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歲院士,研究肝病50年,提醒:3種食物升轉氨酶太快,要少吃

2020-12-15 騰訊網

肝臟疾病是我國患病率較高較常見的病症,其一般分為病毒性肝病和非毒性肝病兩種。前者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後者是外來的物質,如酒精、藥物、脂肪等引起的。總的來說,肝病的發生是由於肝臟受到損壞、刺激引起的病變,從而會導致各種肝病的產生,如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癌等。

89歲吳院士,對臨床肝病研究已有50餘年,發表過不下百篇文章,並出版了關於肝病研究的書籍,對肝病的形成、影響、措施都有許多有價值的見解和經驗。

他提醒:3種食物升轉氨酶太快,要少吃

1、 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一般是肥肉、煎炸食物、奶油、甜品等的脂肪量會比較高,很多人常說"一口胖三斤",這些食物不僅會讓人長胖,脂肪堆積過多,還會讓肝臟出現代謝障礙,易形成脂肪肝。

2、 含鹽量高的食物

要說含鹽量高的食物,鹹菜首當其衝,還有臘肉臘腸等,都是加了大量的鹽來醃製的,從而會出現許多的亞硝酸鹽和硝酸銨等物質,多吃對身體有害,影響肝臟機能,並且鹽中的鈉離子,也會破壞肝臟內環境平衡,引起肝功能失調。

3、 含酒精的食物

現在很多商家會推出不同的口味來吸引顧客,其中就有含酒精的飲料。但不管酒精含量多低,對身體都是不健康的,多喝也會損害肝臟細胞。而且酒精的代謝物乙醛具有致癌性,易發展成肝硬化。

吳院士:常喝一水,轉氨酶乖乖降,降低肝病風險

水,是生命所需的重要物質。經常喝水,不僅可以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還能滋養身體器官,尤其是對於喜歡溼潤環境的肝臟來說,多喝水,更是非常有益。

在平時喝水時,也可以加入一些護肝小植物——雲臺冰菊,它是非常有名的懷菊亞種,被稱為是「養肝小能手」。它裡面含有不少的硒元素、類黃酮和水蘇鹼等物質,及時補充,對養肝很好。

醫學表明,肝不好的人,很難吸收硒元素,這也會讓身體出現缺硒現象,因此補充足夠的硒元素是至關重要的。另外,類黃酮和水蘇鹼能夠幫助分解脂肪顆粒,讓脂類物質快速的消耗掉,還能幫助肝臟進行修復,使肝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與此同時,想要肝臟健康,轉氨酶穩定,建議堅持3件事

1、 多吃青色食物

"青色入肝經",說明青色的食物是有利於梳理肝氣,疏通肝臟的,所以平時可以吃一些菠菜、西蘭花、芹菜等的食物。這些食物還含有很多維生素和纖維,輕鬆代謝,不會給肝臟造成負擔。

2、 多進行運動

尤其是脂肪肝患者,更要動起來。因為體內的脂肪,只會消耗一部分給身體提供能量,多出來的部分需要及時代謝掉,否則會"堵"住肝臟,肝臟內脂肪增加,就會患上脂肪肝。

3、 多保持好情緒

經常生氣、鬱悶、憂愁的人,臉色看起來也是很暗沉的,這是由於肝氣鬱結,從而使肝臟受損,毒素不能及時排出來。所以平時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怒氣,不是憋著,而是學會釋放,化悲憤為力量,緩解自己的情緒。

