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院士,今年91歲,從30歲時便開始研究癌症,至今已有60餘年。平時十分注重如何防癌、抗癌,是我國著名的腫瘤學專家。
雖然孫燕院士今年已經91雖高齡,可是若不說,根本看不出來他的年齡,走路帶風,精神抖擻,精神狀態好極了。
在一次的訪談中,孫燕院士說道:「如今肝癌患者越來越多,而致癌原因,和我們常吃的食物,有很大的關係。」
提醒:3種食物致癌性太強,要少吃
食物1:黴變食物
黴變食物,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因為水果、蔬菜、五穀雜糧這些食物若是儲存不當,很容易就會黴變,提醒大家:食物一旦黴變後,不要再食用。
黃麴黴毒素,是一種致癌物質,就是食物黴變後所產生的。
很多人抱著節約的心態,會選擇吃一些輕微黴變的食物,將發黴的部分削掉,剩下的繼續食用。
其實這種方法也是錯誤的。
因為那些看著沒有問題的食物,其中其實也早已被黃麴黴毒素所侵佔了。
食物2:醃製食物
醃製的泡菜、水果、肉類等,這些食物受到不少人的喜愛,不分年齡,甚至有人每頓飯都要吃這些食物。
但是這些食物多吃卻是毫無益處的。
因為食物經過醃製後,其中會產生一些有害肝臟健康的物質,叫做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同樣屬於致癌物質,攝入後,容易損傷肝臟,增加肝臟癌變的機率。
經過肝臟的代謝後,亞硝酸鹽會成為亞硝酸銨,故而損傷到肝臟,勸你一定要少吃。
食物3:油炸、煎制食物
夏天的燒烤以及早上早起後的油條、晚餐的炸雞等,這些食物的美味吸引了不少人。
很多人都喜歡吃。
但是,這些食物對肝臟卻是有一定的害處的。
因為油炸以及煎制的食物中,會存在一定的苯並芘,而此物質與黃麴黴毒素、亞硝酸鹽相同,都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偶爾食用或無大礙,但是長期食用,會給肝臟帶來極大的傷害。
養護肝臟健康,2件事要常做
第一件:多運動
現在很多慢性疾病的出現都與平時不愛運動的習慣有很大的關係。
比如說:脂肪肝、肝炎、高血脂、高血壓等。
堅持運動,可以幫助肝臟減輕一部分代謝脂肪的壓力,維持肝臟能夠正常運轉。
並且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肝臟分解毒素的能力,以及肝臟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有效降低了肝臟受損的機率。
可常做:騎自行車、慢跑、爬樓梯等這些有氧運動。
第二件:多喝水
養肝要趁早,飯後半小時常喝「清肝飲」,給肝臟解解壓
中醫講:肝是將軍之官,可見肝對人體健康十分重要,日常養肝護肝是很有必要的。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曾記載:蒲公英根、金銀花、杭白菊、枸杞子、紅棗、甘草幾種食材有養肝護肝的作用,平時用這些食材泡茶喝,能幫助肝臟清理垃圾毒素,減輕肝臟壓力,這也是老中醫常用的養肝小經方,藥食同源的原理如下:
蒲公英
味甘、性平、微寒,歸肝、胃經,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之功。可生吃、炒食、做湯,是藥食兼用的植物,生蒲公英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及鉀,也含有鐵、鈣、維生素B2、維生素B1、鎂、維生素B6、葉酸及銅。
金銀花
性甘寒,有清熱解毒、消炎退腫之功,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常用中藥,始載於《名醫別錄》,列為上品。「金銀花」一名始見於李時珍《本草綱目》,文獻沿用已久,已收入中國藥典。
據報導,金銀花的有效成分為綠原酸和異綠原酸,平時用來泡水喝,對肝臟有不錯的養護作用。
杭白菊
歷史上曾享有「杭白菊與龍井茶」並提之譽,是中藥材「浙八味」之一,古時曾為貢品。味道清醇甘美,具有養肝明目、清心、補腎、健脾和胃、潤喉、生津,以及調整血脂之功。
蒲公英、金銀花、杭白菊三種食材性質都偏寒涼,寒性體質不建議單獨食用,需要搭配枸杞、紅棗、甘草這些溫補的食材,才能在幫助肝臟解毒的時候也保護五臟不受傷害。
關於茶的製作過程,其實還是比較麻煩的,需要掌握量和製作工藝,很多人並沒有條件去製作,想要更方便健康,可以選擇科學配比的茶包,想喝的時候拿出一包,用熱水衝泡,只需幾分鐘就可以擁有一杯「清肝飲」。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卡片獲取↓↓↓現成茶包
參考文獻:孫燕院士《肝癌的防治措施》[J],1997,2-15,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