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歲孫燕院士,研究癌症60年,提醒:3種食物致癌性太強,要少吃

2020-12-11 復禾健康

孫燕院士,今年91歲,從30歲時便開始研究癌症,至今已有60餘年。平時十分注重如何防癌、抗癌,是我國著名的腫瘤學專家。

雖然孫燕院士今年已經91雖高齡,可是若不說,根本看不出來他的年齡,走路帶風,精神抖擻,精神狀態好極了。

在一次的訪談中,孫燕院士說道:「如今肝癌患者越來越多,而致癌原因,和我們常吃的食物,有很大的關係。」

提醒:3種食物致癌性太強,要少吃

食物1:黴變食物

黴變食物,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因為水果、蔬菜、五穀雜糧這些食物若是儲存不當,很容易就會黴變,提醒大家:食物一旦黴變後,不要再食用。

黃麴黴毒素,是一種致癌物質,就是食物黴變後所產生的。

很多人抱著節約的心態,會選擇吃一些輕微黴變的食物,將發黴的部分削掉,剩下的繼續食用。

其實這種方法也是錯誤的。

因為那些看著沒有問題的食物,其中其實也早已被黃麴黴毒素所侵佔了。

食物2:醃製食物

醃製的泡菜、水果、肉類等,這些食物受到不少人的喜愛,不分年齡,甚至有人每頓飯都要吃這些食物。

但是這些食物多吃卻是毫無益處的。

因為食物經過醃製後,其中會產生一些有害肝臟健康的物質,叫做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同樣屬於致癌物質,攝入後,容易損傷肝臟,增加肝臟癌變的機率。

經過肝臟的代謝後,亞硝酸鹽會成為亞硝酸銨,故而損傷到肝臟,勸你一定要少吃。

食物3:油炸、煎制食物

夏天的燒烤以及早上早起後的油條、晚餐的炸雞等,這些食物的美味吸引了不少人。

很多人都喜歡吃。

但是,這些食物對肝臟卻是有一定的害處的。

因為油炸以及煎制的食物中,會存在一定的苯並芘,而此物質與黃麴黴毒素、亞硝酸鹽相同,都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偶爾食用或無大礙,但是長期食用,會給肝臟帶來極大的傷害。

養護肝臟健康,2件事要常做

第一件:多運動

現在很多慢性疾病的出現都與平時不愛運動的習慣有很大的關係。

比如說:脂肪肝、肝炎、高血脂、高血壓等。

堅持運動,可以幫助肝臟減輕一部分代謝脂肪的壓力,維持肝臟能夠正常運轉。

並且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肝臟分解毒素的能力,以及肝臟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有效降低了肝臟受損的機率。

可常做:騎自行車、慢跑、爬樓梯等這些有氧運動。

第二件:多喝水

養肝要趁早,飯後半小時常喝「清肝飲」,給肝臟解解壓

中醫講:肝是將軍之官,可見肝對人體健康十分重要,日常養肝護肝是很有必要的。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曾記載:蒲公英根、金銀花、杭白菊、枸杞子、紅棗、甘草幾種食材有養肝護肝的作用,平時用這些食材泡茶喝,能幫助肝臟清理垃圾毒素,減輕肝臟壓力,這也是老中醫常用的養肝小經方,藥食同源的原理如下:

蒲公英

味甘、性平、微寒,歸肝、胃經,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之功。可生吃、炒食、做湯,是藥食兼用的植物,生蒲公英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及鉀,也含有鐵、鈣、維生素B2、維生素B1、鎂、維生素B6、葉酸及銅。

金銀花

性甘寒,有清熱解毒、消炎退腫之功,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常用中藥,始載於《名醫別錄》,列為上品。「金銀花」一名始見於李時珍《本草綱目》,文獻沿用已久,已收入中國藥典。

據報導,金銀花的有效成分為綠原酸和異綠原酸,平時用來泡水喝,對肝臟有不錯的養護作用。

杭白菊

歷史上曾享有「杭白菊與龍井茶」並提之譽,是中藥材「浙八味」之一,古時曾為貢品。味道清醇甘美,具有養肝明目、清心、補腎、健脾和胃、潤喉、生津,以及調整血脂之功。

蒲公英、金銀花、杭白菊三種食材性質都偏寒涼,寒性體質不建議單獨食用,需要搭配枸杞、紅棗、甘草這些溫補的食材,才能在幫助肝臟解毒的時候也保護五臟不受傷害。

關於茶的製作過程,其實還是比較麻煩的,需要掌握量和製作工藝,很多人並沒有條件去製作,想要更方便健康,可以選擇科學配比的茶包,想喝的時候拿出一包,用熱水衝泡,只需幾分鐘就可以擁有一杯「清肝飲」。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卡片獲取↓↓↓現成茶包

