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公開:91歲院士,5個重孫從不積食生病,只因常做2件事

2020-12-23 健康新經

小孩積食是非常常見的事情,但常見並不代表可以被家長忽略。

中醫上認為,積食一來百病生,如果家長不重視孩子的積食,任其發展,最後很有可能會形成非常嚴重的危害,甚至發展成扁桃體腫大,腺樣體肥大,需要手術切除的地步。

所以家長一定要在孩子表現出積食的時候就及時幹預,而且積食對孩子日常的成長發育也非常有影響。

肖院士,91歲高齡了,研究小兒積食50餘年,發表過數十篇關於小兒養護的文章,但卻發現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孩子受到積食的困擾,他深知要讓更多的父母了解到積食對孩子的影響。

雖然小兒積食比較難以預防,但是肖院士卻通過自己總結和摸索出一套化解小兒積食的方法,讓孩子在生活中能夠大大降低積食的概率。

將這套方法用於自己的5個重孫,發現他們很少積食,更少生病,最大的重孫14歲了,也從來沒有因為生病去過醫院,讓很多家長羨慕。

首次公開:91歲肖院士,杜絕小兒積食,讓娃少生病,只因常做2件事

肖院士成功克服小兒積食,讓更多孩子擺脫積食的困擾,保障孩子脾胃功能,減少生病,其秘訣在於養成一系列健康的行為和生活習慣,從而能夠強化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有助於營養的吸收,從而真正扭轉了積食脾虛的不利態勢。

1、常吃1物——柳果刺鋅

這是一種比較全面的綜合方,針對小兒嬌嫩的脾胃來講是比較合適的,市面上關於小孩消食的藥非常多,但其實大多都是寒涼性質的,即便是能夠很快消食,對脾胃的傷害也比較大,肖院士的不主張的。

因為柳果刺鋅是溫和性質的,裡面有十多種藥食同源的成分,即便是幾個月的孩子都可以喝,所以肖院士是比較推薦的。

首先它可以促進胃蛋白酶和消化液的分泌,促進食物的消化,另外還能夠扶正固本,強化脾胃功能,提升脾的運化作用,促進食物中營養的吸收,因此也有很多兒科大夫將柳果刺鋅稱為「脾胃小衛士」。

對於積食的孩子,可以連續喝三四天,如果是出於預防保健的目的,可以每周喝一兩次,堅持下來,就能發現孩子體質明顯的提升。

2、堅持少吃

很多家庭做不到這一點,俗話說,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孩子脾胃水平比較低下,當有太多的食物進入到脾胃時,就會出現脾胃運轉不懂的情況,本身孩子胃的受納能力和脾的運化能力就是非常有限的,若是強加給它們太多的負擔,很容易「罷工」,所以很多大夫都會強調說給孩子吃「好消化」的食物。

同時,在肖院士看來,為了更好的促進脾胃的功能,以下3種食物也是不能碰的:

1.飲料

大多數飲料都是偏寒涼性質的,如一些果汁、雪碧、可樂之類的,對孩子脾胃都有不同程度的傷害,如果是奶茶、咖啡類的熱飲,其中熱量非常高,影響胃口,更不適合孩子喝,所以家長給孩子喝白開水和奶粉就可以了。

2.薯片

薯片一般都是油炸的,其中脂肪含量高,而且薯片口感偏鹹,鹽分多,容易造成腎負擔過重,再加上薯片的口感酥脆,很多小孩都喜歡,容易上癮,但薯片對孩子的傷害非常大,所以不要讓孩子吃。

3.冰淇淋

冰淇淋性質非常寒涼,口感偏甜涼,大部分小孩喜歡,冰淇淋屬於對脾胃都有傷害的食物,脾胃最怕涼,有的小孩吃過冰淇淋立馬消化道就會出現不適,所以父母一定要減少給孩子吃這類食物。

