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院士提醒:少吃三物多做五事 - 山西新聞網

2020-12-11 山西新聞網

中國工程院院士、臨床腫瘤學家孫燕,1929年生人,如今已達91歲高齡的他仍然精神矍鑠、思維清晰。孫院士一再強調,癌症的預防大於治療,如果能夠把住病從口入關,將在很大程度上杜絕癌症的發生,有約40%的癌症死亡患者都是和不良飲食習慣有關,如各種消化系統癌症等。

但生活中一些 「有毒美食」,卻經常誘惑著我們,因此,預防癌症,確保健康,孫院士叮囑大家一定少吃三物:

「醃漬」類。亞硝酸鹽的食物吃多了,容易增加人們患上胃癌和食道癌的概率,但富含亞硝酸鹽的食物卻常見於我們的餐桌上。這類食物以醃漬食品為主,比如北方人愛吃的鹹菜、泡菜、酸菜等,這類菜在醃漬的第七天左右所含的亞硝酸鹽含量最高,如果時間超過半個月,可以大大減少亞硝酸鹽的含量。醃製肉製品,如南方人喜歡的臘肉、臘腸,在製作的過程中也往往會加入亞硝酸鹽,起到增色或抑菌的效果,但如果大量食用,對人體健康不利。剩菜或變質的蔬菜也可轉化成為亞硝酸鹽,因此做菜的時候應儘量減少剩餘,尤其是綠葉菜,剩菜吃得越少,越能夠減少亞硝酸鹽的攝入。購買蔬菜也不要一次性採購過多,儘量選擇新鮮的蔬菜製作食用。

「菌」類。黃麴黴素是一類強致癌物,很多人卻始料不及或疏忽了。如發黴的糧食、發黴的堅果(花生、核桃等),很多人只是把發黴的挑出來,而沒想到黃麴黴素已經擴散到容器內,就像「一條魚腥了一鍋湯」一樣的道理,如若發現,應毫不保留的全部倒掉。久泡的菌類(木耳、銀耳等),這些幹的菌類食物提前泡發2-4個小時即可,超過8小時的這些菌類別吝嗇,為了健康直接扔掉,這些菌類食物變質速度呈幾何級數增長,所以,居家食用菌類食物一定要當心。

「串」類。很多人喜歡擼「串」!這些燒烤類食物無論是肉製品、還是蔬菜類,大多提前經過了醃漬,為了減少腐敗變質,以及增加顏色鮮豔的賣相,添加亞硝酸鹽已成為公開的秘密。此外,這些食物在加熱的過程中,發生「美拉德反應」,進而產生讓人垂涎三尺的芳香,讓很多人慾罷不能!但就是這些芳香的背後,肉製品中所含的胺基酸經加熱分解,產生有害身體的物質,增加人們患上肝癌、胃癌等的概率。

孫院士在很多場合告誡人們,防癌多做5件事:

調和心態。孫院士給人的外表形象始終是笑臉相迎,特別親切和藹。因為孫老認為不良的心態、負面的情緒會激發人的應激反應,而過強的應激反應會降低人的免疫力,在免疫力低的狀況下,癌細胞就會趁機進攻我們的身體。相關研究也表明,所有癌症患者有一個共同的誘因,那就是長期焦慮,壓力過大,情緒低落。人生短短幾十年,不要為難自己,學會知足和感恩,這一點既要了解,又要做到。靜下心來,多讀書吧,慢慢修煉好的心態。

不沾菸酒。吸菸喝酒會大大增加患癌的概率,這一點已經毋庸置疑,孫老認為,人們已然處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空氣汙染、環境破壞、食品安全等多重因素在威脅著人類健康,但這些因素我們無法左右。但菸酒的習慣卻把握在我們的手裡,不要為自己增加患癌的風險因素,能戒就戒掉吧!

吃飯七分飽。這驗證了古人的育兒經「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這一條育兒經驗同樣適用於每個人的養生。孫院士也在一直踐行這條養生抗癌經。孫院士認為,每頓飯吃得過飽,不但增加腸胃負擔,而且容易導致肥胖,肥胖是萬病之源。餓著比過飽要好,瘦比胖好,吃七分飽完全可以應對身體對營養所需。

抽空運動。孫院士認為,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就會對身體健康加分!運動不一定非要到公園、廣場或健身房,有運動的意識,隨時都可以運動,以步代車,以爬樓梯代替坐電梯,辦公室健身操等等都可以。抽空運動,把生活中的碎片時間利用起來,也會增加每天的運動量,總比沒有運動要很多。運動不但活動筋骨,而且讓人釋放壓力,對保健身體,防癌有好處。孫院士每次吃過七分飽,為了避免自己再進食,會迅速離開餐桌,這一點對健康很有利!