相關焦點

  • 89歲院士,研究肝病10年,提醒:3種食物升轉氨酶太快,要少吃
    89歲吳院士,對臨床肝病研究已有50餘年,發表過不下百篇文章,並出版了關於肝病研究的書籍,對肝病的形成、影響、措施都有許多有價值的見解和經驗。轉氨酶不過是肝細胞裡面的一種成分而已,相比較而言這種成分在肝細胞中的含量比較高,肝細胞一旦遭到打擊和破壞,轉氨酶就被釋放到了血液。
  • 90歲院士,研究肝病60年,告誡:3種食物升轉氨酶太快,勸少吃
    其中,已經90歲的湯釗猷院士,他在臨床肝病方面已經研究了60餘載,發表過的文獻不下百篇,對於肝病的形成以及預防,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關於轉氨酶,它可以說是肝臟的"晴雨表",因其生存於肝細胞中,當肝細胞受到損傷時,轉氨酶會有升高現象,一定要注意這個指標。
  • 89歲院士研究黃褐斑50年,提醒:3種食物是爛臉王,儘量少吃
    89歲的張院士,對女性黃褐斑已經研究了50多年了,大小論文,出版的相關黃褐斑的書籍也不計其數。對於黃褐斑的形成、影響、防治等都有自己的理解。而且經過多年的臨床經驗,針對不同類型的黃褐斑,張院士研究出了自己的一套改善方法。
  • 89歲院士研究骨疏鬆50年,提醒:3種食物是爛骨王,儘量少吃
    今年已經89歲的路院士,研究骨質疏鬆已有50逾年的經驗。在路院士看來,骨質疏鬆之所以在現代人群中頻頻發生,都是跟人們管不住自己的嘴有很大關係。雖然骨疏鬆不像其他骨病那樣發病起來會產生直接的危害性,但是無異於在體內埋下了一個不小的隱患,若是受到一些輕微的外力刺激,就可能造成嚴重骨質的後果,使得人們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
  • 91歲孫燕院士,研究血脂60年,提醒:3種食物升血脂太強,要少吃
    孫燕院士,今年91歲,從30歲時便開始研究心血管疾病,至今已有60餘年。平時十分注重對於高血脂的研究,包括但不限於高血脂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的措施。雖然孫燕院士今年已經91雖高齡,可是若不說,根本看不出來他的年齡,走路帶風,精神抖擻,精神狀態好極了。
  • 91歲孫燕院士,從事癌症研究60年,提醒:儘量少吃3種致癌食物
    孫燕院士是我國腫瘤方面的頂級專家,他今年已經91歲了,同事癌症方面的研究已經60多年,雖然現在已經91歲的高齡,但是身子骨依然非常的硬朗,走起路來也風風火火的,精神狀態非常好,一點都看不出年近百歲的樣子。
  • 研究癌症60年的91歲老院士,誠心提醒:3種食物有致癌風險
    在對人體的研究上,孫燕院士已經潛心研究了60年。對於腫瘤的研究有很多的成果。而這位老院士今年已經91歲了,為很多癌症患者找到一線生機。而經過他的總結後發現,癌症的預防應該重於治療。從日常的飲食習慣中做好預防顯得更加重要。
  • 95歲院士,研究積食50年,勸告:4種食物傷脾胃,少給孩子吃
    95歲的肖院士,研究積食50餘年,發現十個孩子九個積食,並且家長有時根本就不知道孩子出現了積食,直到孩子出現了一些嚴重的症狀,比如:反覆發燒,咳嗽,甚至是肺炎,到醫院來,經醫生提醒才知道是積食了。而這個時候,往往孩子的積食就比較嚴重了,損傷到了孩子的"元氣"。
  • 91歲腫瘤科孫燕院士,提醒:3種食物致癌性高,生活中一定要少吃
    我國肝病領域的資深院士,孫燕院士如今已經91歲高齡了,雖說孫院士已經近百歲,但是卻精神矍鑠,神清氣爽。孫燕院士有著資深的肝病研究經歷,從30歲起便致力於對肝臟疾病的探索,這一做就是60多年,就連現在都還不停地為肝病研究貢獻力量,孫燕院士曾經在公開場合提到過肝臟防範大於治療。
  • 85歲院士經驗分享:轉氨酶升高,莫慌張!記好3句話,少往醫院跑
    在我國肝病領域中,有這樣一位院士,他從事肝病研究50多年,現任「世界肝炎聯盟公共衛生學專家」。雖然今年已經85歲高齡,但他仍堅持在肝病研究「一線」,很多人稱他為「醫學界的傳奇」,他就是莊輝院士。對於肝臟這個大型「化工廠」來說,轉氨酶是必不可少的「催化劑」,它原本存在於肝細胞內,當肝臟細胞出現炎症、壞死等症狀時,轉氨酶就會進入血液中,造成血清轉氨酶含量升高。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轉氨酶來判斷肝臟損傷的一個標準。莊輝院士曾在採訪中向大家分享了預防肝病的方法,總結為3句話,希望能幫到你。
  • 89歲院士研究皮膚60年,提醒:3種食物,多吃皺紋滋生,人顯老氣
    陳女士,今年27歲,是一名國企的辦公室文員。按理說,在這樣的單位中,陳女士平時工作也不忙、更不用外出經受一些風吹日曬,皮膚保養應該非常不錯才對。但是恰恰相反,陳女士的臉上不僅布滿著很多皺紋和細紋,而且整體的皮膚狀況都顯得非常鬆弛脫垂,令人不由心生反感。單位領導也曾多次旁敲側擊的提醒陳女士,要重視下自身形象問題。
