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癌症60年的91歲老院士,誠心提醒:3種食物有致癌風險

2020-12-23 腫瘤科張正榮

在對人體的研究上,孫燕院士已經潛心研究了60年。對於腫瘤的研究有很多的成果。而這位老院士今年已經91歲了,為很多癌症患者找到一線生機。而經過他的總結後發現,癌症的預防應該重於治療。從日常的飲食習慣中做好預防顯得更加重要。

我國有超過1.2億肝病患者,肝癌患者也在逐年增加。孫燕院士誠心提醒大家,有3種食物有致癌風險,為了肝臟健康,預防癌症最好別吃。

01發黴變質的食物可能暗藏毒素

中華民族有著勤儉節約的美德,這也讓一些人捨不得丟掉已經變質,發黴的食物。但是在食物儲存不當時,出現變質發黴,食物中就會產生黃麴黴毒素,這種毒素是一種強致癌物,會在人體內造成嚴重的肝臟損傷。如果經常食用這些發黴變質的食物,嚴重的還可能誘發肝癌

那有些人說,我已經將變質發黴的部分切掉了再吃也不行嗎?是的,不可以。因為黃麴黴毒素會廣泛的傳播,食物的一角出現黴變,就意味著整個食物都需要扔掉,不然還可能因為食用了剩下的部位,導致攝入黃麴黴毒素,誘發肝臟癌變。

02臘肉等醃製食物含大量亞硝酸鹽

人們的飲食文化變化多樣,一些傳統的食物也更受人們喜愛。比如臘肉,香腸等長期醃製的食物,讓人們覺得有獨特的風味。如果在用炭火燻烤製作的燻肉等更受人們喜愛。但是這些醃製的食物為了保證食品不變質,都會放很多進行醃製。醃製食品中的亞硝酸鹽長期食用後,會影響肝臟代謝能力受損。

在世界衛生組織列出的致癌物名單中,亞硝酸鹽也是一種致癌物質,長期食用更會加重肝臟,胃癌變的機率,甚至還會誘發腸癌等。研究癌症60年的孫燕院士提醒大家,含有大量亞硝酸鹽醃製食品有致癌風險,最好少吃。

03酒精及酒精製品會轉化為乙醇損傷肝臟

在中國人的餐桌上,酒很常見。但是孫燕院士指出,在酒精以及酒精製品中,都含有乙醛,這種物質會在人體內轉化為乙醇。這就是一種致癌物質。酒精和酒精製品本身並不致癌,但在人體內轉化出的乙醇卻會增加患癌風險。乙醇在人體內會首先損傷肝臟,肝臟代謝乙醇的速度會變低,從而乙醇得到時間來損傷肝細胞。長期喝酒會影響酒精肝的出現,最終可能誘發肝癌

此外酒精和酒精製品中轉化出的乙醇還會損傷胃,腸道等內臟習慣,導致消化系統出現問題,對人體損傷巨大。如果不想癌症找上門,最好別吃酒精和酒精製品。

癌症的出現和飲食脫不乾乾系,而預防癌症更應該從飲食入手。研究癌症60年的91歲院士誠心提醒大家,有3種食物致癌風險較大,不想癌症找上門,最好少吃。調整飲食結構,均衡攝入營養能夠更好地保證身體健康,預防癌症。

