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記!要想減少罹患癌症風險,這34種危險物質儘量不要碰

2020-12-18 手機鳳凰網

上周五,電影《黑豹》男演員查德維克·博斯曼(Chadwick Boseman)罹患結腸癌過世,年僅43歲。這一噩耗讓無數觀眾悲痛不已,我們又失去了一位優秀的演員。

癌症已經成為全球頭號殺手之一,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還有無數人正受其折磨。有人說,得癌是因為運氣不好。不可否認,有些癌症是我們無法控制的,是由遺傳缺陷和遺傳傾嚮導致的,或者是由我們一生中經歷的基因變化引起的。

但還有一些癌症是因為生活方式導致的,例如飲食、生活習慣等等,這部分是我們通過努力可以掌控的。如果想減少罹患癌症的風險,在平時生活中,我們應該儘量遠離這34種東西。

1. 糖

吃太多甜食不僅會導致糖尿病,還會增加患癌症的風險。研究表明,糖也可能促進體內腫瘤的生長,因為癌細胞喜歡用糖作為燃料。

比利時分子生物學家約翰·特維萊因(Johan Thevelein)在其2017年的研究發表時表示:「癌細胞過度活躍的糖攝入導致了持續刺激癌症發育和生長的惡性循環。」

科學家們說,這項開創性的研究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了糖和癌症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有一天它可能會幫助我們為患者制定有針對性的飲食策略。

2. 加工食品

擁有超長保質期的加工食品可能會增加患癌風險。法國科學家最近集中研究了經常吃加工食品的人與患癌的聯繫。

不過,他們還不確定究竟是加工食品的成分還是塑料包裝亦或是兩者皆有導致了患癌風險的增加。

3. 抽菸

多年來我們已經知道,菸草煙霧中至少含有70種致癌化學物質。不僅吸菸者會受到影響,吸入二手菸的人也會患上致命的癌症。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表示:「在家裡或工作中暴露於二手菸中的非吸菸者患肺癌的風險會增加20-30%。」咀嚼菸草的人也有更高的風險。

4. 電子菸

2019年,在對老鼠進行的初步研究中,科學家們將吸電子菸與肺癌和膀胱癌的風險增加聯繫起來。雖然需要對人體進行更多的研究才能確定,但肺部專家擔心,蒸汽電子菸可能會導致更多的癌症病例,因為它會促進肺部和口腔的炎症。

在北卡羅萊納大學馬利克肺研究所研究電子菸的羅伯特·塔蘭教授表示:「我認為人們已經形成了一種共識,那就是電子菸會讓肺部的免疫細胞感到不安。」

5. 陽光暴曬和紫外線

根據皮膚癌基金會的數據,35歲之前使用日光浴床的人患黑素瘤的風險增加75%。普通的陽光也會產生傷害。如果要在陽光下待15分鐘以上,儘量塗防曬霜或是穿防曬服。

6. 工作中接觸有毒化學物質

有些人每天都與致癌物質打交道。在工作中可能接觸致癌物質的人員包括:

•鋁工人

•畫家

•焦油攤鋪工(接觸致癌物苯)

•橡膠製造商

•每天與染料打交道的理髮師(染料可能含有甲醛和煤焦油等毒素)

•美甲沙龍工作人員吸入危險煙霧

7. 夜班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晚班歸類為「可能」致癌。科學家們認為,在夜間工作會打亂人體的自然晝夜節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有一份職業癌症危害的完整清單,其中包括上夜班。

8. 砷

砷是地殼的天然組成部分,其無機形式是有毒的。它存在於孟加拉國等地受汙染的飲用水中,或者在作物灌溉系統使用砷水的地方。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在50個國家中,至少有1.4億人飲用含砷量高的水。(它也是菸草中的致癌物質之一。)

9. 烤肉

烤制的煙燻肉可能又嫩又好吃,但它們也可能增加你患癌症的風險。這是因為肉中含有一種叫做雜環胺(HCAs)和多環芳烴(PAHs)的化合物。

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說法,當牛肉、家禽或魚等肉類在明火上烹煮或在高溫下用平底鍋煎炸時,它們釋放到火中的脂肪和汁液會引發火焰並產生煙霧,其中含有危險的化學物質。

