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人體的研究上,孫燕院士已經潛心研究了60年。對於腫瘤的研究有很多的成果。而這位老院士今年已經91歲了,為很多癌症患者找到一線生機。而經過他的總結後發現,癌症的預防應該重於治療。從日常的飲食習慣中做好預防顯得更加重要。
我國有超過1.2億的肝病患者,肝癌患者也在逐年增加。孫燕院士誠心提醒大家,有3種食物有致癌風險,為了肝臟健康,預防癌症最好別吃。
01發黴變質的食物可能暗藏毒素
中華民族有著勤儉節約的美德,這也讓一些人捨不得丟掉已經變質,發黴的食物。但是在食物儲存不當時,出現變質發黴,食物中就會產生黃麴黴毒素,這種毒素是一種強致癌物,會在人體內造成嚴重的肝臟損傷。如果經常食用這些發黴變質的食物,嚴重的還可能誘發肝癌。
那有些人說,我已經將變質發黴的部分切掉了再吃也不行嗎?是的,不可以。因為黃麴黴毒素會廣泛的傳播,食物的一角出現黴變,就意味著整個食物都需要扔掉,不然還可能因為食用了剩下的部位,導致攝入黃麴黴毒素,誘發肝臟癌變。
02臘肉等醃製食物含大量亞硝酸鹽
人們的飲食文化變化多樣,一些傳統的食物也更受人們喜愛。比如臘肉,香腸等長期醃製的食物,讓人們覺得有獨特的風味。如果在用炭火燻烤製作的燻肉等更受人們喜愛。但是這些醃製的食物為了保證食品不變質,都會放很多鹽進行醃製。醃製食品中的亞硝酸鹽長期食用後,會影響肝臟代謝能力受損。
在世界衛生組織列出的致癌物名單中,亞硝酸鹽也是一種致癌物質,長期食用更會加重肝臟,胃癌變的機率,甚至還會誘發腸癌等。研究癌症60年的孫燕院士提醒大家,含有大量亞硝酸鹽的醃製食品有致癌風險,最好少吃。
03酒精及酒精製品會轉化為乙醇損傷肝臟
在中國人的餐桌上,酒很常見。但是孫燕院士指出,在酒精以及酒精製品中,都含有乙醛,這種物質會在人體內轉化為乙醇。這就是一種致癌物質。酒精和酒精製品本身並不致癌,但在人體內轉化出的乙醇卻會增加患癌風險。乙醇在人體內會首先損傷肝臟,肝臟代謝乙醇的速度會變低,從而乙醇得到時間來損傷肝細胞。長期喝酒會影響酒精肝的出現,最終可能誘發肝癌。
此外酒精和酒精製品中轉化出的乙醇還會損傷胃,腸道等內臟習慣,導致消化系統出現問題,對人體損傷巨大。如果不想癌症找上門,最好別吃酒精和酒精製品。
癌症的出現和飲食脫不乾乾系,而預防癌症更應該從飲食入手。研究癌症60年的91歲院士誠心提醒大家,有3種食物致癌風險較大,不想癌症找上門,最好少吃。調整飲食結構,均衡攝入營養能夠更好地保證身體健康,預防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