相關焦點

  • 91歲孫燕院士,從事癌症研究60年,提醒:儘量少吃3種致癌食物
    孫燕院士是我國腫瘤方面的頂級專家,他今年已經91歲了,同事癌症方面的研究已經60多年,雖然現在已經91歲的高齡,但是身子骨依然非常的硬朗,走起路來也風風火火的,精神狀態非常好,一點都看不出年近百歲的樣子。
  • 91歲孫燕院士:60年經驗總結,3種食物堪稱「致癌王」
    孫燕,我國知名的中醫專家,今年已經91歲高齡的他從事中醫研究已經60餘載,在孫院士30歲的時候便開始研究癌症,這種生活一堅持就是60年,在這60年裡,孫院士也有很多自己的忠告和經驗總結,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91歲孫燕院士,研究癌症60年,提醒:3種食物致癌性太強,要少吃
    孫燕院士,今年91歲,從30歲時便開始研究癌症,至今已有60餘年。平時十分注重如何防癌、抗癌,是我國著名的腫瘤學專家。雖然孫燕院士今年已經91雖高齡,可是若不說,根本看不出來他的年齡,走路帶風,精神抖擻,精神狀態好極了。
  • 91歲孫燕院士,從事癌症研究60年,忠告:3種致癌食物,要少吃
    孫燕院士是我國著名的癌症研究專家,他從事癌症研究已經60多年,他十分注重防癌抗癌在腫瘤方面是我國頂級的專家,雖然已經90多歲的年齡,但身子骨非常的硬朗,精神狀態也非常好。據孫燕院士講,近幾年我國肝病患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而且逐漸呈現年輕化的趨勢發展。其實這與我們一些生活習慣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繫。
  • 研究60年癌症,91歲孫燕院士警告:四樣東西儘量別碰
    不想錯過小九的健康知識孫燕院士,很多人應該都有聽過,我國腫瘤內科治療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在抗癌一線奮鬥了近60年,今年已經91了,妥妥的高齡人群。但是老爺子在會議上說話依然洪鐘有力,精神抖擻,還常常跟身邊的人開玩笑,說自己是80後。
  • 60年研究癌症孫院士警告:遠離四大致癌因素,早從生活點滴預防
    90多歲的孫燕院士,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專家醫生,一直從事臨床腫瘤相關的科學研究工作,到如今研究癌症已經有60年了。孫院士從60歲就開始在各種場合傳播防癌經驗,他有著一套屬於自己的防癌方法,一直都希望所有的同胞們可以早早地從生活的點點滴滴預防癌症,首先要做的就是遠離這四大致癌因素。
  • 91歲孫燕院士,研究血脂60年,提醒:3種食物升血脂太強,要少吃
    孫燕院士,今年91歲,從30歲時便開始研究心血管疾病,至今已有60餘年。平時十分注重對於高血脂的研究,包括但不限於高血脂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的措施。雖然孫燕院士今年已經91雖高齡,可是若不說,根本看不出來他的年齡,走路帶風,精神抖擻,精神狀態好極了。
  • 孫燕院士91歲了,研究癌症超60年!這3種食物,少吃點比較好
    導語:孫燕院士現在已91歲高齡。但對肝癌的研究從未停止,早就從30歲就開始對肝癌的研究,這幾十年來一直默默在肝臟健康領域深耕,毫不停歇,孫燕院士對肝癌領域的研究做有著無與倫比的貢獻,受千萬人的敬重。別看孫院士現在是90多歲的老人,但依舊精神抖擻,身體健朗。還有人問孫院士關於養生的秘籍,"你是怎麼保持健康長壽的,有什麼秘訣嗎呢?"孫院士開心一笑,"哪有秘訣呀,我只是合理控制飲食,不吃對傷害身體的東西,從源頭上防止細菌罷了。"
  • 91歲院士孫燕,致力醫學60年,提醒:3種食物堪比毒王,別吃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燕,相信經常看新聞的人很多都聽說過,他從30歲就開始鑽研癌症,現在已經91歲的他依然是醫學界的一盞明燈,整天為了醫學奔波,被稱為中國「腫瘤科」的奠基人。曾經有人問孫燕院士,他研究醫學那麼多年,對癌症的看法是什麼?孫燕院士說:癌症,重要的在於預防,在他看來,防癌第一步就是從日常的飲食習慣開始改變。
  • 孫燕院士獻上「抗癌經」:3種食物是癌症「伴侶」,別貪嘴
    91歲高齡的孫燕院士,是我國腫瘤科的開創人,從事腫瘤研究工作長達60年,他是腫瘤方面的權威,有人曾詢問過孫院士,抗癌最重要的是什麼,他說癌症主要在預防,預防比治療更重要,改變日常的飲食習慣減少致癌物的攝入尤為關鍵。
  • 91歲院士告訴你,預防大於治療