科學家們並不肯定這些化學物質會致癌,但在實驗室測試中發現,它們會改變DNA,從而增加患癌症的風險。

10. 煤炭

多年來,煤礦工人患肺癌、膀胱癌和胃癌的比例一直較高。有足夠的數據表明,處理煤炭氣化或吸入煤塵的礦工可能會得癌症。

11. 酒精

經常大量飲酒會增加患多種癌症的風險,包括喉癌、肝癌、乳腺癌和結腸癌。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說法,「患癌症的風險隨著一個人飲酒量的增加而增加。」

2018年,一項對19個高收入國家近60萬飲酒者的分析發現,飲酒過多與各種消化系統癌症的發生有關。另一項最近對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的飲酒者進行的研究發現,50歲以上因飲酒而死亡的人中,有四分之一以上死於癌症。

12. 柴油機尾氣

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稱,柴油中有30多種致癌成分。

13. 鹽醃的肉、魚和醃製的食物

在中國很受歡迎的鹽醃魚含有很高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這是動物體內已知的致癌物質,也可能導致人類癌症。這些化合物會破壞DNA,導致頭頸癌。

據英國癌症研究中心稱,「來自中國或居住在英國的中國人比其他民族的人患鼻咽癌的機率更高」,這可能與他們的飲食有關。吃大量的醃製食物也會增加你患胃癌的風險。

14. 水力壓裂

石油壓裂中使用的化學物質可能會釋放到空氣和水中,包括致癌物質苯和甲醛。

15. 加工過的肉類,如火腿、培根和香腸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像熱狗、火腿、培根和香腸這樣的加工肉類會增加癌症風險。這是因為這些肉被用某種方法保存或調味,比如用鹽醃、醃製、發酵或煙燻。

世衛組織表示,任何一種紅肉都可能與結直腸癌風險的增加有關,還有一些證據表明,紅肉也會導致胰腺癌和前列腺癌,儘管這一證據不是很有力。

最近一項對15項乳腺癌研究的綜述發現,與根本不吃太多加工肉製品的人相比,經常吃加工肉製品的人患乳腺癌的風險增加9%。每天食用相當於一個熱狗或大約兩片培根的食物會使你患結腸直腸癌的相對風險增加18%。

此外,其他19種會增加致癌風險的物質還包括:

雖然我們面臨如此多的癌症風險,但好消息是,癌症存活率正在上升,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更早的發現,更多的預防措施,以及更好的治療方法。