相關焦點

  • 首次公開:85歲院士,從重度骨疏鬆到骨量正常,只因常做2件事
    根據數據統計顯示,在成年人中骨疏鬆的發生率大約在20%左右,而65歲以上老人中骨疏鬆的發生機率則更是提升到了40%以上,嚴重困擾著人們的骨骼狀況和身體健康。鄧院士,今年已經85歲高齡了,雖然為我國的科技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但是同時也早早被骨疏鬆所纏身。
  • 首次公開:97歲院士,從血脂黏稠到血液清澈,只因常做2件事
    97歲的魏院士前些年是身體最硬朗的,馬上100歲了都能獨立生活,思想也很順暢,但是就在去年突然感覺頭暈乏力,身體大不如前,自覺不妙就去醫院檢查了一圈,結果顯示血脂高了,沒想到自己研究血脂研究了半輩子自己最終也換上了此病,於是調整了生活習慣,隔三差五還要出去運動,1年後複查血脂就降下來了,同事都說他研究到了精髓,他笑笑,實際上降血脂很簡單
  • 首次公開:69歲院士,從脆性骨折到走路帶風,只因每天做對3件事
    肖院士,今年69歲,雖然為我國農業科技事業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但同時肖院士自己也是一名重度骨質疏鬆患者,曾發生過兩次骨質疏鬆脆性骨折。從步入50歲開始,肖院士每次體檢都會被醫生告誡,他有骨質疏鬆症,平時飲食和生活習慣一定要注意。
  • 1「果」是小兒積食的「宿敵」,堅持常喝、做好2事,積食自消
    尤其是在飲食方面,更是對孩子寵愛有加,各種零食從不間斷,大魚大肉也是家常便飯,家長經常讓孩子這樣吃,忽略的孩子脾胃的消化能力,時間長了孩子身體很容易積食。小兒積食現在已經成為非常普遍的現象,主要是因為飲食不健康引起的,孩子的脾胃比較嬌嫩,飲食不當會導致身體消化不良,長期以往會損傷脾胃的運化功能,引起積食。
  • 91歲老中醫,4個重孫從未去過醫院,她坦言:秘訣就在一日三餐裡
    這很有可能是孩子積食了,積食會讓孩子不喜歡吃飯,如果長期積食而損傷了孩子的脾胃,就算孩子吃得再多也不能夠被身體所吸收,所以就會更瘦小。 91歲的老中醫肖遠霞有4個重孫,這4個重孫最小的也已經6歲了,最大的11歲,這4個孩子從來沒去過醫院,即便是有點發燒,也很快就好了,在孩子上學的時候,流感肆虐的時候,這4個重孫也是有著像大人一樣的免疫力
  • 5歲男童積食太久身高僅92CM,大夫:這3件事不注意,孩子長不高
    小哲已經5歲了,但是和同齡孩子比起來要矮得多,小哲的爸爸媽媽都不算矮,但他就是不長個,去醫院檢查骨骼之類也都沒有問題,只是每次體檢都說營養不良,媽媽給小哲買了各種鈣鐵鋅硒的補充劑,但小哲這個,卻仍然沒有動靜。
  • 5歲女孩停止長個,不發育,醫生怒斥:常吃3物,難怪積食成這樣
    王女士的女兒洋洋今年5歲了,很活潑可愛的女孩子,也很有禮貌,不管是老師還是小區裡的長輩,都很喜歡洋洋,但是讓王女士擔心的是,洋洋個子一直是班裡最矮的,平時也總是厭食,動不動就生病,洋洋的身高很多人都以為她才3歲,這讓王女士很擔心。
  • 堵脾胃的「兇手」被找到,請趁早拉黑,若娃常吃,難怪積食總生病
    嬌嬌沒有辜負奶奶的期望,比同齡的孩子都要高要胖,2歲的時候嬌嬌就已經30斤,身高達到了95公分,比同齡的男孩子還要高要胖,但是沒過多長時間,嬌嬌卻突然變得不愛吃飯了,只想吃零食,奶奶一看這不行啊,就給控制零食,結果飯也不吃,零食也不吃,很快就瘦了,還連生了幾場病,奶奶就有些著急了,讓嬌嬌媽媽請了假,帶孩子去醫院看看。
  • 5歲娃半年猛漲13公分,經驗是常做4事養好脾不積食,長高還長肉
    而脾胃就像是樹木的根部,打好了根部基礎,樹木才能高大茂盛;脾胃健康,孩子才能有個好的身體基礎。昊昊今年5歲了,去年在幼兒園大班時候就突然不大長個了,同班的小朋友都給昊昊起外號,叫他「矮冬瓜」,昊昊為了這個事情沒少跟其他小朋友打架,老師也叫過幾次家長,但昊昊還是脾氣怪怪的,也沒小朋友跟他玩。
  • 積食不是「啞巴」,出現5個跡象,十有八九是積食來了
    天氣越來越冷,每天兒科診室裡都擠得滿滿當當的,發燒感冒的孩子,來不及打疫苗就流感了,父母緊張焦慮,又不斷抱怨,孩子一到秋冬季節就整天生病,也不知怎麼回事,免疫力特別差。其實這在中醫上有解釋,積食一來百病生,當孩子經常積食時,他就會經常生病。
  • 6歲女童身高1米41,醫生:別讓娃積食,3個好習慣孩子少生病