    癌症的預防大於治療,有60%的癌症其實都是可以預防的。91歲孫燕院士雖然已經進入耄耋之年,但仍然精神矍鑠,接受採訪時朗朗而談,大方的公布了「防癌經」。 孫燕院士從事的是內科腫瘤學,在這領域裡一幹就是58年,工作了大半生,最大的體會就是防癌要趁早,預防比治療更重要,只有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才能更有效的對抗癌症。
  • 我國每年新增400萬癌症患者,醫生急勸:4種食物儘早撤下餐桌
    最容易增加癌症風險的當屬不良的飲食習慣,因為這些習慣把一些致癌物質直接作用於身體。過量飲食、不健康的食物、不當的飲食習慣,對人的消化道、肝臟、胰臟等的作用都可能造成癌症風險的提高。 二、醫生提醒:4種食物最好撤下餐桌 避免不健康的食物,是降低癌症風險的重要一步。
  • 這3種食物被稱為致癌王,你知道哪些?讓孫燕院士來為你解答
    導語:社會發展越來越好,各種的食物出現在市面上,有一些食物是對我們的健康有好處的,然而有一些食物雖然美味,卻在不斷地傷害我們的身體,那我們就來看看是哪些吧!今年已經91歲的孫燕院士研究癌症已經幾十年了,對癌症方面有很高的權威。
  • 研究肝癌60年,91歲院士:3個飲食習慣易「招惹」癌症,儘量改掉
    孫燕,我國肝癌研究奠基人之一,今年91歲高齡的孫老已經在腫瘤研究道路上奮戰了60年,並於1999年當選工程院院士。關於肝癌,孫老多次在講座上講道:肝癌發病隱匿,晚期治療難度較高,預防大於治療,從生活習慣上去保護肝臟,防患於未然是最為可取的方式。
  • 研究癌症60年,孫燕院士分享的防癌經驗,值得我們學習並落實
    癌症現在已經是常見的疾病了,各種癌症的病發率和死亡率都在升高,對於專業的研究人員來說,降低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是他們共同的目標。我國工程院院士孫燕,研究癌症已經60年!曾在多次採訪中分享他的防癌經驗,希望大家一定要多花功夫在癌症的預防上,下面給大家具體說一下,希望大家對癌症要有正確的認識,將預防工作做到位。遠離各種致癌物,能極大地降低患癌的風險,尤其是被評定為一級致癌物的物質,比如菸酒、黃麴黴素等,而這又跟人們的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
  • 89歲院士研究皮膚60年,提醒:3種食物,多吃皺紋滋生,人顯老氣
    陳女士,今年27歲,是一名國企的辦公室文員。按理說,在這樣的單位中,陳女士平時工作也不忙、更不用外出經受一些風吹日曬,皮膚保養應該非常不錯才對。但是恰恰相反,陳女士的臉上不僅布滿著很多皺紋和細紋,而且整體的皮膚狀況都顯得非常鬆弛脫垂,令人不由心生反感。單位領導也曾多次旁敲側擊的提醒陳女士,要重視下自身形象問題。
  • 91歲腫瘤科孫燕院士,提醒:3種食物致癌性高,生活中一定要少吃
    我國肝病領域的資深院士,孫燕院士如今已經91歲高齡了,雖說孫院士已經近百歲,但是卻精神矍鑠,神清氣爽。孫燕院士有著資深的肝病研究經歷,從30歲起便致力於對肝臟疾病的探索,這一做就是60多年,就連現在都還不停地為肝病研究貢獻力量,孫燕院士曾經在公開場合提到過肝臟防範大於治療。
  • 常見的34條「癌症謠言」:剩菜剩飯、隔夜菜致癌
    謠言22:「酸性食物」導致癌症有觀點認為有些「酸性食物」會導致人的血液變酸,繼而增加患癌症的風險。因此你需要多吃健康的「鹼性食物」,比如綠葉菜和水果。短期內的幾頓食物不可能改變正常人血液的酸鹼度。若長期地、大量地、單一地攝入酸性食物,會造成腎臟長期高強度工作後負擔過大,調節酸鹼能力下降。目前的研究不認為體液偏酸與癌症發生相關。謠言24:礦泉水瓶重複用致癌阿聯一名12歲女童連續16個月使用同一個礦泉水瓶喝水,後來患了癌症,有人認為是瓶裡面的塑料材質導致的。
  • 4種癌症與飲食息息相關,預防癌症,這些食物要少吃
    因此,癌症與飲食息息相關,一個好的飲食習慣,能夠幫忙抑制癌細胞的生長,一個壞的飲食習慣會增加致癌物,增加患癌風險。這4種癌症與飲食息息相關早知道早預防其實,不僅僅是甲狀腺癌和直腸癌與飲食有一定的關係,很多癌症也都與飲食有關係。
  • 要想減少罹患癌症風險,這34種危險物質儘量不要碰
    糖吃太多甜食不僅會導致糖尿病,還會增加患癌症的風險。研究表明,糖也可能促進體內腫瘤的生長,因為癌細胞喜歡用糖作為燃料。比利時分子生物學家約翰·特維萊因(Johan Thevelein)在其2017年的研究發表時表示:「癌細胞過度活躍的糖攝入導致了持續刺激癌症發育和生長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