重視體檢。預防癌症的原則,上文也提到了要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那麼體檢可以提前發現身體的一些問題,疾病越早治療,治療效果越好。如果不能保證一年兩次的體檢,也至少一年一次的體檢。

微文

(責編:陰小斌、郗濤)

相關焦點

  • 91歲腫瘤科孫燕院士,提醒:3種食物致癌性高,生活中一定要少吃
    我國肝病領域的資深院士,孫燕院士如今已經91歲高齡了,雖說孫院士已經近百歲,但是卻精神矍鑠,神清氣爽。孫燕院士有著資深的肝病研究經歷,從30歲起便致力於對肝臟疾病的探索,這一做就是60多年,就連現在都還不停地為肝病研究貢獻力量,孫燕院士曾經在公開場合提到過肝臟防範大於治療。
  • 91歲孫燕院士,從事癌症研究60年,提醒:儘量少吃3種致癌食物
    孫燕院士是我國腫瘤方面的頂級專家,他今年已經91歲了,同事癌症方面的研究已經60多年,雖然現在已經91歲的高齡,但是身子骨依然非常的硬朗,走起路來也風風火火的,精神狀態非常好,一點都看不出年近百歲的樣子。
  • 91歲孫燕院士,研究癌症60年,提醒:3種食物致癌性太強,要少吃
    孫燕院士,今年91歲,從30歲時便開始研究癌症,至今已有60餘年。平時十分注重如何防癌、抗癌,是我國著名的腫瘤學專家。雖然孫燕院士今年已經91雖高齡,可是若不說,根本看不出來他的年齡,走路帶風,精神抖擻,精神狀態好極了。
  • 91歲孫燕院士,研究血脂60年,提醒:3種食物升血脂太強,要少吃
    孫燕院士,今年91歲,從30歲時便開始研究心血管疾病,至今已有60餘年。平時十分注重對於高血脂的研究,包括但不限於高血脂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的措施。雖然孫燕院士今年已經91雖高齡,可是若不說,根本看不出來他的年齡,走路帶風,精神抖擻,精神狀態好極了。
  • 91歲院士孫燕,致力醫學60年,提醒:3種食物堪比毒王,別吃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燕,相信經常看新聞的人很多都聽說過,他從30歲就開始鑽研癌症,現在已經91歲的他依然是醫學界的一盞明燈,整天為了醫學奔波,被稱為中國「腫瘤科」的奠基人。曾經有人問孫燕院士,他研究醫學那麼多年,對癌症的看法是什麼?孫燕院士說:癌症,重要的在於預防,在他看來,防癌第一步就是從日常的飲食習慣開始改變。
  • 孫燕院士91歲了,研究癌症超60年!這3種食物,少吃點比較好
    導語:孫燕院士現在已91歲高齡。但對肝癌的研究從未停止,早就從30歲就開始對肝癌的研究,這幾十年來一直默默在肝臟健康領域深耕,毫不停歇,孫燕院士對肝癌領域的研究做有著無與倫比的貢獻,受千萬人的敬重。別看孫院士現在是90多歲的老人,但依舊精神抖擻,身體健朗。還有人問孫院士關於養生的秘籍,"你是怎麼保持健康長壽的,有什麼秘訣嗎呢?"孫院士開心一笑,"哪有秘訣呀,我只是合理控制飲食,不吃對傷害身體的東西,從源頭上防止細菌罷了。"
  • 91歲孫燕院士,從事癌症研究60年,忠告:3種致癌食物,要少吃
    孫燕院士是我國著名的癌症研究專家,他從事癌症研究已經60多年,他十分注重防癌抗癌在腫瘤方面是我國頂級的專家,雖然已經90多歲的年齡,但身子骨非常的硬朗,精神狀態也非常好。據孫燕院士講,近幾年我國肝病患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而且逐漸呈現年輕化的趨勢發展。其實這與我們一些生活習慣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繫。
  • 血壓高,防腦卒中,摒棄四習,少吃三物,堅持二多,做好一件事
    血壓高,防腦卒中,摒棄四習,少吃三物,堅持二多,做好一件事 摒棄四習 1、吸菸 吸菸,除了會損害心肺,還會直接引起血壓的變化。
  • 抗癌專家孫燕院士提醒:這四樣東西別碰,碰了就是在自毀
    孫燕,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資深院士,專注於研究腫瘤內科。多年來,一直奮鬥在抗癌一線,如今已經91歲了。他曾經說過:預防要比治療好,早治療要比晚治療好。千萬不要拖著,如果感覺出現了什麼問題,要麼一定是早期,這是可以控制的,一定不要覺得癌症就沒得救。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孫燕院士所總結的這四種患癌的因素。
  • 研究癌症60年的91歲老院士,誠心提醒:3種食物有致癌風險
    在對人體的研究上,孫燕院士已經潛心研究了60年。對於腫瘤的研究有很多的成果。而這位老院士今年已經91歲了,為很多癌症患者找到一線生機。而經過他的總結後發現,癌症的預防應該重於治療。從日常的飲食習慣中做好預防顯得更加重要。