相關焦點

  • 如果你是甲癌患者,罹患其他癌症的風險增加
    甲狀腺癌的倖存者可能會受到一些健康問題的影響,但他們最擔心的往往是面臨另一種癌症。治療後復發的癌症被稱為復發。但是一些癌症倖存者可能會發展成一種新的,不相關的癌症。這被稱為第二種癌症。
  • 癌症是拖出來的?醫生告誡:體內有3種炎症,儘量趕緊消炎不要拖
    癌症是拖出來的?醫生告誡:體內有3種炎症,儘量趕緊消炎不要拖導語:很多病都是被拖出來的,尤其是癌症,癌症會直接威脅到我們的生命。所以在平時,身體如果有不適的狀況,就一定要及時就醫,不然會引發大的毛病。身體如果有了炎症,如果拖著不治理,就有可能形成癌症。
  • 名醫指導:肥胖會導致癌症嗎?預防癌症,謹記這幾點!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了他們針對癌症和體重研究的最新結果,新確認了8種與肥胖相關的癌症。癌症類型包括︰胃癌、肝臟癌、膽囊癌、胰腺癌、卵巢癌、甲狀腺癌、多發性骨髓瘤及腦膜瘤癌。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在之前也曾證實,肥胖是食管癌、結腸癌和直腸癌、乳腺癌(絕經後婦女)、腎癌和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因素。
  • 高血壓的人,儘量自覺管住嘴:這6種食物儘可能不要碰
    一、高血壓的人,儘量自覺管住嘴:這6種食物儘可能不要碰1、酒精飲品根據相關數據研究經常的喝酒,是導致高血壓出現的重要原因,很多人覺得適當的喝酒有利於身體健康,但是酒精對於人體的傷害是非常大的3、含鹽量高的食物養生的人應該都知道,正常人攝入食鹽量不要超過6克,而高血壓患者攝入食鹽量不要超過3克,因為試驗當中的鈉離子進入人體之後,比較容易導致水鈉滯留,就會導致血管平滑肌腫脹,會讓血管變得狹窄,會讓人體的血壓不斷上升。
  • 這3種煙,傷肺最嚴重!儘量別碰它們
    一、這3種煙,傷肺最嚴重!儘量別碰它們1、手捲菸很多人都以為手捲菸是原生態香菸,加上沒有添加任何多餘物質,對我們身體更有吸引力,以為對身體危害比較小,但實際上對我們人體的危害還是一樣大的!2、細煙吸一口細煙所帶來的危害要比吸一口普通香菸大得多。因為細煙對抽菸上癮的人來說,會覺得不如普通香菸抽著過癮,此時就會多吸幾口,時間長了,對肺部損傷很大。細煙中還會添加調味物質,對氣道產生影響。因為使用細煙會導致氣道的天然防禦屏障受損,對氣道黏膜有損傷作用。
  • 牛津研究:出現這些症狀,你罹患癌症的風險...
    牛津研究:出現這些症狀,你罹患癌症的風險將大幅增加  Evelyn Zhang • 2020-08-22 11:00:07 來源:前瞻網 E3909G2
  • 這種基因突變,讓他們面臨罹患晚期癌症的高風險
    癌症的發生發展與許多因素相關,比如年齡、生活習慣和生活環境等等,但實際上,相對於自然界中的其他動物,人類罹患癌症的風險要大得多!最直觀的一個例子就是,與基因相似度高達99%的人類近親——黑猩猩相比,即使沒有已知的風險因素,如遺傳傾向或吸菸等,人類表現得更容易發展為晚期癌症。那麼,造成這一現象的具體原因又是什麼?
  • 寧可多吃肉,儘量不要碰這3種零食,雖說不油膩,但吃了容易長胖
    導語:寧可多吃肉,儘量不要碰這3種零食,雖說不油膩,但吃了容易長胖對於一些年輕人來說,米飯可以一天不吃大,但是零食不能一天不吃,如果哪天不吃點零食,就會渾身難受,尤其是那些胖胖的人,更喜歡吃零食。對於小編這種胖子來說,減肥有一段時間了,看了不少減肥書籍,也懂得了一些減肥知識,比如有些零食,原來一直以為經常吃它不容易長胖,殊不知它比吃肉的熱量還要高。
  • 這6種癌症有家族聚集性!家裡有人患癌,一定要小心!
    ①如果你家人中有人患癌,那麼這篇文章你一定要好好看看!癌症確實存有家族遺傳聚集現象!就拿我們熟知的歌手梅豔芳來說,她2003年不幸因宮頸癌去世。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梅豔芳兄妹4人都患上癌症,她的姐姐梅愛芳也是因為宮頸癌2000年去世。
  • 9種癌症「遺傳」風險高!有家族史的人要小心了……
    世衛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在《2020年世界癌症報告》中說,每年有近六分之一的人死於癌症。雖然癌症不傳染,但你可能忽略了,有些癌有著「遺傳」的可怕特性。9種癌和遺傳關係大目前,人類對癌症的發生機制尚不完全了解,很多癌症的病因還不明確,已被證明具有明顯遺傳傾向的癌症有30餘種。
  • 罹患癌症,也是生命的正常狀態
    當時,我以為結節就是身體中長了個「小疙瘩」,上網查了些資料後,才意識到這可能就是「癌」。複查的結果顯示「疑似肺癌」,全家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儘快讓父親做手術。恰好那天師母給我打了個電話,聊天途中,我的情緒還是崩潰了,對她說出父親患癌的事情。「不要隨便選擇醫院或者醫生,你可以再找一些資源、再聯繫一些專家,要慎重判斷。」
  • 奶酪可能會增加乳腺癌風險,但酸奶卻會減少乳腺癌風險