  • 八旬院士分享經驗:轉氨酶升高,莫慌張!牢記3句話,少往醫院跑
    這是一位被稱為「醫學界傳奇」的院士,他1961年畢業於前蘇聯莫斯科第一醫學院,現任衛生部肝炎防治領導小組成員,至今已經研究肝病50餘年。雖然至今已85歲高齡,但仍然紅光滿面、鶴髮童顏,堅守在研究肝病的最「前線」,對我國防治肝病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就是——莊輝院士轉氨酶對肝臟代謝功能具有催化作用,它通常存在於肝細胞內,是測試肝功能的重要指標,血液中轉氨酶含量升高,通常意味著肝病來臨。
  • 91歲孫燕院士,研究癌症60年,提醒:3種食物致癌性太強,要少吃
    孫燕院士,今年91歲,從30歲時便開始研究癌症,至今已有60餘年。平時十分注重如何防癌、抗癌,是我國著名的腫瘤學專家。雖然孫燕院士今年已經91雖高齡,可是若不說,根本看不出來他的年齡,走路帶風,精神抖擻,精神狀態好極了。
  • 91歲孫燕院士,從事癌症研究60年,忠告:3種致癌食物,要少吃
    孫燕院士是我國著名的癌症研究專家,他從事癌症研究已經60多年,他十分注重防癌抗癌在腫瘤方面是我國頂級的專家,雖然已經90多歲的年齡,但身子骨非常的硬朗,精神狀態也非常好。據孫燕院士講,近幾年我國肝病患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而且逐漸呈現年輕化的趨勢發展。其實這與我們一些生活習慣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繫。
  • 內科院士提醒:1種「紅」經常吃,堅持1月,給肝來個大掃除
    但從3個月前開始,她老覺得腹部不舒服,要麼是脹氣要麼就是隱隱作痛。她以為自己腸胃不好了,便去藥店買了胃藥,但吃了一段時間也沒有什麼改變,反而腹痛更加頻繁了。無奈之下,她只好到醫院看看。經過檢查後發現,徐女士的腸胃沒有問題,但是轉氨酶升高到210U/L,有肝硬化跡象,原來徐女士的腹痛是肝硬化造成的。
  • 91歲院士孫燕,致力醫學60年,提醒:3種食物堪比毒王,別吃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燕,相信經常看新聞的人很多都聽說過,他從30歲就開始鑽研癌症,現在已經91歲的他依然是醫學界的一盞明燈,整天為了醫學奔波,被稱為中國「腫瘤科」的奠基人。曾經有人問孫燕院士,他研究醫學那麼多年,對癌症的看法是什麼?孫燕院士說:癌症,重要的在於預防,在他看來,防癌第一步就是從日常的飲食習慣開始改變。
  • 學者分享:37歲男子,轉氨酶500,戒掉3種食物後,轉氨酶降到40
    進食過多對健康有害的食物,非但沒有起到補充營養的作用,還會損害正常肝功能,導致肝臟健康惡化。案例分享:今年37歲的劉陽是在一個貧窮的農村家庭裡長大的。儘管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不少,物質方面也能完全滿足。但自小養成的節儉習慣仍埋藏在骨子裡,揮之不去。
  • 院士提醒:餐桌上有3種食物,傷肝「不眨眼」,平時少吃為妙
    院士提醒:餐桌上3種傷肝食物,平時還是少吃為妙1、變質的菌類菌類富含營養,口感豐富,味道也很好,成為了我們餐桌上常見的食材之一,就比如木耳、銀耳等,用來炒菜,做湯都是不二之選。2、醃菜白粥的好伴侶——醃菜,相信大家都很喜歡吃。在它的製作工藝當中,少不了的就是放鹽醃製,增加風味的同時還可以延長保質期。這些菜在醃製過程中就會產生一種致癌物質——亞硝酸鹽,被人吃進去以後,經由肝臟代謝,就會損傷肝細胞,代謝不及時,就會引起中毒。
  • 91歲院士,研究肝病60年,忠告:肝不好,日常3種蔬菜,勸你少吃
    根據世衛組織統計:每年的肝病患者人數越來越多,其中,每年因為肝癌離世的患者人數也日益增加。最讓人憂慮的,不是肝臟病變後不容易被人們所察覺的隱匿性,而是肝病趨勢越來越「年輕化」。所以,平時應該增加對肝臟的保護意識,因為肝臟在我們體內佔據十分重要的作用。
  • 孫燕院士91歲了,研究癌症超60年!這3種食物,少吃點比較好
    導語:孫燕院士現在已91歲高齡。但對肝癌的研究從未停止,早就從30歲就開始對肝癌的研究,這幾十年來一直默默在肝臟健康領域深耕,毫不停歇,孫燕院士對肝癌領域的研究做有著無與倫比的貢獻,受千萬人的敬重。別看孫院士現在是90多歲的老人,但依舊精神抖擻,身體健朗。還有人問孫院士關於養生的秘籍,"你是怎麼保持健康長壽的,有什麼秘訣嗎呢?"孫院士開心一笑,"哪有秘訣呀,我只是合理控制飲食,不吃對傷害身體的東西,從源頭上防止細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