  • 研究60年癌症,91歲孫燕院士警告:四樣東西儘量別碰
    飲食上,如果經常吃一些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就很容易導致肥胖,而肥胖和多種癌症之間都有著密切的關係;經常吃一些有致癌風險的食物,如鹹魚、醃菜等,當中的亞硝酸鹽成分比較多,在胃酸的作用下,會與蛋白質發生反應,生成致癌物亞硝胺,增加食道癌、腸癌、胃癌等癌症的發病率;暴飲暴食、吃飯過快、食用溫度過高的食物等飲食習慣,也會增加癌症的患病風險,喜好熱食、熱飲者發生食道癌的機率非常高。
  • 尿酸高了,少碰三物,多飲二水,做好三事,護腎更健康
    晨起排尿時,一定要注意觀察自己的尿液,這也是給腎臟做個簡單的小檢查。尿酸高了,少碰三物,多飲三水,做好三事,護腎更健康少碰三物1、肉湯喝湯進補,是多數人的選擇。但是要注意,肉湯,如豬骨湯、牛骨湯等湯,要少喝一點。
  • 農村俗語「開門七事不能少,出行三物不能離」是什麼意思?
    如農村老俗語「開門七事不能少,出行三物不能離」,就是這樣的實際例子。~~「開門七事不能少」,意思是說,每家清晨一打開家門,有七件事一件都不能少。這七件事究竟是什麼事?家裡一打開家門就必須要,是什麼東西這麼如此重要?原來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 50歲後,步入養壽期,為了健康,忌做一事,改掉二習,少碰三物
    50歲後,步入養壽期,為了健康,忌做一事,改掉二習,少碰三物忌做一事——忌久坐少碰三物一、煙健康隨煙而逝,疾病伴煙而生。吸菸傷肺,導致肺變黑,誘發病變。最安全的飲酒量為「0」,儘量做到滴酒不沾,若實在不可避免要少喝。三、糖糖,能帶來甜蜜感,甚至讓人們吃「上癮」。
  • 研究癌症60年,孫燕院士分享的防癌經驗,值得我們學習並落實
    我國工程院院士孫燕,研究癌症已經60年!曾在多次採訪中分享他的防癌經驗,希望大家一定要多花功夫在癌症的預防上,下面給大家具體說一下,希望大家對癌症要有正確的認識,將預防工作做到位。院士說,從沒看見過因為戒菸而去世的人,吸菸不僅不健康,也是不文明的行為。長期大量的吸菸喝酒,會促進致癌物質的吸收,增加患上多種癌症的風險,比如肝癌、胃癌和食道癌。在飲食方面,現在的生活條件大大提高了,人們吃得好了,但是「富貴病」卻越來越多了,肥胖的人越來越多,而肥胖跟很多疾病都有密切聯繫,有部分腫瘤其實也算是富貴病。
  • 90歲孫燕院士的忠告:肝不好,先別慌!牢記2句話,少往醫院跑
    孫燕院士可謂是我國腫瘤圈的"頂梁柱",今年90歲高齡的他,依然堅持守在腫瘤研究的一線。這位老院士,從30歲起便致力於研究癌症,在一次講座中孫燕院士,談到了肝癌,我國被稱為"肝癌大國",每年新發肝癌患者高達百萬。
  • 少吃三果,常吃三物,多飲1水,或利於控血壓
    少吃三果,常吃三物多飲易水或利於血壓控制少吃這三種水果1、西瓜西瓜當中富含大量的水分,還有幾種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但是西瓜的含糖量是比較高的,經常吃西瓜容易導致血糖不穩定而且冬天天氣寒冷,吃西瓜也會對腸胃造成健康方面的影響,容易導致血壓升高。
  • 91歲孫燕院士:60年經驗總結,3種食物堪稱「致癌王」
    孫燕,我國知名的中醫專家,今年已經91歲高齡的他從事中醫研究已經60餘載,在孫院士30歲的時候便開始研究癌症,這種生活一堅持就是60年,在這60年裡,孫院士也有很多自己的忠告和經驗總結,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中國內科腫瘤開拓者和奠基人孫燕院士開出了這...
    孫燕,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內科腫瘤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主任醫師。雖已入耄耋之年,但身材硬朗,精神矍鑠。對於癌症的治療,孫燕院士無疑是權威。孫院士多次參與腫瘤高發區致癌因素的研究,對於影響腫瘤產生的因素諳熟於心。面對腫瘤,站在個人角度,我們並非無能為力,個人也應該有保持身體健康和防癌的方法,要知道什麼是致癌物和致癌因素,通過遠離致癌物、致癌因素,降低自己罹患腫瘤的可能性。保留中國優秀的傳統飲食方式。
  • 91歲孫燕院士總結「防癌處方」:餓著要比撐著強,1年2次體檢
    一、孫燕:餓著要比撐著強孫燕院士/圖源網絡91歲的孫燕院士,是我國臨床腫瘤學界的知名人物,他用自己健朗的身體狀態證明「我的防癌心得很有效」。▲餓著要比撐著強「我每天吃飯就吃七分飽,從來不暴飲暴食,有時候遇到實在喜歡的食物,我也儘量克制自己,吃的感覺差不多了,就趕緊離開飯桌,不會在飯桌停留,更不會與家人朋友在飯桌聊天,因為我怕等下管不住嘴,又多吃幾口」而我之所以這麼做,是我覺得「餓著要比撐著強,瘦的要比胖的好