    上小學一年級的小花才6歲,去學校報導,引起了同學老是的注意,原因是小花才一年級身高就一米四一了,遠遠超過了全班的同學,比男同學還高。經過了解後才知道,小花這孩子從小很少生病,更是沒有住過院,偶爾有幾次感冒,也是自然好了,很少像其他小朋友那樣常生病發燒、咳嗽、喉嚨發炎等等。於是,大家紛紛問家長,怎麼帶出這麼好的孩子的。原來小花的爸爸是內科醫生,面對大家的疑問,小花爸爸表示,想讓孩子少生病,多吃飯長高個,那就是養好孩子的脾胃,別讓孩子積食!
  • 5歲女娃脾虛衰竭,不發育,醫生怒斥:常吃3物孩子積食成這樣
    張女士有個5歲半的女兒琦琦,這孩子長相可愛,性格活潑,不管是同學還是長輩都很喜歡琦琦,可琦琦的身高一直是張女士比較擔心的問題,琦琦是班上最矮的學生,每次升國旗或者集體活動都會站在第一個,平時孩子也不喜歡吃飯,還經常生病,很多人以為琦琦只有3歲大。
  • 96歲院士研究小兒積食70年,提醒:3種食物是爛脾王,少給娃吃
    但是,即使父母細心照料,還是有不少孩子出現積食的問題。孩子的脾胃嬌嫩,飲食不當很容易出現積食的問題,尤其是添加輔食階段的孩子,很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年近百歲的肖娟院士,研究小兒積食的問題將近70年。她認為目前孩子積食的問題都是「吃出來的」,所以處理孩子積食,還是要從飲食方面入手。
  • 家長三個小習慣,讓寶寶從不積食,不是少吃,做父母的都該學會
    如果孩子身體經常出現便秘,或者腹瀉的狀況,很有可能是身體積食導致的。2.睡眠質量不好身體積食的孩子,腸胃中的食物發酵之後,會導致身體腹脹,腹痛,肚子經常鼓鼓的,會嚴重營養孩子的睡眠質量。家長三個小習慣,讓寶寶從不積食,不是少吃1.養成飲食好習慣俗話說,病從口入,日常生活中不合理的飲食也是導致小兒積食的重要原因,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保證孩子的飲食營養均衡,同時也要注意控制好孩子的飯量,不要讓孩子吃太多,以清淡的食物為主,也可以有效的預防積食,保護脾胃
  • 3種積食傷脾食物,吃一口等於吃5個塑膠袋,但很多家長常給娃吃
    而媛媛的爺爺奶奶看媛媛生病,沒有精神也吃不下飯,更是心疼地開始整天給媛媛做吃的,說是孩子身體弱,得好好補補。後來表妹出差回來,帶媛媛去看了醫生才知道是積食了。
  • 4歲娃積食,2年僅長3公分,醫生:發現5個信號,家長別大意
    所謂積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積滯,大多數是由於吃的過多或者過飽的時候,食物短時間的集中在胃中無法及時消化,所以會導致胃脹不舒服等症狀,一般多發生於1-5歲的小孩。鄰居家小孩皓皓今年4歲多了,但是個子小小的,看起來跟兩歲多的小孩一般高,測身高發現皓皓就比2年前長了3公分,幾乎都沒有怎麼長高,鄰居以為是孩子營養不夠導致發育緩慢,每天都想法設法的給孩子補充營養,給小孩燉補湯、吃營養品,但是都沒有什麼效果。
  • 6歲男孩1年沒長個,只因3種常見食物,積食又傷脾,父母卻不知
    現在涵涵6歲了,平時吃的倒是挺多的,就是不長個也不長肉,前段時間挺涵涵的母親說涵涵在學校體檢,身高竟然是班裡男生最矮的。潘潘的奶奶覺得孩子不長個,就是營養跟不上的原因,為了給涵涵補充營養,每天給他燉骨頭湯喝。前段時間涵涵出現了腹瀉的問題,去檢查才知道孩子積食很嚴重,脾胃功能差,營養吸收功能差,甚至阻礙了孩子的正常發育。
  • 5歲男娃個頭高,很少跑醫院,奶奶說講究這4事,孩子遠離積食
    瑞瑞今年5歲了,明年就要上小學了,每次瑞瑞媽帶著孩子出去玩,總會被問到孩子多大了?上小學幾年級了?為啥那麼多人都認為瑞瑞上小學了呢?這是因為瑞瑞的身高,雖然現在瑞瑞才5歲,但是身高已經長到了123CM了。很多寶媽都向瑞瑞媽取經,想了解怎麼才能讓孩子長高個!
  • 91歲院士告訴你,預防大於治療
    91歲孫燕院士雖然已經進入耄耋之年,但仍然精神矍鑠,接受採訪時朗朗而談,大方的公布了「防癌經」。 孫燕院士從事的是內科腫瘤學,在這領域裡一幹就是58年,工作了大半生,最大的體會就是防癌要趁早,預防比治療更重要,只有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才能更有效的對抗癌症。
  • 95歲院士,研究積食50年,勸告:4種食物傷脾胃,少給孩子吃
    95歲的肖院士,研究積食50餘年,發現十個孩子九個積食,並且家長有時根本就不知道孩子出現了積食,直到孩子出現了一些嚴重的症狀,比如:反覆發燒,咳嗽,甚至是肺炎,到醫院來,經醫生提醒才知道是積食了。而這個時候,往往孩子的積食就比較嚴重了,損傷到了孩子的"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