    研究人員發現,攝入大量的奶酪和奶油奶酪可能會增加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風險,但攝入大量的酸奶則會減少該疾病風險。 首席研究作者,美國紐約布法羅羅斯威爾癌症研究所癌症預防與控制部的Susan McCann博士及其同事將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營養學發展現狀》雜誌上。 乳腺癌是美國女性最常見的癌症,僅次於皮膚癌。在2017年,預計將會有大約252,710名女性被新診斷出患有浸潤性乳腺癌,同時會有超過40,000人因此而死亡。
  • 俄醫生:正面情緒能減少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 俄羅斯衛生部維斯涅夫斯基外科國家醫學研究中心心臟外科系主任瓦季姆·波波夫稱,正面情緒能減少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因為導致心臟疾病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壓力,所以積極的心態能減少許多問題。9月29日是世界心臟日。
  • Helios說健康|減少癌症風險!!體育鍛鍊很重要?
    那麼定期運動也可以減少患癌症的概率嗎?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均衡的飲食,避免接觸有害物質(如尼古丁,酒精或毒品)以及定期運動。科學研究表明健康的飲食和定期運動,可以降低患結腸癌的風險。數據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將風險降低10%到20%。
  • 告誡:50歲後要護腦,2種食物,儘量不要碰
    不要碰。想要養護好我們的大腦,那麼以上的兩種食物,就不要碰了,通常情況下,我們可以多吃點魚。這是由於蘑菇中含有較多的抗氧化劑,這種氧化劑不易在人體中形成。理解,嚴重的時候還忘了自己要幹嘛,老想著家裡煤氣、窗戶關沒關。
  • 為什麼運動健將也會得癌症?由李宗偉罹患鼻咽癌談起
    前段時間,羽毛球名將李宗偉罹患鼻咽癌的消息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他的病情牽動著球迷們的心,但更多的人可能會疑惑:運動健將們不是很健康嗎?他們為什麼還會得癌症呢? 癌症的病因非常複雜,就拿李宗偉罹患的鼻咽癌來講,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一些明確的致病因素和可能的誘因,今天李醫生就把常見的原因給大家講一講
  • 肥胖增加13種癌症風險,你知道都有哪些嗎?
    根據一份發表於知名期刊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的研究顯示,有充分的證據表明,超重或肥胖與13種癌症風險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包括絕經後乳腺癌、結直腸癌、腎癌、肝癌、食管腺癌、卵巢癌、胰腺癌、胃賁門癌、甲狀腺癌、子宮內膜癌、腦膜瘤、多發性骨髓瘤和膽囊癌。
  • 在職場上表現越是優秀的人,越要疏遠領導,這3點原因要謹記
    我們常常說要和領導搞好關係,為什麼在這裡卻說要疏遠領導呢?其實,這裡面是有「門道」的,很多人只看到了和領導關係好的好處,卻自動忽略了其他的風險。這樣的心態是很容易讓你吃虧的,而且你還不知道自己在哪裡摔倒了。在職場上表現越是優秀,越要疏遠領導,以下3點原因要謹記。
  • 女性每肥胖10年 癌症風險增加17%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科學家們發表的一項縱向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女性超重或肥胖的時間越長,罹患癌症的風險會逐時累積升高,每10年累積升高7%。這是全球首個揭示了肥胖致癌有時間累積效應的研究。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在醫學期刊《 PLOS Medicine》上。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肥胖人群越來越多。肥胖的危害逐漸被人所認識,肥胖可導致心血管、糖尿病、腫瘤等諸多疾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肥胖影響疾病風險的規律,特別是肥胖與癌症風險的關聯,如今已成為了科學家的研究熱點,以期尋找到有效的幹預措施。
  • 會增加患癌風險的紅肉還能吃嗎?醫生:可以吃,但要這樣吃才對
    那麼問題來了,紅肉究竟要怎麼才健康呢?想要解開這個答案,我們首先要弄明白,多食紅肉為什麼會增加患癌風險? 紅肉和癌症風險有什麼聯繫 近年來,很多研究都證明"紅肉與胃癌、結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種癌症的患病風險增加存在正相關關係"。究竟是為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