參考文獻:孫燕院士《肝癌的防治措施》[J],1997,2-15,15-18

相關焦點

  • 91歲孫燕院士,從事癌症研究60年,提醒:儘量少吃3種致癌食物
    孫燕院士是我國腫瘤方面的頂級專家,他今年已經91歲了,同事癌症方面的研究已經60多年,雖然現在已經91歲的高齡,但是身子骨依然非常的硬朗,走起路來也風風火火的,精神狀態非常好,一點都看不出年近百歲的樣子。
  • 91歲孫燕院士,從事癌症研究60年,忠告:3種致癌食物,要少吃
    孫燕院士是我國著名的癌症研究專家,他從事癌症研究已經60多年,他十分注重防癌抗癌在腫瘤方面是我國頂級的專家,雖然已經90多歲的年齡,但身子骨非常的硬朗,精神狀態也非常好。據孫燕院士講,近幾年我國肝病患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而且逐漸呈現年輕化的趨勢發展。其實這與我們一些生活習慣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繫。
  • 91歲孫燕院士,研究血脂60年,提醒:3種食物升血脂太強,要少吃
    孫燕院士,今年91歲,從30歲時便開始研究心血管疾病,至今已有60餘年。平時十分注重對於高血脂的研究,包括但不限於高血脂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的措施。雖然孫燕院士今年已經91雖高齡,可是若不說,根本看不出來他的年齡,走路帶風,精神抖擻,精神狀態好極了。
  • 研究癌症60年的91歲老院士,誠心提醒:3種食物有致癌風險
    在對人體的研究上,孫燕院士已經潛心研究了60年。對於腫瘤的研究有很多的成果。而這位老院士今年已經91歲了,為很多癌症患者找到一線生機。而經過他的總結後發現,癌症的預防應該重於治療。從日常的飲食習慣中做好預防顯得更加重要。
  • 91歲腫瘤科孫燕院士,提醒:3種食物致癌性高,生活中一定要少吃
    我國肝病領域的資深院士,孫燕院士如今已經91歲高齡了,雖說孫院士已經近百歲,但是卻精神矍鑠,神清氣爽。孫燕院士有著資深的肝病研究經歷,從30歲起便致力於對肝臟疾病的探索,這一做就是60多年,就連現在都還不停地為肝病研究貢獻力量,孫燕院士曾經在公開場合提到過肝臟防範大於治療。
  • 91歲院士孫燕,致力醫學60年,提醒:3種食物堪比毒王,別吃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燕,相信經常看新聞的人很多都聽說過,他從30歲就開始鑽研癌症,現在已經91歲的他依然是醫學界的一盞明燈,整天為了醫學奔波,被稱為中國「腫瘤科」的奠基人。曾經有人問孫燕院士,他研究醫學那麼多年,對癌症的看法是什麼?孫燕院士說:癌症,重要的在於預防,在他看來,防癌第一步就是從日常的飲食習慣開始改變。
  • 孫燕院士91歲了,研究癌症超60年!這3種食物,少吃點比較好
    導語:孫燕院士現在已91歲高齡。但對肝癌的研究從未停止,早就從30歲就開始對肝癌的研究,這幾十年來一直默默在肝臟健康領域深耕,毫不停歇,孫燕院士對肝癌領域的研究做有著無與倫比的貢獻,受千萬人的敬重。別看孫院士現在是90多歲的老人,但依舊精神抖擻,身體健朗。還有人問孫院士關於養生的秘籍,"你是怎麼保持健康長壽的,有什麼秘訣嗎呢?"孫院士開心一笑,"哪有秘訣呀,我只是合理控制飲食,不吃對傷害身體的東西,從源頭上防止細菌罷了。"
  • 91歲孫燕院士:60年經驗總結,3種食物堪稱「致癌王」
    孫燕,我國知名的中醫專家,今年已經91歲高齡的他從事中醫研究已經60餘載,在孫院士30歲的時候便開始研究癌症,這種生活一堅持就是60年,在這60年裡,孫院士也有很多自己的忠告和經驗總結,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研究60年癌症,91歲孫燕院士警告:四樣東西儘量別碰
    不想錯過小九的健康知識孫燕院士,很多人應該都有聽過,我國腫瘤內科治療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在抗癌一線奮鬥了近60年,今年已經91了,妥妥的高齡人群。但是老爺子在會議上說話依然洪鐘有力,精神抖擻,還常常跟身邊的人開玩笑,說自己是80後。
  • 孫燕院士獻上「抗癌經」:3種食物是癌症「伴侶」,別貪嘴
    91歲高齡的孫燕院士,是我國腫瘤科的開創人,從事腫瘤研究工作長達60年,他是腫瘤方面的權威,有人曾詢問過孫院士,抗癌最重要的是什麼,他說癌症主要在預防,預防比治療更重要,改變日常的飲食習慣減少致癌物的攝入尤為關鍵。
  • 91歲孫燕院士總結「防癌處方」:餓著要比撐著強,1年2次體檢
