」學習陳俊武
    巴陵石化行政事務中心將深入開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與學習「最美奮鬥者」「時代楷模」陳俊武院士結合起來,與打造精簡高效的行政後勤一體化管理體系、推動中心工作結合起來,動員全體黨員幹部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努力衝刺全年奮鬥目標,以紮實業績檢驗主題教育成果。
  • 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首席專家劉昱深情講述陳俊武事跡——一位...
    1月13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時代楷模」陳俊武先進事跡報告會上,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首席專家、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劉昱以《一位科學家的光榮與夢想》為題,深情講述陳俊武院士三個故事,贏得陣陣掌聲。返洛途中,劉昱向本報記者講述了這些故事背後的更多感人細節。
  • 陳俊武:初心如磐繪金花 願得此身長報國
    映象網記者 徐孟國 通訊員 吳永亮【人物名片】陳俊武,男,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技術委員會名譽主任。34歲的陳俊武迎難而上,受命擔任我國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裝置的設計師。然而,裝置應該是什麼樣子,怎麼設計,怎麼製造,陳俊武心裡卻沒有底。怎麼辦?那就摸著石頭過河,消化資料、分析計算、對比論證,邊學邊幹、邊幹邊學。為了讓新技術儘快投產,陳俊武帶領技術人員經歷了1460個日夜奮戰和1000多張圖紙的前後修改。
  • 孫燕院士91歲了,研究癌症超60年!這3種食物,少吃點比較好
    導語:孫燕院士現在已91歲高齡。但對肝癌的研究從未停止,早就從30歲就開始對肝癌的研究,這幾十年來一直默默在肝臟健康領域深耕,毫不停歇,孫燕院士對肝癌領域的研究做有著無與倫比的貢獻,受千萬人的敬重。別看孫院士現在是90多歲的老人,但依舊精神抖擻,身體健朗。還有人問孫院士關於養生的秘籍,"你是怎麼保持健康長壽的,有什麼秘訣嗎呢?"孫院士開心一笑,"哪有秘訣呀,我只是合理控制飲食,不吃對傷害身體的東西,從源頭上防止細菌罷了。"
  • 91歲院士孫燕,致力醫學60年,提醒:3種食物堪比毒王,別吃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燕,相信經常看新聞的人很多都聽說過,他從30歲就開始鑽研癌症,現在已經91歲的他依然是醫學界的一盞明燈,整天為了醫學奔波,被稱為中國「腫瘤科」的奠基人。曾經有人問孫燕院士,他研究醫學那麼多年,對癌症的看法是什麼?孫燕院士說:癌症,重要的在於預防,在他看來,防癌第一步就是從日常的飲食習慣開始改變。
  • 91歲孫燕院士:60年經驗總結,3種食物堪稱「致癌王」
    孫燕,我國知名的中醫專家,今年已經91歲高齡的他從事中醫研究已經60餘載,在孫院士30歲的時候便開始研究癌症,這種生活一堅持就是60年,在這60年裡,孫院士也有很多自己的忠告和經驗總結,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91歲院士告訴你,預防大於治療
    91歲孫燕院士雖然已經進入耄耋之年,但仍然精神矍鑠,接受採訪時朗朗而談,大方的公布了「防癌經」。 孫燕院士從事的是內科腫瘤學,在這領域裡一幹就是58年,工作了大半生,最大的體會就是防癌要趁早,預防比治療更重要,只有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才能更有效的對抗癌症。
  • 91歲孫燕院士,研究癌症60年,提醒:3種食物致癌性太強,要少吃
    孫燕院士,今年91歲,從30歲時便開始研究癌症,至今已有60餘年。平時十分注重如何防癌、抗癌,是我國著名的腫瘤學專家。雖然孫燕院士今年已經91雖高齡,可是若不說,根本看不出來他的年齡,走路帶風,精神抖擻,精神狀態好極了。
  • 91歲腫瘤科孫燕院士,提醒:3種食物致癌性高,生活中一定要少吃
    我國肝病領域的資深院士,孫燕院士如今已經91歲高齡了,雖說孫院士已經近百歲,但是卻精神矍鑠,神清氣爽。孫燕院士有著資深的肝病研究經歷,從30歲起便致力於對肝臟疾病的探索,這一做就是60多年,就連現在都還不停地為肝病研究貢獻力量,孫燕院士曾經在公開場合提到過肝臟防範大於治療。
  • 91歲老兵:全班只剩一個人活著
    91歲老兵:全班只剩一個人活著文/號外軍粉 圖/網絡中國軍人大概是世界上最勇敢的軍人,連同被洗腦的日本人都感覺到後怕不已。中國軍人不僅在戰場上不怕犧牲,就算是被俘虜接受虐待也寧死不屈,不過除了奮勇殺敵和被俘不屈之外中國軍人還給自己留了第三條路,那就是拉響胸前的光榮彈。
  • 首次公開:91歲院士,5個重孫從不積食生病,只因常做2件事
    肖院士,91歲高齡了,研究小兒積食50餘年,發表過數十篇關於小兒養護的文章,但卻發現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孩子受到積食的困擾,他深知要讓更多的父母了解到積食對孩子的影響。雖然小兒積食比較難以預防,但是肖院士卻通過自己總結和摸索出一套化解小兒積食的方法,讓孩子在生活中能夠大大降低積食的概率。
  • 研究癌症60年的91歲老院士,誠心提醒:3種食物有致癌風險
    在對人體的研究上,孫燕院士已經潛心研究了60年。對於腫瘤的研究有很多的成果。而這位老院士今年已經91歲了,為很多癌症患者找到一線生機。而經過他的總結後發現,癌症的預防應該重於治療。從日常的飲食習慣中做好預防顯得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