    一、孫燕:餓著要比撐著強孫燕院士/圖源網絡91歲的孫燕院士,是我國臨床腫瘤學界的知名人物,他用自己健朗的身體狀態證明「我的防癌心得很有效」。▲餓著要比撐著強「我每天吃飯就吃七分飽,從來不暴飲暴食,有時候遇到實在喜歡的食物,我也儘量克制自己,吃的感覺差不多了,就趕緊離開飯桌,不會在飯桌停留,更不會與家人朋友在飯桌聊天,因為我怕等下管不住嘴,又多吃幾口」而我之所以這麼做,是我覺得「餓著要比撐著強,瘦的要比胖的好
  • 89歲院士,研究肝病50年,提醒:3種食物升轉氨酶太快,要少吃
    89歲吳院士,對臨床肝病研究已有50餘年,發表過不下百篇文章,並出版了關於肝病研究的書籍,對肝病的形成、影響、措施都有許多有價值的見解和經驗。 他提醒:3種食物升轉氨酶太快,要少吃 1、 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一般是肥肉、煎炸食物、奶油、甜品等的脂肪量會比較高,很多人常說"一口胖三斤",這些食物不僅會讓人長胖,脂肪堆積過多,還會讓肝臟出現代謝障礙,易形成脂肪肝。
  • 研究肝癌60年,91歲院士:3個飲食習慣易「招惹」癌症,儘量改掉
    孫燕,我國肝癌研究奠基人之一,今年91歲高齡的孫老已經在腫瘤研究道路上奮戰了60年,並於1999年當選工程院院士。關於肝癌,孫老多次在講座上講道:肝癌發病隱匿,晚期治療難度較高,預防大於治療,從生活習慣上去保護肝臟,防患於未然是最為可取的方式。
  • 研究癌症60年,孫燕院士分享的防癌經驗,值得我們學習並落實
    癌症現在已經是常見的疾病了,各種癌症的病發率和死亡率都在升高,對於專業的研究人員來說,降低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是他們共同的目標。我國工程院院士孫燕,研究癌症已經60年!曾在多次採訪中分享他的防癌經驗,希望大家一定要多花功夫在癌症的預防上,下面給大家具體說一下,希望大家對癌症要有正確的認識,將預防工作做到位。遠離各種致癌物,能極大地降低患癌的風險,尤其是被評定為一級致癌物的物質,比如菸酒、黃麴黴素等,而這又跟人們的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
  • 89歲院士,研究肝病10年,提醒:3種食物升轉氨酶太快,要少吃
    89歲吳院士,對臨床肝病研究已有50餘年,發表過不下百篇文章,並出版了關於肝病研究的書籍,對肝病的形成、影響、措施都有許多有價值的見解和經驗。轉氨酶不過是肝細胞裡面的一種成分而已,相比較而言這種成分在肝細胞中的含量比較高,肝細胞一旦遭到打擊和破壞,轉氨酶就被釋放到了血液。
  • 孫燕院士提醒:少吃三物多做五事 - 山西新聞網
    中國工程院院士、臨床腫瘤學家孫燕,1929年生人,如今已達91歲高齡的他仍然精神矍鑠、思維清晰。孫院士一再強調,癌症的預防大於治療,如果能夠把住病從口入關,將在很大程度上杜絕癌症的發生,有約40%的癌症死亡患者都是和不良飲食習慣有關,如各種消化系統癌症等。
  • 91歲院士告訴你,預防大於治療
    癌症的預防大於治療,有60%的癌症其實都是可以預防的。91歲孫燕院士雖然已經進入耄耋之年,但仍然精神矍鑠,接受採訪時朗朗而談,大方的公布了「防癌經」。 孫燕院士從事的是內科腫瘤學,在這領域裡一幹就是58年,工作了大半生,最大的體會就是防癌要趁早,預防比治療更重要,只有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才能更有效的對抗癌症。
  • 這3種食物被稱為致癌王,你知道哪些?讓孫燕院士來為你解答
    導語:社會發展越來越好,各種的食物出現在市面上,有一些食物是對我們的健康有好處的,然而有一些食物雖然美味,卻在不斷地傷害我們的身體,那我們就來看看是哪些吧!今年已經91歲的孫燕院士研究癌症已經幾十年了,對癌症方面有很高的權威。
  • 89歲院士研究黃褐斑50年,提醒:3種食物是爛臉王,儘量少吃
    89歲的張院士,對女性黃褐斑已經研究了50多年了,大小論文,出版的相關黃褐斑的書籍也不計其數。對於黃褐斑的形成、影響、防治等都有自己的理解。而且經過多年的臨床經驗,針對不同類型的黃褐斑,張院士研究出了自己的一套改善方法。
  • 89歲院士研究骨疏鬆50年,提醒:3種食物是爛骨王,儘量少吃
    今年已經89歲的路院士,研究骨質疏鬆已有50逾年的經驗。在路院士看來,骨質疏鬆之所以在現代人群中頻頻發生,都是跟人們管不住自己的嘴有很大關係。雖然骨疏鬆不像其他骨病那樣發病起來會產生直接的危害性,但是無異於在體內埋下了一個不小的隱患,若是受到一些輕微的外力刺激,就可能造成嚴重骨質的後果,使得人們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